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和住院处于恢复期的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基本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基本药物治疗配合脑脉泰胶囊疗程为8周。结果:2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 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西药对照组为73.3%,观察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 05);血脂变化的疗效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 05);临床研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安全有效。
  【關键词】脑脉泰胶囊;脑梗塞恢复期
  【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091-01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类型,在恢复期以合理科学的治疗措施修复其各种神经功能缺损,将大大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在脑梗塞恢复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我科收治的6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和住院处于恢复期的脑梗塞患者6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为(57. 12±1. 2)岁,合并高血压病8例,冠心病5例,高脂血症8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 14 例,年龄46 ~74岁,平均年龄为(57. 23 ±1. 3)岁,合并高血压病7例,冠心病5例,高脂血症8例。两组性别、年龄和合并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程度评分标准》[1]。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 年版[2]。
  1.2.3 中医辨证  痰瘀互阻型: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次症:头晕目眩,喉间痰鸣。舌脉:舌质黯红,苔白腻,脉弦滑。具有2个主症、1个次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舌脉亦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年龄在 45 岁以上,75岁以下者(含 45岁、75岁);符合中风病中经络痰瘀互阻型诊断标准,且为恢复期患者,发病2周至6个月;符合西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大于等于4分,小于等于12分的轻、中型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中上肢不遂、下肢不遂中必须有一项分值大于等于2分;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治疗方法
  1.4.1  A组   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具体主要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版)及其它中国专家共识,严格控制各种卒中危险因素:如予抗血小板集聚,调控血压、血糖、血脂,实施卒中健康教育(行为和生活方式双重干预等),积极干预卒中病的其危险因素(低盐低脂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8周为1个疗程。
  1.4.2  B组   在A组干预基础上加脑脉泰脉胶囊(脑脉泰胶囊由红参、三七等药物组成,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次2粒,每日服3次,鼻饲或口服。8周为1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指标 (1)安全性观察指标:安全性观测治疗前后体重、发育、营养、血压;血、尿、便常规检查;心、肝、肾功能检查。(2)疗效性观测指标:中医证候学观察(主要包括舌、脉象及症状的变化)、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价(评定时的伤残程度)、血脂变化指标。
  1.6 评定标准   ⑴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价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程度评分标准》;⑵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及实验室检查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 见表 1。
  2.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见表2。
  2.3 血脂变化分析 见表3。
  2.4安全性分析 临床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以及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脉泰胶囊由红参、三七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熄风豁痰,化瘀通络作用。本研究表明脑脉泰胶囊在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证属中风病中经络痰瘀互阻型有较确切疗效,能显著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改善血脂指标,且毒副作用小。对脑梗塞恢复期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37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85.
  [3]张永葆.脑脉泰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89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浅析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2例,按随机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行康复治疗,研究组基于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就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组间比对。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相较于参照组更高,且ADL评分上升趋势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临
期刊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脑梗塞最佳临床治疗计划。方法:随机从神经内科2019年期间治疗的脑梗塞病案中抽取80例,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分为两个小组,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选取氯吡格雷药物;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选取氟伐他汀,对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 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氯吡格雷+氟伐他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诊断中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本院检验科为研究单位,在2016年1月-2019年12月间,选取异位妊娠患者431例(观察组)与正常妊娠孕妇30例(对照组),均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对其血清HCG水平进行监测,2d后,用同种方法在此进行测定。结果 对照组首测时的血清HCG与观察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  1.2方法  取3ml静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患者76例,在2015年6月-2019年10月入院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38,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与观察组(n=38,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1天及1周的裸眼视力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1天、1周及1月的视力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月视力达标率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刺络拔罐配合针灸对临床颈性眩晕症开展治疗之后的效果情况,以及其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相关方法与传统药物治疗的综合成效是否有鲜明差异。方法 在本院所收治颈性眩晕症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群体,然后按照随机对照实验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数完全一致。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针刺治疗进行相应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患者眩晕评分以及中医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龋齿与家长口腔保健意识的相关性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9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融安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接受新生入园体检的1-4岁儿童分别7112例(家长7112例)、1732例(家长1732例),分析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且对家长开展口腔保健意识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柳州组儿童龋齿患病率低于融安组(P<0.01);柳州组及融安组在家长学历等方面数据差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地佐辛注射液的使用情况与合理性,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ICU接收的4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地佐辛注射液使用情况,通过Excel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9例中共236例使用地佐辛注射液,其中合理应用21例,占8.90%(21/236);不合理应用215例,占91.10%(215/236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痉挛采取壮药孪痹方贴敷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脑卒中后痉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予以康复治疗联合壮药孪痹方贴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肌张力情况比较,观察组0级、1级、1+级低于对照组,3级、4级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
期刊
【摘要】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PRCC)是继透明细胞癌之后第二种常见的肾癌类型。PRCC通常按组织学分为两型即Ⅰ型和Ⅱ型,但这种分类方法有局限性,许多PRCC不能按照现有的标准分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Ⅱ型PRCC代表一个异质组,根据这些肿瘤的免疫表型和分子组成,可将其分为数个亚型,反应不同的临床进程和预后。同时,近年来发现一些罕见的不同于一般
期刊
【摘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诊疗水平。  【关键词】 腹痛;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02-01  0引言  嗜酸性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