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陕西高职教育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六条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陕西高职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张广良(1966- ),男,陕西周至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高教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陕西西安710077)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0-0135-03
一、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学校数量与布局。目前,陕西举办高职教育的高等院校共有82所,其中,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39所,举办高职教育的本科高校29所、成人高校14所。高职院校在省内主要分布在以西安和咸阳为主的关中地区(见136页表1),随着省政府高职办学策略的调整,陕西普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将逐步从高职教育中退出。目前,陕西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3所,省级示范性院校3所。
2.学生规模。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统计显示(见136页表2),1998~2007年,陕西高职教育年招生数、在校学生数、毕业生数均实现了“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9.70%、130.50%和124.18%。到2008年6月,全省高职高专在校生311012人,其中39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在校生149073人,校均规模3822人/校。
3.师资队伍。全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任教师总数由2002年的5998人增加到2008年的11197人,增长86.68%;其中副教授(或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由2002年的2023人增加到2008年的3213人,增长58.82%(见表3)。专任教师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正高职称和初级人数偏少。全省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高职院校大师级教师少。
4.办学基本条件。近几年来,陕西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较大增长,各高等职业院校也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办学条件改善显著。全省高职院校校园面积由2000年的7917亩发展到17973亩,增长了227.30%;校舍面积由2000年的356万平方米增加到640万平方米,增长了180.49%;新增图书3253万册,增长131%;新增仪器设备值6.58亿元,增长376%。
5.专业数量与结构。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开设高职专业306种,专业点数为1553个,覆盖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所涉及的全部19个专业门类,其中工科特色和优势明显,机械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商务旅游类、财经类等专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能源化工类院校数量和专业数量相对较少。(见表4)
二、陕西高职教育的主要问题
1.院校布局不够合理。陕西省高等教育过去大多由中央部委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构成,形成条块分割现象,这种体制不利于充分发挥学校潜力和提高效益;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重重工、轻轻工;重生产、轻管理;重理工、轻文法商。财经、政法、管理类专业比重偏小,工、农、医等专科层次偏少,极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陕西高校集中在西安,而陕南、陕北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少、规模小、效益差,与当地发展不相适应。
2.整体水平有待提升。陕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同时是一个教育大省。受传统观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财政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有限,院校数量多而实力不强,水平偏低,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高职名校,师资数量整体不足、水平不高。而且,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部分学生对学习投入精力不足,已成为困扰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3.专业结构需要调整。目前,陕西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数量不少,但布局还有不合理之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数量少,高职院校校均学生规模过小,不利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学校的发展。由于历史渊源,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依赖于改制或升格前的专业结构,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相适应,专业结构亟待调整。西部大开发需要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和工艺的高技能型人才;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尤其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建筑技术以及信息、金融、法律、通信、旅游、能源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十分匮乏。高技能人才紧缺已成为约束陕西经济发展的“瓶颈”。
4.发展政策有待完善。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陕西高职教育发展政策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取证管理等许多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高职院校教师待遇偏低,流失严重。高职教育发展政策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1.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陕西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战略中,先行的应是管理体制的创新。体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因此,陕西要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此,建议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按国际惯例和现代市场经济法则运作的制度支撑;努力加强政策创新,创造有利于教育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良好软环境,从而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有机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机制。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2.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政府统筹、面向社会、地方为主、依靠企业”,这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依靠各方力量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随着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现有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日趋紧张,一些学校超容量、超负荷运转,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受到限制。要想打造国内一流的高职高专院校,避免重走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办社会、小而全、重复建设的老路,陕西应从西部大开发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高职院校面临的实际情况和西安市高职院校相对集中的地理优势,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在“全面开花”又“各自为政”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要发掘与使用大量闲置和浪费的教育资源,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探索并引进集团化运作的方式方法,本着“加强合作,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营造良好的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硬软环境,充分发挥院校的主体作用,政府牵线搭桥,企业积极配合,组建陕西高职高专教育集团。
3.实施产业发展带动战略,切实促进产学研结合。高职高专教育只有办出特色才有生命力。陕西地处西部,交通便利,是我国的战略重地,有着承东启西的作用,又是院校和科研单位技术密集、智力密集、资源密集的主要地区。国家“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在陕西投资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基地,为陕西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十一五”期间,陕西决定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区建设为中心,以CAD/CIMS应用工程、电子商务、制造信息资源网站为切入点,选择重点地区开展应用示范。为此,高职高专院校要从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出发,围绕陕西省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以产业发展带动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的发展,赋予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发言权和决策权,重点发展电子、机械、汽车、冶金、能源化工、建筑建材、医药等第二产业的工科类专业及贸易、工商管理、法律、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专业。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高职教育发展软环境。在陕西省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规划,结合陕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多渠道筹措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益,优化高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发展迫切需要较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为优厚的政策软环境。这些政策包括:一是打破人事制度屏障,允许企业“双师型”人员向高职院校流动;二是疏通产学合作渠道,制定优惠的奖励或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接收学生实习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建立政策平台,以政府为指导,促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共享,促进省级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有效解决高职教育投入不足,实训基地重复建设等问题;四是加强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协调,加快高职教育和劳动技能鉴定接轨,促进“双证融合”,确保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5.深化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建议陕西高职教育加快实施教育质量工程,加强内涵建设。一是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的引领工程,要努力建成2~3所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创建5~6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每所学校建设3个以上特色鲜明、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专业群,在办学理念、综合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全省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二是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要统筹专业设置与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继续加强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建设,在现有的高职高专试点专业中筛选、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三是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加强统一规划与管理,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和专家队伍,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色,在每个专业大类建成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努力建设特色鲜明、效果良好的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体系。四是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力度,促进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70%。建立具有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名师评价标准,引导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方向,促进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高职院校聘用企业行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五是实施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积极争取教育部、财政部的专项建设项目,同时,省财政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在陕西高职高专院校建设若干个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王鸣琦.“十五”我省高等教育实现大跨越[N].陕西日报,2006-11-23.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2006-11-16.
[关键词]陕西高职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张广良(1966- ),男,陕西周至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高教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陕西西安710077)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0-0135-03
一、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学校数量与布局。目前,陕西举办高职教育的高等院校共有82所,其中,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39所,举办高职教育的本科高校29所、成人高校14所。高职院校在省内主要分布在以西安和咸阳为主的关中地区(见136页表1),随着省政府高职办学策略的调整,陕西普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将逐步从高职教育中退出。目前,陕西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3所,省级示范性院校3所。
2.学生规模。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统计显示(见136页表2),1998~2007年,陕西高职教育年招生数、在校学生数、毕业生数均实现了“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9.70%、130.50%和124.18%。到2008年6月,全省高职高专在校生311012人,其中39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在校生149073人,校均规模3822人/校。
3.师资队伍。全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任教师总数由2002年的5998人增加到2008年的11197人,增长86.68%;其中副教授(或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由2002年的2023人增加到2008年的3213人,增长58.82%(见表3)。专任教师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正高职称和初级人数偏少。全省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高职院校大师级教师少。
4.办学基本条件。近几年来,陕西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较大增长,各高等职业院校也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办学条件改善显著。全省高职院校校园面积由2000年的7917亩发展到17973亩,增长了227.30%;校舍面积由2000年的356万平方米增加到640万平方米,增长了180.49%;新增图书3253万册,增长131%;新增仪器设备值6.58亿元,增长376%。
5.专业数量与结构。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开设高职专业306种,专业点数为1553个,覆盖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所涉及的全部19个专业门类,其中工科特色和优势明显,机械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商务旅游类、财经类等专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能源化工类院校数量和专业数量相对较少。(见表4)
二、陕西高职教育的主要问题
1.院校布局不够合理。陕西省高等教育过去大多由中央部委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构成,形成条块分割现象,这种体制不利于充分发挥学校潜力和提高效益;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重重工、轻轻工;重生产、轻管理;重理工、轻文法商。财经、政法、管理类专业比重偏小,工、农、医等专科层次偏少,极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陕西高校集中在西安,而陕南、陕北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少、规模小、效益差,与当地发展不相适应。
2.整体水平有待提升。陕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同时是一个教育大省。受传统观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财政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有限,院校数量多而实力不强,水平偏低,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高职名校,师资数量整体不足、水平不高。而且,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部分学生对学习投入精力不足,已成为困扰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3.专业结构需要调整。目前,陕西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数量不少,但布局还有不合理之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数量少,高职院校校均学生规模过小,不利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学校的发展。由于历史渊源,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依赖于改制或升格前的专业结构,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相适应,专业结构亟待调整。西部大开发需要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和工艺的高技能型人才;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尤其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建筑技术以及信息、金融、法律、通信、旅游、能源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十分匮乏。高技能人才紧缺已成为约束陕西经济发展的“瓶颈”。
4.发展政策有待完善。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陕西高职教育发展政策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取证管理等许多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高职院校教师待遇偏低,流失严重。高职教育发展政策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1.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陕西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战略中,先行的应是管理体制的创新。体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因此,陕西要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此,建议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按国际惯例和现代市场经济法则运作的制度支撑;努力加强政策创新,创造有利于教育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良好软环境,从而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有机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机制。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2.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政府统筹、面向社会、地方为主、依靠企业”,这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依靠各方力量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随着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现有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日趋紧张,一些学校超容量、超负荷运转,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受到限制。要想打造国内一流的高职高专院校,避免重走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办社会、小而全、重复建设的老路,陕西应从西部大开发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高职院校面临的实际情况和西安市高职院校相对集中的地理优势,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在“全面开花”又“各自为政”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要发掘与使用大量闲置和浪费的教育资源,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探索并引进集团化运作的方式方法,本着“加强合作,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营造良好的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硬软环境,充分发挥院校的主体作用,政府牵线搭桥,企业积极配合,组建陕西高职高专教育集团。
3.实施产业发展带动战略,切实促进产学研结合。高职高专教育只有办出特色才有生命力。陕西地处西部,交通便利,是我国的战略重地,有着承东启西的作用,又是院校和科研单位技术密集、智力密集、资源密集的主要地区。国家“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在陕西投资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基地,为陕西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十一五”期间,陕西决定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区建设为中心,以CAD/CIMS应用工程、电子商务、制造信息资源网站为切入点,选择重点地区开展应用示范。为此,高职高专院校要从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出发,围绕陕西省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以产业发展带动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的发展,赋予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发言权和决策权,重点发展电子、机械、汽车、冶金、能源化工、建筑建材、医药等第二产业的工科类专业及贸易、工商管理、法律、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专业。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高职教育发展软环境。在陕西省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规划,结合陕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多渠道筹措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益,优化高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发展迫切需要较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为优厚的政策软环境。这些政策包括:一是打破人事制度屏障,允许企业“双师型”人员向高职院校流动;二是疏通产学合作渠道,制定优惠的奖励或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接收学生实习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建立政策平台,以政府为指导,促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共享,促进省级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有效解决高职教育投入不足,实训基地重复建设等问题;四是加强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协调,加快高职教育和劳动技能鉴定接轨,促进“双证融合”,确保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5.深化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建议陕西高职教育加快实施教育质量工程,加强内涵建设。一是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的引领工程,要努力建成2~3所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创建5~6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每所学校建设3个以上特色鲜明、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专业群,在办学理念、综合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全省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二是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要统筹专业设置与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继续加强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建设,在现有的高职高专试点专业中筛选、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三是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加强统一规划与管理,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和专家队伍,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色,在每个专业大类建成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努力建设特色鲜明、效果良好的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体系。四是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力度,促进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70%。建立具有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名师评价标准,引导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方向,促进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高职院校聘用企业行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五是实施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积极争取教育部、财政部的专项建设项目,同时,省财政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在陕西高职高专院校建设若干个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王鸣琦.“十五”我省高等教育实现大跨越[N].陕西日报,2006-11-23.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200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