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角度谈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德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学校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育人的主阵地是课堂,体育教学可以在身体上与精神上对学生德育产生双重影响,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与责任。
  【关键词】立德树人  体育课堂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48-02
  一、小学生的德育现状
  前几天课上的一幕,深深刺痛了我的眼:一位学生摔倒在地,旁边另一位学生,不但没有马上扶一把,反而觉得好玩,上去踢了一脚。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玩游戏的时候不愿意遵守规则,为了多一次玩的机会,出现耍赖、偷步,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再比如在小组比赛时,输了就埋怨队友,贬低对手,丝毫没有互相包容的想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暴力信息没有筛选就出现在了孩子们的面前,对还不具备辨别能力的孩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宠溺,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另一方面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对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道德问题选择忽视,多重原因导致现在的小学生道德品质问题相当严重。2014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学校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课堂,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是核心所在。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在育人方面除了从精神上进行,更可以从行动上进行,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
  二、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的内容与方法
  课堂是教学活动发生的主陣地,也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主要途径。体育课堂上的教学,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学理念,也是一个体育教师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
  无论是《中小学生守则》,还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都把爱国主义摆在第一条,足以说明爱国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正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军队演练等爱国游戏的情境,还有我国特有的中华武术等,来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由于天气原因,我专门设计了一个雾霾天气的室内课单元教学计划,在这个单元计划中设计了欣赏课,专门欣赏各种体育赛事与运动员的训练场景。在这个单元中,学生认识了团结拼搏,永不放弃的中国女排队;认识了人小志气高,手上都是血泡但仍然坚持训练的中国体操队;认识了拼搏不止、勇往无敌的中国乒乓球队;认识了独一无二、气势磅礴的中国武术队……看到运动员的伤痛时,学生会忍不住叹息;看到运动员失球时,学生会紧张地喊加油;看到最后获得胜利时,学生会激动地鼓掌,甚至感动得流泪……在集体氛围中,这种感染力会加倍放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团队合作与竞争精神
  合作与竞争永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竞争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竞争的目标和归宿。学校和班级,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体育教学在身体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团队的配合,潜在地给学生提供了适应“小社会”中的环境,帮助学生培养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倾向和能力。而竞争是体育运动的天然属性,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在公开、公平的体育规则面前,这种竞争可以带给人们强大的动力,使之不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各种球类项目,还有几乎每节课都会进行的游戏比赛,都需要每个同学的参与合作。这些教学活动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例如在篮球活动中,不论是单个的传球活动,还是小比赛,都可以进行团队合作教育。在传球教学中,我强调“球是传给同伴的”,传得好坏是直接影响团队比赛的,就是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一种责任意识的培养。在篮球比赛中就更是如此,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单项技能再好,也需要同伴的配合。但是光有狭隘的团队合作,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在一次“躲闪球”游戏中,我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砸”出的人多就算胜利。其中有一组的成员之间,出现了这样的“小团体”,大家在接到球之后没有马上出手,而是把球给了跟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乍一看,同学之间是团结友爱,但仔细一想,却是忽略了与其他小组间的竞争关系,也伤害了整个小组的集体利益。在评价游戏的时候,我及时指出了这一点,学生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下一轮游戏很快就改正过来。由此可见,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的效果是非常见效的。
  3.意志品质与责任心
  体育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最明显的特征是身体练习,学生的学习是由身体和思想共同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了影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也进行了培养和形成。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学习知识和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动员身体各器官去进行操作,同时还要承受一定的身体负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疲劳、酸痛等生理反应,也会产生失落、自豪等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观察这些直接的表现,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水平。
  耐久跑是公认的最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内容。学生不仅要克服心理上对耐久跑的排斥,还要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我在设计耐久跑的教学时,通常会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比如“校园定向运动”“计时跑”“叫号领跑”等,先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排斥感,然后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出现“极点”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最后再用运动员精神鼓励学生,让学生都能完成耐久跑,养成顽强拼搏的好品质。   在体育课堂中,不仅能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意志,也能培养其勇于承担的责任心。在体操与技巧类项目中,很多都需要同伴的保护与帮助。这不仅是一个安全举措,也是培养责任心的好机会。从低年级的前滚翻到高年级的跳箱,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会明白,我的行为是对同伴的保护与帮助,因此逐步形成强烈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与荣誉感是分不开的,在团队比赛中,正是这种责任感,会让学生勇于拼搏,产生为团队争光的荣誉感。
  4.规则意识
  规则是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约束人们的言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合理的、科学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也是体育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项。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是直接与规则教育相符的,比如体育课课前的着装要求;课堂中的排队要求,队列练习、口令指挥等;还有课后的收还器材,都是规范意识和制度意识的渗透。然后根据课堂常规的约定进行表扬与批评,进而强化规则意识。另外,每一项体育竞赛和游戏都有详细的方法和规则,学生通过比赛和游戏的体验,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如果违反竞赛规则就会受到惩罚,意识到将来在社会中,如果触犯法律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学生缺乏规则意识的原因,一是因为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二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对规则的贯彻不足。每个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都是室内引导课。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体育课公约”,让师生都“有规可依”。然后还要明确遵守和违反公约的奖惩办法,做到“违规必究”。在以后的实践课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一旦违反这个公约,就一定會受到相应的惩罚,没有例外,让学生对规则有敬畏感。这里的惩罚一定是区别于体罚的措施,比如在篮球课中,学生如果拿到篮球就玩个不停,忽视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我与学生是这样约定的:在教师讲解示范时,球必须夹在手臂与身体中间,违反一次提醒,违反两次就在接下来的一次练习中,只能做无球练习。如果是没有器械的活动,例如在接力比赛中有学生越线或者其他违规,就在评价的时候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增加诚信评价,几次下来,学生就能自觉遵守规则。
  5.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在社会生存以及良好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从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来看,社会适应能力也是一项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所得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等等。
  体育课堂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每次的练习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各种角色体验的机会,培养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学生可以在比赛中扮演各种角色,如运动员、裁判、后勤等,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相对场地空旷、空间自由,组织形式多样,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都多于其他学科。这种多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养成乐观自信、积极面对生活的优良品质,更好地适应社会。
  美国的SPARK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方面有特别好的功效。我们在平时上课时,可以引进SPARK课程的理念,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交流情境。例如在篮球课上,要求学生运球眼睛不看球,我就让学生在运球时找到和自己衣服有相同颜色的同学,然后进行击掌,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眼睛看同伴了。又比如在传球的时候,怎样与同伴默契配合,两人要通过交流定下一个信号或者手势。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小结
  无论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德育的渗透,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比如在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集体的概念,比如班集体或者各小组,让学生明白集体究竟是什么;然后通过集体教学、分组练习或者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对他所在的集体产生情感;最后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表现出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意愿和行为。因此,体育教学可以为学生德育发展提供大量的体验,并在技能练习和身体练习中反复强化,这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无法实现的,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的角度,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是责无旁贷的。
  参考文献:
  [1]于伟.SPARK体育课程对小学生社交技巧影响的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8.
  [2]董明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落在何处[J].中国学校体育,2018(3):33.
  [3]周志勇,陈雁飞.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思考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8(3):31-32.
  [4]郭佳男.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7(19):73+75.
  [5]闫宏微.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9):20.
  [6]蔡猛.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美国SPARK课程对小学生德育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高等院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数据,从不同层次高校招生专业是否设置选考科目、对地理等科目的限考要求、设置地理科目限选要求的专业特征、地理与其他科目的组合特征四方面,分析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在高校专业限考科目中的要求。  【关键词】地理 高校专业 限考科目 山东省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河北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科目选择意
期刊
【摘要】为了发挥大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想育人功能,结合“三全育人”的理念与实践要求,对《信号与系统》课堂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案设计进行了探索。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的结合点,将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进行深度融合,设计新的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与实践模式,并用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规范化全过程。实施结果表明,融入思政元素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实践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期刊
【摘要】高等数学是应用型大学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基础课,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形势下高校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实施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策略,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等数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42-02 
期刊
【摘要】音乐活动游戏化是音乐教学中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幼儿在玩中学,充分调动幼儿的音乐学习主动性。音乐活动游戏化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幼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感受着音乐帶来的愉快氛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当中,表现着自己的才艺,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开展游戏化教学,给幼儿音乐带来新感觉。本文将通过选择游戏情节元素音乐、利用游戏创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国家对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续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越加凸显。本文在介绍学习型组织理论内涵、模型等基础上,分析气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现状,探索研究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气象学习型组织团队学习建设的有效策略,望对气象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团队培养有所裨益,以期为同类组织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等问题,影响学习效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明确中职信息技术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选择适当的课程教材,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笔者基于中职信息技术专业,采用统计分析法,了解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基于课程教材方面进行阐述,为今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材 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土木工程学科涉及课程多且都具有应用性,现有研究主要关注部分课程的翻转教学模式,缺乏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和定量化评价模型。本文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各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并计算其权重,结合评价判断标准确定最终评价等级,最后基于评价
期刊
【摘要】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探讨,对推动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析,梳理生物统计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资源融入课堂。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39-0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思想中曾提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是实现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保护并传承国家红色文化资源、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红色文化课程开发既可以通过将红色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他学科,也可以开发红色研学旅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传统的教学内容,全方面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使其成为学生了解革命先辈、传承红色精神、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形成高尚道德品质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小学 红色文化 课
期刊
【摘要】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依据,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及形式,以保证学生既能够了解这一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并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分析对象,了解新时代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应用要求,以期为推动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