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h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这一问题,通过对产学研结合在工业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研究了新形势下工业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案、途径、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等问题。经过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合作教育
  作者简介:余建国(1979-),男,湖北安陆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冯梅琳(1979-),女,陕西合阳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江西赣州3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资助项目“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研究及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XJG-06-6-4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03-02
  
  工业工程(IE)是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管理科学,会进行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设计和对工程产品或企业进行规划、设计、实施、评估及优化并进行科学管理与决策的学科。[1,2]2005年汪应洛等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在《关于现代IE的建议书》中指出:“IE人才是既要了解产业技术,又要熟悉生产管理,并经过IE专业训练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我国十分匮乏,急需加强培养。”IE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应用能力为本位,而在应用能力培养上,仅靠学校课堂教育和实验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还要大量依靠社会实践和运用来培养。[3]本文结合江西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制定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IE人才培养方法,为我校IE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即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4]产学研结合在IE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5-7]
  1.产学研合作,为IE教育赢得质量与社会认同度
  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开设课程,使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校企双向参与,产学研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渠道、多模式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必将有效地保证教育质量,所培养的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必然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同度。
  2.产学研合作为IE教育赢得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通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由此带来教学质量的下降和就业困难等日益突出;国内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不了解,除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个别国有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和单位中没有设立相应的IE部门,也没有设立相应的IE师技术职务;IE专业宣传不够,社会上几乎没有IE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机构,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构建起IE教育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体系,才能赢得广阔的教育市场与发展空间。
  3.产学研合作为IE教育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赢得办学生机与活力
  IE教育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加强同企业的科技协作。针对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的实际需要,将学校智力因素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为企业提供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同企业开展全方位、高层次的产学合作教育,为工业工程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赢得生机与活力。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方案、途径、模式及质量监控机制
  1.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设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IE教育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研究与思考,按照“突出实践教学,办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思路,本着“必需、够用”的理论教学基本要求,遵循素质教育的“多层次、全过程”原则,按照“强化应用、提高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根据专业涵盖的岗位、业务范围、基本能力要求等,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深入论证、认真研究、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形成了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和综合创新”四系统构成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系统,以IE第一线技术人员岗位工作要求为导向,设置相应的综合类课程,弱化课程体系的学科性;实施了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向“机械设计基础”;“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向“ERP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建模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高级语言”、“软件工程”向“制造系统WEB开发技术”等30门课程的整合,并编写了配套教材;在课程内容上积极引进学科与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动态。
  2.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在深入企业广泛调研并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借鉴国外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经验和“双元制”教育模式,学校提出了“3+1”的培养模式,即在四年制的3年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最后的1年主要侧重于毕业实习与能力培训,学生以顶岗实习、预就业、技能鉴定等形式深入生产与技术第一线,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强化技术应用能力训练。“3+1”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的改革思想,更加突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效应。目前我们与江特电机、新余钢铁厂、华茂钨材料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为“3+1”的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基于项目依托,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学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专业教师通过带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机会,去生产一线学习了解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从社会上引进或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工作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或做兼职教师。三是通过项目依托和开发,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多种方式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目前在研的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WEB平台的钨业智能MES系统设计与开发研究(GJJ10158)”为例分析项目依托在“双师”培养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如图2所示。该项目的开发流程可以从多个环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覆盖的专业课程较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利用项目的开发、实施和推广使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并获得可持续发展。
  4.质量监控机制
  以前我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主要涉及教学过程监督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具体运作方式如下:对新进教师进行试讲的检验;建立院、系领导及督导、巡视员听课制度,以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建立日常教学工作的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实施学生评教工作,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种运作方式无疑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从整个教学监控的机制来看,还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监控不足、教学质量评价不尽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狭窄、教学质量监控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不足,在质量监控方面我们进行了改善。
  (1)将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纳入质量监控范围:包括教学计划制订、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等进行全范围的监控,重点对教学各环节的执行情况及质量进行监控。
  (2)以学生为本,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重点考核教师的专业能力、师德师风、科研和学术水平等;在评价方法上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结合学生评教及同事、领导、家长、企业共同参与;在评价标准上,根据学科类别与教师职级的具体情况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分析、反思,促进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建立高效健全的质量监控机构:加强产学合作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合作教育院务委员会和院产学合作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产学合作教育教学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要求;定期研讨产学合作教育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学校各个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严格考核,作为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及其他奖励荣誉的重要依据,对教学质量差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效果
  针对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通过研究,对全校各专业2007级、2008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系统修订,按照产学研合作的思想制订了2009级新的教学计划,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应用,使其在应用中不断提高。从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与建设,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构建了一个与理论教学系统相互平等、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的建立促成了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了解和接受了最新及前沿知识;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及自我教育的能力;促成了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及课外科技活动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有力地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开展促使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教师了解和熟悉了地方与行业的需求,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和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及其分析、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和生产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是将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效地培养了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高素质和强能力的IE复合型专门人才,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了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蔺宇,齐二石,史英杰.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148-149.
  [2]金寿松,蒋美仙,王亚良.关于工业工程学科定义的进一步研究[J].工业工程,2006,9(3):1-3.
  [3]杨晓英,韩建海,范卫.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90-92.
  [4]唐小恒.产学研结合培养适用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5):38-39.
  [5]王义全,赵金洲.以“产学研”战略实现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4-36.
  [6]于溯,刘红琳,陈运辉.应用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38-40.
  [7]安江英,安连锁,杨凯,等.产学协同:全方位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持续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38-40.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军队院校专业教学实践,针对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提出了正确把握教学对象是上好一门课的重要前提,缜密的教学设计是讲好一门课的关键,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讲好一门课的重要保证,不论是对军队院校,还是对地方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授课思路  作者简介:程洪杰(1978-),男,山东定陶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2教研室,副教授;赵媛(1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的重要课题。在电路理论课程教学中,树立教师的创新教育观,改革课堂和实验教学模式,营造校园创新环境等创新教育,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路理论;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熊小萍(1979-),女,湖南衡阳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讲师;韦东梅(1958-),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4)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有效提升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是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增强办学活力、打造办学特色的需要。构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对学生加强训练,改进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等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能力;培
期刊
摘要: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本科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的GIS专业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模式,并从导师制教学模式、导师制指导内容、导师制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GIS;导师制;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吴德华(1976-),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杨冰(198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期刊
摘要:进化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基本理论主要认为心理机制的形成与人类祖先面临的生存环境有关。教育解放了人类的体力,促进了人类的全面发展,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促进进化的高效手段。教育公平是人类进化的基础条件,但是进化心理学认为教育不公平只会不断消减而无法根除,因为不公平现象是人类迫于生存压力采取的生存策略。  关键词:教育公平;进化心理学;公平  作者简介:李昕(1987-),男,江西
期刊
摘要:基于“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要求,从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自身特点出发,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全程式;能力本位;发电厂电气部分  作者简介:郑晓丹(1966-),女,浙江杭州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副教授;徐金寿(1962-),男,浙江临安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浙
期刊
摘要:结合学校自动化专业课程创新建设的实践,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建设中突出行业特色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探讨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建设;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黄伟(1966-),女,广东广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志萍(1971-),女,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上海200
期刊
摘要:学科竞争优势在于具备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学科发展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抉择。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是知识性。因此,加强知识管理成为学科提升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学科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途径  作者简介:徐道炜(1981-),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讲师;刘金福(1966-),男,福建永春人,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授。(福建福州350002) 
期刊
摘要:采用以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核心的虚拟样机仿真软件(如ADAMS)进行虚拟设计是一种全新的产品设计理念。学校开设的机械系统动力学及仿真课程,围绕着不断提高“实践性”这个主线来明确教学目的和选择课程内容;在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以案例教学和交互式动态教学法为特色来组织教学,取得了预定的教学效果,CAE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机械动力学;ADA
期刊
摘要:“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汇编语言;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陈燕俐(1969-),女,江苏常熟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许建(1980-),男,江苏徐州人,南京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