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前教育中教育类课程的案例开发模式探析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职前教育中教育类课程案例开发的指导思想
  案例开发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在职前教师教育领域,案例开发应为案例教学服务,应关照师范生的特点,应实现教师教育共同体中一线教师、大学教师与师范生的三赢。
  1为案例教学服务
  教师职前教育中的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职业技能和班主任工作等。教育类课程是师范类院校的标志性课程,对于师范生意义重大,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以及提高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等。但是,目前教育类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的问题。为克服教育类课程脱离教育实际的弊端,教师教育领域可以借鉴医学教育、法学教育和商业教育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成功教学实践,运用案例教学法来实现真实情境的模拟,缩短学生入职后的适应期限。
  王少非认为,从目的看,当前实践中的案例开发有三种类型:指向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开发;指向于教学知识基础开发的案例开发和指向于教师反思的案例开发。教育类课程的案例开发应属于指向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开发,其关注开发的成果———各种各样的案例。如若没有案例开发的过程,案例教学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2关照师范生的特点
  师范生是案例开发的主要受益者,案例开发理应关照师范生的特点,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师范生的发展需求。师范生处于教师生涯发展的职前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知识(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
  师范生阶段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获得教育教学方面的技能技巧,初步培养教育教学机智。在职前教育阶段,技能课程的开设、教育见习与实习等可为师范生提供实践机会,但是,这些方式受各类因素的限制较大,很难保证其长效性和长期性。在教学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就可以随时为师范生提供“临床情境”,弥补技能课程和教育见习、实习的不足。
  那么,教师发展哪个阶段的情境是师范生最需要的呢?根据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是职前教育中最适宜的案例素材。第一,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有助于师范生提前经历角色转换,在阅读、分析新任教师所面对的困境与冲突中,开始学习“像教师一样思考”。第二,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有助于师范生获得知识转型的机会,实现“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向心理存在形式的转化”。第三,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有助于师范生更加全面地看待教育教学工作,体会教育活动的复杂性。
  3实现一线教师、大学教师与师范生的三赢
  随着人们对职前教师教育领域教育实践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案例开发也应力求实现教师教育共同体中一线教师、大学教师与师范生的三赢。
  第一,案例开发让一线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处于无声状态,他们默默地接受着所谓“专家学者”的指导,一味地迎合大众对教育的期望,这种生存状态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很艰难的。教师教育者应该尊重一线教师,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把这种心声形成案例,传达给师范生。
  第二,案例开发促进教师教育者的发展。目前,大学中的大多数教师教育者缺乏一线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很难触及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真实问题。通过案例开发,教师教育者可以走近一线教师,聆听和感悟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真实现状、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可以让教师教育者加深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更好地教授教育类相关课程,也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者科研水平的提升,使他们更多地、更真实地研究中小学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
  第三,案例开发促进师范生的成长。教师教育课堂是为提升未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开设的,用于教师教育课堂的案例都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本素材。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进入课堂后,师范生可以置身相对真实的教学场景,提高自身的“临床思维”,避免就理论学习理论的现象。
  总之,案例开发加强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使二者向着双赢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这种双赢也为师范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实现一线教师、教师教育者和师范生的“三赢”。
  二教师职前教育中教育类课程案例开发的流程
  新任教师的教育叙事是高师教育类课程适恰的案例来源,那么,基于新任教师教育叙事的案例开发模式也是高师教育类课程的一种适恰开发模式。根据以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叙事为素材的案例开发的特点,案例开发流程可分为六个步骤:确定备选主题;建构访谈问题并选择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整理分析和评估访谈资料;形成案例并进行相关评鉴。
  1确定备选主题
  先有主题,再寻找故事,是教学案例开发的常见模式。教师职前教育中教育类课程的案例开发也可以遵循这种模式。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是有特定目的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素养,提高其职业技能,因此,案例的主题必须与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主题相匹配。备选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抓住这些备选主题,才能开发出适应时代需要和师范生需求的良好案例。由于目前关于教育类课程的知识内容的讨论还在进行,所以可以把以往教材都涉及到的内容作为备选主题。
  2建构访谈问题并选择访谈对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构访谈问题是进入研究现场的前提工作,若做不好这项工作,就将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根据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访谈可分成三种类型:封闭型、开放型、半开放型。这三种类型也分别被称为“结构型”、“无结构型”和“半结构型”。收集案例素材的访谈提纲应为半结构型的,主要问题包括:在教学经验中是不是曾碰到过什么事件让您印象深刻?在当时,您是采取何种方式处理问题?这事件最后的结果是如何等。
  在未进入研究现场前,无法预测研究对象的回答。进入研究现场后,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回答,随时进行提问。这些提问一般是涉及案例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等。对案例开发来说,拟定访谈提纲是一个较容易的过程,但是,研究者需要有一个预设的提纲,这个提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得详细的案例素材。   建构访谈问题和选择访谈对象可以同时进行。根据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访谈对象的选择一般采用目的性抽样,具体包括滚雪球或连锁式抽样;机遇式抽样;目的性随即抽样;方便抽样和综合式抽样等。各种抽样方法都具有优点与缺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具体的抽样方法。选择好访谈对象后,需要及时与他们联系,并把访谈提纲事先告知他们,接着就可以约请他们进行访谈了。
  3进行访谈
  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后,研究者就可以进入研究现场了,即开始访谈。这一环节是搜集案例素材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研究者一定要启发新任教师说出自己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的教育教学故事。
  受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有些教师总是把事件描述得很简略。这时就需要访谈者运用头脑中事先预设的提纲,引导这些新任教师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丰富。也许有些老师想不出来让他印象比较深刻的事件,这就需要利用一些访谈技巧,如列举其他教师的相关事例。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要及时记录,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追问,以便收集到最大量的一手信息。
  4整理分析和评估访谈资料
  收集案例素材的过程结束后,需要及时对案例素材进行整理与分析。整理即把收集到的素材以原貌的方式呈现出来;分析即通过对比确定开发案例时需要用到的材料;评估即通过各种途径确定案例素材的真实性。
  整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问的过程,在整理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发现遗漏的信息,及时约请研究对象继续进行访谈,收集更加详细和丰富的信息;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预设自己写作案例时需要交代的事情,如何交代等问题;评估的过程是一个验证的过程,在验证的过程中要多方检验,力争获得最真实、有效的材料。
  整理分析与评估案例素材是案例开发准备工作与写作案例工作的中间环节,这一环节具有双重意义。这一环节做好了,一方面可以让准备工作得到圆满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让案例写作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5形成案例并进行相关评鉴
  案例写作工作是整个案例开发的核心环节。为了写出良好的案例,首先需要确定案例的结构,案例的内容要素应包括“五W”(when、where、who、what、why),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展、行为与原因;案例的结构要素应包括标题、引言、背景、事件(问题)、反思与讨论和附录。
  案例写好后,并不意味着案例开发工作就结束了。研究者还需要对案例进行修改。获得案例的反馈信息是进行修改的前提。这种反馈一方面来自案例使用的教师教育者,另一反面来自学生。在获得反馈信息中,可以问以下问题:针对教师教育者———案例内容能否符合您的教学与职前教师的需求?案例内容是否清晰易懂?案例内容文字是否有需修正之处?您觉得案例内容的讨论问题是否有助学生进行思考?进行案例教学时您是否有遇到什么困难?您觉得应如何改善;针对学生———案例内容是否清晰易懂?案例内容文字是否有需修正之处?你觉得案例内容的讨论问题是否能帮助你进行思考?你觉得教学过程的互动对你的思考有帮助吗?
  经过各种反馈信息的验证,研究者再次修改后就可以形成案例定稿了。至此,案例开发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总之,我国个领域的案例开发工作都刚刚起步,前面的道路还很长,很多问题还有待专业学者和实践者去面对和解决。
  参考文献
  [1]Sykes, G. & Bird, T.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case idea[J].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1992(1).
  [2]曹长德.合作式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及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68.
  [3]朱迪思·H·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高熏芳.师资培育:教学案例的发展与应用策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5]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6]吴为民,李忠.教育叙事与案例撰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探究不同透性包装材料对鲜切豇豆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变化的影响.采用6种不同透性薄膜对鲜切豇豆进行包装,4℃下贮藏10 d,每隔1d测定豇豆的质量损失率、菌落总数及颜色,并评价感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核桃雄花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对4种不同溶剂(无水乙醇、甲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浸提效果比较发现,甲醇是核桃雄
本文以和龙市高山红景天栽培基地和移栽到遗传实验田的高山红景天为材料研究了外界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同性别植株间的形态比较和花器官比较,并通过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对高山红景天进行了早期鉴定,结果表明: 1.最大发芽率的处理组合是GA_3为600ppm,,处理时间为90min,培养温度为28℃。 2.雌性植株多于雄性植株,而两性植株最少。 3.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类型植株间的株高、茎粗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之一。但大多数土壤,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的需求。为了适应低磷环境,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
以大豆磷脂为原料,研究了乳酸加入量、双氧水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4个因素对磷脂羟基化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磷脂羟基化改性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乳酸加入量
大学新生阶段,是大学生活的关键阶段,部分大学生在该阶段会出现适应性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这些问题,关系到他们整个大学阶段的成才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具体地讲,大学新生刚离开中学校园,进入大学校园,独立面对一种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一些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不少大学新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困扰,如不及时加以调适,会对其中部分
本试验于2002年4月—2003年11月在南京农业大学网室内进行,2002年采用盆栽方式,2003年采用池栽方式进行,以苏棉12和南抗3号为材料,于初花期(7/25)开始进行土壤水分控制,至有效结铃终止期(9/15)恢复正常,设立四个水平:土壤相对持水量100%(W1)、70%~75%(W2)、50%~55%(W3)和50%~55%处理后20天恢复70%~75%(W4)。目的是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大众化阶段,然而,高等教育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却受到了社会的质疑,这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尤其严重。因此,学校如何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课程创新方法,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21世纪新形势下的高职学生在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上都发生
先以不同方法提取吸风粉蛋白,经比较碱法提取率较高,因此对吸风粉蛋白的碱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温度、时间、NaOH浓度和液固比值4个影响因素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结果
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群体。21世纪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世纪。而创新型人才除了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能力之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个人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