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追问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倡导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学生的道德体验显得多元且独特,但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略带缺憾的真实学情,比如“回答过于概括笼统”、“道德体验局限于浅层次”等,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追问来挖掘学生思维深处的道德原始积累,激活他们的道德情感,进而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完善他们的道德体系。本文将从“为什么要追问”、“什么时候进行追问”、“追问什么”、“怎么追问”几方面来探究如何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追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追问;实施策略
  一、进行追问的意义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说,高效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的“提问”,特别是针对某些重点问题的追问。“追问”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内容或问题,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它不仅是课堂预设和生成的重新建构,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品德课堂中“追问”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搭设思维跳板,促进他们深入探究,突破重点、难点,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启迪。
  在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长大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的目标设定为:(1)理解“长大”的含义,体验“长大”的快乐;(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感受父母的用心;(3)学会分享,懂得感恩父母。在“感悟成长”环节中,教师请一位学习舞蹈多年的学生即兴表演,当学生的表演获得阵阵掌声时,体验到了“长大”的快乐,但怎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用心栽培呢?老师马上追问:“你一个星期学舞蹈几次?”“每次学多长时间?”“一个月学多少小时?”“一年呢?”“到现在已经学了多少年?”随着一次次的追问,老师当场输入数据,电脑显示结果,老师继续追问:“看到这些数据,你想说什么?”学生瞬间感受到父母陪伴的用心,感恩之情自然流露。这样的追问,让课堂更生动,教学更深入,体会更深刻。在一次次追问和回答中,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进行追问的时机
  课堂教学追问的时机转瞬即逝,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提出,凸显“巧”追问,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有效追问。追问不同于一般的提问,其难点在于,它不是事先准备好的。教师可以凭经验预先想象学生的反应,但学生经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回答。它能暴露学生深层的想法,挖掘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品德课就是要打开学生的心扉,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唤醒他心灵深处的德性。
  1. 在孩子困惑时追问
  出于多种原因,有时学生在品德认知学习过程中,对相应的道德概念、道德内涵的了解显得模糊、笼统,孩子们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内容会感到困惑。另外,新课程极力倡导学生解读品德文本时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但是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得知,学生在个性解读道德概念时,难免会出现偏差和错误。面对此,教师可将“否定”隐藏于巧妙的追问中,通过追问的语气、追问的角度来纠正学生偏颇的解读,借助“追问”打破师生交流的僵局,开启学生解读品德文本新视角。
  2. 在课堂的生成时追问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它不仅是一门预设课程,更是一门现实的、不断生成的课程。尤其是课堂上,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积累,道德体验独特,加上课堂上时有突发事件出现,发生意外是常有的事。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正确处理意外事件,把这些意外事件转化为课堂的“亮点”,转化成能为自己的课堂添砖加瓦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教师要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想象空间,从而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让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
  课堂资源是伴随着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而随机生成的。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是品德课堂出现精彩亮点的关键。抓住学生在品德教学过程中对道德事件、现象的理解体验中具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发点,进行巧妙的追问,能拓宽体验的空间,丰富学生活动的情感体验。这也成了教师亟待具备的临场调控能力之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充分表现。在有效的追问中,教师和学生都以生活着、思考着、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并互相影响,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境界。
  3. 在情感碰撞时追问
  由于学生的日常道德积累与品德文本的价值取向之间有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完全不同,导致学生在品德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理解、情感体验与品德文本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出现背离。情感是小学生行为形成的支柱,是品德教学不可缺少的教育因素,“情”在学生品德中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学生对道德知识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时,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三、有效追问的实施策略
  追问是为落实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服务的。要想有效追问,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置“主问题”,然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紧扣“主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开拓学生思路,激活学生思维。应该说,有效的追问源于教师精心的准备,还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与灵活的教学机智。如果教师能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握好追问的契机,在关键点上有效追问,就能演绎精彩课堂,提升品德课堂教学实效,从而让品德课堂教学魅力无限、精彩无限。要做到有效追问,教师要先做好以下准备。
  1. 把握资源要“透”
  品德教材在内容安排时采用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方式,同一题材的内容在不同年级中都有体现。但是,通过研究课标发现,虽然题材相同,但是要求已经改变了。教师在教学时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去区别教学,这样才能把握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其次,要关注品德教材中的提示语、关键词、文字和插图等。品德教材中的这些因素对把握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起着提醒作用,对教学实施起着引领作用。在教学中,要反复钻研教材,深刻领悟编者意图,再制定目标,设计引领方案。再次,调查、收集的教学资源也要关注。这些资源往往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经验距离较近,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并迁移内化。因此,教师要认真地选择、精心地利用收集的资料。在教学中,教师引导的“问题”往往来源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这就决定了教师把握资源要“透”。
  2. 了解学生要“深”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了解学生有利于达到教师关怀学生和因材施教的目的,当教师付出精力及时间去了解学生时,教学的过程会因有许多的关怀、体谅、接纳、欣赏……而产生极大的动力,整个教学过程必不会落入呆板、沉闷或机械化当中,反而是有生趣与活力的。教师也要给学生了解他與接纳他的机会,设法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自然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部分;当教师与学生确实互敬与相爱的时候,教与学的效果势必能达到高峰。
  3. 设计问题要“精”
  课堂中的“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注重“问”的质量,研究“问”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点拨、启发,在追问时恰到好处,在激发学生情感和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为此教学目的不要过于复杂,要突出重点,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以利于学生边学习教学资源边思考,深刻地感受教材中或课外的教学资源所要感悟的道德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最大限度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在教学中应当经常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道德认知。
  有效追问无疑是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建构知识,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它又时常处于变化之中,教师要遵循有效追问的原则,准确把握追问的切入点,综合应用多种策略,有效追问方可达成。如此,品德课堂也必将充满着活力、充盈着张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创新人才显得特别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必须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创新人才上。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这个问题,从“激发求知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保障”、“营造创造性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给予创造性行为鼓励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手段”等方面进
【摘 要】利用准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智慧,其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适当的诱导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灵动状态,并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达。思维和语言的训练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思考、表达、对比、练习、评价各种活动在老师的诱导和学生的实践中获得“通”和“得”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灵动性;语言;实践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热点。全国各地的教
【摘 要】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一、二年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低年级老师的幸福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小学阶段的低年级教育更应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习惯;养成;预习;倾听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家长盼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同时对老师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不仅仅是希望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希望老师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认真倾听
【摘 要】小学数学有目的地增加了“图形与几何”板块的课时,还安排了许多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训练动态想象能力,结合推理,促进动态思维的形成。“平移”作为图形运动的形式之一,为动态想象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本文将以动态想象的重要性及其形成序列分析为指引,以《平移》为例,对课标要求、教材意图进行序列性解读,并结合课堂实践对如何把握教材,实现学生对“平移”运动观念形成和发展提出意见
【摘 要】如今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那么如何通过新技术的反馈信息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互动反馈技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互动反馈技术(又称为“互动反馈系统”),可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系统的应用、实践、反思、提炼,着力研究互动教学反馈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与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对于班级内的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班主任不仅不能够坐视不理,而更加应该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对待他们。其实特殊学生才是最需要教师关心的一群人,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体现,更加是教书育人的宗旨体现。对此,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对待特殊学生的方式得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特殊学生;心理教育;思考;策略  一、背景资料  黎灏,是我班的一名学生,但是却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对自己没有信心,常
【摘 要】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消化新知识,在参与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思维;创设情境  一、动手操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为主,要求学生脱离实际来进行抽象思维具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教学《认识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對于学生而言,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和实践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进一步进行教学反思的可靠资料和对学生进一步发展程度的考查。作业将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上所学知识的重建与提升。文章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方法及作业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探索出一种既科学又高效,同时让学生充满乐趣的作业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
【摘 要】“一起阅读”是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资源应用平台,它以家校互动为切入点,以师生实名制网络阅读为主要功能。平台提倡“线下阅读,线上做题”的模式,所有资源均由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引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互联网 时代更突显其实用价值。在该平台的助力下,光华小学的信息化教学得到了常态化的应用,尤其是其突破时空的互动性,更是为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小学语文;应
【摘 要】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如何通过班级管理,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但长期以来,班级管理工作处于一种“高投入,低回报”的不平衡状态。有鉴于此,本文提出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体验式教育,以提高教育实效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体验式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一是变革传统说教方法;二是实施班级全员化管理;三是遵循生活化原则;四是以活动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