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谁还会写毛笔字?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可笑,简直是杞人忧天:堂堂中国,十几亿人口,难道还会把我们几千年的传家宝丢掉不成?睁眼看看:从县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不是层层都有书法协会吗?各种名目的书法大赛和展出不也搞得热火朝天吗?怎么可能后继无人呢?
  不错,说的都是事实。从汉至今,我们汉民族的确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大书法家,汉字书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即便现在不少地方和场合电脑虽代替了手写,而字写得漂亮依旧令人赞美和羡慕。中老年甚至年轻人中爱好书法者也大有人在。然而我们不能不正视一个让人忧虑的现实:学生,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高校学生,还有多少人在写毛笔字?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本应开设习字课的,它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可是有多少学校开设了?缺乏师资。缺乏教材固然是一个理由,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应试教育在作祟。哪一级升学考试在考写字或者因字写得好而加分呢?虽然高考阅卷时有卷面分,区区几分又有多少老师和学生在乎?音体美则不同,虽仍然被视为“豆芽科”,可是却远比写字受亲睐。学好了不仅能加分,还可凭借它们升学。甚至舞跳得好都被当做特长而在小学升初中时加分,独有字写好了除受称赞外,百无一用。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一幅幅素质教育的画面:美术班、武术班、舞蹈班到处都是。每到周末就看见不少家长陪送着男孩或女孩到那些私人办的班去学画、学舞蹈、学武术,而且颇舍得大把大把花钱。就连幼儿园看着也眼热起来,管你是大班中班还是小班通通利用周末办起了美术班和舞蹈班,或武术班;与中学周末的补课相辉映,构成了城镇一幅幅好不热闹和兴旺的景象!
  应试教育不仅迫使家长们特别看重子女的考试分数,而且也让学校的老师们很无奈。许多有识之士早就看到并指出过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也想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早就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潮流,个人甚至少数人的力量实在无法改变,因而绝大多数教师不得不随波逐流,更有甚者即使是对与自身素质提高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技能训练也当做儿戏,比如说写好三笔字,这应该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可是我们看到不少教师学历不可谓不高,而无论是钢笔字还是粉笔字都不敢恭维,至于毛笔字就像丑媳妇更难见公婆了。但是他们并没自惭形秽,更没引起应有的重视,为了应付考核,竞弄虚作假,找人代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样的老师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的先贤们为啥能把字写得那么好而且大家辈出?一是以前没有电脑,全靠手写,而且漫长岁月中都是用毛笔书写。写字便成了人们生活和交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二是学校重视,家庭重视,社会上更看重,所谓“字是人的脸”;三是最高統治者提倡,唐太宗就是封建帝王里面爱好书法艺术而且身体力行者中的代表人物,宋徽宗更是自创了“瘦金体”;四是科举考试除考才学外。也看字的优劣。明代董其昌17岁参加松江府学会试,因书拙而屈居第二;清代龚自珍屡考不中,也是书法不好所累,27岁才中举,38岁才考上三甲第19名进士。而科场得意且成为书法家者也不少,单就唐宋来说,高中状元的贺知章和王维的字都写得好,而柳公权自创的“柳体”更是影响了人们一千多年并继续影响着现在的书法爱好者;屈居第二的苏东坡也是可雄视百代的大书法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许多新科技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比如电脑的大量使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书写的负担,可是也使人们越来越忽视汉字的书写。这在青少年学生中最为突出。很多小学生电脑玩得溜溜转,而字却写得极差,甚至连毛笔怎么拿都不晓得。难道还不该忧虑?还不足以引起应有的重视?
  光口头讲还无济于事,得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关键是认识问题。认识不到位,行动就难于自觉,更难于到位。目前要想改变应试教育的大格局,除非教育部有新举措,否则,不管怎么变花样,万变不离其宗:一切都围绕着应试,一切都为了应试!
  严格说来,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学校的教师是很难在素质教育方面有什么大作为的。不过事在人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识之士仍可以尽力为之,首先是注重自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注重和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而书写则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更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种素质和能力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因此。学生的书写,特别是汉字的书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否则,恶性发展下去,再过几十年或者几百年,没人再写毛笔字,恐怕并非危言耸听,更不是杞人忧天!
其他文献
人们在运用员工赋能的概念时,一直以来都限制了员工的潜能和最佳工作绩效的实现,因而也限制了原本可以实现的个人和组织的最佳效力。员工自主的概念是员工赋能的下一个阶段,它可
韩愈在《进学解》里说:“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百家之文,手不停批于六艺百家之编。”其中“口不绝吟”说明“先生”学习六艺百家之文是朗诵的,并且他的朗诵是有节拍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诵读是古人学习文章的最常用的方式。今天,诵读仍可以作为古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让枯燥呆板的文言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学习文言文是中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最直接方式,也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本来这些优秀的文言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诗人民性最显著的特征,是杜甫人生的中心思想。读这首诗,一位忧国忧民的人民诗人就浮现于我们面前,倾吐对人民苦难的焦虑.肝肠
期刊
高考仿句测试,十多年来演变不断,内容时有翻新,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较早的如1999年全国卷的第27题: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记载方剂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内经》,其载方有13首(包括单方和复方)。集方最多
张文市,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公司掘进一区机掘组长,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坚持刻苦学习与采煤有关的科学知识,研究和探索出不同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