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物理教学要“探”“究”有效结合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最大亮点是提倡科学探究,旨在改变传统课程和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结论、轻方法,重知识、轻能力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发展的局面。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或学习方式,更是课程和学习内容,这一理念已被广大物理教师所接受并致力践行和不断提升,这是物理课改所期盼的。但从组织的赛课活动和日常课堂教学中发现,多数课堂的探究教学未能实现“探”和“究”的有机结合,使科学探究教学的价值大打折扣。
  一、科学探究应“探”“究”并重
  笔者过去组织的课程教学中,有5节是专题科学探究课。当然在不是专题科学探究的其它课中也融合有科学探究的成份和过程。包括在片校活动中所上的课,多数课堂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教师未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问题情景。在科学探究七个要素中,第一也是首要要素是提出问题。探究课伊始,教师虽为学生设计提供了一些问题情景,但都不丰富。创设的情景要么过程短暂,学生没有充分的观察思考;要么与探究的问题缺乏联系,使学生思维偏离探究主题。学生从情景中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或由老师提出问题,而不是学生的真问题。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情景。此环节的过程性不强,老师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学生的问题常常是直观现象加问号,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对此,老师缺乏有效及时的引导和指导,说明老师“以问题为纽带”的科学教学观还没形成。
  第二,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热烈甚至热闹,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有相当学生是出于好玩或好奇,教师缺乏必要的要求和适时的指导,学生没能积极有效观察,缺乏分析问题(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不少组往往是草草结束,对现象和过程乃至结果不甚了了。特别是在科学探究中搜集证据、分析论证等要素的组织落实显得极为薄弱。这正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所在。在搜集证据环节中,教师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证据(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处理。如在《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同一小车先后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应按毛巾、棉布和光滑木板的順序进行,观察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通过的距离,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原因,进而作出假设推理,归纳得出结论。而实际上却有不少组是按木板、棉布和毛巾的顺序操作的,也是按此顺序交流的。照此顺序操作和交流难能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因为它违背了人们一般的思维规律,而老师却并没注意并加以引导。如若不是学生先入为主,也应注意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才能使结论自然生成。在论证交流环节中,学生多是将实验探究的现象加以表述,教师缺乏引导学生间质疑和组织学生进行释疑。又如在《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一节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探究时,也缺乏对探究现象作及时记录以备处理的有效指导。这些都难以体现科学探究中对思维能力(品质)培养的目标要求。
  二、物理新课程把科学探究纳入学习目标,同时又作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
  物理新课程的核心目的“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由于各教师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对科学探究各要素也有一定的把握,加之课程上安排的科学探究内容过程较详实,因而,目前各教师都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实施探究教学。特别是能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是物理课改的新气象。但笔者认为,科学探究既有实践层面的操作,更具有思维(理论)层面的内涵。科学探究教学中,在强化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养练的同时,应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归纳、学会总结和概括,着力落实物理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目标要求。科学探究由“探”和“究”组成,“探”由“扌”旁组成,说明要动手,“究”就是动脑思维。没有动手实践的“探”,“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究”就显得空洞无物,物理也就成为“无理”;只有动手的“探”而不“究”,则“探”也就流于过程和形式,“探”的浮浅,而失去“探”的价值。只有实现“探”和“究”有机结合或融合,才能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应有价值。学生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物理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作为物理教师应有明确的认识。学生学习物理不应是只记住若干概念、公式、定律或结论,也不应只是会解相关的物理习题应对考试,而应是在物理学习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思维)的熏陶和感染,使科学智慧得以提升。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应是文化修养,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思维能力(品质)。
  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说:“多思考比会考试更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形成与原有认知的冲突和产生解决问题的期待,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对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的观察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将现象和事实归纳总结提升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层面上,并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解决和解释现实生活以及科学技术中的有关问题。这样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也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有效地达成了物理课改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年员工,尤其是奋斗在基层一线、最知企情、最具磨砺、最接地气的广大石化青年,为石化企业的改革发展注入源源动力。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石化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广泛扎根于基层一线的青年员工是石化企业一张张近距离服务顾客的名片,因此,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基层青年员工队伍无疑成为石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本文针对石化企业如何促进基层青年员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各项技术不断的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当今机械产品设计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机械行业发展的重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行业中运用减轻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负担,节约了人力资源。因此,以后的世界必将成为机械工业的舞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方面均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
目前,早期专门化训练是举重项目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举重运动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 各国为尽快提高水平, 普遍从11—13岁就开始举重训练. 在我国的南方省份,甚至7、8岁就
期刊
一年前,一向乖巧懂事的熙熙添了些“坏毛病”,她经常挤眉弄眼、抽动鼻子,还时不时地“清嗓子”咳嗽几声。幼儿园老师以为她生病了,急忙打电话忙告诉了熙熙妈妈。妈妈赶紧到幼儿园接了熙熙,带着她到医院先后查了眼科、呼吸科,排除了眼结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妈妈放心了,以为是小孩子顽皮有不良习惯,过段时间自己没趣就会改掉坏毛病。可是几天后,老师又找到妈妈,说熙熙非但旧毛病没改,还添了新毛病。经常不自主地耸肩
摘 要: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对我国工业工程的设施规划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重点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及问题,就工业工程的设施规划与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工业工程;设施规划;设计分析  机电工业的设计单位自80年代以来,引进和应用设施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设计工作中予以应用,一些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应用物流技术,调整生产布局,改善物料搬运,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校高中生进行自我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对体育锻炼有一定认识,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缺乏自我锻炼的意识与习惯。针对该结果,对如何培养高中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与习惯,提出了具体方法、措施。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以高中课改选项教学为突破口,以课外体育锻炼为载体,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为进一步研究高中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与习惯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中生 自
寨卡病毒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其产下的婴儿可能会出现小头畸形。2015年,巴西有2700名婴儿怀疑患上小头畸形,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寨卡病毒列为国
听力内容随录音的播放而进行,具有不可重复性和即时性,录音播放结束后无法再现信息,考生必须听音、思考、理解和作答同步进行,因此很多考生总害怕听力考试,造成无谓的丢分,故
目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創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都积极投入了这场改革。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谈谈笔者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寻求创新  过去物理实验时,教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背熟实验步骤后才能用固定的实验器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因,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当今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我们要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大学生,是重要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