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以党的自我革命应对“赶考”命题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ER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赶考"命题既是一个永恒的执政课题,又是一项使命性的现实任务,不仅饱含丰富的历史意蕴,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一理论命题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科学把握的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从目标指向看,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从任务要求看,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增强"四个自我"能力的有效途径;从问题意识看,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克服党内存在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勇于自我革命与应对"赶考"命题之间有机统一、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有效应对"赶考"命题的政治保证,"赶考"的使命性任务规定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方向要求.新时代深化自我革命有效破解"赶考"命题,就必须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激发自我革命的强大内生动力.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抓好自我革命"靶标"的精准确定.强化适应转变的治理思维,完善推进自我革命的制度体系.
其他文献
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形态的基本向度,制度文明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之治"的现代化治理目标和制度化治理特征,也是以科学的治理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将"中国之治"的本原性和价值性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的基本依据.在制度文明的范式下,"中国之治"的关键是制度之治,根本是人民之治,实质是文明之治,理想是天下之治,并由此构成"中国之治"独特的现代文明内涵.在民族复兴和百年之变彼此交织的时代,治理命题的理论自觉、治理文化的历史底蕴、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以及治理赤字的世界困局,更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之治
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胜国之一,俄罗斯始终铭记1941-1945年抗击纳粹的卫国战争历史,并从国家层面采取多种举措维护和巩固胜利成果,形成以国家法律为保障、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仪式表达为主题形式、常态化教育为基础内容的稳定体系架构.通过宏观政策支持、制定统一历史评价标准与教材、充实完善教学内容、设置丰富的课外活动等对青少年开展"二战史观"教育.同时,还将"二战史观"所具有的国际性共同价值诉诸周边国家的"共同记忆",在共同的历史记忆中,彰显俄罗
在冒名顶替上学案件重回公众视野之时研究相关的刑法回应问题,是刑法学研究对公众关切的积极回应,有助于行为主体在法律施行过程中积聚内在动力.冒名顶替上学问题的刑法回应,应当具有问题解决和价值引领的双重导向.现行刑法对冒名顶替上学者的行为和利用职权对冒名顶替上学加功行为的规制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犯罪成本低、惩治力度弱的困境.冒名顶替上学问题的刑法回应包括罪名改进和罪名新设两种方案.现有刑法罪名中,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基本能够满足刑法回应要同时保护被冒名顶替上学者的人身权和国家公平录取秩序两种法益的诉求
县域自主性是指县域政府为了实现特定治理目标而拥有的行动空间及所采取的相应行为,包括县域政府的自主决策权、政策转化权、资源整合权和能动性四个要素.从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核心内容、治理主体、资源配置和政策落地等方面看,完全需要以充分发挥县域自主性为保障.在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上级党委政府和"条条管理"部门干预过多,导致县域政府自主性不足,体现为县域政府自主决策权、政策转化权、资源整合权和能动性等方面的弱化.县域政府自主性弱化,使其难以根据县域社会实际开展乡村振兴.如何赋予县域政府充分的自主性,事关乡村振兴
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工作将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重点的新阶段.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贫困的主体更为多元、空间上城乡分散并存呈现多维性和次生性的特点.确立相对贫困人群的识别标准是解决相对贫困的首要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贫困标准的实践与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文本认为,2020年后我国应建立城乡统一的,包括收入与非收入的多维动态相对贫困标准,以精准识别相对贫困人口.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政府"主导力"、社会"驱动力"、市场"源动力"、自身"主体力"为核心内容的动力体系,实现"政府—市场—社会—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2007年建立以来,明显改善了很多农村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发挥出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作用.文本基于2007-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宏观数据,通过测算基尼系数,研究农村低保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程度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低保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果一直维持在4%左右,并基本保持稳定.总体来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缩小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存在一定的正向调节效果,但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调节作用较小,调节效果不显著.研究发现,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低保救助水平较低,财政性支出较少以及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整体性历史看,理论飞跃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自在到自为、从阶段性变化到整体性跃迁有机结合的系列复杂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核心主题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集中回答如何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理论设想的情况下,即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次飞跃"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会随着实践的推进而发生阶段性变化,因而需要实现马克思
不断完善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在覆盖更多城乡居民、让更多人受益的同时,也面临突出的问题与挑战.除了其主要依赖于财政补贴、筹资与保障水平较低之外,统筹层次低、地区之间运行衔接不畅、制度便携性较差以及与职工社会保险制度不统一,难以适应大量人口跨地区流动和非正规就业人员日渐增多的趋势,是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文本指出,鉴于不同问题与挑战面临障碍与破解难度存在很大差异,可以采取分阶段重点突破的改革建设思路.近期的重点任务可以选择加强地区间制度运行衔接并不断提高统筹层次,远期的重点任务则是不断探索社会保险
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力量,主动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自我革命话语既是革命话语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政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主动回应.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以自我革命精神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有效途径,努力建设勇于自我革命、充满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为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不仅明确了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而且在党的一系列会议文件、法规、决定等文献中形成了对党的政治建设内容和原则的制度化表达,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政治建设对构建制度体系的要求愈加迫切.文本指出构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要遵循政治建设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明确构建制度体系的基本原则,着力于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并切实提高制度执行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