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上对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要完成一节好的课堂教学,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之于课堂就如同建筑设计之于建筑,稳固地基的同时还要注重楼层是否合适.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中,空间理念、逻辑推理能力和实践应用价值都是课堂设计的重点,因此,这也逐步成为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弱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策略
  一堂好的数学课堂能让学生有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感觉,就好比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令人回味无穷.判断一节课堂的设计是否合理,不是以教学任务作为标准,而要看学生能不能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是否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增长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双方的共赢.数学来源于生活,一个懂得数学之美的人也会懂得生活之美,这就是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数学看似一个独立的学科,但它其实是学生以后学习更广阔知识的基础,并且很多知识可以用于解决生活问题.但长期以来,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偏重理论知识上的叙述和完善,脱离了教学实际,因此课堂不够灵活,使教学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一、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性
  因为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小到上街购买商品,大到造房修屋需要的数据测量、计算、描绘图纸,于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让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接受并且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活动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教师为保证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授课内容大多较为局限,教学设计也主要是围绕教师的个人想法和教学经验所进行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在保证安全有序、内容积极的范围内,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以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这种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合理开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策略
  (一)以直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相比于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和知识是非常烦多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也更加全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增加一些直观的教学内容,利用典型的材料丰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实物、挂图和模型等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结构,让学生在知识层面上能够积累更多的应用素材.同时,为了给学生的应用能力奠定基础,教师要向学生讲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有更多的感触.教师还要选择具有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杜绝“泛泛而谈”“南辕北辙”的教学内容,多以实例或实时热点为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并且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所学知识在什么情境中可以应用,两者如何产生联系.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统计调查”时,统计图作为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现方式,给人更加强烈的视觉感受,能够引导学生从平面上观察相关的数据,根据数据的变化分析走势,由数据间的差距看出数据的隐藏信息,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统计图的知识点,要让学生明确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饼形统计图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对症下药”,发挥各个统计图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升解题的效率.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数学课程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加生活色彩,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互动性强的统计任务,让学生询问父母,把自己家每个月的各项支出以及各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多一些应用场景,还能无形中增強亲子间的感情,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这种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能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具体的应用情境
  在部分教学中,教师主要以灌输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卖力教学,学生也在底下奋力抄写板书,课堂的节奏只掌握在教师一个人的手中,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求知欲逐渐下降.在这样的课堂中,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上一味地听教师讲解,然后不加思考地记录教师的板书,在做题时就以自己的笔记为参考,无法建立起知识体系.这种学习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对学生来说局限性也很明显,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其脑部的发育,这也就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不明所以、思维短路的情况,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吸收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但是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把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教学初中数学“变量与函数”这个知识点时,在教师讲完知识点学生做题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有理解混乱的问题,典型的就是对函数和变量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不到位,造成学生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不能抓住关键点,对已知条件的理解不到位,从而造成解题方面的错误.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让学生主动表达出自己的疑惑,而不是选择逃避现实,不敢直面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些概念形象化,比如去市场购买蔬菜,蔬菜的价格为m元每千克,那么我们买的数量x千克就是一个变量,它可大可小,不需要确定,但我们结算时的总价格y元就有了对应的公式y=mx,这就是函数,也相当于一个计算“公式”.或者教师可以找出方便观察的坐标图,比如气温变化图,让学生动手描绘出大致的函数图像,感受函数之间的区别和变化.这样选择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可纠正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让学生通过提前预习、课上质疑以及课后巩固来透彻地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准确地记忆一些解决这类题型的方法,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使方法的运用更加灵活,把握好解题的切入点,正确找到题目中的变量和函数,让解题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这段时间内更好地消化课堂上的知识点.   (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实践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知识点、掌握应用方法的有效手段.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轻视解题过程、重解题结果的现象,经常听过就遗忘,学过却不能举一反三,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探究,使学生将教师讲解的理论翻译成自己可以理解的数据存储到大脑中,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总结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把握好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方式和方法.课外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也能让学生在遇到各种情况时能深入思考,调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完善自己的解题方法,让自身应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
  比如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概率”这个知识点时,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这种呆板的讲解中并不能完全掌握新的知识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活动.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指针在12点到1点之间运动,分针和时针转动时会重合几次?”外国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并一次一次认真地记录起来,根据规律推断其运用算式;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同样一个问题时,中国学生拿出纸笔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缺乏了动手操作和真正的实践.有人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对于中国式教学是一个警示.作为教师要扬长避短,总结经验教训,比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设置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请你开动脑筋,选取哪种方式计算在秋天这样的场景下落叶的频率会更好呢?并且告诉大家你的理由.”计算秋天落叶的频率并不是空口而谈,学生光靠想象容易因为个人见解产生偏差,只有亲眼所见才能引发思考,这样研究起来才会更加有目标性.而且在校园内开展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就地取材,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变迁,既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以此檢验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提高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带领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客观地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不断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要尽量让学生克服对数学课程的抵触情绪,真正地热爱数学这门课程,从而真正推动学生在数学相关课程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要把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要依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展开,教学按照一定的进度和课程要求,针对受教对象和教学用书,充实并完善教学理论,这样才能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课程才能保证具有严谨的态度和科学性,才能不断创新,推动教师在教学风格上趋于成熟,严谨教学,对我国的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雅楠.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研究[D].学科教育研究,2012(5).
  [2]张群丽.发展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中学数学,2015(9).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在开展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和优化, 引进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导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地引领,还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其能够参与到自主创业的活动中。辅导员必须学习一 些新型的教育方式,对创业教育活动进行创新和优化,使得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就“互联网+”时代下,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创 新创业教育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摘要】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从数学教学领域来说,数学核心素养关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塑造.所以,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加大对“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教学理念,全面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问题——互动”;教学模式;培养策略  引 言  在新时期
【摘要】小学数学生活化“五环节”包括:转变观念、乐于动手、媒体参与、综合实践、拓展延伸.其中“转变观念”是关键,是其他环节顺利实施的基础.这样的“五环节”基于“以学为中心”,基于“接受式”向“发现性”的转变,基于打造高效课堂、人文课堂和发展课堂的需要.做精做实做细“五环节”,课堂化与生活化的深度融合指日可待.学生们唯有到生活中去探究、去印证、去实践,才是对“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最好阐释和最好回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的方式,并且 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在互联网的时代,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 到革新,达到引导教学的目的。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以期能够提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在教学转型背景下,教师 “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所提出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以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引导;解法教学;高中数学  一、前言  “不愤不启”,是指在教育学生时,不到学生苦思冥想也想不清楚时,教师不要去启发他;“不悱不发
分数是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中重要的知识内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学生数概念发展的基石。文章基于分数定义的剖析、教材研读和学情分析,制定了“感知—具化—深化”三个维度的教学环节,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入手,通过多维表征1/4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深刻理解单位“1”,正确构建分数的意义,为学生后续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气质。基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进行了研究,能够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全面性与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教育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趋势下,
在小学整个学习阶段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基本语言能力,同时在小学语 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因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融入德育因素,将德育和课堂教学建 立密切联系。下面笔者将重点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并分析德育教学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以期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经验。
【摘要】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互为前提.因此,把数学课程内容生活化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本内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数学学科的逻辑培养目标,提出强化生活化意识、课前导入生活化、教学环节生活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和课后作业生活化等策略,认为这些策略能有效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策略;实效
【摘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校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这就对教育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除了要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其后续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就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实验展开深入研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总结出几点对策,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综合成绩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