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精确的胆管空肠黏膜吻合,是避免长期肝管狭窄的一重要因素.当病患因胆囊切除手术发生肝总管截断意外时将胆汁体外引流,保持胆管长期畅通可以避免未来之肝硬化.但若肝门部接受过多次手术时,肝门部的剥离要找出肝门部的胆管相当困难且耗时,造成胆管肠吻合之困难,可能形成将来吻合处之再狭窄.我们将经皮肝穿胆管引流通道扩大到18Fr.做胆管肠吻合手术时,利用此一通道施行术中胆道镜术,利用胆道镜之强光,可以很轻易得知肝
【机 构】
:
中国台湾,台中荣民总医院外科,台北荣民总医院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确的胆管空肠黏膜吻合,是避免长期肝管狭窄的一重要因素.当病患因胆囊切除手术发生肝总管截断意外时将胆汁体外引流,保持胆管长期畅通可以避免未来之肝硬化.但若肝门部接受过多次手术时,肝门部的剥离要找出肝门部的胆管相当困难且耗时,造成胆管肠吻合之困难,可能形成将来吻合处之再狭窄.我们将经皮肝穿胆管引流通道扩大到18Fr.做胆管肠吻合手术时,利用此一通道施行术中胆道镜术,利用胆道镜之强光,可以很轻易得知肝内胆管的正确位置,打开胆管,施行胆管空肠吻合术.我们利用此一方法对14例因医源性总肝管损伤之病人做胆管空肠吻合,手术时间大幅缩短,无人因此而手术死亡,且长期胆道畅通(追踪时间3~10年),无人因而造成胆汁性肝硬化。
其他文献
肝包虫在西北牧区发病率较高,在生长过程中因发生破裂并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是本病对人体的主要危害.自1990年2月至2004年2月我们共诊治28例因肝包虫破裂而收住的病人.现将其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阻塞性黄疸最突出的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目前认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内毒素血症刺激机体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有关[1].本文初步探讨TNF-α致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
引流肝脏的静脉血液除三支肝大静脉或称主肝静脉(major hepatic veins)外,还有一些直径相对较小的肝静脉直接注入下腔静脉,这些静脉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尾状叶肝静脉,二是引流肝右后叶血液的静脉,即肝后静脉,亦称肝右后下静脉(inferior right hepatic veins,IRHV)或肝右后静脉.这些肝小静脉变异较大,其中肝右后静脉直径常较粗大,位于肝的脏面肾压迹处,开口位置较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行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及胆总管切除、肝总管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复发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慢性炎性狭窄等胆道疾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前,常位肝移植是肝功能衰竭及先天性肝代谢疾病惟一成熟的治疗方法,但因具有操作复杂、花费昂贵、供体缺乏及病人常需终生免疫抑制等缺点,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1,2].近来,肝组织工程成为终末期肝病治疗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30例HCC病人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将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5.2%、52.1%、62.4%;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目前肝移植领域面临的最大难题.临床上虽在术前、术后应用了各种免疫抑制剂,但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有效抑制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所以关于免疫耐受课题研究已成为移植免疫领域的热点.目前在实验室利用动物模型已提出一些免疫耐受诱导方法,如术前骨髓输注、胸腺移植、肝细胞移植、肝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但有无可能用于临床尚在研究中.近年来有文献报道Fas/Fas-ligand(FasL)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