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高分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纵观近几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卷,古代诗歌阅读都成为必考内容。2013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仍延续往年要求,把古代诗歌阅读列入其中。对广大考生而言,古代诗歌因为浓缩了抒情主人公的细腻、丰富的情感,所以解读起来较难,这导致其得分也一直偏低。该文在总结得分率较低原因的基础上,以近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卷中的考题为例,简单介绍四个诗歌阅读的高分策略,希望能给考生带来一点帮助。
  【关键词】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高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2
  根据2013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仍为必考内容,主要综合考查对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对所给的诗歌思想内容形象评说,对作品的艺术特点作具体的赏析。
  纵观近几年福建省语文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分值设置一直稳定在6分,大多以两个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有明确解说: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一般是指文本的内容不深奥,语言不艰深,其中的名物、典故比较常见,阅读难度不大。然而,从高考评卷的反馈情况看,古代诗歌虽“浅易”,但得分率一直以来都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主旨把握不准导致失分。在对诗歌内容的解读上,考生往往犯一个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对诗歌的主旨把握不准,导致“一步走错,满盘皆輸”。
  第二,题干审读不准导致答题失误。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对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把握不准,导致答非所问,也就是答不到点子上。
  第三,答案不规范导致失分。能够正确解读诗歌内容,把握题干考查意图,但拟写答案,或者不通顺,或者没有逻辑性,即答题不规范。
  古代诗歌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高考中又是属于不可回避的必考题。针对以上失分原因,本文以近年福建省高考中的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为例,浅谈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的高分策略。
  策略一:了解高考中常见的古代诗歌题材,并熟记相关内容
  所谓诗歌题材就是作者运用的某些材料表达特定的主题,诗歌题材其实就是诗歌的内容。诗歌往往借助的不同的材料(我们称之为诗歌形象)来组建不同的诗歌内容,借此表达特定的思想主题。所以,如能把高考中常见的诗歌题材归纳分类,并识记相关内容,那么对于理解诗歌,把握诗歌主题将大有益处。
  高考中出现的古代诗歌内容题材形式多样,但笔者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八类:
  1、山水田园诗;2、写景咏物诗;3、赠友送别诗;4、思乡怀人诗;5、爱情闺怨诗;6、边塞战争诗;7、咏史怀古诗歌;8、生活杂感诗
  以“山水田园诗”为例,需要识记的内容主要有:
  山水诗起源于南朝的谢灵运,田园诗起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歌常常借助溪水、山石、松林、桑麻、野老、牧童等形象,运用白描、对比、反衬、动静结合等手法,大多描绘祖国的山川美景和乡村田园风光,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营造隽永优美的意境,风格恬静淡雅。主题上或是向往自由自在的闲适生活,或是表达钟情山水,归隐田园,还有一些侧面反应官场的黑暗,表达厌弃官场黑暗,表明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例题说明:﹙2011福建高考试题﹚
  晓至湖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首先,从诗歌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破晓时分来到西湖边上观看风景。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再从“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了解到作者亲近自然之意,所以可以把它定位为山水田园诗,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中可以验证我们的判断,因为作者希望像野鸭一样追逐远方的清影,这就是表达一种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判断该首诗歌的题材,解决命题者设置的题目就显得易如反掌了。
  当然,要能准确判断一首诗歌的题材,除了要识记该类题材诗歌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多读文言文,多积累,多练习,这样才能打好阅读古代诗文的基础。
  策略二:认真审题,明了考查方向,对症下药
  只有准确明了命题者的考查意图,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否则,即使回答得再好,也只是做无用功。
  根据2013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诗歌的意象(意象构成的意境)和诗歌的事物形象。
  2、鉴赏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
  诗歌常用表达技巧包括常用的修辞方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篇章结构。
  3、鉴赏诗歌的语言
  涉及到诗歌的语言的考点,一般包括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特色、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诗眼。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题说明:﹙2004福建高考试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试题分析:第一问,“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根据平时复习,可以发现诗歌最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就是该诗歌的“诗眼”,所以该问考查的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诗眼”。第二问“诗人在三四句营造的意境”,意境由意境构成,故该题考查诗歌形象中的意象意境。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便可以准确地回答问题:   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是“凉”字。因为“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三、四两句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巧妙运用顶针的手法;通过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几个意象,共同营造出孤寂忧愁(离愁别怨)的意境。
  策略三:熟记各类“术语”,做到用词准确
  古人为了写好一首诗,常常“捻断数茎须”,也有了“推敲”这类的佳话。所以,我们解答诗歌鉴赏题目时,也应该用词准确。
  先以例题为证:﹙2009福建高考试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示例:诗歌颔联寓情于景。诗中通过“残”雪、“断”雁、“新”月、潮水等意象,营造了一幅的凄迷愁苦的初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情和强烈的思乡之感。
  答案中的词句,如寓情于景,凄迷愁苦,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情,强烈的思想之感,用词准确,能准确描绘意境特点,准确理解并表达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在诗歌鉴赏中用到的类似“术语”有很多,需要我们同学在平时学习中花一定的时间识记并理解运用,因为即便是同一考查方式中,用词往往也是大相径庭的。如,同样是意境类的题目,因为诗歌题材不同,用词是完全相反:山水田园诗中营造的意境往往是清幽质朴、闲适安逸、清新自然等;而在思乡怀远诗中,由于主人公的悲秋伤春思乡怀人,因此其营造的意境往往是;寂寥冷清、悲苦惆怅、孤独寂寞;在边塞战争诗中,由于战争往往在边缘的疆界,意境又不同,一般是雄奇壮美、奇特壮丽、荒凉冷清。
  所以,熟记了“术语”是不够的,只有理解其含义,才能做到准确运用。
  策略四:拟写答案做到条理清晰,答题规范,书写工整
  为了解答题目,在考试前做足了准备工作,但如果忽视考试中的一些答题技巧和细节,也可能导致功亏一篑。因此拟写答案需三思而后行,减少涂改,做到卷面整洁清晰,然后再组织答案是要“言之有序”,即答案不能仅仅是罗列要点,而应该做到有条理,讲次序,理清其间的内在联系。
  例题示范:﹙2008福建高考试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从题干中明显看出,该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一般来说,我们在平时复习中对诗歌表达技巧类题型答题步骤都会有较为规范的训练,即“三步走”: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或此手法有什么效果和好处。(分析)③借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主旨内容)
  答案示例:这首诗景中含情。(点出技巧)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分析如何景中含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表达情感)
  我国的古诗词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学习研究的对象。而今连连在高考中出现,虽分值不算太高,但需引起我們足够的重视。以上的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几个策略,是笔者在近年的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小经验,如能较好掌握这些策略,从鉴赏第一步就准确定位,到最后一步严格把好答题规范关,我想在高考中,定能拿下高分。
  参考文献
  [1]福建历年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汇总
  [2]王立峰《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策略研究》
  [3]田福春、杜静卉《决战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技巧》
其他文献
针对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不足,引入免疫机制对PSO算法进行优化,实现全局搜索。通过免疫机制的应用,根据亲和度的高低进行粒子克隆、选择、淘汰和高频变异,
【摘 要】 目前,作文教学的困局一是实施主题写作,淡化了作文循序渐进之路后“囫囵吞枣”;二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分离,三是写作相关手段的各自为战,这样就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所以作文教学序列课程亟待重建。  【关键词】 写作;序列;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作文教学改革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困局仍然很明显,一是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是一种把看清楚、想清楚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其实,作文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积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也就说要有效的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不断才能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叶圣陶老人说:“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说、读、写。”这就指出语文的基本功就是听、说、读、写。江平教授认为七、八十年代的师范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是整齐划一,对整顿方法搞一刀切。有的地方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只统一采取一种方法,难以适应不同类型支部的需要,容易影响客观效果。二是越俎代庖,不注重发挥乡村党组织作用
根据新课标,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是阅读能力.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仅靠几节“精读”课就可以完事的,还需要广泛的阅读(泛读),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从泛读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习作前的指导,主要是启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明确习作的要求,拓展习作的思路,指导学生选择材料、组织材料。依据习作指导的内容和方法,我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可归纳以下几点:  一、审题  以记叙文为例,习作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审题。凡是要求写事写人的记叙文都要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据一份资料表明,在语言交流活动中,说的比例占32%,可见说的重要性。而说话这一项的优秀率却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说的能力令人堪忧,普通话说得不准,表达不流畅,在公众面前表达的胆量也很欠缺。我们的语文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而说尤为显得重要,语文能力的好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