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中的长征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让我们来一起欣赏长征题材的画作,重温红军长征路上的峥嵘岁月。
  万水千山只等闲
  画家李可染以毛主席的诗作《七律·长征》为题,运用独特的中国画笔墨语言创作了《长征》,来歌颂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长征精神。画面最上方的题跋前两句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作品展现了诗中的磅礴力量与宏大气魄。
  巨大的山水是画面的主体:造型上,山有峰、峦、叠嶂的不同形态;墨色上,山有浓、淡、枯、润的着色变化;空间上,山有主峰、次峰和远处连绵的山峦。前景中,画面右半边的主峰、次主峰和画面左半边的山岗形成了形式上的对照与相互呼应的关系,同时,加上后面山重水复的景致,显得意境深远。画家通过“以小观大”的手法,用红军队伍比例上的“渺小”对比山峰的“雄伟”,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长征》的特别之处,还在于画家对于细节的描绘。红旗星星点点,贯穿了整支红军队伍:路线由画面最左边到最右边,从山下到山腰,最后到山峰,由点穿线,而红旗呈现出红军队伍前进的动态感,并起到了一种“引路灯塔”的作用,象征着长征的革命精神。
  加军几事再回山
  靳尚谊著名的长征题材作品《送别》的地点,便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河,这是红军长征需要渡过的第一条大河。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开始于老百姓依依不舍的送别与温暖的关怀。
  画面上,天色有些阴沉,于都河对岸是莽莽深林。这幅《送别》最大的特色是细腻的心理描写:画家运用冷色调奠定了低沉而复杂的心理情感基调。前景着重描绘了三组人物。从画面左部开始,一位老大娘把自己的儿子交给红军干部,请求让他加入红军队伍;旁边的女孩提著篮子,给红军送来饭食;视线右移,我们会发现一位盘着发髻的妻子低着头,充满了不舍,一旁的丈夫抱着孩子关怀地看着妻子,殷殷叮嘱着;画面右下侧,背着斗笠的红军牵着白马,一个小孩儿似乎和这位红军关系很亲密,他亲热地拉着红军的手臂,似乎在说:“叔叔,你把我也带上吧。”百姓们有的踮起脚挥着手告别,有的低着头伤心落泪,有的在寻找自己的亲人,还有的不忘最后的叮嘱……虽然弥漫着离别的忧伤情绪,但画面里红军队伍是一条向前走的圆弧线,前景的三组人物以前进的斜线构图,这代表了老百姓寄予红军胜利的希望,也代表了红军长征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渡赤水后,北上的红军向大渡河挺进,然而等待红军的不仅仅是这座铁索桥,还有对面虎视眈眈的敌人。画家刘国枢的油画作品《飞夺泸定桥》便是描绘红军北上的最为关键的历史性一战。
  此画最大的特点是构图和透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场景位于画面的三分之二处,画面表现中的泸定桥离河面非常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画家采取了仰视的角度来塑造地势的险恶。红军的身影显得如此渺小,却具有一股力敌千钧的力量感。除此以外,画家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角度,营造出红军前进的战斗感,视觉张力十足。用笔方面,交叉运用丰富的长、短线条,描绘出了湍急的河流、拍打着峭壁的浪花,渲染了红军夺桥之战的紧张气氛,使得静止的画面仿佛运动了起来。对面是敌人的枪林弹雨,两边是崎岖陡峭的山壁,到处是炮火硝烟,桥下是浑浊的急流,桥上的铁索摇摇欲坠,却飞奔着战士们英勇、迅疾的身影……红军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中,不畏牺牲,前赴后继,夺取了泸定桥,使全军胜利通过大渡河!
  雪山低头迎远客
  然而,一座高耸云端的大雪山又挡住了红军的去路。这座雪山终年积雪,天气恶劣,而红军战士们却衣衫单薄,并伴有高原反应,该如何跨过这座雪山啊!画家艾中信以卓越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红军翻越雪山的艰难场景。
  画面上,天地苍茫一色,画家笔下的雪山气势恢宏,寒气逼人,笔触处理上,大刀阔斧,一气呵成。而画面中最令人瞩目的,却是一条“S”形曲线的行军队伍,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红军穿越雪山的过程和艰难的程度。从画面左边开始看起,近景是红军爬冰坡,往下是冰谷,远景是冰崖,红军往更高处上爬,冰崖的尽头是无穷的风雪。雪山屹立,风雪涌动,但战士们依然有条不紊,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向前迈进——前面爬坡的战士费力地牵着马,中间的战士帮助战友跨过一条冰缝,这些战士们之间相互搀扶的温暖瞬间,让我们感觉暴风雪、雪山不再可怕,只要大家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终能翻越雪山,取得胜利!
  革命理想高于天
  跨越雪山后,被称为“死亡陷阱”的松潘大草地是红军战士们长征途中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最后一关。这片草地沼泽遍布,气候变幻无常,因此,敌人并没有预测到红军的行动路线。然而,躲避了敌人的追击,草地行军却充满了更多的艰难,红军在忍饥挨饿、风餐露宿的条件下,最终创造了世界行军史上的奇迹!
  这幅经典的作品《革命理想高于天》便是描绘红军过松潘草地时,毛主席与战士们开“草地联欢晚会”的情景。大家围成一圈,共同聆听毛主席热情洋溢的演讲,周恩来坐在毛主席的左手边,右手拿着一根树枝拨动篝火,注视着毛主席。后面的战士、红旗形成了三角形构图,象征红军的旗帜处于最高点,而周恩来和旁边的两名战士也构成了一个小的“金字塔”。画家多次运用三角形构图,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稳定感和坚定感,这是为了表现出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的坚定信念。光线是这幅绘画作品的特色,中间的篝火是画面的主要光源,凸显出了战士们高昂、亢奋的神情,因为这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篝火的暖橙色与背景草地的冷蓝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也隐喻着红军和自然的对抗。画面远方,簇簇篝火飘动着红色火苗,让我们不由展开想象:远处的一堆堆篝火旁同样聚集着红军战士,他们在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的艰苦条件下却能够苦中作乐,团结一致,这是多么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啊!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伟大的长征,伟大的红军,这些历史值得我们铭记!
其他文献
《心灵奇旅》是迪士尼皮克斯工作室在2020年圣诞档期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影片所表达的主题依然是迪士尼的拿手好戏——一个温暖的,关于成长和救赎的故事。  乔伊是一个中学学生乐队的指导老师,工作十分出色,很快就拿到了正式的教师编制和待遇。乔伊的母亲,一位能干的裁缝,为此十分高兴,并借机劝儿子放弃他那“不切实际”的梦想——没错,做教师不是乔伊的追求。他渴望成为一名爵士乐团的钢琴手,登上舞台,把自己的音乐
期刊
“党是太阳,我是花儿,没有太阳哪有我的芳华……”清晨的阳光照进车窗,我快乐地哼起了歌。今天,我们一家四口要去乡下的爷爷家。路上的风景真美,我的心情更美,哼歌的劲儿更足了!  刚下车,弟弟就迫不及待地喊:“爷爷,奶奶,我们回来了。”奶奶早早地就迎了出来,可是没见爷爷的身影。我问:“奶奶,爷爷呢?”奶奶笑着告诉我:“你爷爷啊,一大早就去地里啦,今天,生产队打水井抗旱呢,他哪能闲得住啊,这不,天没亮就起
期刊
乌龟赴宴  玲 珑
期刊
在我的眼中,我们党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存在,有时像母亲,衣食住行无一不处处关心着人民;有时候像战士,发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响亮口号。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我们的党从弱小走向强大,已经经历了整整100年的历史。此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一是心疼那腥風血雨的漫漫黑夜中,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自由,秉承着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拿着简陋的武器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我爱中国共产党》。我拿到书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令我读得津津有味,为我打开了一幅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比如说,《我和姥爷有个约定》这篇文章,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洗礼,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理想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九一八”那个悲惨的时候》
期刊
上周五我放学回家,刚下校车,就听到从我家那边传来阵阵鞭炮声。我心里直纳闷,这是谁家在放鞭炮呀?  拐了两个弯,就到了我家院门口,一抬头,“哇!”院子里停了一辆新轿车,银灰色的车身锃亮炫目,难道爸爸又买新车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家门,家里坐满了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两个爸爸的朋友,我一一打了招呼,就急忙问妈妈:“这车是咱们家的?”妈妈笑着说:“当然了,这是爸爸给妈妈买的!”我简直不敢相信,拉着妈
期刊
小朋友们,写话难吗?告诉你们,用好、用活课本,写话其实并不难。我总结了两个方法,一是仿写,二是善用插图。
期刊
两千多年前,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这样写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两千多年后,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的渣滓洞集中营的第二号牢房的墙壁上,革命党人叶挺将军践行着“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写下了一首慷慨激昂的现代诗《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
期刊
百年前,中国人民还处在外御强敌、内抑豺狼的混乱局势中,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为了开创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豐子恺先生用漫画的形式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崇敬之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以及中国人民迎来新生活的喜悦之情。
期刊
同学们好,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期“国学讲堂”特别甄选了儒学经典《孟子》中的一段论述。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孟子这位儒家“亚圣”关于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中国共产党攘外安内、所向披靡,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先来读一读原文吧。  品读典故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