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小学语文远离思品课的泥潭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听了由学区组织的一堂小学语文教学评优课,让我感触颇多。
  带着期盼的心情,我们走进了六年级教室。在开课时,老师通过展示有关“友谊”的名人名言,引入课文《伯牙绝弦》,接着,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在如泣如诉的旋律声中,一首《高山流水》把學生带入了一种悲伤而凄婉的境界,老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老师采用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分段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纵情吟诵,让学生体会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带着伤感的情绪,师生齐读课文。在匆匆了解了课文故事大意后,老师进行了拓展:想象当有一天俞伯牙得遇钟子期时,会怎么说?假如你是苦苦等待知音的伯牙,面对钟子期冰冷的墓碑,你会怎么说?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40分钟的一堂课很快结束了,学生除了理解了俞伯牙和钟子期有着深厚的友谊外,我不知道学生这节课还收获了什么,文章中有那么多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老师好像视而不见。课堂上音乐声不断,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不断,就是听不见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声音。听完课,我久久不能平静:作为语文课,难道升华感情是她的主要任务?看似热闹的课堂我总觉得缺失了什么?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与地位”这样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所以小学语文的一大作用是工具性地位的凸显。然而纵观我们现在许多语文课堂,我们的老师用尽所能,极力煽情,让语文课堂中的工具性黯然失色,相反,对它的人文性大力渲染。让我们小学语文陷入了思品课的泥潭。
  究其原因,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对课标的研究不到位。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高段的阅读教学这样描述“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然而在当下许多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了对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的理解,一味追求文字的感情色彩,公开课有时候成了表演课。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热闹非凡,课下反馈,不知所云,收获更无从谈起。教学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字词。如同没有根基的楼房,随时会坍塌。
  第二,偏重“读”,忽略“听”与“说”的训练。教师教学中偏重对课文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范读或学生集体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一堂语文课下来教师忽略对学生进行听读、听说、听写的“听”的训练,忽略对学生进行说见解、说感想的“说”的训练,学生“听、说”训练的机会少了,久而久之“坐享其成”的听课习惯养成了,语感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学生成了被老师牵线的木偶,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显现。
  第三,喧宾夺主——忽视教学内容。任何情境的创设都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否则,所创设的情境充其量只不过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华而不实的“点缀”和“摆设”。语文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保持学科味兼顾应用味。目前,教师们都努力在生活这个社会大课堂中,采撷、提取有用的教学素材,但一些情境创设或丢教材于一边,或脱离实际,远离文本,或过于频繁,晃动过快,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活”而去挖空心思地创设出迷人的问题情境,结果却造成“拖泥带水”式的“失度”演绎,徒劳无功、得不偿失。如这节课,老师通过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但不纠正朗读停顿的错误,这样的情境,虽然声像俱佳,学生们也兴趣盎然,但是,这种情境除了华丽的外表外,对掌握文章的朗读节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把握教学内容又有多大益处呢?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教学信息,宝贵的教学时间也必然会在老师“拖泥带水”的演绎中悄悄流逝。
  因此,语文课堂不能像思品课那样,把情境创设当作一种时髦。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紧抓小学语文的本体性,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适当、合理的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要明确多媒体只能充当教学的辅助功能,应把握“度”的要求,警惕“失度”的误区,避免所创设的情境造成“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尴尬,应使之回到理性上来。
  语文的本质确定的是“语文本身是什么”,其外延界定了它是母语教学课程这一学科特性,其内涵则由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共同锁定。语文教学确定的是这一学科课程师生双方教(学)什么、怎么教(学)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学设计更应多考虑学生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而服务的,不是让学生的情感升华达到极致为目标。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肩负着传授母语的责任,切不可让小学语文课堂陷入思品课的泥潭。
其他文献
最近,学校将国学内容列入课堂,除了学习古典诗词,专门开辟课堂阅读欣赏国学,从《三字经》开始。且不说课堂上国学内容的选择性,单就我们到底该阅读些什么说说吧。  《三字经》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其编撰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孩子长大有所作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国学应该弘扬。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学习文化,最终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什么我们的一切都是规定好了的?  
期刊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用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认识人物并受到启发,懂得善于观察、分析、推理,对取得好结果很重要。  教学重点:  联系上文理解更羸说话中蕴含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思维的正确。  学习难点:  从更羸说的话中感悟他推理的过程,并且得到了预想的结果。  教学过程:  惊弓之鸟  一、体会概括内容的方法,能给文章分段,唤醒新的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的思想感情,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体会作者诗人忧国忧民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
期刊
【学习要求】: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熟悉长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②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长江的主要支流及主要水利设施。  ③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综合已经学习的知识,综合分析区域河流水文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学
期刊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小组合作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的老师的青睐。合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发展个性、展示才华创造机会,而且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活思维的火花。因此,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的教学中,笔者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尝试。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结合小
期刊
一、孩子与朋友交往的意义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幼儿早期,孩子们就有强烈的集体认同的需要,希望自己属于某一个群体,而这种归属感的需要能从朋友那里得到满足。在孩子们的小团体中,他们相互崇拜和羡慕,从朋友身上获得灵感和动力,相互支持解决问题,分享彼此的秘密。  《比比和朋友》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如何建立和破坏关系” 。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儿童学习如何结交朋友,学会处理朋友的之间的冲突、学习维系友谊的方法
期刊
年龄段/班:5-6岁,大班  教育笔记:  彩笔作画、剪刀剪纸、纸鹤折叠、照相机拍照、镜头前面做鬼脸……这些在生活中看似平淡无奇的事情,其实都是孩子们模仿的表现。在我工作的幼儿园里每每发生的这些经历,这些我们看起来最平常而又最经常的事情,都是孩子們通过自己的观察对外界事物做出的反应。  模仿无处不在,而能够在模仿中抓到孩子们有创造力的一面,才是最难能可贵的。还记得第一次教孩子们画鲸鱼,因为孩子们比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做事要考虑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安排做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安排做事的过程,通过比较,探究最优方案,培养学生的择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
期刊
一、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水浒传》,了解水浒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2.指导学生多读、多背、多思考,多动笔。扩大阅读空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指导学生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应对,学会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提高思辨能力。  二、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2.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
期刊
大家好,我的讲课题目是Great storybooks《名著》。  一、Teaching contents  《Great storybooks》Module 4 Unit10 of 6B. It includes two parts: Listen and say, Look and learn课文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课文以阅读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