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坚决贯彻执行各种质量管理文件、规程、规范和标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宗旨是优质、优产、用户至上。施工队有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机构和制度,由质检部门负责施工质量的检查和检验记录,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记录,整理完善各项技术资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对建筑工程中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出了洋细的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76491m2,分别有地下两层,地上裙楼3层、主楼39层,裙楼层高6m,标准层层高3.5m,总建筑高度147.9m,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防火一类,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本工程为一类超高层建筑,基础采用桩基、筏板基础。地下室底板的砼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为S10,同时底板砼中另掺入聚丙烯纤维(0.9KG/立方)以增强抗裂性,本工程底板面积约7200平米,按设计划分的后浇带将底板共分成五个施工区块(详见后浇带划分图示),其中后浇带有沉降型后浇带及非沉降型后浇带的区分,三号区块为主楼及电梯基坑所在区块,为本工程大体积砼浇筑的核心区块,所占面积约3600平米,三号区块底板的平面布置,横向46.5米,纵向76.8米,一次性浇筑总砼量约6700立方,电梯基坑最厚处的砼6.1米,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
  
  
  2施工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2.1材料选择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主要材料要求如下:
  (1)粗骨料,选用花岗岩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1.5㎜,连续级配,累计筛余量为:20至31.5㎜,30%;10至20㎜,80%;5至10㎜,95%;石子含泥量在1%以下。
  (2)细骨料,选用河砂,细度模数2.8至3.5之间,砂的含泥量在2%以下。
  (3)水泥,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要求, 使用42.5级普通硅酸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含碱量控制在0.6%以下,根据试配确定掺量,水泥用量宜控制在380kg以下。
  (4)外加剂:①使用高效减水剂,掺量控制在0.2%至0.3%。②使用膨胀剂江西武冠WG-CMA掺量控制在6%至8%,根据试配确定。③ 根据设计要求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0.9KG立方。
  (5)掺合料:①掺入磨细矿粉等级S95级,掺量10%。③掺入粉煤灰,掺量12%粉煤灰要求Ⅰ级或Ⅱ级等。
  4.4.3质量控制:根据试验和混凝土公司试配用量。本工程膨胀剂试验室用量为>=6%。在混凝土浇捣前根据理论用量膨胀剂厂家提供相当数量的膨胀剂材料给混凝土公司,检查收货单据,混凝土浇捣时派驻场监理和膨胀剂厂家技术人员及建设方代表随机抽查。
  2.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上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
  
  
  2.3浇筑方案
  2.3.1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
  (1)根据三号区块底板的平面布置,横向46.5米,纵向76.8米,砼浇筑量约6700立方,经与商品砼生产厂家沟通,结合现场班组施工人员的按排,在该区块进行砼浇筑时布置二台固定泵,一台汽车泵。基础底板外侧四周砌筑240厚砖墙,然后水泥砂浆找平层后作外侧模板。基础底板上的预留基坑、积水坑部位采用模板支模。
  (2)砼班浇筑人员按排,每台泵配9个人(一个放料,四个布料,2个振捣,2个平整),配备二个班组共54个人轮换作业,因大体积砼浇筑时劳动强度很大,作业时可能会有减员情况产生,故另安排15人作为机动,在作業人员的按排上确保砼的连续浇筑。
  (3)时间按排,本次砼浇筑量较大约6700立方,正常情况下,按每台泵每小时30立方计算,每天可完成砼2000立方的浇筑,考虑到在砼供应过程中及施工操作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定的时间损耗,故考虑0.8的系数,按每天1600立方计算,本次砼浇筑约需四整天时间。
  (4)严格按照已经审批同意的施工方案监督管理,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预埋冷却循环水管,送入循环冷却水,强制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温度。冷却水管采用直径50的钢管,设置在电梯深坑砼最厚的中间位置,此冷却水管与钢筋的支架共用。
  2.3.2钢筋
  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场进行,底板钢筋直螺纹连接。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完毕进行柱、墙插筋施工,柱、墙插筋应保证位置准确。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施工完毕,组织一次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3.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
  (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缩小混凝土暴露面及加混凝土浇筑强度以缩短浇筑时间。根据泵车位置,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士浇筑。浇筑时先存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啦。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问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即在已浇筑的混凝土表而上插12短插筋,长度lm,间距50nn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将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盖保温。以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受冻。
  (3)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 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丰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牛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5)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l组作仍14d强度备用。
  (6)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
  2.3.4混凝土测温
  (1)测温点平面位置布置原则:平面布置纵横每间隔5米设测温点,同一垂直面测温点设置3~4个,分别设于离底板底、面50mm,以及底板中间。
   (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3)测温采用液晶数字显示电子测温仪,以保证测温及读数准确。采用MPF-24 路电子温度巡检仪进行测温工作。测温程序一般为,在1~7d内每2h一次;在第8~15d每8h一次。当温差接近限值时,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确保砼内外温差不超过25°;测温开始时间与覆盖薄膜和草包同步,以后每2小时测温一次,出现砼内外温差达到23℃时,加密监测,每1小时测一次。当底板内外温差连续三次测试呈下降趋势,减至每八小时测一次。当砼内外温差连续三天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
  2.3.5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覆盖二层草袋,
  (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囚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
  (3)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
  (4)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3管理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由监理组织,施工单位、膨胀剂和纤维供应单位参加交底,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及连续浇灌期间前台(浇灌现场)和后台(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岗位负责人。前台重点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和浇捣质量,后台重点控制膨胀剂和纤维掺量,由施工单位、监理及厂家三方派人共同监控。浇捣前由监理签发浇捣令。
  (2)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要注意各项原材料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与理论计算基本相近。
  (3)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入纤维,掺量要准确。
  (4)施工现场对商品混凝土要逐车进行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混凝土温度应控制在设定温度之间,同时严禁混凝土搅拌年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
   (5)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
   (6)试验部门设专人负责测温及保养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
   (7)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8)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的管理,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并送入标养室进行养护。
  4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大型公用设施和高层建筑的兴建,混凝土基础越来越大,从几千立方米至数万立方米的大型基础已不鲜见。本工程已经竣工验收投入使用,未发现有任何地方有渗漏开裂现象,工程质量得到了设计、监理,特别是建设单位高度赞扬,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汽车库汽车通道上的防火卷帘门应认定为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其两侧应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组,在火灾发生时分两次落到底,为汽车的疏散赢得宝贵的机会。  关键词:疏散通道,防火分隔,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  1,在电气设计中汽车通道上防火卷帘门两侧火灾探测器设置的两种观点: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设计中,汽车库的设计已经司空惯见。作为防火分区的分隔,在汽车通道上设置电动防火卷帘门,亦非常普遍。   作
期刊
人脸的自动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人脸图像进行分析,并从人脸图像中提取有效的识别信息,用以进行人脸鉴别的一门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的应用价值。由于人脸
摘要: 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产品(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回访保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建筑施工管理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资源及时间限制和复杂的专业工程技术背景的一次性管理事业,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的高水平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活动.  关键词: 施工管理;质量;成本控制 ;探讨  一、前言  建筑项目管理是为实现项目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
期刊
摘要:为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切实提高园林艺术水平,我们必须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及绿化工程的质量控制。文章依据园林工作者多年的从业经验,对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绿化工程 工程质量施工关键  园林绿化工程是利用植物形成环境和保护环境, 构成人类的生活空间,其主要目标是要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同时兼顾文化教育、景观游憩、经济生产等其他功能。绿地的多功能性对绿化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地位不断地提升,国家和社会都加大了对教育的软硬件投入。教育也迎来了它从未有的春天,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工作者,也接触到了更多的学校建筑设计的任务。现在就学校建筑设计引发的一些思考,结合自己工作的一些实际工程安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校建筑;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思考    1学校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及实际情况分析  1.1中小学校建筑的规模及布点  一般小学为六
期刊
摘 要:本文对GPS定位系统在应用中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RTK 下的碎部测量与放样、区域差分系统下碎部测量与放样以及变形监测作出了探讨,并对GPS 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GPS系统;测量技术;基础测绘;探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而作为信息化产业技术方向的一部分,测绘专业在数字地球概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GPS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性能好、精度高、应用广的特点。在测绘领域
期刊
摘要: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其中关于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本文仅就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作以简要的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转换层;钢筋;混凝土;浇筑    1前言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功能的日趋多样化,转换层的应用越来越广,此种类型结构主要特点为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支承体系要求高,所以认真、周密、合理的采用施
期刊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拟建工程由广州越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住宅楼,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水泥厂内,拟建5幢32层住宅、1幢2层会所,下设两层地下室。  本工程桩径为φ800、φ1000、φ1200、φ1400、φ1600、φ1800、六种,桩净长约8~24m,空桩约8m各类桩数量及技术指标见表:      1、冲(淤)积土层:含有淤泥、细砂、粘土,松散~稍密;  2、残积土层:粉质粘土、粘土(
期刊
【摘 要】全面预算是当今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环节,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论述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实施的重要意义,对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以求完善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探讨 建议  一、全面预算管理
期刊
摘 要:笔者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火灾形成的原因,对防止电气火灾危害的技术措施作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电气火灾,电器防雷,接地报警,消防  随着“十二五”的推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大幅增加,由此引起的电气火灾在全国火灾数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十一五”期间已接近30%,电气火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减少建筑电气火灾的发生。  一、电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