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可操作性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信息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学的革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本学科进行学习和探究。灵活地运用各种交流方式为思想政治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服务,改变目前思想政治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将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思想政治课内容,以生动、活泼、具体的多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会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优越性和闪亮点
  
  都说现在的青少年是伴着信息化成长起来的。他们看的是电视,听的是MP3、按的是电脑键盘……现代的中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受大量的媒体信息的影响,知识面非常的广泛。而书本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教师只有将无限的社会资源引入有限的教学中,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现代生活的窗,才能让有限之形变无限之神。
  1、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在知识保持上,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视听结合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而信息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益。
  2、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教学容量,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思想思想政治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时效性、综合性很强。涉及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远涉中外历史,近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现象,信息容量很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幻灯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座位上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课堂效率的提高,没有看到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严重扼杀了学生主体的个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地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比如搜索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围绕模块知识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通过这种情景再现的学习过程替代传统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一支粉笔写显然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有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教学容量,更在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了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探究能力及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
  
  教育内容的一系列改革对现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转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这些能力包括:①信息处理(获取、组织、操作和评价)的技能;②问题解决能力;③批判性思维能力;④学习能力;⑤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这些目标已经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尝试。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产生新的、强调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
  高一政治课下册中有谈到中国加入WTO的问题,而加入WTO对中国有何影响是每个中国人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学生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仅仅凭课本提供的星星点点的资料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若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补充,必然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各种关于WTO和中国与WTO的信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即是一个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又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并主动地在实践中加工处理信息,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形成观点、理论或论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自行查找、分析、交流、处理信息,完成知识的构建,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基于信息技术的合作式学习的魅力,变被动接受灌输为主动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材一个极好的途径。
  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在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但实践将证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新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与课程教学,如何创建更有利于整合的条件与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如何优化学校民主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的课题。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校党支部在加强对教代会、工会工作的领导,优化学校民主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优化民主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实践证明:要开创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完成好教育工作各项任务,十分重要的
仔细观察浙江卫视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它总能顺应时代和媒体品牌发展的要求,在关键节点实现华丽转身。一年一个强势品牌的速度,让“中国蓝”三个字跃升为浙江卫视这方蓝色台标
教务员是高校教务处在各二级学院的联系人,担负着日常性的教学教务管理事务,其服务工作繁重,这个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务员必须要起到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中心枢纽作用。因此,教务员工作除了要求教务员能够认真仔细地完成本职工作外,对教务员本身的协调管理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务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  教务员工作中协调的重要性  在管理学中,协调主要指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和过程,强调的是对各种管理要素的综合考虑。在系
近些年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于是,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各个学校的必修课,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纷纷成
近几年,我们在认真做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了许多思考和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打造家教队伍为基本保证,以课程建设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个案研究为突破口的家庭教育工作之路。    一、打造一支过硬的家教团队,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     如何引领家长、指导家长科学教子,家教队伍是关键。因此,学校先后打造了四支家教队伍,一是家长学校校务管理委员会,二是家庭教育指导小组,三是班主任参与
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管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分析问题,研究策略,促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推进高中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就成为西昌市中长期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之一。    一、坚持科学发展,保持西昌市高中教育的良好态势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就是要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人文性、协调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众多因素中,课堂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更新导入方式,加强信息强度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使呈现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相互协调,使学生有效地感知和理解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呢?科学合理的导入新课艺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教育现代化理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备受人们的关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可充分表现出: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等特点,它将在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并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一、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模式    1、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策略  根据探究式教学的特征,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注意以下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式教学需要
高中物理新课标关注的是探究性学习,注重学习后所发生的心智变化-学业质量;而学校、老师、学生更关注的是能力、成绩的整体提升。在教学推进过程中,聚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提升学业质量便更为重要。    一、反思探究性学习    关注对科学探究的“僵化”倾向:“科学探究是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环节”。把探究式学习等同于科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探究,能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开放思维。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把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是作为验证物理规律的手段,其原理、步骤、现象及结论在教材(参)中均已写明,往往能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但学生因没有直接参与,仅是观察者,只有感性认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