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学习策略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DY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习具有体验性强的特征,它是表达的艺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美与自由的艺术,要想孩子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美好的生命和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性学习策略,创设模拟情境,在活动中体验;激活相关经验,在联想中体验;提供体验环境,在实践中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 体验学习
  
  所谓“体验学习”是通过实践(听、说、读、写、做等活动)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中学语文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它是由孩子运用体验的方法,去发现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获得所需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逐步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同西方的“发现法”学习有所不同,它更重视作为辅导者的家长的参与作用和文本的示范作用,并力避孩子无序的、杂乱的学习活动。其特征更不同于接受性学习,它要求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先议后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从体验入手,从学练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体验方式,让孩子主动进入学习情景。
  语文学习具有体验性强的特征,它是表达的艺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美与自由的艺术,要想孩子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美好的生命和情感体验,我们家长应尽所能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运用体验性学习策略,让孩子从简单或深刻的文字中收获生活的活色生香,生命的五彩斑斓,从而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操和热烈的生命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达十几次提及“体验”,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列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只有突出体验学习策略,才能更好地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应用形象思维,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体验。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体验”离不开学生某种亲身亲历,更多侧重立足于感性的“感受”,由于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往往更相信所见、所闻、所做的学习材料。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就是架设书本世界与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沟通的桥梁,唤起学生的体悟、感受,从而形成主动、自觉的态度。比如,在教学《春笋》这篇课文时,针对本课语言生动活泼、节奏明快、情趣盎然、音韵铿锵的特点,紧扣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不畏艰难,破土而出、顽强生长的情景和热情歌颂了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主题,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让学生踏着欢快的节奏走进教室,心情轻松而又愉快。课始,以谈话导入:刚才,我们踏着春的乐曲走来,仿佛走进了春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下春天的足迹吧!随后,一段声情并茂的描述,配以画面优美的影片,学生的情感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个个脸上洋溢着如沐春风般的笑容。以情境的创设,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感受春的气息,唤起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2、基于已有经验,通过语境再现启发学生体验。要想顺利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感悟课本内容。而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验,则不失为锻炼其敏锐语感的妙法。以第四册的《语文补充阅读》中的《和花朵说的悄悄话》为例,课文第三小节讲“我”与“杜鹃花”之间的悄悄话。其中有一句:“你的客人:蜜蜂和蝴蝶就要来了,难怪你这么喜气洋洋。”为了能更深刻地感悟到杜鹃花的“喜气洋洋”,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想想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也会“喜气洋洋”?学生马上说:“我考了一百分,会喜气洋洋。”“假期里我跟妈妈学会了烧红烧肉,我喜气洋洋。”“我们家中了大奖,全家人喜气洋洋。”在教师营造的语言环境中,学生马上就体验到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在紧接着的朗读训练中读得入情入境。
  
  3、突出自主参与,通过活动开展鼓动学生体验。体验的前提和要素是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感受、感知。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借助于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在活动中,鼓动学生体验。如《海底世界》教学中有一个“我是×××”的自述活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更有了体验的兴趣。每一只海底动物都各显其本色,“梭子鱼”为了显赫自己的速度之快,边游边在教室周围快速“游动”,“海参”则横着身体踟蹰地向前爬行,表演得非常逼真到位,“乌贼”和“章鱼”也表演得栩栩如生,如同快乐的小天使一般……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享受着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4、尊重多元解读,通过个性凸显激发学生体验。语文课程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表现人类情感活动的,蕴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曾听到过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一课,当老师最后提问: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时,学生有的说喜爱小猪,因为他憨厚可爱,性格率直:有的说喜欢小牛勤劳节俭,精打细算;还有的说喜欢小猴,聪明能干,爱动脑筋。教师并没有妄下结论,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再如某老师在苏教版第七册《科学怪人》课上,组织学生展开了一场“开文迪许怪还是不怪”的辩论。很多学生都认为他很怪,尤其是在“借自己的书还要办理手续”一事上。为了使自己的辩论更具有说服力,学生还找了不少科学家其他的怪事来加以说明,据理力争。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与理解。不同的心理体验,便会出现感悟的广度与深度的差异。作为教师,就应当尊重个体,珍视他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焕发出生命的艳丽!
  
  体验是语文活动的桥梁,是语文素养的基石。体验学习策略是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产生碰撞而形成的对问题的新认识,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反映,它注定了是多元化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以张扬。
其他文献
摘要:美术课程新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关注的课题。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贴近生活,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妙设疑,激发兴趣;用竞赛激发兴趣;激励法激发兴趣;让“后进生”也学好美术课程;拓展法激发兴趣。  关键词:中学生 美术兴趣 激发    有关研究
期刊
摘要:体育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备课,巧妙导入新课,创设情景交融的学习情境,科学的利用体育游戏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体育课才能成为真正理想化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体育 高效课堂    体育教学是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在教学中,教育者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利用体育独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
期刊
中学是人生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中学生体育能力与体育意识正处在形成、提高、发展、强化的重要时期。从教育改革、终身学习而言,中学体育教学都应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体育意识为重点,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需要,培养合格的21世纪人才。  中学是发展智力能力和体育能力的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现代化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素质、坚强体魄的重要时期。因此,发展中学生体育能力对实现教育改革和学
期刊
摘要:新课改倡导探究型学习,而《电工基础》正是一门适合开展探究型学习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开放课堂、善于质疑、敢于想象、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学后反思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探究型学习 自主探究 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
期刊
发现法是什么呢?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积极思考,独立探索,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独立寻求并回答自己的疑问从而概括出规律性知识的教学方法。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1、发现法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发现法教学,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就会以充沛的精力热情去投入,自觉地
期刊
摘要: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将特定的生活情境巧妙融入课堂,实现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酿造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可以说,情境教学成了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采取举例的论证方式,对组织讨论、课件再现、联系生活、音美配合、师情感染五种教学情境创设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 情境 创设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导入
期刊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即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即尽可能创造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实现“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达到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的目的。    1、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到了首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都是新诗,属于文学作品单元。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教学中,很容易将作品分析得支离破碎,
期刊
摘要:成功的导入,如同拉开的序幕,让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其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导入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设计,都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遵循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原则。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导语设计 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期刊
自古以来,“读、说、听、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不二法宝。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可见“朗读”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