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论述导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来探
讨导学—探究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机械制图;能力
【中国分类法】TH12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得到各任课教师的关注。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走进学校,进入课堂。
导学---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现行教材为基础,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通过自主的探究学习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师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一、导学—探究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实践
(一)提出探究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问,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可以是一道习题、一只零件、一个模型或一项演示实验等。
例如:在讲解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一个组合体(轴承座)置于三面投影体系中(如图1所示),此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怎样画组合体的三视图?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探究活动中。
图1 图2
(二)分组进行探究
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将学生按人数和成绩进行分组,并要求每组推选出一位组长,采用组长负责制,利用多媒体情境进行探究,展开竞争。探究开始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展开探究,如利用基本体三视图知识,先将本组合体进行分离,分解成几个基本体(如图2所示);再利用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各表面间的连接关系等知识进行分步探究。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要忙着去排除学生探究中出现的一些困难,相反,应该有意地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资料,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样才更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
(三)提交探究方案
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在对问题有了解决方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方案。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们共同来分享成果,自我检查、矫正。教师要适时肯定长处,指出不足,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恰当地评价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总结探究成果
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记忆。例如上述问题中关于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口诀归纳总结: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改变三面投影体系中物体的形状,这时,学生就会利用探究获得的“画组合体的方法和步骤”的知识,迅速、正确地画出三视图,而且理解透彻,记忆长久。
(五)反思探究经验
反思是一剂催化剂,在探究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反思中进一步明确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二、实施导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一个引路人、设计者,学生也不是传统教学中的听众,而是学习行动的参与者。教师在恰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伴随惊奇、困惑、思考、设想、寻找答案等,使学生因探究发现而产生兴奋感、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的、主动的。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探究通常是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而开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环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自主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在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资料—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体验挑战,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成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掌握探究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推理及判断的思维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第三,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获得知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更深刻地理解,更持久地记忆。
第四,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培养学生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
第五,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知识背景的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接受、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养成欣赏和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导学—探究式教学法的不足
导学—探究式教学法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它的“不经济性”。
相同的教学内容,导学—探究式教学法需要学习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整个课程体系而言,不利于学生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是不经济的。
应对策略:只在课程体系中知识的难理解处、关键点处采用导学—探究式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如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以及剖视图教学中实施此教学法,学生对这些关键知识理解了,学透了,对其他内容学起来就容易掌握,教学进度就可以适当加快,就《机械制图》课程整体知识构建而言,它又是经济的,从而变“不经济”为“经济”。
(三)导学—探究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课前要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合理把握探究的深度。
在导学-探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选好探究的问题,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一堂探究课能否顺利展开,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关键是要看教师对问题的选择是否恰当。首先,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去尝试解决。如果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很难展开探究。其次,问题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设计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探究。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而且要备问题,在恰当的时间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
第二,课中要认真组织探究的实施,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
在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不仅要在探究问题的选择上下功夫,而且要对整个探究过程做有计划的组织引导,在适当的时间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合作等,始终营造一种温暖、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来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正确思维轨道上积极地探究,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准确诱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保证教学目标逐步实施。
总之,实施导学—探究式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起来,不但可以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师深钻教材,认真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所以,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国华等. 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韩湘芬. 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评价 黑河教育2004(0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论述导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来探
讨导学—探究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机械制图;能力
【中国分类法】TH12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得到各任课教师的关注。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走进学校,进入课堂。
导学---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现行教材为基础,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通过自主的探究学习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师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一、导学—探究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实践
(一)提出探究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问,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可以是一道习题、一只零件、一个模型或一项演示实验等。
例如:在讲解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一个组合体(轴承座)置于三面投影体系中(如图1所示),此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怎样画组合体的三视图?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探究活动中。
图1 图2
(二)分组进行探究
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将学生按人数和成绩进行分组,并要求每组推选出一位组长,采用组长负责制,利用多媒体情境进行探究,展开竞争。探究开始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展开探究,如利用基本体三视图知识,先将本组合体进行分离,分解成几个基本体(如图2所示);再利用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各表面间的连接关系等知识进行分步探究。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要忙着去排除学生探究中出现的一些困难,相反,应该有意地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资料,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样才更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
(三)提交探究方案
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在对问题有了解决方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方案。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们共同来分享成果,自我检查、矫正。教师要适时肯定长处,指出不足,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恰当地评价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总结探究成果
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记忆。例如上述问题中关于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口诀归纳总结: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改变三面投影体系中物体的形状,这时,学生就会利用探究获得的“画组合体的方法和步骤”的知识,迅速、正确地画出三视图,而且理解透彻,记忆长久。
(五)反思探究经验
反思是一剂催化剂,在探究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反思中进一步明确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二、实施导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一个引路人、设计者,学生也不是传统教学中的听众,而是学习行动的参与者。教师在恰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伴随惊奇、困惑、思考、设想、寻找答案等,使学生因探究发现而产生兴奋感、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的、主动的。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探究通常是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而开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环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自主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在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资料—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体验挑战,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成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掌握探究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推理及判断的思维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第三,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获得知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更深刻地理解,更持久地记忆。
第四,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培养学生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
第五,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知识背景的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接受、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养成欣赏和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导学—探究式教学法的不足
导学—探究式教学法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它的“不经济性”。
相同的教学内容,导学—探究式教学法需要学习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整个课程体系而言,不利于学生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是不经济的。
应对策略:只在课程体系中知识的难理解处、关键点处采用导学—探究式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如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以及剖视图教学中实施此教学法,学生对这些关键知识理解了,学透了,对其他内容学起来就容易掌握,教学进度就可以适当加快,就《机械制图》课程整体知识构建而言,它又是经济的,从而变“不经济”为“经济”。
(三)导学—探究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课前要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合理把握探究的深度。
在导学-探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选好探究的问题,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一堂探究课能否顺利展开,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关键是要看教师对问题的选择是否恰当。首先,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去尝试解决。如果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很难展开探究。其次,问题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设计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探究。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而且要备问题,在恰当的时间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
第二,课中要认真组织探究的实施,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
在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不仅要在探究问题的选择上下功夫,而且要对整个探究过程做有计划的组织引导,在适当的时间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合作等,始终营造一种温暖、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来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正确思维轨道上积极地探究,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准确诱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保证教学目标逐步实施。
总之,实施导学—探究式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起来,不但可以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师深钻教材,认真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所以,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国华等. 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韩湘芬. 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评价 黑河教育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