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我们的生命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y_li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冬天的早晨,我终于站在小城的公园门口,总觉得自己是光荣的,幸福的,因为我比别的父老乡亲更有机会进城,感受城市的新奇。乡下人进城,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到公园里看看,城市的公园对于乡下人有很大的诱惑,想到公园,人们就在心里有种阵阵的快感,因为小城的公园里圈养着许多动物。对于乡下长久居住的人来说,能进一次城是无比兴奋,总是天天盼,月月盼,终于有机会逛城,跟过年一样高兴啊!在乡下人的脑海里,城市的概念应该是:高楼、大街、商场、公园和甲壳虫一样爬行的来往车辆,还有匆匆行走的人群,夜间霓虹灯下闪烁的水吧、酒吧以及拥挤不堪的美容美发厅。在乡下住习惯,走习惯,出门见的是山,满眼翠绿的森林,与人和睦相处的动物,大家自由自在,生活得非常惬意,感到生命就是这样充满活力,溢满健康,一切美都是天然的,无需人工雕刻。
  当我站在这空旷的公园时,那些自豪和荣耀都随风飘逝,想看看城市人是怎样过冬,生活在公园的动物们怎样过冬?然而,我满心欢喜的双眼却看不到一个人在行走,一只动物在圈子里。因为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冰脚凉手,寒冷刺骨,冬天是一年中显得无奈,杂乱无章,就连呼吸困难,生活得有些沉重,眼前一片茫然,像一块染过的黑布,从天幕中悬挂下来。在这个冬天,我的思想有些僵硬,自己好像不是站在早已向往的城市中,而是摸索在夜间深山密林中。我在纳闷中想,我能为小城做点什么?能为小城的人们做点什么?还能为公园的动物们做点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心烦意乱又无法忘怀的小城。
  我就在诚惶诚恐中想起一件事。去年我的一位老乡从乡下坐车进城,老乡家离我家不远,从辈分上讲,他是我的远房亲戚,六十岁的人,一生就在乡下生活着,想着怎样种植粮食,饲养牛羊,保护森林和动物等,有时猴子受伤,他会把受伤的猴子抱回家,然后上草药包扎伤口,精心喂养。等猴子的伤口愈合后,他打算把猴子送回林中时,一个城里赶来的饭店老板愿意出高价钱把猴子买走,说取活猴的脑子做药配方很好,猴肉能买得高价钱。老乡深知猴子灵如人性,怎能忍心让一把寒光逼人的钢刀从闪动着灵性的脑中破下去,他死活不同意,老板无奈,只好空手返回小城。第二天早上,老乡往前走着,猴子在后面跟着,一前一后行走在林间道上,有时老乡走快了,猴子落在后边,他就停下来等着,猴子知道自己掉队了,紧追慢走赶上来,人与猴子原本是一家亲,人猴互通灵性,猴子与老乡相处时间长了,和人加深了感情,猴子眼泪汪汪地望着他,不想回山林,老乡无奈,只好用棍子吓唬,那天他与生俱来第一次面对着猴子落泪,猴子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老乡,回到久别的森林。
  也就是在那年冬天,我的老乡身揣着几百元钱,背着三节手电筒和满满的一挎包玉米籽,坐车来到小城,他平素第一次进城,不懂得城里是什么样子,还以为城里就像乡下,那晚他顾不得吃上一顿属于小城风味的饭菜,走出车站,在陌生的城市间举目无亲,行色匆匆。当他从包里掏出手电要点亮时,一切都无用,城里毕竟灯火通明,光芒四射,老乡只得趁人不注意时急忙把手电装回包里,他还是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到底还是城里好,夜晚如白天啊!大街上寒风咧咧,老乡感到冷啊!他一边走一边想,真是城市大街,光秃秃的,不像自己的家乡,有大片大片的绿光森林,可遮挡风雨。他舍不得坐招手即停的出租车,他想越是冷越要走路,走路才出力气,出力就不冷。他就在城里绕圈子,走遍了每条大街,当他找到县城的公园时,天也亮了,只见公园里没人,径直走到标有动物木牌子处。其实老乡没念过书,不识字,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会找到关动物的园子呢?后来才知道,老乡是闻到了那些动物粪便散发出的气味才找到的,想想他多聪明,一生与庄稼、森林和野生动物打交道,凭着经验,闻着气味实现梦想。他看到那些被关在铁丝笼子里的猴子、鹿子、野兔、刺猬……瘦得皮包骨头,毛黄枯萎的身架时,我的老乡心痛得泪流满面,他抹了一把辛酸泪,去抚摸那些生命摇摇欲坠动物,他没想到,城市人对动物的生命会是这样境界。生命是永恒的,而生存是残酷的。他把带来的玉米用粗糙而抖动的双手一把把撒向那些饱受饥寒的动物们,动物们眼含感激泪花注视着我的老乡,然后吃进延续它们生命的玉米。
  一年后的这个冬天,我又来到这座充满文明、礼仪的城市,老乡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去看看那些动物们,它们是否生活得好,当我再次走进公园,看看动物们是怎样的幸福、欢乐。然而,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狼藉,因公园管理方已无力饲养,曾经被我老乡抚摸过、喂养过的那些生命被彻底抓光、卖光,那些精灵的身影不复存在,铁丝笼子粘着血渍、毫毛,以及动物们作最后垂死挣扎留下的痕迹。
  然后,我踏着生命远去的方向,在飘满寒风的长街上一次次流出悲伤的泪水。
其他文献
引 子  一九九三年六月我从省劳改警察学校毕业,分配到渤海湾边的一所小监狱工作。我家在农村,距单位四百里路程,算是就近分配。对此我没什么可抱怨的,农村孩子嘛,习惯了碗里有什么就吃什么。领到派遣证的第二天我即去报到。报到当天才知道去单位的路有多难走,坑洼不说,路两旁几乎看不到绿色,这里原是海岸滩涂,有人烟后才慢慢变成了盐碱地,我所说的“慢慢”,如果换算成具体时间,大约一百年。监狱确实很小,押犯不足五
期刊
在我们的孩提时代  日子  硕大如湖泊,而又清澈。  我们久久地坐在它们的岸上  玩耍,  或者下去  到淡水中游泳。  有时,我们  在母亲的围裙里哭泣,  因为生活正注满我们  犹如注满酒杯。
期刊
最后唯一的马车即将离开。  让我们进去,离开,  因为它不会等待。  我见过少女们轻轻走进去  她们悲伤的脸  显得羞愧而遗憾  犹如紫色的日落,  还有圆胖的粉红色孩子  他们进去仅仅是  因为他们被召唤。  我见过人们  骄傲地径直穿过世界的街道,  他们的大眼睛  遥远而宽阔地漫游,  他们也平静地进去  离开。  我们在最后。  白昼在衰退。  最后唯一的马车即将离开。  让我们也悄悄进去
期刊
我的马慢慢爬上  陡峭的上山路,  夜晚已经黝黑地跟我们  和万物居住在一起。  有时,我的四轮马车吱嘎作响  仿佛被一千个死者重压。  我将把一支沉默的歌  发送到夜间的波浪上,发送到  这只歌将朝其行进的远方。  我的马听到,又慢慢攀爬。
期刊
我们的童年把深沉而美好的悲伤  洒到我们的心中——  如今它多么遥远!  塔木德①的吟唱,  因为梦幻和渴望而沉重,  未曾寻求,它依然时时  迎着我们的嘴唇而升起。  我们极度痛苦地  回顾我们那  几乎在辨别之中的  空荡荡的天真的心。  我们哭泣着,穿过生活  而流浪,  对每一个过路人  伸出那颤抖着的  空空的手掌。  ——————  ①教学犹太教口传律法集,为该教仅次于《圣经》的主要经
期刊
大卫·沃格尔(David Vogel, 1891-1944),著名犹太诗人,生于俄罗斯西南部波多利亚的萨塔诺夫的一个讲意第绪语的犹太家庭。1909-1910年,沃格尔作为犹太高等学校的学生前往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在那里作为犹太教堂的看守人,并开始学习希伯莱语,1912-1925年,他定居于奥地利的维也纳,以教希伯莱语为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因为来自敌对的俄国而被奥地利(当时为奥匈帝国)所囚禁,
期刊
如今我忘记了一切  我那青春的城市,  你就在其中一个城市里。  穿过雨积的水洼  你依然赤脚为我跳舞,  虽然你肯定死了。  我怎样从我遥远的童年  奔驰而出  到达那巨大而空寂的  年龄的白色宫殿。  我不能回顾  我的旅程的开端,  或者归向你,  或者归向那我曾经做过的自己。  那些遥远日子的  路径  并不与我一起  从虚无之处到虚无之处  奔跑着前行。
期刊
爱人,我怎样才能看见你,  孤独地伫立  在悲哀的风暴中  不曾感到我心灵的颤抖?  一个深沉的夜晚,  比你的黑眼睛还要黑,  默默降临到了  这个世界上,  触摸你的卷发。  来吧,  我的手将紧握你那做梦的  手,  我将在夜晚之间引导你  穿过童年苍白的薄雾,  就像我的父亲曾经引导我一样  走向祈祷的房子。
期刊
朴素而谦逊的信  一只沉重的手劳动写下  我悬垂它们,如我胸膛上的饰物。  你的话语犹如坚硬的玉米茎  在比萨拉比亚①的傍晚发芽,  我黑色的姐妹。  你在你的门前挖掘了一口井:  你的邻居那毛发蓬乱的狗  跑来观看,  你的孩子  试图在傍晚捕捉  一轮哄骗的月亮。  当我还是爬行的婴儿  你就照看我,保护我不要从  桌子上掉下来。  如今,我在每个夜晚  都要对那惊讶的城市  说陌生话语,  
期刊
黑色旗帜在风中  翻飞  犹如被囚的鸟儿的翅膀。  很多个昼夜,我们大家  都将秘密地  下行,  直至来到  那巨大的、黑暗的门前。  我们将像傻孩子  神经质地站在那里  观看  那巨大的、  黑暗的门开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