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授课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课堂是一个张驰有度的特殊环境,是一个经纬交织的广阔空间,是教师教学的综艺展台,是学生学习的练兵港湾。多少年来,为了探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长生果”,已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上下足了功夫。可常见的课堂教学情景仍然是教师兴趣盎然地主动传授学问,学生不冷不热地被动吸纳知识。本应充满情趣的课堂,因人为的影响或干扰,使其变得索然寡味。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占班上人数比例极小的少数尖子生独霸着寥寥无几的优异成绩。欲破此困局,须寻找新的课堂改革突破口。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教师教学难脱俗套的现状,我校采取限制讲授时间的硬性措施,力促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尝试突出主体位置,强化体现课标要求。让探究性学习拓展课堂,让教学空间充满生机。
  一、限时条件下课堂教学模式的三维映像
  所谓“讲授限时”,是指每节课限定教师的讲授课时间累计不得超过15分钟。试验表明,讲授时间被强制压缩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后,教学效果不但不打折扣,还能让人文情感走进课堂,让对话方式激活课堂,让思维训练充实课堂,让体验阅读丰富课堂。15分钟,弥足珍贵,教师只能精打细算着手用于“传道”(有针对性地传授自学方法)、“解惑”(集中解决疑难问题)。学生从老师手中获得了30分钟的“自由支配” 时间,无疑成了最大的羸家。在这宝贵的30分钟里,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阅读与表达,实行单兵作战,不可滥用外援。教师则以阅读主体的回归为前提,以阅读积累的突破为根本,以学生独特的感悟为核心,以主体人格的提升为旨归,及时捕捉“闻”的信息,或纠正,或点拨,或补充,力求学生达到“三不”(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准确把握“问”的角度,初读课文时,偏重知识性;理解课文时,偏重问题性;精读研讨时,偏重探究性,以多数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为基点渐进式发展动态课堂。
  如我校刘老师在讲授《怀疑与学问》一文时,首先通过激情导入,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谈感受、说疑难(重点关注不举手的学生)。他问学生:读懂了什么?最喜欢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提出来商议解决?对重点知识或关键问题,要求学生从书中找到答案。当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举戴震读书的例子,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等问题时,刘老师有意把绣球抛给学生,鼓励同学之间交换意见,讨论甚至争议,让学生代老师释疑,以点带面促全班。
  采用“讲授限时”的课堂教学模式时,课桌被重新排列,学生可就近组合,黑板也不止前面墙上的一块……必要时,还可以自主上讲台演算或讲解。学生真正成了这方天地中的主体、主人、主角,而教师则成了监理、顾问、配角,或巡视点拨,或端坐倾听,不失时机地进行疏导归纳。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空间。老师不再是“满堂灌”“一言堂”了;学生时而静穆着,时而引爆论辩,时而穿梭于隙地。表面看来,学生是自由的,然而,思维的强度、发言的频率,却以几何速度递增着。好强的心理会驱使他们上台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时也会因一些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让学生在层层深入、自学自悟中发现、生成文本意义,在相互交流中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作品的“精神家园”。
  二、禁锢的教学模式在实践层面凸显式微
  毋庸讳言,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改进、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无法突破思维方式和教学套路的苑囿。教师和学生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课堂学习有好收成的仅是少数“优等生”,大多数学生“同工同劳”却不“同酬”。细细思量,个中原因值得探究。
  我校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习惯于“满堂灌”。一节课时间占用完毕,有的连课间10分钟还要挪用进来。殊不知,教师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而学生在“听”却不一定在“思”。因为,他们的思维缺乏启动、运转的主观原动力。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讲课教师的思维从未闪现过休止符,而惯常的依赖心理使得学生往往习惯于用耳听答案而懒得用心想问题,其思维实在有退化之虞。教师占据着绝大多数磨砺思维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则在问题的边缘闲着,这正是传统教学模式功效轻微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里,学生静静地端坐着,他们的思维大多闲置,嘴巴除了拥有诵读和偶尔的发言机会外,多处于封闭状态。在一种由教师主导且主讲的课堂里,有些个案是令人费解却又发人深省的:有的教师课讲得棒极了,可教学效果却惨不忍睹。可怜的学生,他们观赏到了教师的“课堂秀”,却丧失了“思”与“练”的良机。由于“时不我待”,还有的教师其“启发式教学”往往无法尽情施行而被迫改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式”教法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发言的机会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就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引发争论了。争论的前奏是思维的高速运转,争论的缺失则导致思维的休眠。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训练也因课堂失却争论而无从下手了。
  执教者不难发现,自己所统治的课堂“王国”里,由于自个儿“高高在上”,“我说你听”,大搞“一言堂”,课堂弥散的是沉闷、枯燥的气息,甚至呈现昏昏欲睡的情状。学生的思维沉寂着,嘴巴关闭着,他们一边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讲义内容,一边顽强地同“瞌睡虫”进行着殊死搏斗,只是,学习积极性也在一天天衰弱、泯灭。一个丧失活跃气氛和学习热情的课堂,教学效率不被制约就不能不说是怪事了。
  三、授课限时教学模式的意义探析
  “智力靠智力开发,人才靠人才培养。”长期以来,就地处山区的县乡学校而言,对所谓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常常仅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中,禁锢的教学模式凸显的弊端和衍生的后果,扼杀了教学的生机,桎梏了教学质量的突破。而我们所试行和倡导的“讲授限时”教学模式就是还课堂给学生,凸现其主体地位,其优势显而易见。
  教师不能多讲,学生就有时间多思、多练、多商讨、多聚敛。他们能在没有多少干擾的时间里驰骋着自己的思想,探索问题解答的技巧和方法;他们能在自由的空间里放开手脚和同学进行“舌战”,让思想和思想交锋,让智慧和智慧对决。在一段又一段时间的思维实训中,学生的自学、实战意志和能力将会悄然提升,学生大面积丰收也将成为可能。
  单纯的听课,会感觉时光的停滞和难捱,学生一旦有题要解,有论要辨,学习过程将再不是一种枯燥乏味、忍无可忍的精神折磨了。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有大部分时间可供支配,有若干问题要探究,那感觉将是自由而充实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学习的愿望,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这就需要教师多一份宽容,少一份严令;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垄断。由于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氛围自然是活跃的,学生平添的必将是愉悦的心绪,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定然同步增长。
  目前,我们学校创立的“讲授限时”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正处于攻坚、收尾和关键时期。领导率先垂范,教师主动出击,大批次深入一线课堂,观察、问诊、把脉,收集课改第一手资讯,研讨后予以及时修正。采取“树立一批,促动一批,培养一批”的课堂教学“转轨”硬性措施,力争全体教师打破传统,大胆革新,在限定的时间里精讲,讲精;在下放的时空里,为学生设疑、析疑。
  诚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大力践行,未来的课堂教学质量要大幅提升。但具体的操作程序、步骤还没有完美的预设或特定,教师可在其中发挥建设性的引导作用。谨以此文与同行商榷。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条件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重要。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 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成功的教學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为了有效地改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
期刊
摘 要: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特征明显,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目前,山区乡村学校因教育观念、平台建设、信息技术滞后,它的应用现状堪忧。今后,要在观念更新、资金投入、管理、研训、师资、资讯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促使数字教学资源深度、有效融入课堂。  关键词:数字化 教学资源 调查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数字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凸显,正如扬州市教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不单纯是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直观手段,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化学实验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一下思路和做法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真正有效地实现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目的。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阅读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令读者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适宜。  朱自清先生的《春》,正如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通过对如诗语言的欣赏和对画面的体验,才能从中领悟到《春》所隐含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唯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审美效果。  此外,《海滨仲夏夜》恰似一幅夏夜的优美图;《秋魂》
期刊
新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为此,我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从最关键的教学环节入手,通过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教学的环节,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将课堂真实还原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成长和进步的舞台。  在实际教学中,我分析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课堂上老师认为设计得很好、很巧妙的问题,往往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回答也不尽人意,有些问题甚
期刊
我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及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一条规定,从周一到周五(周五下午下课之后可自由出入,晚十点半需回到宿舍),凡是有事需要请假出校门的学生,一律到班主任处开具出门条,由班主任签字后门卫方可放行。  每天中午放学,我班的学生三五成群地一批又一批来跟我索要出门条,每次开出门条,我总是习惯地问“外出理由?”“何时返校?”学生出门的理由五花八门:“合理”的理由有“去看病”(尽管学校有校医)、“去
期刊
新课改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大胆放手,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孙中山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一个学生能否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其志向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理想的人犹如茫茫大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题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美术专业知识,数学知识与美术理念完美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功效,依托故事的情节,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