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小学校外的那棵四眼狗树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564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小学校外左侧一百米处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四眼狗树,它东不长,西不长,偏偏长在桃花龙洞出水口的头上,能遮天蔽日,过路的人总喜欢在那里歇脚。龙洞的水,冬暖夏凉,清澈甘洌。
  我们上学放学都得经过那里。这棵树究竟多大年岁了,不知道,也未曾考究过。每次我们经过,都要在此逗留一番,感觉那就是我们的家。
  夏末秋初,是它生命中最完美的光景,阳光复照其上,叶茂枝劲,果子密密麻麻地挂在树梢上,枣子一般大小,一串串,摇摇晃晃着,远远地都能闻到它的香味、甜味。白面狸是不速之客,待万籁俱寂,它就从洞里钻出来,急速爬上树去偷吃。隔壁的王猎枪带着黄猎狗时常跑去那里等候它。麻雀更是喜欢光临,那是它们的乐园,也是它们柄身的家,早晚叽叽喳喳争吵不停,再热闹不过了。这果实,皮黄,肉软,核小,甜汁重,略似酸枣。每逢这个季节,正是我们读书的时光,可有口福了。只要一放学,大家像开会一样,就会不约而同地跑去那里聚集、逗留。胆子大的男孩子,总喜欢肩搭肩往那上面爬,猴儿似的攀摘。大方点的同学,装满了自己的腰包后,就往地上抛。我们女孩子多半爬树不行,只在地上围着树沿边的草丛,若鸡觅食,捡拾熟落下来的那一部分四眼狗果。久而久之,树下的周围被梭得光溜溜的。恰好,有的借此在那席地而坐,打起纸牌玩耍起来。好学习的同学,纯粹蹲在地上的石板上,翻开书做起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小喜欢踢毽,就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用红公鸡毛做成的毽子,独自弹踢着。不一会儿,大伙儿都兴高采烈地数起数来了:“一二三,去上学;四五六,吆鸡鹅;七八九,打猪草;一十一,放牛羊;一十二,搓衣服;一十三,灶吼转……”就这样,踢着,数着;数着,踢着,直到夕阳西下,鸟儿归巢,才各自走回家。
  到了冬天,这棵树自然与周边的落叶乔木一个模样,凋尽了叶,光秃秃的,没有了生气,孤落落如一介苦僧,看上去让人怪不是滋味,总使人升起些许柔情与惆怅。加之那儿的风刮得又大,冬天还要下雪……
  随着岁月渐增,知识渐长,后来明白事理了,我才知道,原来四眼狗树的真实学名叫酸枣树,正如我的名字叫淑娟,不是他们惯以称呼的俗名——六妹。想到这里,我独自意识到真有些对不住它,一味跟着别人叫它这丑名——四眼狗树。猛地,我恍然大悟,世间的很多陪伴和快乐,往往是极不起眼儿的,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却又与你若即若离;它们貌不惊,才美不外现,却恰恰能陪伴在我们身边,带来快乐,然后悄悄地、默默地终其一生,且荣辱与共。啊呀!啊呀!我越想越觉得对不住这棵树了!
  今年回老家,老家的人说,桃花小学外原先的那条土泥路,已修成了一条通客车的水泥路了。于是,我陪同丈夫去转转。经过龙洞口,见有几个乡民在此闲聊,遇巧当年教我们读书的秦老师也在,他模模糊糊认出了我。
  “嗨!像是付淑娟?你回老家来了。”“嗯嗯,是的,秦老师好!秦老师好!”
  秦老师说:“你看这四眼狗树已经死掉了,我们正在说它,好可惜!”
  “咋死了呢?”我问。
  “雷劈死了,好几年了。”
  “啊呀呀,雷咋劈它呢?这么好的一棵树!”
  “多半这洞头藏有蛟咯。”旁边的人说。
  “唉,真冤枉!”我两眼直望着,眼前的这棵昔日的四眼狗树,的确变成了半截木桩,呆呆地立着,黯黯的,别样可怜。
  “沒事、没事,夫人你看树桩上的裂缝中,有一根嫩绿的小枝长出来了。”
  “哇!硬是长出了!”从树桩的裂缝中,我看见了,确乎有一根苍翠的小枝向上而立,筷子头粗,坚挺着高过盈尺。再一细看,老桩上还站着一只小鸟,朝着我,发出叽咕叽咕的声音。我异常惊异,总以为这是它在与我讲诉:这棵树种从哪里来的,根在何方,是谁处的鸟把它衔落到这里,而上天竞又是如此的不分青红皂白,活活地将它拦腰劈断,遭受这种天罚……
  如今灵魂去了哪里了呢?魂归故里了吗?我沉默了,这鸟儿喋喋不休的叫声,也太触碰我的伤感了吧。这新枝长大后,还会如先前的那棵树吗?
  这样想着,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天底下,生命如斯,在这生生不息的轮回中,不知这新长出的嫩芽,又将成为哪些少年的老树呢?!
其他文献
十几年前,社交软件方兴未艾,能够拥有一个社交账号,并通过社交软件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网友们聊天,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  当时,年少的我也期盼着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社交账号,注册成功之后,我赶着时髦,迫不及待地点开了软件上的“加好友”功能,随心所欲地添加起好友来,渴望能立即与来白天南地北的网友们谈天论地。  在众多的好友当中,有一位好友让我觉得格外有趣,她就是“梅子”,是一位来自远方的老师。起初,我
期刊
与兰州结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刚参军一年的我从武警平凉支队调到位于省城兰州的武警甘肃总队机关从事电影放映工作。  我那时虽心生欢喜,却不敢以兰州市民自居,因为我毕竟没有兰州市的户口,且当兵三年,随时有可能回到故乡陕南那个小山村当一名普通的农民。身处兰州城中,虽身份有所游离,飘浮,但对兰州城的好感却与日俱增。不仅因为其城市的繁华深深吸引着从小在山沟长大、少见世面的我,还有让我百吃不厌的牛肉面、白
期刊
小的时候,家住小山村,日子过得寒酸,挨饿受冻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省钱,母亲有病就扛着,宁愿忍痛下地干活,也绝不去看大夫。哥哥几次提出辍学务农的想法,都被父亲严辞拒绝。我和弟弟每年的学杂费经常拖欠,次数多了,连老师都不好意思上门催促。年幼妹妹的炼乳也时常断顿,经常用稀汤寡水的炒面糊糊代替,每每惹得妹妹哇哇大哭。为了省吃俭用,家里早就形成了一日两餐的习惯,几年都没添过一件新衣服,仿佛一年到头都处于饥
期刊
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很多事,也只有在经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明白一些事。有不少的事情,不少的道理,只有到了一定的時候,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才能真正明白、真正领悟。  活到一定时候,才能真正明白,当你想要改变世界的时候,当你想要改变现状的时候,首先能改变的,最后被改变的,肯定是我们自己。现实总是有些残酷,很多事情、有些局面想去改变它,但是我们尤其是单个人却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来改变它,最终我们只
期刊
农历七月十四,与寻途户外的驴友们去基隆嶂露营。去之前,下了一阵雨。有人担心安全;有人认为天气预报跟实际不符,不必忧虑;也有人说,雨中宿营是别样的味道;群主阿进说,出发前若还下大雨,活动就推迟。  下午两点,各车辆陆续出发,于大竹园复运堂(寺庙)集合。等了不久,车已到齐。一直在上坡,道路迂回。同行的七岁小姑娘,始终没有晕车。她长得像《黄河绝恋》中的花花,扎着两股小辫子,不过缺了一颗小门牙。房子呈零散
期刊
两个姑娘正在揉月琴的肚子。一左一右,身体前倾,像揉一大盆面。  与月琴肥硕的身躯相比,两个姑娘显得过于瘦小。四条纤细的胳膊,带动四只小巧的手,似在广阔的草原上,怯生生地艰难跋涉的四只小鹿。两个小姑娘很卖力,一点儿不马虎,每一下都揉到家,只一会儿,她们俩已气喘吁吁,額头汗津津的,头发贴在红扑扑的脸上。月琴龇牙咧嘴的。小胳膊细是细了点儿,劲头却不小,按摩床咯吱咯吱呻吟。  怎么跟揉面似的?月琴想起了车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在湘南农村拜年走亲戚流行送腊肉和糍粑。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烟熏腊肉和糍粑,自家吃得比较节省,要省下来一些留到正月里走亲戚拜年送礼用。特别是城里的亲戚,因为条件受限,不可能制作腊肉和糍粑,所以将农村亲戚送来的臘肉和糍粑当贵重礼品来看待。但是,我家一位在县城的远房亲戚却叫我父母来拜年时不再送腊肉和糍粑,只送晒干的稻草。  稻草在农村极为普通,到处都有,水稻收割之后,村庄便是稻草的世界:空
期刊
草木  草木,是尘世的灵魂,也是点染大地生命的绿。  清晨,第一缕阳光从窗外照射过来,甜润的空气中便有草木的芬芳。小时候,我从不赖床,和邻居的孩子早早相邀去草地玩耍。别说小小的我们,在树木、花草间,每一个人都是真正的“小主人”,无论是展臂飞扬,还是满地滚爬,碧绿的草地任我们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能感受到它的给予,鼻尖上、眼眉间、耳壁内、嘴唇中……瞬间,大脑会发出无比幸福快乐的指令,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
期刊
索面,用手工拉成晾干的素面,也叫纱面。  浙江省瑞安市平阳坑镇南山村是闻名遐迩的“索面村”,南山索面,原材料只用精白麦粉、盐、山泉水,经过和面、揉面、搓面、盘面、拉面等手工程序,将浑圆的面团变成一根根约3米长的细丝晾晒,待干到一定程度后理成线绞状,置于铺有薄膜竹筐中运输销售。这里的传统手工制面手艺已传承300多年,年产索面约500吨,远销东南亚、欧盟、港澳台等地区。  南山村民把索面做成了一道风景
期刊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道欠佳,但甜到了骨子里。  我虽北方人,但却嗜甜如命。有人说,喜酸者往往五大三粗,刚强勇敢;爱甜者娇小玲珑,温婉恬静。不尽然,我把甜食吃得昏天黑地,却是黑不溜秋、毛手毛脚的山东大汉。  小时候,日子穷,哪里有糖吃。人世间全是苦味儿。但穷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