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基础医疗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增加,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长,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因此,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我国的重大民生问题。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起步比较晚,体制建设还不健全,为了解决和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政府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措施
引言:社会保障基金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根本,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核心环节。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保证制度的稳定运行,要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支出、发放、运营、管理环节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管理。从基金的筹集到基金的储存,再到待遇的给付,整个过程都需要严格、规范的管理措施。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仍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健全法制环境
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开始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我国的法制建设仍不健全,很多政策无法真正的得到落实,各种制度分散凌乱,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甚至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法律空白。为了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必须完善相关的法规建设。在基金投资、运营等方面要制定出全面、详细的法律和规范,减少相关法律的空白。要提高法律和规范的权威性,使这些政策真正的落实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此外,还要综合考虑不同部门出台的法律、规章的相互衔接,在不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协调,形成网络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专业化管理
对相关管理机构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也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合理的设置和调整管理机构的内部分工,将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分开,规范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职能分离出来,或者在各区设立经办机构的派出机构,实行社会保障的管办分离。
其次,要完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制度。政府机构要加强内部监管,明确各项基金管理的基本程序,规范运营部门人员和经办人员的行为。可以按工作性质和工作的内容设置岗位,并实行岗位责任制,从而将内部监管落实到个人。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运用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配合监管部门工作,规范管理运营机构或工作人员的行为,使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资金的流向透明化。
三、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外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法被引进到国内,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体系,但该体系仍处于试行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预算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还比较窄,项目管理不完善,各级政府的统筹层次很难形成统一,造成执行困难;其次,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没有分开核算,形成核算混乱,预算会计信息无法全面反映社会保障基金的贮备状态。要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对预算管理体系进行试点推行,以取得的经验为基础,对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在体系完善后再正式实施。
其次,为保证编制工作有序的进行,必须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各部门大局意识。树立“编制与执行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理念。注重工作绩效,实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深度吻合。
再次,建立科学的、透明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要不断的完善机构制度,提高各部门之间合作。进一步完善考核、惩戒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严厉打击违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法律制度的行为,对于弄虚作假重复支取社保基金、非法套现等行为,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提高社保基金管理效率
(一)加快社会保险统筹改革
现在,我国的社保基金统筹层次还普遍偏低,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统筹和省级统筹。统筹层次偏低不仅减弱了社会保障基金分散风险的能力,也降低了资金余缺调剂的有效性和基金使用的效率。为了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保障能力和使用功能,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由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基础养老金大部分靠全国统筹,因此,在推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之前要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加快统筹方案的研究进度,以保障全国统筹的顺利运行。
(二)构建多层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的客观要求,它不仅对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正常流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提高社保基金抗风险能力。
一是建立和发展各种补充形式的养老保险。目前,有关的规章制度正在逐步推进中,一些地区和行业已经开始尝试。要从完善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高度,对待这项工作的开展。要制定大多数企业可以并乐于接受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二是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按照国务院关于社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文件的精神,为职工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商业保险虽有别于社会保险,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它是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对全社会风险保障体系不可或缺。
五、推进专业队伍建设
良好的专业队伍是提高社保基金管理工作水平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保工作持续稳定运行的保障,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运行体制不完善,高素质专业人员匮乏,因此,推进专业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前提。我们可以学习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通过掌握先进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理论,依据我国国情,经过不断地实践,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还可以建立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和政策专业素质。还可以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不断地完善考核体系和评估体系。从而加强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
六、强化政府责任
社会保障是由国家推行的社会性事业,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但国家财政长期以来投入一直偏低。由此可见,我国财政对社保的投入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此外,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需要以及应对当前伴随着社保全覆盖而来的基本保障待遇水平差距大的问题,都需要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基金的社保基金总量规模,充分发挥财政二次分配调节作用。
七、结束语
社会保障基金的设立是我国实现人民老有所依、老有所依的重要举措,但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还不规范和全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和运营机构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发展,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运作模式,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使社会保障基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措施
引言:社会保障基金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根本,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核心环节。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保证制度的稳定运行,要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支出、发放、运营、管理环节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管理。从基金的筹集到基金的储存,再到待遇的给付,整个过程都需要严格、规范的管理措施。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仍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健全法制环境
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开始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我国的法制建设仍不健全,很多政策无法真正的得到落实,各种制度分散凌乱,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甚至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法律空白。为了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必须完善相关的法规建设。在基金投资、运营等方面要制定出全面、详细的法律和规范,减少相关法律的空白。要提高法律和规范的权威性,使这些政策真正的落实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此外,还要综合考虑不同部门出台的法律、规章的相互衔接,在不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协调,形成网络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专业化管理
对相关管理机构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也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合理的设置和调整管理机构的内部分工,将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分开,规范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职能分离出来,或者在各区设立经办机构的派出机构,实行社会保障的管办分离。
其次,要完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制度。政府机构要加强内部监管,明确各项基金管理的基本程序,规范运营部门人员和经办人员的行为。可以按工作性质和工作的内容设置岗位,并实行岗位责任制,从而将内部监管落实到个人。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运用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配合监管部门工作,规范管理运营机构或工作人员的行为,使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资金的流向透明化。
三、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外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法被引进到国内,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体系,但该体系仍处于试行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预算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还比较窄,项目管理不完善,各级政府的统筹层次很难形成统一,造成执行困难;其次,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没有分开核算,形成核算混乱,预算会计信息无法全面反映社会保障基金的贮备状态。要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对预算管理体系进行试点推行,以取得的经验为基础,对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在体系完善后再正式实施。
其次,为保证编制工作有序的进行,必须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各部门大局意识。树立“编制与执行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理念。注重工作绩效,实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深度吻合。
再次,建立科学的、透明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要不断的完善机构制度,提高各部门之间合作。进一步完善考核、惩戒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严厉打击违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法律制度的行为,对于弄虚作假重复支取社保基金、非法套现等行为,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提高社保基金管理效率
(一)加快社会保险统筹改革
现在,我国的社保基金统筹层次还普遍偏低,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统筹和省级统筹。统筹层次偏低不仅减弱了社会保障基金分散风险的能力,也降低了资金余缺调剂的有效性和基金使用的效率。为了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保障能力和使用功能,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由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基础养老金大部分靠全国统筹,因此,在推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之前要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加快统筹方案的研究进度,以保障全国统筹的顺利运行。
(二)构建多层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的客观要求,它不仅对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正常流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提高社保基金抗风险能力。
一是建立和发展各种补充形式的养老保险。目前,有关的规章制度正在逐步推进中,一些地区和行业已经开始尝试。要从完善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高度,对待这项工作的开展。要制定大多数企业可以并乐于接受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二是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按照国务院关于社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文件的精神,为职工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商业保险虽有别于社会保险,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它是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对全社会风险保障体系不可或缺。
五、推进专业队伍建设
良好的专业队伍是提高社保基金管理工作水平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保工作持续稳定运行的保障,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运行体制不完善,高素质专业人员匮乏,因此,推进专业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前提。我们可以学习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通过掌握先进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理论,依据我国国情,经过不断地实践,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还可以建立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和政策专业素质。还可以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不断地完善考核体系和评估体系。从而加强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
六、强化政府责任
社会保障是由国家推行的社会性事业,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但国家财政长期以来投入一直偏低。由此可见,我国财政对社保的投入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此外,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需要以及应对当前伴随着社保全覆盖而来的基本保障待遇水平差距大的问题,都需要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基金的社保基金总量规模,充分发挥财政二次分配调节作用。
七、结束语
社会保障基金的设立是我国实现人民老有所依、老有所依的重要举措,但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还不规范和全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和运营机构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发展,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运作模式,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使社会保障基金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