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三个维度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ap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和谐共融是古今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步的重要目标。历史中中国和西方都有名人学者对社会和谐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多种解读,但有其历史背景和国情的局限性。在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阈下,从人的发展、实践哲学和冲突与和谐的三个维度视阈去解读和谐的内涵蕴意,将和谐视为社会发展的最终旨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以往和谐观念的特有之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人的发展;实践;冲突
  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所追求的美好理想,是人性内在要求之体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不倦地探求人全面发展成为真正的人而获得真正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目标。历史上有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和谐观念进行了解读和论述,形成和谐的不同含义,而在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阈下,从人的发展角度、实践哲学的维度和冲突与和谐的维度去解读和谐含义,将和谐视为社会冲突的最终旨向,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区别于以往和谐观念的特有之处。
  一、和谐观念的不同解读
  和谐是个历史悠久的概念,古今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和谐有过不同的解读。在中国本土传统思想中,和谐蕴含着包容、博爱、妥协、折中的哲学思维,古人更是将和谐看作世界产生、变化、发展的内在原理和动力,也把它尊为处理社会关系,实现社会治理的方法原则,从而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合一的天人模式和人与人共融和谐的社会大同模式。其中,老聃在《老子》77章中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哲学思想,阐述和谐要保持社会力量的均衡;儒家倡导中庸之道,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人与人和谐的论断,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应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模式。西方社会发展中同样富含众多的和谐观念。毕达哥拉斯从宇宙自然的视角提出“天体和谐”的命题,亚里士多德在讨论幸福与美德的过程中提出了中庸思想,认为中庸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适中,后来笛卡尔将其发展为“美是和谐”,黑格尔更是提出了辩证的和谐观。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措辞严厉地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在乌托邦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和谐状态。其中,摩尔在《乌托邦》中试图以乌托邦塑造一个各行其是、有序共融的和谐状态,摩莱里则以《自然法典》的共产主义法典草案描绘出一幅和谐画面,而傅立叶更是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和谐秩序不仅存在与自然中,同样也存在于社会体系内部,认为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社会俱为利己主义范式下的社会,个人以利己为己任,形成个人对社会和集体利益的冲突局面,而理想的完满社会就应该是以公平、正义为基础的和谐制度。
  历史上的和谐观念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存在作用的产物,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其思想蕴涵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更有别于当下我国的社会实情。故此,应该理性看待历史中的和谐观念,对其不能忽视也不能片面夸大。同时,更应该立足当前我国社会基本国情,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有关和谐的理论,以回应和指导我国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現实构建。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的三个维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充分肯定了以往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和谐的有关设想,并指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同时在革命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缺乏实践性,而浮于空想状态,并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现实,通过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指出了由空想和谐思想转为科学理论飞跃的途径就在于实践革命,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打破以往一切旧的锁链,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完全的真正的和谐。而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和谐社会是有条件的,是多维度。
  (一)从人的主体维度来讲,社会和谐应该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不是现实中孤立自活的存在物,也不是观念上思辨的形而上学,而是存在于社会的群体性动物。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是人的活动的物化,社会本身就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人格化的表现,社会的和谐与否最终要取决于人是否实现了和谐与发展,社会的解放与和谐的过程就是人的解放与发展的过程。而人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感性实体或精神实体,而是社会实践意义上的现实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即为人本身。人要实现自身的和谐,即马克思所说的“人以一种人自体意义上的自我和谐,是通过人并且为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就“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遗弃、被奴役和被蔑视的一切关系”,脱去异化的枷锁,将人从以往奴隶时代“会说话的工具”、机械化时代的“工厂零件”和物欲贪婪的“活资本”中走出来,普遍地从物质、精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回返为人。也就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重新还给人自己的过程,使人性得以复归,使人在生产实践中保持自身个性特征的基础之上,使自身内部的冲突矛盾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让自己的身心、情感精神追求达到协调相济,让人的智力体力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就如马克思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描述的一样“上午打猎,下午捕鱼,晚饭后从事批判”。
  (二)从实践的哲学维度来看,社会的和谐是人在发展自我的实践中和外在的对象化的自然社会达成一种协调统一,彼此相济相成的状态
  实践是人为了达成自身目标而以有计划有目地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动,从而使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的生存发展的目的需要,所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中介。而人在以自己的意志改造外部自在自然从而使自然人化的实践过程中,又不得不遵从于自然的的客观规律而客观上完成了人的自然化的过程,故此,社会的和谐过程首先就表现在人在实践改造中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重同步、彼此互动的过程,即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同步交互的过程,就如马克思所说:“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其次,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在改造外在自然世界的实践中所产生的生产交换决定了他们彼此之间必然会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从而出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实现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关键就在于处理好彼此间的利益关系,因为“人的行为与利益密切相关、思想与利益不可分割”。而利益是个历史性的范畴,不同时空地域下的利益是不相同的,要实现真正的利益和谐就在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时物质财富的极大富裕,私利和私有完全消失,彼此公有共享,即共产主义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完全实现,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理想和谐状态是有着极高的物质条件的。   三、冲突与和谐的辩证维度
  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的最终旨向,明确社会和谐的概念含义是把握和谐与冲突关系的最基本任务之一,然而冲突也客观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与和谐的追求旨向长期并存。恩格斯在致拉甫罗夫的信中就讲到“自然界中物体——不论是无生命的物体还是有生命的物体——的相互作用,既有和谐,也有冲突,既有斗争,也有合作”。正确认识和处理冲突与和谐的辩证关系,从而最终实现和谐旨向成为重要问题。
  在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中,和谐与冲突作为社会这一矛盾体的两个方面而不可或缺,冲突不过是社会这一矛盾体中斗争性占主导地位时,社会系统内部要素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反映;而和谐则是社会矛盾统一体中同一性占主导位置时,社会系统内部要素的彼此依赖、相互协调的反映。社会领域内的和谐与冲突彼此对立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社会和谐是内含一定社会冲突的和谐,是调处社会冲突的最终目的和旨向,而社会冲突是有趋于和谐可能的冲突,是达成和谐旨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一)社会的和谐共融是社会化解冲突实现发展进步的最终目标旨向。实现融融共通的社会和谐是历代前贤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标,而理论上和谐完全实现的重要条件在于矛盾冲突的完全消失,而它所需要的历史条件之高短期之内无法实现,也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完全的和谐。而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取代旧的冲突的社会,这种冲突就包含了阶级冲突,就像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种共产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得到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当前社会发展的程度距离真正和谐的目标旨向太过遥远,无法完全将冲突化解,而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冲突限制在秩序的范畴内实现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
  (二)社会冲突是社会发展实现和谐共融的内在动力和有效方式。社会冲突作为社会系统各要素彼此斗争相互排斥的一面,是对社会系统内部不平衡、不协调的弊病的流露,虽然可能造成冲击破坏的不稳定作用,但也加快促进了社会组织机制的创新改革。基于利益之上的社会冲突本身就是社会内部利益矛盾酝酿到一定程度后爆发出来的现象,是社会内部压力的缓释,避免由于利益矛盾的进一步积累和深化而造成大范围的破坏,同时,也是对既存固化利益格局和资源占有与分配模式的挑战,促使社会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防治社会政治系统的僵硬老化与蜕变,增强社会组织的适应性与创新性,就如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中所讲的,如果把整个社会比作一个蒸汽锅炉,那么社会冲突就是这个巨大蒸汽锅炉的安全阀,一旦社会锅炉内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社会冲突这个安全阀就会释放压力产生预警效应,促使社会内部的调整改革,以适时有效地化解不满情绪和潜在矛盾。所以合法可控的社会冲突,是保持社会健康和谐的催化剂和报警器,更是进一步实现社会和谐共融的有效方式。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科学理论的生命力更是在于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当中社会和谐的理论阐述,与当下我国国情有很大距离,因为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有限,社会矛盾与冲突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所以共产主义这种高层次的社会和谐在当下无法实现,当前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和谐在冲突理论视阈下更应该是一种包容的、动态的和谐。对此,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胡锦涛同志根据“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第一次明确指出:“实现社会和谐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来看,和谐是矛盾双方作为对立统一体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平衡状态。而社会和谐则是社会领域中社会矛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对立统一状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的和谐“不是没有差别,更不是没有矛盾;和谐是对于差别和矛盾的接受、承认和容忍,也是对差别和矛盾的协调、缓和和化解。和谐是建设性地处理差别和矛盾,但是和谐不能消灭差别和矛盾。和谐社会不是无矛盾的社会,更不是完美社会”。其中,社会和谐并不是社会矛盾的唯一状态,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冲突,社会和谐就是建立在社会矛盾的差别与对立基础之上,削弱了差异面的纯然对立,显示出相互依存和内在协调的统一,更不是将社会冲突完全消除,而是将社会冲突限制社会秩序范围内的一种动态稳定的和谐狀态,因为和谐本就是一种不稳定中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09.
  [7]张国清.和谐社会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保护油气层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此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发现新的油气层,油气田和对储量的正确评价。保护油气层有利于油气井产量及油气田开发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油气井的稳产和增产。结合油井试油作业现场实际,射孔、压裂酸化、抽汲排液、求产等作业工序对油气层的保护尤为关键。本文以靖安油田主力区块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油气田开发试油过程中的油气层保护技术。  关键词:试油;油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国家已经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也采取了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我国的整体环境质量仍然令人担忧,尤其是近几年各个城市的雾霾情况更加严重,部分地区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如果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危害。而要及早发现环境问题,就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积极作用  如今,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程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环保工程中,最常见的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增多都引起了更高的重视,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使环保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和相应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生物技术;环保工程;应用研究  一、现代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官方的唯一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融入中国文化之中,使其在传统文化中发扬光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真正成为中国特色文化的关键。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佛教在中国的演变,通过佛教的汉化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思维方向的构建是有可能的,重铸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佛教  一、简单
期刊
摘 要:树立一个优秀摄影师的成功形象,它能给被摄者信心和信任,同时也能给与摄影师自身的鼓励和成功拍摄的动力。言行是拍摄与沟通中的重点,注重摄影师的言行,关注细节的表现,是最终获得成功人物照的关键。  关键词:人像;心理;摄影师;修养  一个成功的形象是外表与内在相结合的,形象设计的目的不是纯粹是为了追求外在美,而是为了更好获得被摄者的信任,便于更好的沟通,辅助拍摄的顺利进行,人像摄影沟通是关键,而
期刊
摘 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够提升群众的思想文化意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问题;策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基层群众自发组织的一项文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对我国整体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当
期刊
摘 要:采访是记者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而提问又是采访工作中的基础,是记者采访中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提问技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采访方案、报道意图能否顺利实现。高水平的提问不仅能体现记者的水准,也能展现记者的个性魅力。笔者认为只有在新闻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提问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采访风格,记者才能在新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p:  关键词:采访;提问;技巧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
期刊
摘 要:公路档案管理是伴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公路档案工作出现了质的飞跃,由过去单纯的手工管理档案到现在的现代化管理档案。公路档案是公路工程建设内在质量的真实反映,是公路养护和公路建设的重要依据。档案管理水平如何以及档案服务质量优劣,直接取决于档案的主人一一档案管理人员。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和保证档案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档
期刊
摘 要: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在A320系列飞机上采用了民用运输机中最为先进的飞行操纵系统,即电传操纵系统。电传操纵系统中最容易出现故障的是各类传感器,如过载传感器、转滚角速度传感器和横向通道传感器等,传感器出现故障会导致飞机产生各类飞行问题,加大飞行风险。本文分析了A320飞机电传操纵系统的结构和电传操纵系统的可靠性,探讨了电传操纵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  关键词:A320飞机;电传操纵系统;故障;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趋势下,可再生能源领域是重点研究方向,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将在电能产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本文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究与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  一、发电系统组成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包括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风光互补控制器、蓄电系统、供电系统。  二、风光互补发电控制技术  风速是影响风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