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姝作品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伯利亚铁线莲
  不是友人笔下攀援而上的
  一树繁花,不是枝头欲飞
  白鸽的喃喃低语,不是荒漠中
  困顿的花容失色
  遥远的风,吹过萨吾尔山
  吹过石城的金莲花、野罂粟、赤芍
  吹动你的倩影,和怀春。你嗅得出
  他的气息和温度——遥远的风啊
  昨天吹拂过他的羊群、骏马、毡房
  冬不拉琴声和迷人歌唱
  仿佛他就在身边。你垂下娇羞的脸庞
  风如眼神,撩拨你流苏般的长发
  秀美皙长的脖颈,微微潮湿的掌心
  风如歌喉,渗透你的心跳、呼吸
  穿过你的柔情、蜜意
  遥远的风,吹来,又吹去
  你莞尔一笑。此刻的风啊
  风里埋藏的秘密,明天
  远方的他,可否猜得透
  高山火绒草
  羊有羊命,人有人运
  萨吾尔的每一朵花,都有命运的
  安妥之处。而你,葆有
  血脉里的孤傲、高贵
  至高无上的一簇,像穿越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战士,看守着
  石城的秘密。十二朵勇敢的心
  在神石的光晕下闪烁
  十二颗高贵的灵魂,用坚贞教育
  欧亚上空的流云,草原如云的子民
  惊异于你的出现,我
  植物的信徒,自然的敬畏者
  虔诚地与你对坐,交谈
  云影低垂,牛羊哞咩
  旅人踏上回家的归途
  晚风,轻柔地吹
  将夕阳的余晖吹亮万物
  一缕乡愁,乘风而起
  向远方的阿尔卑斯山,飘游
  高山紫菀
  这些来历不明的巨石,从天而降
  被游牧四野的哈萨克赋予
  神的气息。诸神安卧的草原啊
  盛开的花海,是一场场贞洁的祭献
  我的无知、喋喋追问,让年幼的牧童
  嘲笑、轻视。我的敬畏,在没有谜底的
  困局中,丝丝缕缕地升腾
  漫步石城,沿着每一株绽放的自由前行
  迈出的每一步啊,都是时光隧道里的
  惊天一变。一闪而过的蓝色勿忘我
  鹅黄野罂粟,粉色老鹳草——
  这些亲人的微笑,儿女的呼唤
  不能讓我停滞。我被无形的力量
  裹挟,风驰电掣。一股就此迷失的
  愉悦弥漫身心
  茫茫穿越中,我恍若失忆之老妇
  弄不清来自何方,更不知要往何处
  脑海中只一片紫色的,轻纱飘浮的
  景象,梦一般轻盈、朦胧
  攀上一块巨石。极目远眺
  天空辽阔,草原镀金
  神祇的居所,祥和如人间
  巨石的裂缝处,三朵紫菀
  展开裙摆。风吹花动
  吹动我,和我的尘世
  红爪
  你快开花了
  我的欢喜,一日深于一日
  我的疑惑,也水涨船高
  你开花了
  依然是一串低垂的橙黄铃铛
  就像你的肉身,永远是莲花座
  我的疑惑,持有同样的定力
  它如此坚硬,锋利
  像你叶尖的红刺
  它如此持久,长于你的陪伴
  我执念于它。像早年纠结于
  不忍放手的东西,物质的,精神的
  如今,都云烟散去
  我执念于它。不是柴米油盐
  不是风花雪月,不是朗朗乾坤
  我只要执念的纯度、温度
  这样,我就能离你近一点儿
  再近一点儿
  作者简介:张映姝,文学硕士,编审。2010年开始诗歌创作,多部作品入选《2016中国年度好诗300首》《2017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等多种选本。2015年出版诗集《沙漏》。
其他文献
新千年之初,网络文学比较火,作为诗歌的忠实拥趸,我也常流连于各大诗歌论坛。有次在网络“冲浪”,看到一则新闻——嘎代才让获得“全国十大少数民族诗人”称号,他的组诗《有关瞬间的一些长短句》在某诗歌大赛中获一等奖,新闻照片上的他一头长发,头戴棒球帽站在赭红色的鞭麻墙下。于是我在网络搜索他的诗歌,正如我所期待的,他的诗歌是我喜欢的风格和写作方式。当时他还创办了诗歌论坛——“草原部落”,入驻诗人多是当时耳熟
期刊
柳村乡政府驻地在紧挨着柳村北边的公路上。从柳村出来,经过收购站,再往西路过农机站、木器厂,紧挨着的就是乡政府了。乡政府的水泥门柱和院子里的老房子一样,在1983年初冬下午的阳光下毫不领情地黯淡着。只有门柱上新换的牌子白晃晃的,衬托得“柳村乡人民政府”几个红字端端正正、喜气洋洋的。   咋不叫柳村公社了?光武听见明理大惊小怪地咦了一声,紧接着就蹦出了这句莫名其妙的話。他把身上的黑布棉袄裹了裹,脖子往
期刊
公獒发情的时节一般是秋末冬初,那时它们会离开自家的窝追逐母狗们在野外群居,母狗们到哪儿它们就跟到哪儿,享受欢愉时刻。这里的人们管这叫“母狗出窝”,母狗们回家产仔叫“母狗回窝”。   多布旦发现自家的“母狗出窝”是在某天下午他放羊时。不远处的一块平地上一群公獒围住他家的母狗在调情,一些强势的公獒轮番将前腿搭在母狗的屁股上偷欢,偶尔母狗受不了公獒的重负发出一两声叫唤逃离,但那些强悍的公獒们依然紧随其
期刊
作为新千年我省崭露头角的短篇小说作者,张强(笔名央北)一直保持着稳健上升的创作力。如果省心省力地按照职业去划分,他可以顺溜地划归到石油作家这个当今文学界视为落伍、僻远、狭小、边缘的创作类别里。尽管这种老式的划分可以轻而易举地见出他在某些小说题材上的职业表达偏向——表现石油工人的生活,但它也大大局限了我们对这位80后(几乎临近90后)小说作者在虚构世界中左冲右突的创作潜力的全面考量,甚至障蔽掉他逐渐
期刊
闲居自题  [唐] 白居易  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  波闲戏鱼鳖,风静下鸥鹭。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趣。  吾庐在其上,偃卧朝复暮。洛下安一居,山中亦慵去。  时逢过客爱,问是谁家住。此是白家翁,闭门终老处。   我从云南带来的小青柑早已喝完了,所剩不多的,还有普洱,普洱味道浓烈、颜色奔放,从小饼上撕下一块儿来,喝一下午都能看见杯中跳动的棕黄色。这次去买茶时,相中了白茶和
期刊
马钧:据我所知,许多诗人、作家要么是被经历的一件事、一个情景所触动,要么是被正在阅读当中的某段文字,甚至有时候只是简单的几个词汇一下子击中(如同电击),于是,创作的机能被激活,创作的神经线路被接通。我把这个状态,称为“唤醒”,心理学上更为严谨的表述是“心理唤醒”。作为读者,我的头一个好奇就是想知道启动你“心理唤醒”的按钮——那个唯独你自知自明的诱因是什么?   耿占坤:谢谢马钧兄!谢谢你的关注和解
期刊
引子  说来十分惭愧,接触小说三十余年来,虽然发表小说八十余篇、出版作品集数部,但我个人觉得创作成绩不尽如人意,至今缺乏内容精彩、立意高远、质量上乘,能够引领当代藏族母语小说的优秀作品,传世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可是,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来,小说对我不薄,赐我许多、许多——小说培养了我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小说给我提供了理想的职业,部分作品给我带来了机遇与荣誉,我得知恩、感恩、报恩,该道一声:谢谢
期刊
活跃在上个世纪末藏文文坛的作家中,至今依然笔耕不辍的现在变得有些稀有了,而扎巴老师是其中之一。因为执着与坚持,扎巴老师的文学才华在岁月的打磨下,越发显得光芒四射,如今升华为藏语文坛屈指可数的重量级人物了。  阅读总会带来乐趣,我初次尝试这种乐趣的时间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对藏语文学而言,那是个藏文读物极度缺乏的年代。因为对文字有着虔诚的心理,对文学读物有着天然的热忱,那时候我连一片丢弃在路
期刊
引言  扎巴是一名兼小说家和学者双重身份的藏族母语作家,他立足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体悟,借鉴多种文学资源,一直行走在母语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用母语筑造着自己的想象世界,抒发着对故土、对生活、对文化的所思所感。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从事文学创作以来,扎巴迄今创作了八十余篇母语小说,是当代藏族母语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一名学者,他又总结自己的文学创作经验,探索着多样的叙事方式,以学者型作家的身份传递着自己
期刊
那年冬天卓香卡村发生了很多离奇的事件。  1   吉先刚满20岁那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他和久美叔叔、多旦叔叔三人去往东干村周毛家提親说媒。   那年冬天的早晨确定比往日更加寒冷。吉先与他的媒人久美叔叔、多旦叔叔三人经过周毛家的门槛到达周毛家的灶台前。此时,他们仨浑身瑟瑟发抖,连嘴巴都冻得有些僵硬了,之前练好的各种谚语在喉咙某个部位嗫嗫嚅嚅又完全凝固在其中。   周毛的父亲——那位顽皮的老人一见到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