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医院的为兵服务样本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wang_w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队医院面对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如何正确处理好对地方有偿服务与为部队服务的关系?如何满足部队官兵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现代战场的保障需要?请看——
  2010年8月,沈陽军区第208医院在沈阳军区率先建成使用面积达2300平方米的一站式军人专用诊区;今年5月,又建成军区首个室内模拟卫勤训练基地。两项举措,投资千万,到底值不值?一时众说纷纭。
  第一眼看到便是病人
  一个来自延边某部的战士,正处于手术后康复期,但父亲突然去世了,这个节骨眼上偏偏对象又提出分手,面对情绪异常波动又感到无助的年轻战士,思想工作谁来做?如果心理疏导不及时跟上,很不利于病情康复。再有,军人伤病员有明文规定,不能外宿。但有的伤病员住院期间偏偏要参加资格考试,怎么办?住院的军人伤病员来自各军兵种,集中教育怎么搞? “都说军人优先,可穿着军装排队,哪好意思往前抢?”
  2008年底,刚刚上任的208医院院长孙景海,翻阅机关组织的就诊官兵问卷调查,不禁皱起了眉头。“为部队服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军人优先四个字,但我们做得到底怎么样,是不是把‘军人优先’的牌子挂到墙上就是真正优先了?是不是定了几条规矩就保证优先了?是不是拿出点钱补贴就算是做到优先了?……”孙景海神色凝重的一席话,让大家陷入沉思。
  经过认真讨论,院党委决定在医院资金并不充足的情况下,挤出500余万元在新建的门诊部五楼开辟一个“一站式”军人服务诊区。由此,一项惠及官兵的做法也应运而生。
  在这个使用面积达2300平方米一站式军人服务诊区里,记者留意了一下,开设了内科、外科、骨科、特诊科、检验科和放射线科等9个专业诊室,而且都是中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出诊。设置的军人专用药房、抽血室、休息区等,将军人挂号、就诊、检查及住院等项目与地方患者彻底分开,保证官兵就诊有人引导、检查有人陪同、咨询有人解答,可谓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为兵服务的真谛
  前两年,医院发生抢救一个骨癌战士的事,这件事直到今天仍在冲击很多人的心灵。
  这名叫匡小军的战士,是个仓库的保管员。在获悉自己身患骨癌绝症后,用顽强的意志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并鼓励专家用新的疗法在他身上进行医学探索,创造骨癌患者存活长达2年的生命奇迹。在走进生命终点的最后一刻,这位坚强的战士嘴角挂着一丝浅浅的微笑。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打动在场的每一个人——“如果有来世,我一定报答你们,我永远记住你们对我的好!”
  2010年4月23日,一名叫高昌坤的部队患者,在训练中因胸椎管内畸形破裂出血,血肿压迫脊髓导致突发上下肢瘫痪,大小便功能完全丧失,病情十分危重。医院立即组织顶尖的专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虽然很成功,但术后的高昌坤下半身仍然没有知觉。之后的两个月,虽经多次调整方案,仍然不见效果。看着病床上战友痛苦不堪的挣扎,看着家属闪着泪光的无助眼神,主刀的副院长贾全章心灵为之震颤。他暗下决心,不管怎样,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他重新站立起来。
  在筛选多种治疗方案后,经认真研究讨论,最后决定应用先进的干细胞移植技术为高昌坤试一试。但由于肝细胞移植技术不属常规治疗范围,不但治疗效果不确定,而且费用昂贵。贾全章把这事在院办公会上做了汇报,大家一致表示:“那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只要官兵治疗需要,再贵的钱我们都花”。终于,在经过一段时间干细胞移植治疗,高昌坤从脚趾到下肢开始慢慢有了知觉。半年后,重新站立起来的这位军营硬汉,面对医护人员,泪流满面,激动的说不出一句话。
  这件事,也启发了医院的为兵服务工作思路。院长孙景海深有感触地说:“为部队服务没有上限,做好‘常规动作’是本分,打破常规,延伸触角,优化内涵,才能体现最优质的服务。”
  为官兵的健康站哨
  208医院所在吉林省长春市,是东北战区驻军人数最多的城市。这对于一个编制床位十分有限的驻军医院,显然是小马套上了一架大车,怎么样挑好这副重担?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采访中,医院器械维修站张文龙站长跟记者唠到了一件事。某仓库25名干部血压都高,一起吃了半年多的降压药。真有这么巧?张站长觉得肯定有问题。他马上驱车到这个仓库,拿来官兵使用的血压计一查,发现计量单位偏高。正常血压都变成了高血压,25名干部吃了半年不该吃的糊涂药。
  这件吃糊涂药的事让医院领导心里不敢装糊涂。院长孙景海在医院常委会上动情说道:“官兵为祖国安全站哨,我们要为他们健康防线站哨。不然,就是严重失职啊!”
  随着联勤一体化保障的逐渐深入,医院保障对象也由以往陆军单一兵种,开始向诸军兵种、向野外野战条件下保障转变,保障对象数量翻升了数倍。对此,医院提出了保障重点由“医疗为中心”向“预防保健为中心”转换的思路,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实施了集院前、院中、院后服务为一体的 “健康圈”闭合服务保障模式,先后建立了健康教育、巡诊体检、疾病预防、训练伤防治、心理咨询、远程会诊、急重症(专病)绿色通道、因病检查用药无障碍审批、家庭康复病房、24小时上门服务等20余项系统化联合保障措施。
  责任编辑/王 璇
其他文献
军装,是军人的外在标志,是国威、军威的象征,解放军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根子”上改变人们陈旧的军服管理观念,根除违法制售、乱着军服这个“顽症”,维护好人民军队良好的军容军貌和军威,是各级军服管理者一直都在苦苦思索和探寻的话题。结合当前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积极向往追求的现实,从军服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基层部队官兵意见、建议来看,应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军服文化体系。  军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从管
期刊
1979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上万名基建工程兵指战员,放下风钻,拿起地质锤,离开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迅速从湖北、河南、四川、山西等地集结,就在外国人不知道中国军队要干什么时,这支部队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列车迎着朔风,向北,再向北,目标直指大小兴安岭。  这支军队就是初次亮相世界舞台的中国武警黄金部队。武警黄金第一总队成为冲上找金战场的第一支先锋队,纵横白山黑水、草原戈壁,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大范
期刊
2007年10月,黃金四支队举行第六届运动会,图为官兵比赛活动的场景  四支队警勤中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图为炊事班班长谢闯与一名新兵掰手腕的场景  2007年10月,黄金四支队举行第六届运动会,图为官兵拔河的场景  自由畅想  责任编辑/王 璇
期刊
在美丽大草原深处寻金战场,你总会在忙碌人群中看到一位洁白如玉的草原天使身影,7年来,她长途跋涉2万余公里,跑遍所有野外施工点,为上百名官兵和牧民看病送药,走到哪她就把歌声、笑声和问候声带到哪,把真情洒给战友,把爱心送给牧民,战士们爱戴的“知心姐姐”,草原牧民称赞的“白衣天使”,她就是被官兵誉为军中绿花的武警黄金二支队女军医张芳。  由于黄金部队承担国家勘探黄金的特殊职能,基层的官兵们一年中有半年时
期刊
穿梭于大峡谷中的直升机渐渐地在目光中远去,15名官兵还在使劲的招手致谢,一群白鹅扇动着翅膀嘎嘎挤到队伍边。5月23日至30日,新疆军区某陆航部队第八次将伊犁军分区15名官兵及物资空运到霍尔果斯河源地区,河源哨所又开始履行神圣的戍边使命。  “死人谷”的空降哨所  “山静景无语,曲径行人稀。莫叹哨影单,花开香四季”。这首小诗是伊犁军分区某部干部石文斌到河源执勤哨所蹲点时写的。5月23日,笔者自伊宁市
期刊
武警黄金一支队官兵,不畏艰辛、跋山涉水、驻守一线、为国寻金。在繁忙的施工間隙,他们结合外部环境和施工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鼓舞干劲。看,掰手腕游戏玩得正欢;听,二胡乐声多悠扬。移动篮球架、流动图书箱、卫星接收器等先进设备的配置,文体骨干到基层的巡演等,更是给黄金兵的野外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在寂寥的大山,黄金兵放声歌唱,气壮山河;在寒冷的北国,黄金兵守候新春,热情洋溢。走到
期刊
武警黄金三支队大力加强文化工作,堅持以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为着眼点,以浓厚警营文化氛围为落脚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同时注重对文化骨干的培训,使支队文化生活真正达到了硬件设施齐全规范、骨干队伍健全过硬、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文化管理正规有序,发挥了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部队、励志育人、鼓舞士气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 璇
期刊
无论岁月怎样远去,抹不去的,仍然是对故乡清新的记忆。儿时光着脚丫走过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故乡的影子也就永远的镌刻进我心灵深处。  地处鲁北平原的故乡,是生育我养育我的地方。那一望无际的麦田,潺潺流水的小河,散着淡淡清香的枣园,飘着袅袅炊烟的小村落……还有那淳朴憨厚的父老乡亲,和那活泼顽皮的小伙伴,怎能让我忘怀,怎能不使我眷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故乡的黄土地养育了我豪爽、耿直的个性,也滋补了我憨
期刊
一场节目播出后,场上:他老婆哭了,评委哭了,观众也哭了;场外:我哭了,战友哭了战友的老婆也哭了。只因为这么一句话——我为我老婆装猪都可以  “我为我老婆装猪都可以!”这句话来自上海卫视《中国达人秀》,就是这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感动了所有观众乃至整个世界。当今社会,特别是在物欲横流,无处不充满利益诱惑的都市,冲动型、草率型的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干净的爱情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奢侈的愿望。调查显示,1979
期刊
向往绿色,约定昆仑。2009年7月,从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毕业的黄小坤、韩娜、卓玉娇3名同班同学,入伍来到昆仑山脚下的陆军第十八医院。2010年4月,她们又毅然走上海拔3700米的“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把青春放飞喀喇昆仑,把理想定格雪域高原,在喀喇昆仑山戍边报国,成为呵护高原官兵身心健康的“白衣天使”。  相約走上昆仑山  “昆仑山,我们来啦!”去年4月23日晚,三十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