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天险,勇于攀登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t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
  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数千米的海拔上,8名登山隊员团结协作,克服变幻无常的天气、极端恶劣的暴风雪和垂直陡峭的悬崖峭壁,携手登顶。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重返珠峰之巅测量高度,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开展的第七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攀登者,变化的是人,不变的是攀登精神。这8名登山队员所具有的奋勇拼搏、团结协作、不畏险阻的精神直击人心,激励我们不断勇往直前。
  解读
  1.不辱使命的爱国情怀。在世界之巅飘扬五星红旗,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一种国家荣誉。正是心底里燃烧着的不辱使命的热情,才让他们不畏天险,勇登珠峰。登山过程中,陪伴他们的只有变幻无常的天气、肆意凌虐的暴风雪和艰险无比的峭壁。“我们怀着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因为我们身后是全国人民的期待。”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说。他们从不回头,因为在他们身后是国家的期待;他们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们心中充盈着不辱使命的爱国情怀。
  2.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登顶珠峰,也是团队合作的胜利。团结就是力量。8名登山队员在攀登过程中,团结协作,共克艰难,最终携手登顶。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工作人员的齐心配合,接应人员、修路人员、保障人员的默默奉献,确保冲顶人员安全顺利抵达峰顶。万众一心,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团结奋斗,汇聚起强大的合力,在风雨洗礼中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传奇。
  3.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在藏语中,“珠穆”有“女神”“仙女”之意。这样的雪峰并不容易亲近,山脚下海拔已经达到四五千米,山体上更是缺氧、高寒、风雪交加,但是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从不轻言放弃,战高寒,克缺氧,斗风雪,不登顶,誓不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的这种勇于攀登、不畏艰险的精神,才使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成功登顶。
  视角
  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各种未知的危险和困境都潜伏在这些登山队员的周围,变幻无常的天气,未知难测的雪崩,陡峭险峻的山峰,都是他们在攀登过程中要克服的困难。在随时可能丧失生命的危险境况中,他们坚守信念,不畏艰险,团结一心,共同登上了峰顶。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坚定的信念?是什么使他们不畏艰险登上峰顶?是什么使他们不抛下同伴,齐心协力闯过难关?是他们心中的爱国情怀!
  面对困难重重的珠峰,一个人的力量何其渺小。但是,当八个人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困难就会大大减少。登峰路上,他们一定遇到过突如其来的危险,他们一定有过缺氧昏迷的情况,也曾在严寒中无法行走,但他们没有抛下任何一名同伴,八名队员齐心协力,攀上珠峰,这是因为他们深爱自己的祖国,不能辜负祖国交给他们的任务。
  (作者:刘子琪)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时隔15年后再次登顶珠峰,他们征服了高寒、缺氧、峭壁等恶劣条件,成功登顶。登顶珠峰难吗?不言而喻。那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呢?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给予了他们前进的力量。
  (作者:李聪)
  坚定执着的信念,勇于攀登的精神是通往成功无往不利的基石。在珠峰上,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无论是国家组织的科考队,还是登珠峰的热爱者,他们的事迹都给我们留下感动。前有无腿老人夏伯渝的41年4次冲击珠峰,最后登顶成功,现有珠峰高程测量的8名队员成功登顶,还有无数的顶峰爱好者,他们身上洋溢着的攀登精神,是一种追梦精神,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作者:张路峥)
  频道
  这种力量,是攻坚克难的奋斗意志。登顶珠峰,一路险象环生,靠的是一种不向高山低头、不为困难折服的精气神。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当前,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前进路上还有不少难关需要攻克。在此关键时刻,更要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奋力跨越各种艰难险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摘自“新华社”2020年5月28日)
  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攀登精神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融汇在日复一日的奋斗中。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强调,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发展环境在变,技术水准在变,但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一往无前、永不止步的攀登精神不能丢。社会主义就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我们在新时代不仅需要这份坚持、这份气魄,更要以攀登者的姿态创造下一个奇迹。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1日)
  胸怀“凌云”之志,当有逢山开路、敢为人先的闯劲。有人说,既然选择远方,便注定风雨兼程。一代代革命先烈“敢叫日月换新天”,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开启新纪元,越是艰难越向前。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登顶成功,重测珠峰“身高”,正是“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的闯劲,赓续传承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苦奋斗精神,让大国闯将风采动人、振奋人心。
  (摘自“人民网”2020年6月1日)
  观点
  不畏天险,勇于攀登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素有“生命禁区”之称,攀登危险可想而知,8名登山队员不畏天险,勇于攀登,这是一种敢为人先之勇,是一种奋斗之态,更是一种家国之志。
  不畏天险,勇于攀登,是“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的敢为人先。
  天险面前,谁来挑战?珠峰的天险非常人所知,缺氧、低温、峭壁、裂缝、冰川,还有常常发生的雪崩。目前已有数百人在攀登的过程中葬身雪海,永留冰川。因此攀登珠峰的人一定是敢于挑战的人、不惧危险的人、勇往直前的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8名队员,他们是毋庸置疑的勇士,他们敢于直面困难,敢于挑战困难,敢于征服困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新时代敢为人先的新篇章。
  不畏天险,勇于攀登,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之态。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高峰”。新时代的奋斗者需要有多种诠释者。珠峰高度测量直接影响着人类对大气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的科学实践,是科学研究领域的“勇攀高峰”,这必将对我国的生态生物的科学研究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8名登山队队员的攀登之行让我国的奋斗之态更加绚丽。
  不畏天险,勇于攀登,是“以家国之务为己任”的使命担当。
  为什么他们如此无所畏惧,一路前行?因为他们身后有国家的期待,他们心中有赤子之热,他们眼中有使命担当。古人有“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都阐述了家国使命的慨然正气。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的所有队员,心中有的一定不是“小家”之思,而一定是“大家”之志。这是一种“以家国之务为己任”的使命担当。
  珠峰天险,勇者无惧。敢为天下先,就是要勇于攀登,挑战艰险。以勇往直前的姿态诠释新时代的奋斗者,以坚定的信念书写新时代的不辱使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8名队员心怀家国责任,以最美的姿态走在攀登珠峰的路上,他们是勇士,是最美奋斗者!
其他文献
成语“美轮美奂”中的“轮”意指轮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名词作形容词;“奂”意指众多,盛大。古时人们用“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建筑的高大、众多与宏丽。《辞海》中对“轮”解释,第六条为“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词条“轮囷”“轮奂”都是高大、众多的意思。而“仑”在古文中的意思为“思,想”。《说文》:“仑,思也。”《新方言·释言》:“浙江令人自反省曰‘肚里仑一仑’。”因而在
期刊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除了例证法、理证法和引证法外,还有比证法、喻证法。  一、比证法  比证法,即通过对比、类比、排比的方法进行论证,可以让说理更加深刻、广泛、有气势,增强感染力,是议论文出彩的重要手段之一。比证法分为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和排比论证。比证法一般在结构上也表现为总分式。其中,对比法可以是正比,可以是反比,还可以是正反对比;类比法可以是不同类事物之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道理之比;而排比法则更
期刊
【观点准确,但缺少一点力道。】  每一棵参天巨树,都有一个发达的根系为其不断地提供营养,致使树根可以延伸万里,但它们不会忘记谁是它们的母亲、哪儿是它们的家乡。或许它们离得很遥远却从不忘回报树根。【树之参天,靠根系,不忘回报树根。虽切题,但语言不够精炼。】  风沙中成长,根植边陲热土。治沙专家王有德自大学毕业回乡以来创新研究了许多有效的治沙方式,使那漫天的黄沙终于安静下来,归顺于大地。风沙吹走了他的
期刊
同学们好:  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鲍叔主动荐贤,甘愿其下。君臣戮力同心,治国爱民,终使齐国国富民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名垂青史,令人崇敬。  我敬齐桓公虚怀若谷,管仲才能卓越,但我更敬鲍叔勇于荐贤,勇当伯乐,不妒才,不害才,善于识才、荐才、护才的优秀品质。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里的“多”,是“称颂”“赞美”的意思
期刊
进入汛期以来,大家对于“洪水如猛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国家很多地方遭遇洪灾,家破人亡,令人痛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则消息一经曝光便引爆了舆论:位于南京杨家圩市民公园的秦淮河大堤,竟然被人从中挖出了大量空洞,一家挨着一家,开起了酒吧、餐厅。新闻曝光后,南京有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而此事细思极恐,与人类的无知短视相比,洪水虽然猛烈如兽,可怕之外,倒也可敬;人类在做自己的掘墓人却不自知,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期刊
【标题平实中见新意。一个“智”字体现了自己的主观意图,把论述的视角缩小很多。切口小,避免后文论述时铺张太宽,可以集中火力解决问题。】  古人云:“勇者敢言。”勇敢的人敢于站出来对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说“不”,在当时是勇者的典范。而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能站出来讲话的时代,我们并不缺乏这种勇气,而真正缺少的是一种通晓是非的智慧,能做到这样,才能称其为时代的真正“勇者”。【这段引述,从
期刊
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说:“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从2013年以来,习总书记多次给优秀的大学生个人及群体回信,肯定他们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的蓬勃姿态,为广大青年学生指明了人生道路和
期刊
同学们好:  有人赞美齐桓公心胸宽广,唯才是用;有人赞美鲍叔谦逊无私,力荐管仲。不过,在这三个人物中,我对管仲的感触最深。因为,管仲身上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忠诚!  为什么说管仲忠诚呢?  忠诚于公子纠。齐襄公时期,齐国内乱,公子纠赴鲁国避难,公子小白奔莒国避难,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在争夺齐国君位时,管仲奋不顾身,除了献计献策,还带领人马日夜兼程,赶到公子小白回齐国必经的即墨附近伏击
期刊
【题目即观点,加一“要”字起强调作用。】  树高千尺,根延万里。每一棵参天巨树,都有一个发达的根系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但它永远不会忘记根本——树根,总是尽力伸展枝叶汲取阳光雨露,回报树根;作为人,理应如此。【由“树高千尺,根延万里”引出树不忘根——“伸展枝叶汲取阳光雨露”的目的是“回报树根”,从而得出作为人也理应如此!由物到人,既点题又深刻。】  植根边陲,不忘家乡。“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王
期刊
逻辑思维是人们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篇文章如果缺少逻辑性,立意虽好,却表述不清;布局虽好,却不够连贯;文采虽好,却含混不清,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们在作文时要多注意逻辑思维,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光鲜照人,吸引人。具体讲,议论文的逻辑思维更多地体现在论点与论据之间、总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各分论点之间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