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杀菌剂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t4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筛选防治板栗疫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栗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咪鲜胺和多氧霉素对栗疫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在0.0148~8.752 ug/mL之间,为生产上有效地防治板栗疫病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板栗疫病;栗疫病菌;杀菌剂;生物测定
  中图分类号 S436.64
  
  由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Murr.)Barr]引起的板栗疫病又称干枯病、胴枯病、溃疡病,是板栗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树干和主枝,引起树皮腐烂,少数枝梢枯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病使美洲栗遭到灭种的威胁。板栗疫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多数板栗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防治板栗疫病使用的药剂一般有代森锰锌(Ditha-nero-45)、石硫合剂、抗菌剂402、70%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武夷菌素等等,缺乏有效的新型高效杀菌剂,生产上对板栗疫病的防治也不够重视。中国板栗产量为世界之最,年均增长率约为6.8%,到2005年底,我国板栗种植面积达125万hm2,占世界种植面积的38%,总产量达82.5万t,约占世界产量的3/4。板栗疫病的防治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本试验旨在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筛选出对栗疫病菌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菌剂,为板栗疫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北京地区板栗疫病的树干病组织中分离栗疫病菌,本试验所用23号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单分生孢子的分离,保存在PDA培养基上备用。
  
  1.1.2 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1.1.3 供试杀菌剂
  共10种,分别为嘧菌酯(25%阿米西达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恶霉灵 甲霜灵(30%瑞苗清水剂,日本三共AGRO株式会社)、氢氧化铜(57.6%冠菌清干粒剂,澳大利亚新农有限公司)、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30%爱苗乳油,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多氧霉素(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苯醚甲环唑(10%世高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精甲霜灵 代森锰锌(68%金雷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98%咪鲜胺(施保克)和95.8%咯菌腈(适乐时)2种原药由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病理与药理实验室提供。以常规杀菌剂98%多菌灵作为药剂对照。
  
  1.2 试验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将供试杀菌剂分别稀释成系列浓度梯度的母液,按一定比例加入到融化好的PDA培养基中,混匀后倒入灭菌的培养皿中,制成系列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平板。供试的栗疫病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菌落长至培养皿近边缘时,用直径5 mm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菌落块,移置到上述含药的培养基平板中央,每皿接一个菌落块。每个浓度重复3皿,以加入同等无菌水或溶剂的PDA培养基为对照。25℃恒温下培养5 d后测量菌落直径。按以下公式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处理菌落直径-菌饼直径)/(对照直径-菌饼直径)×100%。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转换成几率值(y)、药剂浓度(ug/mL)转换成以10为底的对数值(x),作回归直线,求出毒力回归方程(y=a bx)和相关系数(r),计算杀菌剂对栗疫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以此表示杀菌剂对栗疫病菌抑制作用的强弱。
  
  2 结果与分析
  
  杀菌剂对板栗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的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对栗疫病菌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抑制作用差异较大,其中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3种杀菌剂对栗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EC50分別为0.014 8、0.035 8ug/mL和0.067 6ug/mL;咪鲜胺的抑制作用与多菌灵相近,EC50为0.325 6ug/mL;多氧霉素对栗疫病菌的抑制效果也比较好,EC50为8.752ug/mL;精甲霜灵 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为20.883ug/mL。其他3种杀菌剂氢氧化铜、嘧菌酯和恶霉灵 甲霜灵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远高于其他7种杀菌剂。10种杀菌剂对栗疫病菌的毒力曲线见图1,对栗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抑制中浓度EC50见表1。
  
  3 讨论
  
  本试验测试了10种杀菌剂对栗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出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咪鲜胺和多氧霉素等对板栗疫病菌均表现出很强的抑菌活性。这些杀菌剂都是一些新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方式,如咯菌腈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制甾醇的生物合成,多氧霉素则干扰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其有效成分也有所区别(表1),所得结果能够反映不同类型杀菌剂对栗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程度。本试验结果为板栗疫病的田间药剂防治和药剂的轮换使用提供了试验依据。各板栗园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适宜的杀菌剂种类进行合理用药,如采用刮树皮后涂药或涂药泥等方式进行。
其他文献
摘要 为明确来自苹果树上的1株生防菌LF17对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发酵液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形态学结合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LF17进行了鉴定,并通过滤纸法测定了发酵液对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利用涂抹发酵液的方法测定了发酵液对腐烂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菌株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菌的抑菌率为93.80%,与甲基硫菌灵(94.20%)抑菌率相当,显著高于嘧菌酯(42.60%)、辛
摘要  比較不同杀线虫剂对植物寄生线虫的杀灭效果及其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对于杀线虫剂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比较了5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噻唑膦颗粒剂3种杀线剂对植食性线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寄生线虫是连作蕉园优势营养类群。苗期时只有阿维菌素表现出对植食性线虫的杀灭效果;蕾期3种杀线虫剂均表现出显著的杀灭效果,植食性线虫的数量
“晚清第一人才”  距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城30多公里的小淹镇,是被称为中国由古代社会走向近代社会转折时期的杰出政治家、近代改革先驱的“晚清第一人才”陶澍的故乡。  陶澍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这一时期,正是清朝由盛至衰,迅速滑向低谷的阶段。“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臣。”历史,正是在此时此境把他推到了国家中兴的前沿。他用毕生的精力和满腔的热血撑起清廷的半壁江山,使困境中的清朝和困苦中的民众得到稍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一首《当你老了》让很多儿女突然心酸,意识到父母已不再年轻。衰老是一个渐进过程,一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变化,也许和衰老相关,却也可能是父母的健康警报。作为儿女的你,应做个有心人,帮父母揪出潜在疾病。  变化一:老在电视前坐着。如果你发现父母长时间盯着电视,情感淡漠,思维迟缓,对提问不立即答复,就需警惕老年抑郁症了。该病常见于60岁以上老人,可能和内分泌变化、退休后心理
摘要 为了明确常温大气压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room-temperature plasma,APRTP)在番茄种子消毒中的应用效果,以‘中杂302’种子为材料,采用平板培养计数和16S rRNA拷贝数分析法,测定了APRTP处理对种子表面和内部细菌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APRTP处理对种带细菌的灭菌效果显著,在5~30 min处理时间内,灭菌率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摘要 为了早期诊断异丙隆对小麦的药害,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剂量异丙隆作用下小麦株高、地上部鲜重、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Pro)含量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结果表明,除可溶性糖外,叶绿素、MDA、Pro、Fv/Fm均能快速响应异丙隆对小麦的胁迫。当50%异丙隆WP施用剂量≥3 000 g/hm2时,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和Fv/Fm明显下降,Pro含量明显上
摘要  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放线菌,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从湖南郴州天鹅山风景区土样中分离筛选出5株拮抗放线菌株,其中菌株CZB40无菌滤液的5倍稀释液对指示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0.45%,能使菌核菌丝萌发指数降低56.30%,而且能显著抑制菌核的形成。经形态观察、培养性状、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16S rDNA 序列分析,将CZB40菌株鉴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现在是短视频当道的时代,而且正处于巅峰时期。  每一代新媒介的流行都是基于技术的发展,短视频亦是如此。移动端的普及和4G技术的成熟,不但让美团和淘宝等交易平台大火,改变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而且因为宽带的普及和加载速度的大幅提升,直接催生出短视频及短视频平台的大行其道。  短视频流行的优势显而易见,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中,短视频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快速地获取资讯
摘要 2013年-2015年我们调查了甘蔗生长中后期稻蛀茎夜蛾为害形成的蛀孔,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蛀孔在蔗茎上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蛀孔在蔗茎上的垂直分布呈现单峰型分布特征,分布于蔗茎14节以下。蛀孔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在蔗茎上呈聚集分布。应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一定允许误差和一定种群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关键词 甘蔗; 稻蛀茎夜蛾; 垂直分布; 抽样技术  中
摘要 黄芪根瘤象Sitona simillimus Korotyaev为近年来在甘肃省黄芪上新发现的一种优势地下害虫,为弄清温度对其成虫繁殖与寿命的影响,为黄芪根瘤象的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内设置5个温度(15、20、25、30、35℃)饲养黄芪根瘤象越冬成虫,对其产卵前期、产卵量、成虫寿命等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0℃的较低温度下,成虫产卵量低、产卵期较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