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沟通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成长

来源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871697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苏俊杰 性别:男 年龄:13
  班级:八年级六班 身体状况:轻度残疾(兔唇)
  二、 问题行为概述
  1.学生方面:
  苏某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从外表看上去,除了有点轻度“兔唇”外,具有懵懂少年所特有的腼腆、羞涩,平常上课时他的头总喜欢低着,他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有时见他嘴角抽动,让他回答问题。他的脸憋得通红,嘴里支支吾吾,含糊不清。无论是一段短句还是简单的一个词,别人都听不懂。发言后,他的头埋得更低。苏某是寄宿生,在宿舍里也不爱跟舍友讲话,也反对别人滔滔不绝。在家里,很少跟父母对话。但是,他的书面表达能力处于中等,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的练习时,尽管书写较差,正确率比口头表达好得多,写作水平也居于中游。
  2.家长方面:
  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学校召开家长会,他一般不参加。他很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其他有关孩子的性格、爱好、能力等,他一概不看重。孩子跟他不亲,不跟父母交流,他认为孩子小,长大后懂事了就自然会好的。
  三、个案生活背景
  苏某的父亲是本地人,初中文化程度,做瓦工,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是外来妹,小学毕业,织布工人,在当地做工,早出晚归。父母很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吃的、穿的、用的都比其他同学的好。苏某从小由祖母带大,因为年轻人得挣钱,更重要的原因是生活习惯不同,祖母不放心外来妹带孩子。祖母对孙子百依百顺,溺爱有加。苏某从小跟父母不亲,认为只有奶奶疼他。性格内向,在家除了奶奶,基本不跟其他人讲话,偶尔讲话也总是粗声粗气。学校召开家长会,他回去也不吭一声。让他好好地跟父母沟通,他总是说爸爸妈妈不讲理。让他例举他爸妈不讲理的表现,他说他们把他作业撕了(作业太不认真了);说话不算话,没有带他出去玩;只要他的学习成绩,不关心他这个人。
  四、个案分析
  苏某不愿跟别人交流,说话吐音不清,粗声粗气,在口语表达上问题严重,但其理解能力正常。这是一种口语表达障碍,是语言障碍的一种。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失语言环境
  有研究认为语言表达障碍的成因主要与家庭因素有关。美国茨大学医学院的主治医生凯尔曼认为,造成儿童语言表达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家长在家里鼓励孩子说话的机会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每天坐在电视机或电脑前长达数小时。苏某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祖母虽然疼爱,但是她一个人既要照顾孙子,又要料理四五亩农田,在孩子学说话的最佳时间里,没有良好的对话环境。而且,母亲和祖母的语音不同,造成孩子的听觉混淆,不利于建立语言概念。
  2.孩子性格缺陷
  由于苏某的嘴唇轻度缺陷,造成他的自卑心理。他在人群聚集的场合,害怕自己的发音不准,引起他人发笑,更怕自己成为大家目光的焦点,让自己的嘴唇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成为别人的笑料。
  自卑是个体与人交际时,由于认知歪曲所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评价,由此而否定自我,鄙视自我。自卑的最大表現就是不够自信,不敢主动地跟外界交流,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喜欢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总认为自己笨嘴笨舌,说的话表述不清,让人见笑。这种长期的消极心理暗示导致苏某在交往中缺乏勇气,缺少自信心。
  3.家庭教育不当
  苏某跟父母关系不亲、不愿跟父母讲话的原因,一方面是父母忙于打工挣钱,对孩子关心教育较少。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们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当,祖、父两代人对孩子的要求相差甚远。祖母只关心孩子的吃喝玩乐,而且是有求必应,要星星不给月亮。因为几经周折,娶了一个外来妹媳妇,苏家才得以延续香火,对这个宝贝孙子溺爱之至,养成了孙子的自私、暴躁、懒惰、唯我独尊的性格。而父母虽然自身的文化不高,恨自己生不逢时,由于当年家境贫穷,没能完成求学的愿望,但是他们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就将自己未能完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拼命挣钱,为孩子成长、上学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只要求孩子的学习如他所愿。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偏激一点。孩子不了解家长的苦心,躲进奶奶的庇护伞,与父母的关系渐行渐远。
  五、个案辅导策略
  1.提高家长的认识
  苏某的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孩子口语问题的严重性,只以为孩子小,不懂事,脾气犟,长大后自然会好好讲话的。家长只担心孩子跟他们的关系疏远,恳求我做好协调工作。我利用家长对我的信任,找来有关口语表达障碍方面的研究资料,让他重视他的孩子的表达障碍问题。例如:西安市儿童医院医生刘京媛对120例儿童的临床诊断(2003)发现:语言表达障碍表现为智力正常,理解能力争正常,说话简单,语言发展缓慢,用词少,不说连贯话,经常用点头、摇头、摆手、眼神等肢体语言及动作,来表达心里需求、认知和意愿。李乐平在《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2009)中提到:此类患儿多伴发社交、情绪、行为紊乱,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社交不良、焦虑、敏感或过分羞怯为多;用字困难,咬音不正,难以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我。
  2.剖析问题的严重
  苏的家长恍然大悟,连声说他的孩子跟资料上的现象很相近。然后,我再分析语言障碍对今后发展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语言表达障碍必然会影响其社会沟通能力,严重时足以扰乱学业的发展和身心健康。语言问题不仅会带来学业失败,还会导致成年后的就业困难和社交失败,使得语言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相关研究表明,有语言表达障碍的学生,通常在早年有负性行为的发生频率高于正常学生。提醒我们家长注意语言表达障碍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3.提供有效的指导
  苏的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悔莫及,迫不及待地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我建议这个家庭首先要营造一个“严而有度、爱而不娇”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构建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在家多陪孩子,为孩子做饭,带孩子出去玩,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然后跟这位家长探讨走进孩子心里的一些技巧。我曾经给他如此支招:“孩子,让我们来谈谈!”如果你们的谈话是这样开始的,结果往往是说话的只有你一个人。在打篮球,开车回家,周末散步,或一起洗衣服时,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时候。要想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就要多创造这些对他们没有压力,和你一起活动的机会。   六、个案辅导成果
  1.学生的变化
  一学期以来,我经常跟该生和他的家长交谈、辅导。目前,该学生偶尔主动到我的办公室,当着所有老师的面,向我汇报班级里或宿舍里的事情,向我请教某个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他讲话时抬着头,面带微笑。他的学习也进步了不少。我为他的进步感到无比欣慰。
  2.家长的变化
  苏某的父母每个星期都跟我通一次电话,每周五都及时赶来接孩子回家。电话中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精神状态外,还跟我交流他最近又看了哪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对家庭教育又有什么新的见解等。周日尽量不出工,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争取多一点。周五,每当看到该父亲的手搭在孩子背上走出校门时,我由衷地笑了。我更盼望孩子的手早日搭在父亲的背上。
  七、个案总结
  1.诚恳交流,赢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目前,许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观念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不少家长缺乏与学校教育携手合作的意识,缺乏与学校教育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为此,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地鼓励,对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及时指正。教师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时,不要仅说存在的问题,还要找出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中,教师的言语要诚恳,要表达出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喜家长所喜,忧家长所忧的心情,适时地帮助家长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点,务必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平等沟通,家校合作促进学生成长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要想达到一致性,学校与家庭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合作的基本前提。对于学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庭教育的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更不能指责家长。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閡甚至对立,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的效度。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时,双方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高低、尊卑之分,教师必须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才能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才能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合作。
  3.加强指导,构建家校教育交流平台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严重影响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家校携手合作,共同探讨如何能使孩子成长得更好。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家长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只有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筑有效的学校——家庭交流平台,加强家校之间信息的沟通,取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才能使家校真正形成合力,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越来越多的幼儿进入舞蹈教室,且年龄呈低态势发展。走访调查显示,幼儿进入舞蹈教育更多的是自身“被动”与家长“主动”的结果。其中缘由是复杂的:对舞蹈不合理的认知、急于求成的心态,加之教育与培训机构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等。令人担忧的是幼儿舞蹈教育的过早“成人化”训练的出现,即对幼儿的超强负荷的基本功训练,而这严重违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过早“成人化”教育的弊端对幼儿构成有形或无形的伤害。大众必
期刊
父教是一项以幼儿教师为牵头人、以父亲参与孩子教育教学的亲子活动为载体的课题研究,为了使在孩子成长历程中肩负着义不容辞、不可替代重要使命的父亲能更好地为孩子服务,父教课题研究中,首先我们针对父亲不同方面的存在问题分别用心尝试了师帮家长、家长帮家长的几点策略,收获到了父亲育儿观念的科学转变,促进了该部分幼儿健康成长的喜人景象,充分彰显了父教在亲子活动中的健康导向魅力。  一、纠偏父亲思想,与孩子联体共
期刊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 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 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 材;这种照葫芦画
期刊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个性化阅读  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那么如何上好英语阅读课呢?笔者认为采用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的侧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英语阅读是学生拓展英语知识,积累词汇量,增进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发展英语思维能力的最主要途径。新课标特别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
期刊
“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在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采取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运用好表扬的艺术,在班集体中为同学们树立一个个鲜活的榜样,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我们也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见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
期刊
从古至今,传承文化、培育人才,教师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在人们心目中无比神圣的职业。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以至于部分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状态。教师的职业状态正在挑战他们对职业的坚守程度。那到底是谁“偷”走了教师的职业激情呢?下面就本人的人生阅历,浅谈一下教师工作激情逐渐消失的原因:  (一)工作压力大
期刊
摘 要:英语口语的提高离不开特定的语境,然而,口语中的用词则成为衡量口语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习语及俚语的运用便是英美口语的最大特点。本文即从英美口语中俚语及习语运用入手,对口语中的选词问题进行了剖析,以说明英语口语恰当选词的重要性。  关键词: 英语习语 美语俚语 口语选词  ABSTRACT:Spoken English usually applies to specific occasions
期刊
当前一些小学生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未得及时正确的疏导,导致悲观、抑郁,甚至个别自杀,令人扼腕。如何对待这些现象,日益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话题。小学生心理负担实际存在,必须解除。笔者汄为:  一、用师爱去滋养孩子的心  师爱,是伟大的。它闪烁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它好比沙漠中的甘泉,那些心田干涸的小学生多么希望得到它的滋润呀!师爱是熔化儿童心灵坚冰的暖流,使儿童重新获得希望和成功。著名教师于漪深情的说:“教
期刊
摘 要:近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的就业状况都不容乐观,为解决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供需错位的问题,文章以云南工商学院为例,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推进岗位实习实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六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改善目前计算机专业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长。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长期缺失亲情,他们普遍存在胆小、孤僻、叛逆、自私等不健康的心理,以及留守儿童不守纪律、学习较差、违纪犯罪或者被坏人利用、欺骗、伤害等现象。近年来,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大量的报道,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为现在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