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美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赏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f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其不仅内容繁多,而且极其珍贵,是我国古代民族精神的象征。在繁多的古代传统艺术文化中,钱币艺术是一项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的艺术文化形式。
  我国古钱币最早出现在夏代,其采用贝币,而铸币的源头可追溯到西周。在朝代不断更迭的过程中,随着秦朝的统一,钱币文化得以规整。古代钱币种类极多,起源早,数量庞大,分类极其复杂,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清晰的脉络以及完善的系统,是东方之美的一种独特展现方式。古代钱币划分依据较多,如用途、生产年代、铸造材料、表面文字及花样、形状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艺术精神。历史上,我国长期处于大一统时期,动荡时期较短,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得到繁荣发展。
  一、钱币文字是中国书法之美的体现
  我国古代钱币将书法艺术和古代文字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古代钱币文字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美感。古代钱币文字涉及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其都得到较为完整的展现。其中,篆书表现尤为丰富多彩。古钱币文字涉及小篆和大篆,没有遗漏。
  在我国古代钱币中,元朝八思巴字、金朝文字、西夏文字、契丹文字、清朝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也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古代钱币文字几乎都是由古代书法大家写的,大部分古代钱币文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欣赏古代钱币文字时,人们会获得书法艺术的熏陶。春秋战国时期,钱币文字大多采用大篆,整体简洁大方;秦代,钱币文字改用小篆,看起来秀丽端庄、潇洒飘逸;王莽改制时期,钱币文字采用悬针篆,十分精美,是古钱币三绝之一(其他两绝是指宋徽宗时期所铸瘦金体货币;金章宗时期所铸货币);南北朝时期,流通最多的是五铢钱,五铢钱文字书体为韭叶篆,下笔屈曲,字迹娟秀美丽;北周时期,钱币文字书体变为玉箸篆,其笔画大小适中,笔法内涵丰富,妙不可言;唐代,钱币文字由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其下笔力重,使得书体潇洒大方,如行云流水;宋代,铸有天圣元宝的钱币精品,上面所写文字书体精怪绝伦,趣味横生;金代,铸有泰和重宝的钱币珍品,其文字书体是玉筋篆文,让人恍若看到一清新脱俗的少女,妙趣十足;清代,咸丰通宝为当时的画家戴熙所写,其书法和画作相似,具有严谨细微的结构,俊逸洒脱,是古代钱币书法中的上乘之作。我国古代铸币的实物图如图1所示。
  二、金属铸币为浇铸工艺之美的体现
  我国古钱币只有少部分不是金属货币,贝币是非金属货币的代表。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铸币是殷商末期用铜材质铸造的铜贝。后来,铸币材料不断演变。受战争和社会动荡影响,铸币材料变得稀缺,官方和民间都曾将锡、铁以及铅等金属材料作为铸币材料。但是,铜是我国古代铸币史中使用时间最长的材料,无论是在哪个朝代的铸币史中,其都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秦代,官方开始使用金作为铸币材料。汉代以银为主要铸币材料。但是,我国古代金银开采量不大,所以与西方不同,金银并未成为我国本位币的铸造材料。
  古代铜器铸造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发现,我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极其发达,而且历史悠久。每枚古钱币都是铸造工匠高超技艺的体现,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同时是匠人精神的体现。古代没有较好的生产条件,没有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因此古代铸造和冶炼犹如精妙的艺术创作盛宴,古钱币铸造是伟大的艺术创造,最终造就了我国灿烂的古钱币艺术文化。王莽改制时期铸有一种钱币,其名为“一刀平五千”,首端有“一刀”二字,材质为黄金,其意蕴不言而喻。北周时期,铸有一种名为“永通万国”的钱币,铸造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其色泽青白,使用锡线镶嵌。总之,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设计理念,都是我国古代匠人智慧的集中体现,古钱币不仅是我国古代优秀艺术的实物载体,更是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象征。
  三、古代花钱是民俗民风之美的体现
  古代花钱是一种用于祈福和驱邪的钱币,其流通属性和市场上用来交易的货币相同。花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铸花钱,大多用于祈福驱邪的民俗仪式,其铸造途径有私铸、官铸两种。通常,民间设有铸造花钱的工坊,其铸造的花钱相对粗糙,但是种类丰富,其寓意与百姓的生活更加贴近。官方铸造花钱时,使用的铸造材料较为贵重,做工精细,样式华美,寓意吉祥富贵,专门供皇室和贵族使用。另一种为刻花钱,具体的铸造方式就是在已经铸造好的流通钱币上雕刻一些花纹,多用于装饰、占卜以及民俗活动,寓意吉祥、祈福。在铸造花钱的过程中,其图案和文字均由用途来决定,例如,宗教花钱大多使用驱邪避魔的图案,用来祈福的花钱多使用寓意吉祥的图案,如十二生肖和吉祥文字(如意、太平以及招财等)。
  四、结语
  钱币文字书体展现了我国书法的精妙之美,钱币铸造艺术则体现了古代铸造工艺之美,花钱则展现了我国古代民族风俗之美。我国古钱币是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既作为一种符号而存在,又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当今社会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不断发展,设计理念持续创新,汉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汉字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载体,将汉字和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能够拉近设计作品和人们的距离,提升人们对现代平面设计的认同感。在实践中,设计师要合理利用汉字对产品进行诠释,增加设计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一方面能
期刊
书法审美大概分为四类,即线条、结构、章法和意境。四者缺一都不能形成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四个审美要素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本文通过分析书法艺术进行审美分类,提升书法审美性。  世人常说,写字难,赏字更难。此话不假,欣赏书法,乃是当今社会中一项雅事。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仅看的是章法、结构,背后更能显示出书法家的气韵、性格、当时写字的心情,甚至能够看出书法家的人格修养和精神状态。品鉴一幅作品,千人千面
期刊
卷草纹盛行于唐代,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图案样式,它不仅继承了秦汉以来云气纹的形式,更融合了源自西方的忍冬纹和传自印度的莲花纹。初唐时期,其不断融入牡丹、石榴、葡萄、宝相花等元素,最终形成充满活力和动感的抽象图案。  一、卷草纹的历史溯源  卷草纹是一种复合型植物图案,流行于唐代,其造型以S形和C形为主,圆润饱满。学者田自秉认为:“如从纹样发展演变来分,汉代可称之为卷云纹,魏晋南北朝称之为
期刊
我国传统美学博大精深,已经深深烙印在民族文化中,其在各个文化艺术领域都有渗透。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追求简约、自然的审美理念,书籍装帧别具一格。书籍装帧设计具有历史传承性,在对当代书籍装帧进行研究时,务必要追本溯源,深入挖掘我国古代书籍和古代艺术表现形式。当代书籍装帧要从宋代美学和宋代书籍装帧入手,深入汲取其文化养分。基于此,探究宋代美学理念在当代书籍裝帧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
期刊
演员的工作内容就是将自身代入虚构的故事情节中,让这些情节变成现实。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必须先相信所要扮演的角色,让自己成为这个角色,只有这样,演员的表演才会变得真实,带给观众好的观看体验,从而让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演员把握好信念感,相信所扮演角色的言行举止都是真实的。本文从信念感的意义出发,阐述了演员建立信念感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建立信念感的建议。  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认为,在真正
期刊
当前,要想有效推进时代发展,就应该有效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健全的发展体系,更好地推进我国文化建设。为切实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国各地文化场馆要加强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线上文化艺术服务。因此,本文将对文化馆数字服务展开详细研究,以前为群众构建更为坚固的文化建设阵地,提升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满足当前群众的数字服务需求。  为切实推进我国文化发展,文化馆应该积极完成新时代工作
期刊
艺术作品是承载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媒介,中西方绘画具有各自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在艺术观念与表现形式上均有不同的价值体系,其造型表现与情感表达也有异同。本文将重点阐述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与西方表现主义人物画在造型表现与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是我国绘画的一种形式,是以写意的笔法,用提炼、概括的形式描绘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画家注重表现人物的本质属性与自身洒脱的情怀。艺术创作重个性、重主观情
期刊
徐州拥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作为帝王之乡,坐拥大量文化遗产,历史底蕴深厚,城市特色得天独厚。当今时代,全球日益趋于一体化,独特的品牌成为助推城市良性发展的利器。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间竞争的加剧,这些都为徐州的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一、文创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拉近了时空距离,当前,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互联网高速发展
期刊
陵墓石刻是中国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其重要表现内容,石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的艺术审美观念,反映那个时期人们的美好愿望。而汉、唐两个朝代的石狮雕刻艺术作品在当时甚至如今仍然大放异彩,本文以其陵墓石刻中的石狮为研究对象进行异同赏析,窥探和领略墓葬石刻文化的丰富内涵。  汉、唐两代拥有绚烂的艺术文明,陵墓石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汉代陵墓石刻大巧若拙,精练雄劲;唐代陵墓石刻
期刊
积极开展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高全民众的文化素养,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文化和旅游部门及所属单位要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家战略高度,提高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发挥文化和旅游部门社会职能,以深化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革命文物工作,促进国家文物事业取得更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