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它承担着交通运输、商业购物、市民交往的功能,由天际轮廓线、两侧建筑、绿地景观、夜景形成街道景观。针对城市街景建设存在的特色危机和个性缺失等问题,从概念方面探索景观、文化,阐述特色文化街景建设,并切合实际提出建设特色文化街道景观的几点建议,以期城市街景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关键词] 城市街景特色危机特色文化景观建设
一个旅游者,每到一个城市立即想参观的必是当地有名的景点建筑和特色街道。那些景点建筑和街道维系着那个城市的魂,浓缩了那个城市的历史、地域文化和风土民情,是那个城市的精神象征和骄傲,是维系人们记忆的纽带,穿过岁月的尘烟,仍能让人精神感动和神思遐想的景观。
1、我国城市街景現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经济、实用,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美观”,是规划设计的原则。一批民族风格的公共建筑,体现了当时主流的建设理念。如北京“十里长街”上的“十大建筑”。八十年代中期,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当属港台文化,尤其是香港文化。香港高楼密集的都市风光作为“现代化”的典型图景已深入人心,成为内地各城市竞相模仿的对象。
在市场机制、分权管理的新体制下,城市改造新的主体是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强劲动力是商业利益。建设从过去重视其具有恒久价值的审美感受、意识形态和超越性力量,以及精英阶层的文化趣味,转为重视和强调现实的功利、即时需要、时尚潮流等等。权力结构发生了转变,地方政府放弃其应有的职责,从属于房地产开发商。新的工作机制是“规划听领导的,领导听老板的”,这种不甚健康的商业化,必然意味着城市平庸化、低俗化,一座座失去记忆的城市被大量复制,一幢幢速成的建筑物填充着城市的空间。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许多地域文化背景不同的大小城市,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迎宾大道、一样的商业步行街千城一面。千百年来形成的风情各异的的城市街景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不复存在,传统历史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城市面貌正迅速消逝,原有城市街巷肌理被打乱,历史文化建筑被摧毁,协调的人文自然环境遭破坏,长期建设发展形成的文化及多样性被肆意蚕食和割裂等等。城市“家”的记忆被无情抹掉;共性泛滥而个性缺乏,陷入“特色危机”之中。
2、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的形成
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观则涵盖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景色。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是城市景观的“血管”。街道景观由天际轮廓线、道路西侧建(构)筑物、绿地景观及夜景组成。
城市街道可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街和其他慢行(如自行车道)用道。无论哪种形式的街道都要求有自己的景观特色,但又有许多共性,即方便性、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和适宜性。
美国建筑师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及前景》一书中有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确,不同的城市面貌、街道景观是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街景的特色文化是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影响下经过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积淀、改造、创新而形成的。这种文化包含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外化于城市的街巷格局、建筑体量、风格形式、绿地景观形式;内涵于其独特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性,以及街道居民的性情和精神所赋予街道特有的性格和气质,从而体现城市发展的人文背景和价值取向,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和持续动力,是街景特色和个性所在,并深刻影响着街道居民的生活品质。
3、城市街景特色文化建设的作用
3.1 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
每座城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有的城市向四周发展(如北京);有的则是跳开老城重建新城(如山西平遥、湖北兴山),大部分则是新旧结合(如沈阳、青岛、苏州),不论哪种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着历史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因而城市街道记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蕴涵着城市文化。城市各历史时期形成的格局,确立了城市发展的形态,形成城市空间布局的特色,市民在其中生活形成复杂、多样和多元的文化,从而城市街道布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3.2 城市街道景观代表城市形象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凯文·林奇教授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指出“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公众印象,它是多个印象的叠加。”他通过大量资料得出结论:城市形象主要与“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五种城市空间要素有关,道路(街道)是第一印象。
外来游客和本市居民对街道的感知不仅仅只涉及道路本身,还包括1)街道天际轮廓线;2)街道两侧建(构)筑物的体量、风格和色彩;3)成排行道树、街心游园广场、基础绿带等绿地景观;4)街头广告、指示牌、公交站亭等公用设施;5)水、电、气、通信、网络等管网布置;6)以及街道上居住生活、工作学习的人们的风俗礼仪、行为习惯和性情气质等等;这一系列事物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体印象,而多条街道个性、特色印象叠加形成整个城市的印象,从而城市街道景观代表城市的形象。
3.3 城市街景特色文化,可促进城市发展
经济和文化从来都是互动的。城市街景的特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根本动力,是一个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扩大的基础,是支撑城市生存、竞争、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无形资产,城市街景的特色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竞争优势。景观所创造的人文环境乃至整个城市文化发展水平,可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赞誉度,优化投资环境,有力吸引外界资金和人才,从而促进城市对外交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3.4 城市街景保存着大量历史信息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造的资源。街道、建筑景观代表了一个民族数代人对城市的记忆。城市街道两侧的建(构)物凝固的不仅仅只是建筑艺术,而且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可为了解城市的发展提供线索,更重要得是可为本市市民带来文化上的认同感,让人们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市民建设城市的热情和让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建设具有特色文化的城市街景必须融入地域的环境肌理,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节能节地节省资源,真正创造出适合本土条件并为本地市民所接受和认同的景观环境。
4、城市街景特色文化建设
4.1 挖掘、整理、认知特色文化,加以保护利用
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人文环境及社会历史背景,成就了每个城市各自迥异的文化特质,表现出不同的城市风貌和城市气质。规划建设城市街景,首先应对该城市进行科学细致地研究,深入发掘、认知并结合需要有意识地梳理出该城市的特色文化,并在街景建设时加以继承和不断完善,城市历史文化是形成城市街道景观特色的基础,也是各个城市的个性和品位所在。特色文化建立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保护城市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保持城市记忆,使城市文脉得以传承和延续。
4.2 保持城市历史空间的连续性
城市街景始终与一定的时间维度相联系,城市在时间的长河中处于动态的演变之中,城市街景也随时间不断演化。历史文化建筑的珍贵之处在于宅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外在形式可以模仿,历史信息是无法模仿与复制的。在城市街景规划设计时,对象风格的确定往往会有意无意的与时代风格、民族习惯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与过去的民族风格保持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时,应始终保持其连续性。具体操作时可通过类聚的手法与过去风格保持连续性和相似性,而通过对比的手法保证新旧信息的可识别性。
4.3 保证城市街景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元性
城市街道由道路性质、天际轮廓线、两侧建筑、绿地景观以及夜色构成景观特征,由于其构成要素的复杂、多样和多元,决定了城市街景的复杂、多样和多元性。城市街景的复杂、多样和多元性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就整个城市而言,若存在多个历史时段,在做城市街景时,应尽量保留各个历史地段的各自复杂、多样和多元,而不能采用相同的设计手法和建设思路,外观形式上可以是多样的,但在文化特色、时间维度上达到深层的统一;二是对单条街道而言,也不能采用单一的设计手法和建设思路,而应对每个建筑物,每块景观绿地仔细推敲其平、立面形式,尺寸体量,功能特点,保证建筑、景观绿地的形式多样,而保持风格、文化特色上的统一。
4.4 强调心理的延续性
城市街景的藝术表达是深层次的。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加强景观的外在表现力,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如青岛东海路的建设,全长12.8公里,原有市区8公里,不作交通干道而作旅游干道建设,是原有市区旅游岸线的延续,风格尺度不变,但展现海岸的曲线美是统一的,不失青岛特有秀丽的本色。沿路两侧雕塑虽有强烈的中华文明的传统内容,表现手法又充满现代气息,与建筑环境极为协调,成为不同于历史又源于历史,连接历史,表现当代,展望未来的一条文脉路。城市街景建设最为重要得就是特色体现,特色应是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始终的。特色在文化上的体现则是传统的继承,文化传统源于一定地域的生活经验、风俗礼仪、道德取向等等。作为设计、建设者应充分挖掘积留在人们传统经验与记忆中的相应元素,运用到街景建设中,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情感认同,引起共鸣。
4.5 吸纳先进文化理念,创新发展特色文化
继承和保护传统历史文化不等于因循守旧,城市街景特色文化需要延续更需要发展。对于先进的文化理念不要盲目排斥,应消化吸收并融于自己的文化之中,在找准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处理好营造与借鉴的关系。如同佛教文化来自印度,经历本土化,并衍生出禅宗而发扬光大。结合实际,紧跟时代,把握和弘扬本地民族、人文、地理、历史、经济方面的个性和优势,培养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街景。
[结束语] 城市街景体现城市文化,也是继承和发展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城市街景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体现城市文化,并让市民产生共鸣,寻回城市人文精神,是设计师的重要任务,更是城市建设决策者应该深入调研的课题。在保持城市原真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丰富城市街景表达的方式方法,让景观真正走入人们的心里,让人们记住历史,保留传统,并让他们感动,让我们一起用更多的人文关怀去建设富有时代特征的特色文化的城市街景。
参考文献:
[1]孟兆桢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中国园林》2002/4
[2]吕正华,马青, 街道景观环境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单霁翔, 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北京规划建设》2007
[4]张利军,母传伟, 承袭地方文化 塑造城市特色 经济研究导刊2010(4)
[5]魏晗, 城市形象资源和地域文化传统特色研究《科学研究》2008(3)
作者简介:
周文金/1965年生/男/湖北荆门人/荆门市市政园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工民建设计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
[关键词] 城市街景特色危机特色文化景观建设
一个旅游者,每到一个城市立即想参观的必是当地有名的景点建筑和特色街道。那些景点建筑和街道维系着那个城市的魂,浓缩了那个城市的历史、地域文化和风土民情,是那个城市的精神象征和骄傲,是维系人们记忆的纽带,穿过岁月的尘烟,仍能让人精神感动和神思遐想的景观。
1、我国城市街景現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经济、实用,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美观”,是规划设计的原则。一批民族风格的公共建筑,体现了当时主流的建设理念。如北京“十里长街”上的“十大建筑”。八十年代中期,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当属港台文化,尤其是香港文化。香港高楼密集的都市风光作为“现代化”的典型图景已深入人心,成为内地各城市竞相模仿的对象。
在市场机制、分权管理的新体制下,城市改造新的主体是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强劲动力是商业利益。建设从过去重视其具有恒久价值的审美感受、意识形态和超越性力量,以及精英阶层的文化趣味,转为重视和强调现实的功利、即时需要、时尚潮流等等。权力结构发生了转变,地方政府放弃其应有的职责,从属于房地产开发商。新的工作机制是“规划听领导的,领导听老板的”,这种不甚健康的商业化,必然意味着城市平庸化、低俗化,一座座失去记忆的城市被大量复制,一幢幢速成的建筑物填充着城市的空间。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许多地域文化背景不同的大小城市,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迎宾大道、一样的商业步行街千城一面。千百年来形成的风情各异的的城市街景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不复存在,传统历史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城市面貌正迅速消逝,原有城市街巷肌理被打乱,历史文化建筑被摧毁,协调的人文自然环境遭破坏,长期建设发展形成的文化及多样性被肆意蚕食和割裂等等。城市“家”的记忆被无情抹掉;共性泛滥而个性缺乏,陷入“特色危机”之中。
2、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的形成
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观则涵盖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景色。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是城市景观的“血管”。街道景观由天际轮廓线、道路西侧建(构)筑物、绿地景观及夜景组成。
城市街道可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街和其他慢行(如自行车道)用道。无论哪种形式的街道都要求有自己的景观特色,但又有许多共性,即方便性、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和适宜性。
美国建筑师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及前景》一书中有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确,不同的城市面貌、街道景观是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街景的特色文化是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影响下经过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积淀、改造、创新而形成的。这种文化包含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外化于城市的街巷格局、建筑体量、风格形式、绿地景观形式;内涵于其独特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性,以及街道居民的性情和精神所赋予街道特有的性格和气质,从而体现城市发展的人文背景和价值取向,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和持续动力,是街景特色和个性所在,并深刻影响着街道居民的生活品质。
3、城市街景特色文化建设的作用
3.1 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
每座城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有的城市向四周发展(如北京);有的则是跳开老城重建新城(如山西平遥、湖北兴山),大部分则是新旧结合(如沈阳、青岛、苏州),不论哪种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着历史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因而城市街道记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蕴涵着城市文化。城市各历史时期形成的格局,确立了城市发展的形态,形成城市空间布局的特色,市民在其中生活形成复杂、多样和多元的文化,从而城市街道布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3.2 城市街道景观代表城市形象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凯文·林奇教授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指出“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公众印象,它是多个印象的叠加。”他通过大量资料得出结论:城市形象主要与“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五种城市空间要素有关,道路(街道)是第一印象。
外来游客和本市居民对街道的感知不仅仅只涉及道路本身,还包括1)街道天际轮廓线;2)街道两侧建(构)筑物的体量、风格和色彩;3)成排行道树、街心游园广场、基础绿带等绿地景观;4)街头广告、指示牌、公交站亭等公用设施;5)水、电、气、通信、网络等管网布置;6)以及街道上居住生活、工作学习的人们的风俗礼仪、行为习惯和性情气质等等;这一系列事物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体印象,而多条街道个性、特色印象叠加形成整个城市的印象,从而城市街道景观代表城市的形象。
3.3 城市街景特色文化,可促进城市发展
经济和文化从来都是互动的。城市街景的特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根本动力,是一个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扩大的基础,是支撑城市生存、竞争、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无形资产,城市街景的特色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竞争优势。景观所创造的人文环境乃至整个城市文化发展水平,可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赞誉度,优化投资环境,有力吸引外界资金和人才,从而促进城市对外交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3.4 城市街景保存着大量历史信息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造的资源。街道、建筑景观代表了一个民族数代人对城市的记忆。城市街道两侧的建(构)物凝固的不仅仅只是建筑艺术,而且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可为了解城市的发展提供线索,更重要得是可为本市市民带来文化上的认同感,让人们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市民建设城市的热情和让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建设具有特色文化的城市街景必须融入地域的环境肌理,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节能节地节省资源,真正创造出适合本土条件并为本地市民所接受和认同的景观环境。
4、城市街景特色文化建设
4.1 挖掘、整理、认知特色文化,加以保护利用
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人文环境及社会历史背景,成就了每个城市各自迥异的文化特质,表现出不同的城市风貌和城市气质。规划建设城市街景,首先应对该城市进行科学细致地研究,深入发掘、认知并结合需要有意识地梳理出该城市的特色文化,并在街景建设时加以继承和不断完善,城市历史文化是形成城市街道景观特色的基础,也是各个城市的个性和品位所在。特色文化建立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保护城市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保持城市记忆,使城市文脉得以传承和延续。
4.2 保持城市历史空间的连续性
城市街景始终与一定的时间维度相联系,城市在时间的长河中处于动态的演变之中,城市街景也随时间不断演化。历史文化建筑的珍贵之处在于宅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外在形式可以模仿,历史信息是无法模仿与复制的。在城市街景规划设计时,对象风格的确定往往会有意无意的与时代风格、民族习惯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与过去的民族风格保持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时,应始终保持其连续性。具体操作时可通过类聚的手法与过去风格保持连续性和相似性,而通过对比的手法保证新旧信息的可识别性。
4.3 保证城市街景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元性
城市街道由道路性质、天际轮廓线、两侧建筑、绿地景观以及夜色构成景观特征,由于其构成要素的复杂、多样和多元,决定了城市街景的复杂、多样和多元性。城市街景的复杂、多样和多元性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就整个城市而言,若存在多个历史时段,在做城市街景时,应尽量保留各个历史地段的各自复杂、多样和多元,而不能采用相同的设计手法和建设思路,外观形式上可以是多样的,但在文化特色、时间维度上达到深层的统一;二是对单条街道而言,也不能采用单一的设计手法和建设思路,而应对每个建筑物,每块景观绿地仔细推敲其平、立面形式,尺寸体量,功能特点,保证建筑、景观绿地的形式多样,而保持风格、文化特色上的统一。
4.4 强调心理的延续性
城市街景的藝术表达是深层次的。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加强景观的外在表现力,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如青岛东海路的建设,全长12.8公里,原有市区8公里,不作交通干道而作旅游干道建设,是原有市区旅游岸线的延续,风格尺度不变,但展现海岸的曲线美是统一的,不失青岛特有秀丽的本色。沿路两侧雕塑虽有强烈的中华文明的传统内容,表现手法又充满现代气息,与建筑环境极为协调,成为不同于历史又源于历史,连接历史,表现当代,展望未来的一条文脉路。城市街景建设最为重要得就是特色体现,特色应是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始终的。特色在文化上的体现则是传统的继承,文化传统源于一定地域的生活经验、风俗礼仪、道德取向等等。作为设计、建设者应充分挖掘积留在人们传统经验与记忆中的相应元素,运用到街景建设中,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情感认同,引起共鸣。
4.5 吸纳先进文化理念,创新发展特色文化
继承和保护传统历史文化不等于因循守旧,城市街景特色文化需要延续更需要发展。对于先进的文化理念不要盲目排斥,应消化吸收并融于自己的文化之中,在找准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处理好营造与借鉴的关系。如同佛教文化来自印度,经历本土化,并衍生出禅宗而发扬光大。结合实际,紧跟时代,把握和弘扬本地民族、人文、地理、历史、经济方面的个性和优势,培养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街景。
[结束语] 城市街景体现城市文化,也是继承和发展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城市街景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体现城市文化,并让市民产生共鸣,寻回城市人文精神,是设计师的重要任务,更是城市建设决策者应该深入调研的课题。在保持城市原真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丰富城市街景表达的方式方法,让景观真正走入人们的心里,让人们记住历史,保留传统,并让他们感动,让我们一起用更多的人文关怀去建设富有时代特征的特色文化的城市街景。
参考文献:
[1]孟兆桢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中国园林》2002/4
[2]吕正华,马青, 街道景观环境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单霁翔, 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北京规划建设》2007
[4]张利军,母传伟, 承袭地方文化 塑造城市特色 经济研究导刊2010(4)
[5]魏晗, 城市形象资源和地域文化传统特色研究《科学研究》2008(3)
作者简介:
周文金/1965年生/男/湖北荆门人/荆门市市政园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工民建设计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