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综合实践价值取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_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行新课改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且是一门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价值目标等诸多方面,都与学科课程有很大不同。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课程能不能正常开设、教学内容能不能切实完成的问题,更应该重视的是“如何真正实现课程目标”的问题。
  事实上,实践活动课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陪学生玩”的层面。我们仅仅以学生“玩得高兴”为目的,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兴趣的培养,而始终没有把能力的目标摆放到应有位置。教学活动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与“直接体验”,忽视学生的“探究”与“尝试”,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课外兴趣活动。这显然是不符合课程宗旨的。
  结合课程纲要和教学实际,我们可以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形象地定位为“爱玩,会做,敢问”这样三个渐进层次。
  一、尊重与呵护小学生“爱玩”的天性
  与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生缺乏的不是知识的储备,而是操作的技能和优良的心态,诸如自信、乐观、善于质疑、敢为人先等。学科课程的教学受制于尚不完备的教育制度,屈从升学考试的压力,迫使孩子提前告别了玩乐的童年,沉陷于残酷的学业竞争之中。但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会在玩乐中迸发智慧的火花,人的创造特性也将在率真的玩乐中诞生与成长。如果我们剥夺了孩子们玩的权利,也就剥夺了孩子们成为大师的机会。
  但是,作为课程目标,不仅仅是使课程“好玩”,还必须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玩好”,即“玩有所得”。因为只有玩得好、有所得,才能让小孩子“爱玩”。
  怎样才能使孩子们“玩好”?这就要求我们在整合课程资源、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坚决地把学生放在首位,突出学生主体性,切实保证他们“人人有得玩”,“个个有所得”。如果活动过于简单,则课堂可能很热闹,但玩过之后一无所获。这样的教学会让孩子慢慢失去热情与兴趣,最终使课堂变得沉闷无比。如果活动难度太大,学生玩得不顺利,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因此,我们要在全面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操作能力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小孩子感兴趣而且能够“玩有所悟”的实践活动。要做到这一点,整合课程资源的时候就必须遵循“生活化,趣味化,时尚化,乡土化”和“儿童化”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时以“激发兴趣,锻炼能力,挑战自我”为指针;制订计划时,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严密组织,全程指导,正面评价,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爱玩”的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培养与锻炼小学生“会做”的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里面清楚地说明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广泛的社交能力、干练的组织能力和熟练的动手能力,还要着力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所有这些能力,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会做”的能力。
  反观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到最后却拿不出像样的成果。就是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也是做工粗糙,毫无创意。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要求不严格,指导不到位。要想让小孩子真正学到动手操作的本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就不能“放羊”。课前准备中,我们要制订详细计划,作出周密安排,要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具体拟定切合小学生发展水平的能力目标,保证每一堂课都能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要培养学生“会做”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贯彻“具体示范,全程指导,鼓励合作,及时反馈”的流程规则。所谓“具体示范”,就是老师要“手把手地教”;“全程指导”,不仅包括课堂上的指导,而且包括有针对性的课前动员和课后评价;“鼓励合作”,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分工合作,成果共享”的成功机制;“及时反馈”应立足“正面评价”,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提高”为目的。
  三、激发与培养小学生“敢问”的精神
  小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性,尤其缺乏“独立自主”与“改革创新”的闯劲。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自主”与“改革创新”恰恰成为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最具综合实践性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教会学生关爱自然、服务社会,帮助学生不断获得直接的生活体验与必要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竞争,完善自我”的个性品质,形成一股“积极进取,锐意创新,敢想敢干”的闯劲。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发性”,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和“自我实现”放在首位,重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形成问题,在“猜测与尝试”中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品质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欣赏”与“模仿”的层次上,实践课“寓教于玩”,就是要指导学生在玩乐中学会“敢问”。这一宏伟目标能否成功实现,关键在于活动课程能否增强学生“问”的欲望,能否提高他们“问”的水平。正如陶行知所说:“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真知!”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玩”的课程,首先要保证学生“爱玩”,其次引导学生通过“玩”学会“做”,通过“做”学会“问”,最终激励学生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敢想敢干”的创新型人才。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促使他们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大胆探索”的科学品质,形成“团结协作,成果共享”的健康人格,最终成就辉煌人生。
其他文献
中央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拿出这么长的时间来进行这一专项教育活动,足以看出中央
从培训与进修是高校研究型师资培养的加速器、硬件条件是支撑高校研究型师资培养的重要科研条件、承担科研项目是高校研究型师资培养的工具、手段和目标、科研激励是高校研究
摘 要:在数学教育方面,教师不应仅做知识的呈现者,还应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尽可能多地以直观演示提供数学原型和数学模式,科学地去发现思维通路,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关键词:创新意识;教学规律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数学教育方
树立思考思想政治问题的全球意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日是两个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共同之处,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特征
乌鸦会说话,还说的是人话、普通话.大家会说,你在说胡话吧!错了,不是我在说胡话,恰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誓啥的都没用,还是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见到、听到的吧.
摘 要: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于学生专注力的要求较高。数学新课标提出: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自主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更要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教学能够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小学课堂上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以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吸引小
民企注资独立学院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独立学院办学目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如不能正确认识其管理差异,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民企所固有的弊端必将影响独立学院的长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以长江大学公共体育课健美操教学实行俱乐部模式为研究对象,拟从体育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出发,对长江大学健美操的体育一线教师、公共体育健美操课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公共体育课健美操实行俱乐部模式的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高俱乐部模式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和设想,为高校今后健美操教学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长江大学公共体育
生活中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也有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它使我领悟了“感人之心莫先于情”的深刻含义。  那是三年前,我刚接初一新生入校签名报到,四十八名同学只签了四十七个名,我又数一次班级的同学,刚好四十八,有一名同学没签名。我提醒大家:“哪位同学还没签名?”没人回答,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唯独坐在最后一排有位女生,低着头不知所然,我的直觉告诉我,她没签名,“后面的那位女生,你签名了吗?”我这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