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盘县特大干旱工作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下旬,盘县降雨量偏少,气温偏高,出现了秋、冬、春、夏四季连旱现象。旱情最严重时段造成73.25万人、29.027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农林牧业受灾严重,小季农作物基本绝收。在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抗灾、科学抗灾,夺取了抗击特大干旱的重大胜利。现就盘县旱情及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总结评估如下:
  (一)旱灾基本情况
  旱情发生以来,全县一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造成全县3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持续发展,从干旱到大旱,再到特大干旱,各地田地干渴,农作物干枯,狼烟四起,不少往日装满水的水库、山塘干涸见底,龟裂遍布,多数井泉枯竭,溪沟断流。
  1.工程蓄水情况。
  全县32座中小型水库,目前蓄水有14座水库,其中,中型水库清底河、响水水库2座,松官水库、木龙水库、长海子水库、许家屯水库、洒坝水库、哮天龙水库等6座小(1)型水库,大桥河、海坝、干海子、滑石板、大木桥、亚亚塘6座小(2)型水库。小河水库、马跳沟水库现在基本没有水,亮山水库已到死水位以下下,为不可调用水。中小型水库畜水同比下降5-44﹪不等。
  2.人畜饮水及农林牧业受旱情况。
  全县旱情最严重时段统计显示:一是全县共有73.25万人、29.027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因旱死亡大牲畜0.3812万头。二是农作物受灾面积57.593千公顷,其中轻旱0.046千公顷、重旱8.081千公顷、干枯49.466千公顷,减产粮食2.15万吨。三是农业部门经果林受灾面积5.556千公顷,重旱4.007千公顷,干枯1.549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156.92万元。四是林业部门林业受灾面积17.66千公顷,工程类造林7.38千公顷、灌木林6.17千公顷、竹林0.8967千公顷、成熟林3.2147千公顷,苗木损失500万珠。五是牧区受旱面积0.0231万平方公里;其中干枯0.008万平方公里,六是水土保持林受旱面积0.8464千公顷,经果林受旱面积0.5107千公顷。以上六项共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246.89万元。
   (二)干旱特点分析
  1.自然条件。
  盘县位于贵州西部,属云贵高原的中部过度地带,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素有“滇黔咽喉”之称,境内地势呈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中南部隆起。东北部的格所河谷海拔735米。相对高差2130米。北部的牛棚梁子主峰海拔2865米,平均海拔1700米,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切割,形成了境内层峦叠嶂,山高谷深的高原山地地貌。受喀斯特地貌等地理条件所制约,本次干旱,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石漠化地区人民群众缺水面积大,大多數地方都靠组织送水解困。
  2.气象因素。
  由于地形复杂,局部气候差异较大,有高寒的山区,也有炎热的河谷区,年均气温15.2℃左右。年平均日照为1593.8小时;境内属亚热带春干夏湿温和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315毫米,年内降雨集中在5-10月份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在如此气候条件是造成盘县洪涝与干旱交替发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资料显示,2009年7月以后,盘县出现异常天气,2009年7月份~12月份降雨量为506.6mm,较常年同期少245.6mm。2009年12月份降雨量仅2.6mm,较常年同期少14mm。平均气温7.9℃,较历年值偏高1.3℃。除此之外,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2月2日,盘县均值气温13.2℃,比常年同期偏高2.2℃。降水118.7mm,比常年同期偏少七成。蒸发量382.5mm,是常年同期的3.2倍。2010年元月份平均气温9.5℃,较常年值偏高4.4℃。降雨量仅为1.2mm,较常年同期少23.1mm。2010年2月11日气象信息,2月上旬城关平均气温16.3℃,较历年同期偏高9.7℃。总体是2009年降雨量总量较常年偏少。多雨的乡镇点刚超1100mm,少雨的乡镇才近700mm。较常年平均值少2~4成。2010年5月1日盘县普降中雨到大雨,局部地区降暴雨,最大降雨量是马场,为74.9mm,其次是四格61m、再次是柏果59.9mm。3月28日8时至5月1日8时,盘县累计降雨量达100mm的有7个乡镇;分别是:坪地117.4mm、马场106.1mm、老厂104.8mm、普古104.4mm、四格104.3mm、英武103.2mm、水塘102.8mm。还有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不足50mm。综上所述,气候性干旱是造成盘县本次旱灾的根源所在。
  (三)抗旱救灾工作
  1.组织领导。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立即启动了一级抗旱救灾工作预案和成立了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把抗旱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自旱情发生以来,召开了数十次抗旱救灾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对策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工作原则和 “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手段,挖掘一切水源”的指导思想,全县上下采取积极动员,由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水窖蓄水、深井提水、找新水源点、车辆运水送水等多种办法进行抗旱救灾,能保一亩保一亩,能保一块是一块。要求各地各乡镇认真分析当地水源情况和旱情的发展趋势,确保重点对象的用水取水需求,千方百计的临时解决群众饮水困难。
  2.应急准备及预防预警。
  县水利部门多次召开抗旱救灾专题会议,对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进行了再落实和再安排。为了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于3月28日下发了盘汛旱字[2010]8号文件,充分利用盘县现有蓄水量用于抗旱救灾。除此之外,还要求各水库关闭水库发电用水,保证片区人民取水用水。县气象局发布了 等预警预报。(由县气象局提供)
  3.应急处置及灾后重建。
  一是开展应急工作解决饮水困难。由上级有关部门帮助新打水井151个,应急打井156处,新建应急提水工程139处,引水工程307处,应急调水工程47处、“五小”工程110处,铺设输水管线761.898公里,解决饮水困难群众吃水问题。二是加大抗旱救灾资金投入。目前,我县累计投入中央抗旱资金1799.5万元,群众自筹投入抗旱救灾资金883万元,乡(镇)及企业共投入抗旱资金358万元。三是加大抗旱救灾人力、物力投入。全县投入抗旱人数44.72万人,动用各类抗旱设备701台,动用运送水车辆524辆,抗旱用电113.27万度,用油158.9吨,抗旱浇灌耕地12.591千公顷,挽回粮食0.50万吨。由于近期降雨,旱情得到缓解,加之组织得当,措施有力,人畜饮水困难由原来的受灾高峰值降到了目前的18.23万人、9.6万头。
  4.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
  由县委县政府组织开“抗旱救灾捐赠”活动和“情系故土、抗旱救灾”赈灾捐款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抗旱救灾。
  在红果、刘官、城关等集中城镇醒目地段及各乡镇悬挂标段悬挂标语50条;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抗旱救灾公益广告3条;制作“万众一心、抗旱救灾”专刊1期;在中国水利报、贵州省水利网、六盘水日报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盘县的旱情、抗旱救灾等情况,让各级关注、支援盘县的抗旱救灾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县现有的蓄水工程老化失修;病险水库多,蓄水严重不足。
  2.年内年际降雨变化大,容易出现季节性干旱或几季连旱。
  3.集中供水水源不足,水库蓄水量不断减少,部分水库已到死水位,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4.大面积的农作物绝收,蔬菜、粮食等农作物价格上涨,造成部分受灾群众生活困难。
  5.用水矛盾纠纷增多,社会矛盾、不稳定因素可能增加。
  6.部分乡镇旱情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及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旱情监测手段,难以为当前的抗旱救灾决策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
  7.抗旱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应急抗旱水源设施、提运水设备、机具、运送水车辆严重不足。
  (五)对今后防汛抗旱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三小”水利、雨水集蓄、烟水配套、节水灌溉、城镇防洪等工程,建设抗旱水源工程、修复水毁工程等,提高排涝能力,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提高现有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农村饮水保障能力和農业生产综合能力。
  2.采取农业生物措施。
  利用世行水土保持项目,“珠治”工程等项目,积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治理土地石漠化,提高土壤涵养,积极发展农业项目,因地制宜选择耐旱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3.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步伐。
  现已治理了9座病险水库,正在治理4座病险水库,争取国家资金投入,进一步实施17座尚未治理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坚持防汛抗旱并举。
  不要临渴掘井,而要未雨绸缪,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应对今后旱情,利用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依靠多年建设的水利设施,采取组织措施进行抗旱减灾,着力解决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久旱必涝,将引发地质滑坡等次生灾害,全县仍有17座病险水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必须警钟长鸣,做好今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准备,严格实行行政首长和技术人员的防汛责任制,对所有的水利设施特别是蓄水工程进行重点排查,消除隐患,兴利避害,针对没有治理的病险水库采取技术措施低水位或空库运行。
  5.积极储备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今年的旱情警示,要把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到战略高度,水利工程建设要具有前瞻意识。因此,要超前谋划,坚持蓄、引、提并举,大、中、小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好“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工作,抓好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调查摸底、开展骨干水源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设施规划等工程项目储备工作,争取进入国家投资的盘子,抢抓机遇建设一批防洪、饮水、蓄水等中小型水利设施,为城乡供水提供水源支撑,力求县城有一个中型水库供水,乡集镇要有小(2)型以上水库作为水源支撑,村寨有小山塘提供水源保障,逐步解决盘县工程性缺水问题,有效地应对今后的水旱灾害。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节能建筑施工的要求、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同行共商。  关键词:节能建筑;墙体施工;技术措施  1节能建筑施工的一般要求  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建筑主要从外墙、屋面、门窗等方面提高围护结构的热阻值和密闭性,达到节约建筑物的使用能耗的目的。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应根据节能建筑设计施工图,结合其特殊性,制定施工方案,设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点,严格按
期刊
摘要:效率是一国制定经济政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宏观经济制度之一。该制度在制定和设计时,也应以效率为其目标之一。本人主要以现行的汇率制度为分析对象,从效率的标准、有利于效率及不利于效率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效率;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当今世界经济的开放性和互相影响越来越明显。汇率制度(是指一国或地区的货币管理当局对其汇率水平及其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安排
期刊
柳州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艰辛努力,于2010年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这个光荣称号,随即,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工业柳州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和谐发展的未来,提出了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的新目标。柳州市不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我们有着建设良好的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基础条件,但是我们对“生态园林城市”这一概念尚存在模糊
期刊
如同 18 世纪的港口、19 世纪的铁路和 20 世纪的高速公路一样,机场已成为集聚和辐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航空口岸、连接市场和资源的重要纽带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资源。嘉兴市位于长三角数大机场之间,而且嘉兴军民合用机场报批工作进展顺利,对于嘉兴如何发展临空经济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临空经济的发展要求  1、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协调。临空经济的产业选择必须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定远县水资源及供需状况的分析,指出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把我县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示范区,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建设 措施 对策  一、基本情况  定远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全县国土面积299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5
期刊
地铁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开展的一项交通建设,它能有效拉动城市内需,增加工作岗位,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提升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层次,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其中,地铁建设对沿线土地价值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下面就地铁沿线土地开发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地铁沿线土地开发的形式  每个城市地铁沿线均会经过景区、商务区、居住区、厂区等不同的形态区域,这就决定了地铁沿线的土地开发形式必须结合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道路的高品质建设,对绿化景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重点阐述了绿化在城市道路中的功能以及作用、对绿化在城市道路中应遵从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绿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突显了城市绿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道路绿化 功能及其作用设计原则  绿色是21世纪城市的生命和文明的标志。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
期刊
摘要:亚运时期广州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提升至空前的高度,本文从分析后亚运时期广州绿化的特点入手,探索后亚运时期广州绿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后亚运 广州 园林绿化 管理    在2010年,广州迎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全亚洲目光聚焦广州的时候,广州城市绿化建设者没有辜负重托和期望,将广州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提升至空前的高度。创业容易守业难,亚运后常有新闻报导市民投诉、反映绿化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如何根据
期刊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斜拉桥拉索振动控制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斜拉索减振原理及措施,总结出目前桥梁工程中比较关心的斜拉索阻尼器的应用及其减振机理,经过对比分析,给出常用斜拉索阻尼器的设计参数及设计性能表,便于工程应用中关于斜拉索的减振器的选择。  关键词:桥梁工程斜拉索阻尼器减振机理    Abstract: Through collecting and tidying the vibration co
期刊
绿萝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属热带雨林攀援性植物,常长成庞大的藤本植物。由于其缠绕性强,气根发达,既可攀附于用棕丝扎成的圆柱上,作为大型图腾柱摆于门厅、宾馆的大门两侧,也可培育成悬垂状置于书房、窗台、橱柜,做垂直绿化,非常适北方地区室内应用,绿萝还有吸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作用,是一种深受广大花卉爱好者喜爱的室内花卉。  一、生物学特性  绿萝为天南星科、喜林芋属植物,别名:黄金葛、魔鬼藤、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