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探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G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案例库建设质量是影响案例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产教深度融合拓展到教育领域微观的课程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该文以农学类专业为例,剖析了农学类老牌专业在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优化、管理创新、产教融合实践、提高标准、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等多方面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和提高农学类专业案例库建设质量和数量的建议,以期为农学类老牌专业建设“新农科”、培养“新农人”的任务分解落实在专业类课程建设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案例库;农学类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农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7-0199-02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向建设教育强国的内涵发展阶段。2019年,“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的陆续发布全面唱响了新农科建设的三部曲,开启了我国高等农林教育提质升级的战略新篇章。新农科建设要坚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和新生态[1],农学、植物保护和园艺等老牌农学类专业亟需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升级,“立德铸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量质共进”成为培养跨界“新农人”的路径[2]。近年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案例教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在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和实践也存在一些误区[3],鲜见产教融合进行案例库建设的研究。为此,笔者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类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农业院校的农学、植物保护和园艺等老牌专业深化产教融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以期从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提高课程改革创新实效、强化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老牌专业改造升级探索。
  1 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案例来源渠道窄,量质不足 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在产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中作了许多探索,但真正延伸到微观的课程建设层次的并不多。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多来自于教师自身的科研项目和生产服务实践,或通过图书、网络等渠道收集研究论文等资料加工成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的“新农科”建设和“新农人”培养的需要。
  1.2 教学案例开发动力不足,力量分散 教学案例库建设是在深入调研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且兼具普遍性和时代性的事实作出案例资源建设。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研究实践都需要建设者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现实中学校激励政策不给力,使得教学案例开发动力不足。部分专家、教授经常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研、科研和服务,掌握了较多的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特点的农业生产实际的优质潜在案例,但与其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不匹配而没有被开发,或者教师个人科研投入较多而没有精力加工编辑成优质案例入库,导致优质资源浪费。教师间、院校间和产教间缺乏信息分享的动力和机制,使得各自为建,力量分散,成果缓慢。
  1.3 理解高度不一,教学案例特色不突出 课程的任课教师是该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个体对于课程改革的态度和教学案例的质量标准不同,以及对“新农科”建设、对“金课”和学校办学定位的理解高度不同,使得部分课程的教学案例选择随意,甚至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教学”,导致案例资源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得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没有突出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
  2 产教融合建设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对策
  2.1 顶层设计,制度优化,管理创新 基于“新农科”建设的农学类老牌专业改造升级是一项从观念到课程、从制度到个人、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立体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是课程建设,也是任课教学制度的優化和管理创新[10],其规划和建设应从顶层设计和内涵建设开始,根据新形势、新需求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起步较晚,建设任务紧迫,因此应加大建设力度,从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管理实施等多个层面齐抓手,在思想观念上提高认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市场需求,集中投入力量,优先规划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体系和规模,激发案例库建设的积极性。深化政企校沟通渠道和院系、学科、教师间的信息共享渠道,将采集或征集到的优秀案例资源分享给适合编辑设计教学案例的人员编辑、审核、入库,严把质量关。
  2.2 深化融合,拓宽来源,体现特色 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案例来源于农业生产、科研实践,因此要结合高等农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校、企、地之间的基地建设、科研项目、生产调研和交流服务等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融合、拓展至专业课程建设。一方面,挖掘本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科研项目成果、在农业生产调研和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典型事例等,作为编写教学案例的第一手资料,以本校科研成果和农业生产服务实践反哺课程建设,突出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例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素有“垦区黄埔”的美誉,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工、农、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黑龙江省首批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从建校之初“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支援和武装垦区”[11],到今天以“科教兴国、科教强省、服务现代化新龙江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该校经历了许多实践困境并获得或参与了面向生产实践的科研成果,成为宝贵的潜在的教学案例素材资源,如,“航天清雅”香瓜和“垦薯1号”的选育是育种学的案例,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发起地——七星农场的精准农业是现代化数字农业与机械化大农业结合的典型案例等。另一方面,通过校友、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间接获得其他的农业科研、实践案例素材,编辑设计成教学案例。此外,在产教融合共建的教学实践基地,也可以联合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试验,创造数字化、机械化、规范化的现代农业新典型案例。
  2.3 提高标准,与时俱进,量质双赢 案例素材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发生的客观事实,案例的选材、编写和制作质量的优劣对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案例的采集或征集、选择、编写、制作和审核等流程都要制定严格的标准。案例的采集或征集工作由学校主导、组织和落实任务,农业相关企业、地方政府和各科研院所等涉农单位协同配合提供案例事实素材,形成案例库编写的主要素材资源,再通过网络、图书、校友群等多种渠道采集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案例资源。选择农业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的事实素材编写案例,优先选择本省、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事实案例和本校的科研成果或校企合作成果编写案例,以体现本校农业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同时补充国内、国际先进的、与时俱进的事实案例,编写、审核入库。案例的编写和制作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或制作成精良的视频类课程,既要有事实陈述和情境再现,也要设计、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现实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供教学选择参考。
  3 结语
  农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等是课程案例素材的主要来源。产教深度融合至教育领域微观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案例库的开发与建设,是农学类老牌专业推进“新农科”建设、培养“新农人”的必然。  顶层设计、制度优化和管理创新使教学案例库建设从制度、管理和校园文化层面调动教师案例库建设和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深化产教融合、拓宽案例来源是深入了解农业行业、产业需求,实现案例素材数量和质量的双赢。从案例库建设中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实质上是从微观的课程建设实践上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与特色。提高案例库建设标准、案例素材与时俱进、实现教学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双赢是案例库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JGY20200506);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编号:ALK20190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JGY20200490)。
  作者简介:景艳莉(1974—),女,吉林九台人,硕士,副教授,从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相关理论、实践和教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1-07-03
  参考文献
  [1]高教司.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J].中国农业教育,2019(3):105-106.
  [2]马香丽,杨士同,刘小峰.跨界视域下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158):34-40.
  [3]向俊杰,陈威.高校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104-109.
  [4]张新平,冯晓敏.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建设:内涵、价值与要点[J].现代大学教育,2020,36(04):100-104,112.
  [5]包军.面临新机遇,迎接新挑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服务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10(3):23-25.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结合济南市经十路奥体西路电力迁改工程顶管施工,通过调整机械掘进参数、掘进后管节注浆等质量控制措施,达到了地面沉降及地下管线安全可控的效果,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对地表及管线沉降具有关键性作用。
针对深基坑抗拔桩贯穿大粒径卵石层施工采用传统旋挖钻机成孔难度大、机械钻进成孔易造成孔壁坍塌、工艺试桩阶段成孔率较低等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条件及工程地质情况,创新采用人工挖孔护壁与机械成孔泥浆护壁组合的方式。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解决了大粒径卵石对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的影响,以及在遇砂层或砂卵石层塌孔对桩孔牢固程度的影响,减少了塌孔造成的地基扰动,施工效率高,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桥梁工程对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会出现质量问题,其中伸缩缝施工问题最为突出,影响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针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阐述其重要性及当前常见伸缩缝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具体施工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
以南昌地铁4号线盾构区间隧道下穿省府大院成片老旧小区为例,结合隧道沉降计算理论,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施工沉降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结果表明:(1)隧道的水平位移分布受到建(构)筑物位置的影响呈现不对称分布,隧道两侧越远离盾构中心沉降越小,沉降曲线在地表横向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曲线,以隧道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施工沉降对隧道纵向邻近的建筑影响较横向建筑大;(2)引入施工简化模式计算施工中可承载的极限荷载力,并分担沉降产生的部分作用力,能够反映隧道施工沉降对邻近建筑影响。
为了解决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裂缝问题,提高施工质量,最大化地利用好混凝土,需分析混凝土的特点及施工后出现裂缝的原因,并针对其特点寻找解决措施,主要包括:严控混凝土材料质量,严控施工温度,严控施工过程等。
摘 要:以江西省宜春市為例,通过建立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其农旅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选取宜春市2009—2018年农业与旅游产业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农旅产业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得到其指标权重,再结合评价模型进一步分析其农旅产业耦合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8年宜春市农旅产业耦合度一直处于[0.4,0.6],2个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两者相互影响作用刚刚凸显。宜春市农业与旅
某项目下沉式广场6号坑由于改造需要,需对原地铁地下通道进行拆除后重建,需设置地下连续墙,其中部分地墙跨原结构外墙设置,处于原通道结构与地面交接处;部分地墙位于原结构顶板与斜坡段之间,地墙一侧临空,与常规地墙施工有着很大不同,施工难度极大。对不同工况的地墙采用了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克服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保证了地墙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摘 要:A级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其空間分布和可达性将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以甘孜州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不平衡指数、可达性研究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结果表明,甘孜州A级旅游景区呈现明显空间聚集,中东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聚集特征尤为明显,且可达性较好,研究区北部石渠县、西部白玉县及南部得荣县旅游景区可达性较差。  关键词: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可达性;甘孜
针对成贵客专铁路田坝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所发生的塌方事故,从勘察设计施工、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塌方灾害发生的原因。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处治措施,如塌体稳固、后方支护强化、超前注浆、三台阶开挖及注浆回填等。为检验塌方处治效果,通过增设的监控量测断面进行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变形分析。研究表明,处治措施有效控制了塌方段的变形,保证了实际开挖的顺利通过。
绿色建筑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资源应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新型绿色节能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绿色建筑进一步发展。对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促进建筑行业朝着绿色节能方向发展,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节能理念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