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

来源 :小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ang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小学美术都被当做辅助学科而受到轻视。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才重新焕发生机,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这一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功能,旨在增强小学美术形式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开展教学以前,教师便需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一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基于教与学的交流,教师需要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得到兴趣的培养、思维的进阶、能力的提升。一、在练习中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初学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具象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看到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能力的高低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命脉,只有留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才能更好地磨炼学生的思维,不断地产生创造的灵感。而有目的地运用画图策略则是对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充分理解后的外在表现,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清晰可辨的生活实际,更好地厘清数量间的关系,搭建学生思维的脚手架。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长亭常用来指代陆地上的送别之所,浮云常用来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哀鸿常用来比喻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松柏常用来喻指傲霜斗雪的坚贞品德,折柳常用来传达惜别怀远、思念故乡之情,夕阳常用来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或悲凉、失落、沉郁之情,明月常用来渲染清幽的意境,冰雪是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象征……在诗人笔下,这些客观的事物和现象,因寄寓了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情感,显然都有所比喻、有所象征、有所
期刊
从世界教育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课堂教学革新必须满足个体的不同需求,促进个体开展有深度、有挑战性的学习。拥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该有儿童观,更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来设计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一些“意外”事件,更是有着诸多生成性的宝贵资源。
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抽象,学习数学就是一个不断抽象的过程。抽象能力作为儿童的数学关键能力之一,贯穿于儿童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来看,总是要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理性提升,这是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直接反映,这是一个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发展最活跃的阶段,天马行空的想象从来不是按部就班的.正是由于这个特征,使得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语
期刊
小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从而使其今后的学习更加顺利。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十分重要,这项能力的形成和提升需要不断练习,但小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同时不具备正确的学习方法,更容易被外部事物影响,因此针对小学生开展读写能力培养需采用多种方式。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推进,我校的生本课堂横向不断拓展,覆盖了全员全学科;纵向持续深化,构建了以生为本的“WU动课堂”。“WU动课堂”聚焦师生的“五动”,即学生“脑动”“手动”“口动”“心动”“情动”,教师“启动”“后动”“促动”“助动”“机动”,让学生站在课堂这个舞台的中央,以期实现“舞动课堂”的美好愿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真听讲、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在启东市推广的“三段四模块”革新过程中,必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动交流中学有所获。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美术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由此可见,作为小学美术教育者,应该将对学生素养的提升融入教学实践中,通过营造轻松愉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