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家是我们这个迅猛发展的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对于企业家,我们以往偏重于关注他们外部的成就和社会的影响,但却很少关注到企业家自身生活和生命的状况。然而近几年,我们对于企业家关注的焦点逐渐放大起来,不再只是看他们做得有多好,更是开始关心他们过得幸福不幸福。白岩松写了一本书《你幸福了吗》,就是针对我们当前生存、生活和生命状态的内省和反思。近期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也指出,从2005年到2010年有八成中国企业家认为自己承受很大或较大的压力,幸福感逐年下降。很多企业家烦躁易怒,悲观失望。让人吃惊的是,温州商人的天分和财富是有目共睹的,可据调查显示他们的幸福感却是最低的,仅为65.3%。
近年来,每年自杀的企业家超过了1200人,还有一些是英年早逝的。为什么很多企业家有了财富,生存状况却越来越让人担忧,这一方面源于企业家自身承受的压力,比如责任重大、抉择艰难、风险威胁、关系复杂、亲情考验、身体之虞、内心孤独、财富之惑、担心安全、生活无度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企业家自身化解压力的能力,这就呈现出个企业家的修为、境界与格局。
压力好比大潮,一个没有定力的企业家,注定会成为随波浮萍,而有定力的企业家则有能力成为定海神针。不只是定力,对于一个企业家而言,还要修炼自己的慧力,就是化解内心烦恼和外在问题的能力。只有定慧双修,才能开始进入与道同行的旅程,才有机会去品味生命的那份自由和洒脱,以及探索内圣外王的可能。
要定慧双修,与道同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去清楚我们离道有多远。去年放映的一部片子《盗梦空间》就非常形象地反映了我们活着的世界。对一个人而言,他只有两种状态,要么迷失,要么觉醒。然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深陷在迷当中的,所以,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我们到底迷失在哪一层空间里?
为什么我说我们大部分人是活在梦境里的呢?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都不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样子,但是我们每个人看到的却都是不同的样子。比如,面对同一个人,不同的人看待他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有人觉得美,有人觉得丑,有人觉得他高,有人觉得他矮……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戴着自己的“过滤镜”去看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都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而是被我们的评判、比较染浊了。而这个“过滤镜”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坐标,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坐标。当我们用这个坐标去衡量这个世界的时候,好、坏、对、错、高、低、美、丑、喜欢、抗拒等就出来了,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我们的坐标切割得七零八落。我们每个人的坐标不同,所以划分这个世界的方式就不同,但是我们往往都是执著于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才是对的,并且我们期望着这个世界的发生都能符合自己的标准。所以当外面的人或事不符合自己的标准的时候,排斥、抗拒,甚至战争就会发生,随之而来的压力和纠结也会发生。
所以前面谈到企业家的压力是怎么来的,如果归咎于环境,那么这个问题此起彼伏,一辈子也解决不了。而如果能够看回自己,就会开始清晰,这都是自己一心所造。面对内外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当用自己的坐标去评估判断,并且把自己的判断当成是真的时候,心就不平了,压力就出现了。事实上,这些判断都不是真的,不过是我们的演绎而已,所以我们并不是活在真实里,而是活在演绎里。我们不是与道同行,而是背道而驰。
所谓修道,就是要脱离我们自我的坐标,从深陷的坐标中跳离出来。但是我们并不是不要坐标,我们在这个世界为人处世是要用到坐标的。但用的同时,心里了解分明它不是真的,不过是我为了方便借用它而已。用完了就可以放一放,不要死抱着它深陷在纠结里,这就是于坐标上而不染,无染的时候净土才会在你的眼前呈现,你才会与道同行。佛陀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当了王子,而是因为他不贪恋荣华富贵,面对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烦恼纠结,去探索
种无染的生命境界和活法。所以,作为一个已经步入轨道的企业家,一定要去“修”,这已经是当今企业家提升自己人生境界的大趋势。少一分染浊,就多
分自在。
我曾经问过许多人,什么叫修行?有人解释说善良的活法,有人解释说道德的活法。在我的体验里面,修行就是一个大师的活法,在他的举手投足里散发出的就是一种活泼的味道,从朴素的小事上,体现出的都是一种自在洒脱的活法。
对于企业家而言,一路的风尘,也许早已让你的生命有了太多的负累。是时候去关注自己了,看透、放下、自在、随缘,原来人生可以这样活的。不要再只是一味地去修理外面的事,外面的人,是时候去料理自己的那颗心了。一个大境界的企业家就是修到无“境界”,境无所住,界亦不生,没有界限的时候,我们才会和这个世界打成一片,才能建造真正大境界的企业。生命之路的探索不是高不可及,而是你愿不愿意迈出当下的这一步,“丈夫自有冲天智,不向如来行处行”。邀请大家能成为同修,探索生命本身的智慧。愿大家修得身心和谐圆满。
近年来,每年自杀的企业家超过了1200人,还有一些是英年早逝的。为什么很多企业家有了财富,生存状况却越来越让人担忧,这一方面源于企业家自身承受的压力,比如责任重大、抉择艰难、风险威胁、关系复杂、亲情考验、身体之虞、内心孤独、财富之惑、担心安全、生活无度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企业家自身化解压力的能力,这就呈现出个企业家的修为、境界与格局。
压力好比大潮,一个没有定力的企业家,注定会成为随波浮萍,而有定力的企业家则有能力成为定海神针。不只是定力,对于一个企业家而言,还要修炼自己的慧力,就是化解内心烦恼和外在问题的能力。只有定慧双修,才能开始进入与道同行的旅程,才有机会去品味生命的那份自由和洒脱,以及探索内圣外王的可能。
要定慧双修,与道同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去清楚我们离道有多远。去年放映的一部片子《盗梦空间》就非常形象地反映了我们活着的世界。对一个人而言,他只有两种状态,要么迷失,要么觉醒。然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深陷在迷当中的,所以,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我们到底迷失在哪一层空间里?
为什么我说我们大部分人是活在梦境里的呢?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都不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样子,但是我们每个人看到的却都是不同的样子。比如,面对同一个人,不同的人看待他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有人觉得美,有人觉得丑,有人觉得他高,有人觉得他矮……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戴着自己的“过滤镜”去看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都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而是被我们的评判、比较染浊了。而这个“过滤镜”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坐标,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坐标。当我们用这个坐标去衡量这个世界的时候,好、坏、对、错、高、低、美、丑、喜欢、抗拒等就出来了,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我们的坐标切割得七零八落。我们每个人的坐标不同,所以划分这个世界的方式就不同,但是我们往往都是执著于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才是对的,并且我们期望着这个世界的发生都能符合自己的标准。所以当外面的人或事不符合自己的标准的时候,排斥、抗拒,甚至战争就会发生,随之而来的压力和纠结也会发生。
所以前面谈到企业家的压力是怎么来的,如果归咎于环境,那么这个问题此起彼伏,一辈子也解决不了。而如果能够看回自己,就会开始清晰,这都是自己一心所造。面对内外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当用自己的坐标去评估判断,并且把自己的判断当成是真的时候,心就不平了,压力就出现了。事实上,这些判断都不是真的,不过是我们的演绎而已,所以我们并不是活在真实里,而是活在演绎里。我们不是与道同行,而是背道而驰。
所谓修道,就是要脱离我们自我的坐标,从深陷的坐标中跳离出来。但是我们并不是不要坐标,我们在这个世界为人处世是要用到坐标的。但用的同时,心里了解分明它不是真的,不过是我为了方便借用它而已。用完了就可以放一放,不要死抱着它深陷在纠结里,这就是于坐标上而不染,无染的时候净土才会在你的眼前呈现,你才会与道同行。佛陀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当了王子,而是因为他不贪恋荣华富贵,面对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烦恼纠结,去探索
种无染的生命境界和活法。所以,作为一个已经步入轨道的企业家,一定要去“修”,这已经是当今企业家提升自己人生境界的大趋势。少一分染浊,就多
分自在。
我曾经问过许多人,什么叫修行?有人解释说善良的活法,有人解释说道德的活法。在我的体验里面,修行就是一个大师的活法,在他的举手投足里散发出的就是一种活泼的味道,从朴素的小事上,体现出的都是一种自在洒脱的活法。
对于企业家而言,一路的风尘,也许早已让你的生命有了太多的负累。是时候去关注自己了,看透、放下、自在、随缘,原来人生可以这样活的。不要再只是一味地去修理外面的事,外面的人,是时候去料理自己的那颗心了。一个大境界的企业家就是修到无“境界”,境无所住,界亦不生,没有界限的时候,我们才会和这个世界打成一片,才能建造真正大境界的企业。生命之路的探索不是高不可及,而是你愿不愿意迈出当下的这一步,“丈夫自有冲天智,不向如来行处行”。邀请大家能成为同修,探索生命本身的智慧。愿大家修得身心和谐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