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 提高实效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a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需要,教学才能有效果。本文从课前要了解把握学情,课堂要关注调整学情,课后要反思学情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学情分析对有效课堂的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情分析;有效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所有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因学论教,以学定教,关注学情,因材施教,量身定做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理论就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思维过程。如果能够把握学生的特点,那么大多数学习系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我们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力求使有效教学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教学应当了解学情,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主张。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材”即可理解为学情。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语文阅读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把握产生问题,产生质疑,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进而得到探究结论的活动过程。学生是阅读任务的承担者,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实施者和落实者,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以及阅读心理的独特等要素,更突出阅读行为的自主性。这就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更要“以生为本”,关注学情。上海的于漪老师就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要求,课往往只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的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应是预料中的事。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须在拔动学生的心弦上下功夫。”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分析关注学情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阅读教学前备课时,要充分了解预设学情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教学能不能成功,关键是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学习,能否有效地吸收利用课前原有的认知基础。学生学习的状态是教学的起点。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基础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新知识、新能力的学习掌握产生重要影响的先决条件。认知基础与教学目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课堂有效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课前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有助于准确找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以便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具体目标和教学策略,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最大限度让他们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奥斯贝尔就认为:如果把全部教育心理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了解他们已经知道的,才能了解他们需要学习什么、能够学习什么。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学情分析的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时对学情的分析比对教材的分析要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
  教学内容太简单,学生一下子就能掌握,易厌烦;内容太难,学生经过努力还是不能掌握,易沮丧放弃。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对每一篇课文都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都要讲解,唯恐疏漏。对学生能自己掌握的内容也反复讲析、提问,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兴趣,听课有效性自然大打折扣。要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对学生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起点能力。找准起点能力和语文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之间的差距。落实真正的教学需要,教学才能有效。
  如散文中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教材中反复出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海燕》、《白杨礼赞》、《马说》、《石榴》都运用到了这一写法,到了九年级《囚绿记》中又出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不同学段,同样内容,同一教法,导致千课一面,学生必然感到索然无味。因此笔者在设计《囚绿记》的教学目标是重点就落在引导学生鉴赏课文如何抒情以及品味清丽的语言。至于托物言志手法,应提及,但不必重点探讨讲授,因为学生此时已掌握相关的知识,能自己领会。
  2.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兴趣动机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方向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他才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因而,语文课堂教学要成功,必须想方设法驱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如教八年级上的《范进中举》一文时,原本的思路先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遭遇,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第二教时再去分析胡屠户这个形象、形象意义以及对这个形象的刻画方法。但在检查预习中发现学生对胡屠户这个形象更感兴趣,于是就先从胡屠户这个形象入手,并把这节课设计成合作探究型,引导学生探讨:(1)胡屠户对范进前后的态度有哪些不同?(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3)这种态度变化反映了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刻画人物的变化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参与探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课后检查发现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以及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另外据心理学家研究,中学生专心关注一件事的时间大约为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局部改变学习形态,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从而对一堂课的全部学习内容保持持续的兴趣。学生兴趣深厚,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了。   3.关注学生的认知风格以确定教学策略
  认知风格,指个体组织和表征信息的一种偏好性、习惯化的方式。通俗来讲,指学习者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独特倾向。目前影响比较大的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型,言语型和表象型,冲动型和沉思型。
  研究表明:场独立型的学生对信息处理加工时,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作依据,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对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学习材料更感兴趣,阅读时习惯从 字、词、句、篇入手,针对性强,但容易忽略整体。场依存型学生对信息加工,往往以外部参照作依据,更喜欢与同伴、教师进行交互作用,需要教师明确指导,比较依赖于材料的预先组织,善于记忆与社会性内容相关的材料,对整体把握好,但容易忽略细节。
  言语型的学生能更好处理口头表述的抽象的语文材料,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因为当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较多采用语言表达,以板书概要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而表象型的学生则对具体的以图画、图表形式呈现的信息掌握较好。
  沉思型的学生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往往会深思熟虑后才作判断,且较为准确,但解题速度要慢一些。冲动型的学生则往往会迅速对问题做出反应,相对错误率要高一些。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条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差异,为不同学力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持。语文课堂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风格、认知差异采用匹配和适配策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原有认知基础不同、认知风格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使他们能相互取长补短,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因初中生的认知风格仍处于发展状态,易受教师影响,可以通过教学行为来加以引导培养调整,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差异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调整学情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学中他们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来进行,因此课堂上要通过细心的观察、认真的倾听,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节奏。
  1.关注学生是否完成了个人的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通过对学生神态动作的观察、回答的倾听,关注学生是否明确自己的任务,是否能接受理解课堂信息,是否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否主动与人交往沟通、探讨问题,进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如上《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在讲析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时,对其“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一个用法,学生的神情比较茫然,反应平淡,考虑到苏教版淡化了语法知识的讲授,学生连主谓宾定状补都弄不懂,又怎么能理解这一个用法呢。于是教师临时加一教学内容,简单分析了句子的成份结构,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之”的这一用法,并触类旁通地理解了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倒装结构。之后的作业中,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现象的整理。
  2.关注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
  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动态的语言交流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由此可知,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存在着相当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要充分关注并巧妙利用好课堂生成内容,及时纠正预设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出相应的变动。”
  如教《孔乙已》第三课时,在品析语言 “孔乙已大约的确死了”时,教师引导着重分析“大约的确”两词的含义及作用,有学生却在下面嘀咕一句:“孔乙怎么死的呀?”教师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顺势说:“这位同学问得好,孔乙到底是怎么死的呀?”结果全班同学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教师就势说:“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想象,课堂的时间不够我们交流,今天的作业就请同学们去结合文本展开想象,写一写孔乙己的死。”这个环节改变了原来预设的品析文中主要语句的作业,改变了教师的计划,但续写作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去理解文本,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并得到写作训练,有效性不可谓不高。
  三、课后回顾反思学情
  课后回顾反思,主要是指课后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自己所作的努力进行反思:对于教师确定的目标内容策略,学生有怎样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在哪里?自己处理方式是否妥当?是否需要补救?哪些地方今后需要改进?只有不断回顾反思,才能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水平。同时,有了课后的反馈,教师在下一轮教学中,才能更好地顺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倾向,更好地改进思路、方法,使有效教学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我们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来回顾反省。
  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是新课堂的核心理念,因学论教,以学定教,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教学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深切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为依据,选择准确合适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方法,使语文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稿),2008.
  [2]许书明.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与实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R·赖丁,S·雷纳.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雨果是19世纪欧洲作家中人道主义思想比较突出的一位,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创作的始终。雨果对仁爱的阐述,从宗教、人性出发,最终回归到社会、人生。他确信,仁爱是提高个人道德和医治社会疾苦的最好的药方。雨果对人道主义的理解有一个逐步深入和发展的过程,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雨果;人道主义;仁爱;人性;道德  所谓人道主义就是关于人的本质
期刊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零陵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动机、频率、时间、内容、场所和形式以及制约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零陵区大多数不同性别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都较高,健身内容与手段呈现多样化,健身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广场、小区空地、免费的公园等,参与体育健身的目的较为明确。但是在健身科学化上还存在不足,场地器材匮乏、没有时间、缺乏指导、不感兴趣成为影响参与体
期刊
【摘 要】影视字幕翻译日渐成为一门效率高、趣味强的翻译教学工具。有着双语字幕优势的作品,更适合做练习视听翻译的良好的自主性教材。本文从诗学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美剧字幕翻译的案例,分析译文中人物个性化语言及整体诗学效果,以求再现原文字幕的文学性和审美效果并应用于教学。  【关键词】诗学;字幕翻译;翻译教学  比起历史悠久的文学翻译,影视翻译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正如钱绍昌教授指出:“译制片受众(观众
期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半亩方塘”之所以“清如许”想必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教室也可以算作是教师的“半亩方田”吧,如何让这“半亩方田”常常“清如许”呢?下面就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谈几点体会。\  一、活用课堂提问,让学生自行探究  阅读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先对课题进行质疑
期刊
【摘 要】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是老师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本文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展开放式教学,鼓励自主探索,进行创造性想像,注重学生个性差异,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开放教学;探索合作  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创新是素
期刊
【摘 要】高职生的择业观既有择业心理日趋稳定的积极方面,又有择业目标不明确,择业认知不成熟、择业取向功利性过强等消极方面,从个体、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引导高职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念。  【关键词】高职生;择业观  一、调查设计  1.研究对象  贵港职业学院2009级和2010级学生,共计500名,其中2009级学生200名,2010级学生300名,男女生比例为6:4。涉及4个系部20个专
期刊
【摘 要】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生力军。职业技能竞赛则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起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师资队伍;促进  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是关键。职业技能大赛为学校指导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技能的平台,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会接
期刊
【摘 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个优秀的班委团队,不仅能够使班级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推进,最重要的是能够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所以,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对大一新生班委会的筹建工作要非常重视。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在了解学生对于承担班级工作的意愿和动机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实行班委轮值制度,建立了班级自治管理模式。  【关键词】竞选;班委;意愿;动机;班级自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凸显,探索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就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紧迫的课题。本文详细阐述并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我国大学生管理模式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管理;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高校的稳定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摘 要】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是心与心的对话,通过聆听和述说,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90后因其独特的性格秉性,给辅导员的沟通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文章主要介绍了90后大学生的特性,以及辅导员在沟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沟通技巧的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90后;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类交流的重要途径,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沟通是一门综合了语言、姿势、表情等元素的艺术。辅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