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对肠道菌群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刘铁军教授基于“脏毒腑秽学说”,提出以“通腑除秽法”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切断肠肝循环,使得人体阴阳趋向正常,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通腑除秽法通过对人体机能盛衰的判断和观察大便性状的改变,予以不同剂量的通腑药物,以通为补,以泻代清,通腑祛邪,除秽排毒,使得机体腑气通畅,气机调和,以期为中医创新学说的提出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佐证.
【机 构】
: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肠道菌群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刘铁军教授基于“脏毒腑秽学说”,提出以“通腑除秽法”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切断肠肝循环,使得人体阴阳趋向正常,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通腑除秽法通过对人体机能盛衰的判断和观察大便性状的改变,予以不同剂量的通腑药物,以通为补,以泻代清,通腑祛邪,除秽排毒,使得机体腑气通畅,气机调和,以期为中医创新学说的提出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佐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的情绪效价和情绪强度如何交互影响风险决策.方法:随机选取191名大学生参加实验,参考强迫选择赌博范式,使用E-prime 2.0程序编制金钱赌博游戏任务;采用4(情绪效价:控制、中性、消极、积极)X3(情绪强度:低强度、中等强度、高等强度)的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记录被试风险决策的反应时和风险规避比率.结果:①在决策反应时上:第一,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决策反应时在积极情绪下显著低于消极情绪下的;第二,情绪强度主效应显著.决策反应时在低情绪强度下显著短于中高情绪强度下的;第三,情绪效价与情绪强度
大学生自杀现象越发严重,如何有效的进行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存在性危机是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无意义感使其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不同的学科和学者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出发,从自身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这一主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所创立的意义疗法不但是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更是寻找和发现生命意义的哲学智慧.本文尝试从意义疗法的3个基本理论出发,对如何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往后的相关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癌因性疲乏常以症状群的形式体现,属中医“虚劳”范畴.肝为罢极之本,肝气虚则肝脏精气虚损,升发不足,疏泄失职,导致气虚血瘀,气虚血弱,与癌因性疲乏所伴随的疼痛、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或睡眠质量差、贫血、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等证候特点相符.从肝气虚论治癌因性疲乏,以期对开拓临床思路有所裨益.
目的:探讨亲子沟通在留守儿童情绪表达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情绪表达性量表、孤独感量表、青少年亲子沟通问卷对481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情绪表达(r=-0.248,P<0.01)、亲子沟通(r=-0.276,P<0.01)与孤独感呈负相关.②亲子沟通在情绪表达与孤独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检验表明中介效应显著,95%置信区间为[-0.115,-0.031],中介效应为0.42,占总效应的39.34%.③性别调节该中介
湿邪作为中医外感和内伤的重要致病因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诸多症状与多湿环境、多湿体质、湿邪阻遏气机、湿邪困脾、脾肾阳虚等密切相关,故充分了解其病机关键,掌握核心治法是治疗该病的重点.以“湿邪致病”为理论引导,经过大量文献梳理及反复临床实践,从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生理病理机制方面揭示湿邪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在联系,以“温肾健脾调枢法”为基本治则,以期更有针对性地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医宗金鉴·凡例》指出:“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中医经典如木之根,水之源,习医之人,必以研读医经为首务,博极医源,方能明辨真要,验于临床.从《黄帝内经》到近代百年,痹病的诊疗体系逐渐完备.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风湿病专家,李济仁思求经旨,演其所知,突破了狭义痹病的桎梏,提出了广义痹病的内涵,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痹痿通论,体脏互观”思想,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发展.仝小林院士师承于李济仁教授,在李济仁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内经》中的“伏邪”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
中医学观点认为产后身痛病机多与气血亏虚、寒凝血瘀、肝肾不足等相关,而与荣卫的关系则鲜有提及,但在古今临床实践中能够发现产后身痛与荣卫的联系同样密切.武权生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追本溯源,提出“卫虚荣不足”为产后身痛发病的根本和关键,“血瘀”是在“虚”的病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进而提出“调补荣卫,益气活血”的治法,为临床治疗产后身痛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及理论依据.
《内经》所言三焦有不同含义:一是按《周易》卦象兼三才而两之的特点把人体分为上、中、下焦及所属脏腑,借以阐释营卫生成、分布与作用;二是以三极三焦所居脏腑为基础,协同发挥生理效能,使气血如雾般地弥漫全身,饮食物似酿酒一样慢慢腐熟,其清者化生为气血,其浊者化为二便经由传道排出;三是脏腑三焦,为六腑之一,位居膈下,其形态是由腹膜构成的一个类似橐龠体,为人体元气和水液通行的广大空间.
中国人历来注重饮食问题,认为生命健康与日常的饮食方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黄帝内经·太素》调食篇中指出:“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意在表明食物和药物的来源相同,阐明了药食同源的思想.神经衰弱作为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海派中医陈存仁曾对如何应用食物疗法治疗神经衰弱进行过论述,重点将神经衰弱分为四大类,分别为:脑神经衰弱、性神经衰弱、因贫血导致的神经衰弱、因久病不愈导致的神经衰弱.通过探讨陈存仁应用食物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的思路,用以传承和弘扬中医“以食疗
“去宛陈莝”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治疗水肿病的重要治则.探讨“去宛陈莝”的理论内涵,结合慢性肾衰竭“水湿”“浊毒”“瘀血”内盛的病机特点,活用“去宛陈莝”理论治疗,以利水渗湿、降浊排毒、活血逐瘀为大法,辅以清热、通腑、益气、温阳,以祛除体内淤积的瘀血、水湿、湿热、浊毒等邪气,使气血津液畅通,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