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中,有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到民间采风去”。学生们认为,南宁正往现代大都市迈进,但南宁也是一座有着许多民俗文化的古城,也要关注保护和发展这些民俗文化。于是,我与学生们一起把活动内容定在调查市内外有民俗特色的古建筑上。
一、 活动的目标和设想
要做好活动,首先就应明确活动的目标,只有这样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我和学生定立的目标就是,通过这次活动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培养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为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在活动中,注意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主动参与,共同探究。
开展活动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地的民俗文化调查或结合实地调查。地点以学生生活的区域为主,能更好地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活动的形式以学生自由组合为主,自主确定民俗文化调查的主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邀请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参与。
二、 活动的准备
在活动开始前,一是向学生详细阐明进行民族文化调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查活动;二是提出了学生自由组合合作的原则,让学生明确小组课题;三是向学生推荐几种调查方式:采访录音、摄影录音、查找资料等,对于每种调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我都向学生做了介绍,并把采集到的资料,如何进行分析提炼,如何提出有创造性的看法或观点,如何写成小论文,进行了仔细的指导。
三、 活动开展
在这阶段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主要以学习者、协调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以多种评价方式去实现对学生的宏观管理。
1. 墙报展示。从活动开始就把墙报按小组的数量划分,每个小组负责本组的责任板块。墙报展示可以分三个阶段:学生展示本组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方法等;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拍摄到的相片等;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撰写的小论文、建议书等。每个阶段都要组织好学生对展示的资料进行评议,挑选其中优秀的小组作品,以保证活动效果。
2. 课堂展示。由学生策划主持,主要是为了回顾过程,为以后的活动开展积累经验。以下是实践中学生设计的展示过程:(1) 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2)由学生讲述调查活动中的趣事(人数2~3人);(3)由学生演唱活动过程中学会的民歌(人数2~3人);(4)由学生展示并介绍有民俗特色的手工艺品;(5)由一名学生介绍本地民俗文化的现状;(6)给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小组颁奖。
3. 刊物展示。在收集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把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建议整理成建议书,即可发表在学校的文学刊物上,还可以由学生决定是寄给报社或是递交有关部门。
四、 活动的收获
在活动中,学生成为了活动的主体,他们一些想法很令人吃惊。学生蓝咏石还给当时南宁市市长林国强先生写信,对杨美古镇的建设提了几点有建设性的建议。信寄出后不久,就收到了市长的回信,信中说,“这个小朋友的建议很有可取之处”。社会媒体也对此事作了大力的报道。通过这件事,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愈加强烈。
另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在此次活动中,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我们创办了文学社,并成功出版了属于文学社的刊物《沛雨文学》。从成立到出版刊物,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参与者、协调者。现在有一百多名学生入社,八名学生社长,在学校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五、 活动的反思
1.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及指导者,自己决定活动方案,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2. 活动的主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主题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越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越接近现实生活,学生就越有可能完成,也越有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中要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要注意多元性和多样性。在实施活动中,评价者可以是学生个体,或是学习小组和整个班级;或是单个指导老师和课题指导小组教师们;或是学生家长和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部门、社区组织和各行业人才。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评价网络,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传统课堂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方式获得的,它改变了学生单一的获取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提供了可行性。(责编马超勤)
一、 活动的目标和设想
要做好活动,首先就应明确活动的目标,只有这样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我和学生定立的目标就是,通过这次活动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培养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为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在活动中,注意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主动参与,共同探究。
开展活动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地的民俗文化调查或结合实地调查。地点以学生生活的区域为主,能更好地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活动的形式以学生自由组合为主,自主确定民俗文化调查的主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邀请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参与。
二、 活动的准备
在活动开始前,一是向学生详细阐明进行民族文化调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查活动;二是提出了学生自由组合合作的原则,让学生明确小组课题;三是向学生推荐几种调查方式:采访录音、摄影录音、查找资料等,对于每种调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我都向学生做了介绍,并把采集到的资料,如何进行分析提炼,如何提出有创造性的看法或观点,如何写成小论文,进行了仔细的指导。
三、 活动开展
在这阶段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主要以学习者、协调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以多种评价方式去实现对学生的宏观管理。
1. 墙报展示。从活动开始就把墙报按小组的数量划分,每个小组负责本组的责任板块。墙报展示可以分三个阶段:学生展示本组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方法等;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拍摄到的相片等;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撰写的小论文、建议书等。每个阶段都要组织好学生对展示的资料进行评议,挑选其中优秀的小组作品,以保证活动效果。
2. 课堂展示。由学生策划主持,主要是为了回顾过程,为以后的活动开展积累经验。以下是实践中学生设计的展示过程:(1) 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2)由学生讲述调查活动中的趣事(人数2~3人);(3)由学生演唱活动过程中学会的民歌(人数2~3人);(4)由学生展示并介绍有民俗特色的手工艺品;(5)由一名学生介绍本地民俗文化的现状;(6)给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小组颁奖。
3. 刊物展示。在收集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把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建议整理成建议书,即可发表在学校的文学刊物上,还可以由学生决定是寄给报社或是递交有关部门。
四、 活动的收获
在活动中,学生成为了活动的主体,他们一些想法很令人吃惊。学生蓝咏石还给当时南宁市市长林国强先生写信,对杨美古镇的建设提了几点有建设性的建议。信寄出后不久,就收到了市长的回信,信中说,“这个小朋友的建议很有可取之处”。社会媒体也对此事作了大力的报道。通过这件事,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愈加强烈。
另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在此次活动中,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我们创办了文学社,并成功出版了属于文学社的刊物《沛雨文学》。从成立到出版刊物,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参与者、协调者。现在有一百多名学生入社,八名学生社长,在学校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五、 活动的反思
1.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及指导者,自己决定活动方案,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2. 活动的主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主题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越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越接近现实生活,学生就越有可能完成,也越有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中要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要注意多元性和多样性。在实施活动中,评价者可以是学生个体,或是学习小组和整个班级;或是单个指导老师和课题指导小组教师们;或是学生家长和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部门、社区组织和各行业人才。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评价网络,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传统课堂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方式获得的,它改变了学生单一的获取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提供了可行性。(责编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