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觉下的儒家修身育人理念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3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儒家教育思想中关于修身育人的理念,符合学习者个体发展的实际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其中所包含的“以本促道”、“综合性学习”以及“学不可以已”等观点印证了当代理论工作者对于高职教育的最新认识,为解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两个基本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 儒家 修身育人 务本 继承
  两千多年以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体系,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即使在当今社会形态下,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优秀理念还在对社会文明与进步发挥着积极影响。但是,在一些职业教育理论学者看来,儒家教育理念中所固有的重伦理、轻技术,重人文、轻实践的思想倾向,使其与具有较强现实属性和应用职能的职业教育格格不入,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因此成了他们研究的禁区。
  在深化教育改革、研究解决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问题的过程中,当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古代文化宝库,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教育思想资源的时候,却发现在曾被我们束之高阁的儒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着许多能够解决当前高职教育问题的答案。
  新视觉下的儒家修身育人思想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抓住根本是儒家育人理念的精髓
  “仁” 是儒家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实现“仁”的境界是儒家的社会理想。儒家认为,要让世间充盈着仁爱的光辉,有赖于统治者广泛施行“仁政”。而要施行“仁政”,就必须教化民众,使他们服从封建伦理道德规范。而教化民众的关键在于培养能够担负起用政教风化百姓、用教育感化天下重任的人才。因此,儒家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社会生产一线培养应用人才,而是培养辅佐君王施行“仁政”的“君子”或“成人”。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儒家在实施培养“君子”、“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将侧重点放在具体的为政方法上,而是放在对其人格品质的培养上。
  儒家认为,“人”所具有的品质主导着其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决定了其对父母、君王和天下应有的责任和态度,因此,品质是做人的根本。儒家经典《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当作教育的终极目标。“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论语·学而》)。“孝悌”是“君子”应有的品质,是做人之“本”,只要抓住这个根本,为政之“道”便自然产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人是为政之道的主宰,一旦把人培养成具有“仁爱”精神的“仕”,“ 仁政”、“ 王道”便能够得到弘扬。另外,人的思想品德还直接影响着他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是说人一旦修养与品德达到“君子”的境界,便具备了立身行事的积极态度,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胜任各行各业的工作。
  儒家是从个人品德修养与其立身行事之间的关系出发,抓住了育人的根本,是一种人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具备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两种功能,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前提和手段,促进社会的发展则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教育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归根结底要看教育能否促进人的发展”。[1]儒家之所以看重人的品德教育,关键在于人的品德是人一切思想行为的主宰,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
  另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儒家的道德教育并非空洞说教,而是将修养与行为有机地统一,将道德和知识紧密地结合。儒家要求君子应当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其实是培养品德与才艺兼备的“君子”的课程,而所要学习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则是融道德、艺术与知识教育为一体的教材。
  儒家教育思想中对于教育目的以及人本关系的认识,和当代的教育思想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儒家教育是一种真正的人的教育,其“以本促道” 的理念,抓住了育人的关键,值得我们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深思和借鉴。
  2.“学、问、思、辨、行”并重——学习是项综合性的活动或过程
  在儒家众多关于教育思想论述当中,较全面阐述学习方法的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针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段话阐述了学习是一个复杂综合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值得我们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者认真领会和借鉴。
  首先是“博学之”。儒家认为学习是正己修身的捷径,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而在学习中广泛猎取,兼容并蓄则是发挥学习作用的前提。“博学”不是杂学,是为了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广泛地学习,包括向人学、向自然学、向经典学、甚至向对立面学。其次,儒家把质疑当作学习的发端。“审问之”的意思是,读书学习时务必要认真仔细,不迷信书本、不惧怕权威,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设疑探究,把解答问题当作掌握知识的突破口或切入点。既“学”且“问”才能获得学问的真谛。第三,儒家把学思结合当作知识内化的必由之路。孔子的学习名言“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学而》)便强调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知识对于学习者而言“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孟子·告子章句上》)。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修养把学习的内容体证出来,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变成自己的能力。思考不仅是对前阶段质疑的解答,更是这种“体证知识” 的过程。因此“慎思之”所要求的不是对知识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学习者通过主动思考将知识内化为认识和能力的思维活动。第四,“明辨之”是指对前边所学的众多内容进行甄别和择选活动。对于学过的知识,要求学习者或者独自斟酌,或者与人交流,既要分清真伪、辨别优劣;又要区划类属、系统概括。第五“笃行之”所表达的是儒家对实践教育的重视。一方面,儒家认为践履所学是真正掌握知识或技能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荀子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学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荀子·劝学》)是说学习的结果最终要表现在一举一动上。另一方面则是把“学以致用”当做学习的终极目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学道”、“得道”最终是为了“行道”,所有学问最终的意义和价值都应该体现在实践中。用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现实、奉献于社会是儒家重要的学习思想之一。   这种以培养为学者高尚道德情操为目的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由多个不可或缺且相互作用的环节组成的综合过程。充分调动了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其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它符合个体发展的实际,符合学习的规律,虽然跨越两千多年,却与当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如出一辙。
  3.“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自我教育过程
  “修身”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一种特定的学习活动。孔子认为,人要成为“仁人”,必先“修己”,再“安人”;要“内圣”后,才能“外王”。[3]因此,儒家把“修身”当成了提高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儒家丰富的修身理念中渗透着许多被现代人称之为“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儒家看来,作为一个有道的“君子”必须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时时处处充实自己,改变自己。因此,在空间维度上,儒家要求其弟子既要在公开场合的立身行事中学会“温、良、恭、俭、让”,还要在私密场合学会“慎独”,坚持“克己”与“内讼”;在时间维度上,儒家认为学习不是人生某一特定阶段的任务,而是终其一生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学而》)孔子这段关于自己人生各个阶段的回顾,说明了只有在一生中不断地学习和反省,品行道德才能达到应有的境界。
  战国时期的荀子对终身教育讲得比较切要:“学不可以已”,一句话简单明了地揭示了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但是,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在前后阶段应有所区别,“学恶乎始?恶乎终?”即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回答是“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止乎没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劝学》)只有不断地学习,人才能称之为人,才能与动物有所区别。
  终身学习也是诸子百家的共识,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因而,“活到老、学到老”是古代知识分子共同恪守的人生箴言。
  当代高职教育对儒家教育思想的借鉴和传承
  对于儒家教育理论所进行的重新审视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加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理论体系,有助于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而在高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这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上,儒家的教育理论至少能够在以下几方面为我们提供启示:
  1.高职教育所培养的首先是社会化的人,其次才是职业化的人。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这种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儒家“以本促道”的教育理念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目的,把教育当做对人本身的素质进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样的教育能使人养成以不变应万变的品质,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把社会化、职业化同时定位为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进行人的教育,然后再进行知识与技能教育。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会说话的机器,而不是全面发展的的合格人才。
  2.合格的社会化的人才需要用具体的职业活动来支撑。儒家综合化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必须把教学活动当成一个促进学生主动领会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职业教育实践证明,能够兼容“学、问、思、辨、行”等众多学习环节的教学方式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实际的职业活动。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应当不断深入地探究教育教学与具体工作过程相结合的路子,用具体职业活动作为载体,将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习,将道德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3.教师的重要职能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与创造之门的钥匙。在日新月异的当代,学校教育仅仅是学生完善自我的开端,学习是合格公民终生相随的活动。儒家修身的理念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应当充分意识到学校教育在学生终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掌握一把开启智慧与创造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睢文龙,廖时人,朱新春.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0.
  [2]张永辉.儒家修身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2:74-76.
  [3]陈红桂.论人的社会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理论与改革,2003,4:108-110.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其他文献
教育部8月中旬发布了《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据《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全国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教育公平进一步推进,入学机会继续扩大,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教育质量逐步提高。高等教育规模适度增长,重点正转向优化结构与提高质量。  《公报》指出,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
期刊
根据英国知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9月10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大学排行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分列前三甲,中国内地7所高校跻身200强,而亚洲排名最高的是第24位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排名前十的高校中,美国高校占6席,剩余4席均为英国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分列第四和第五位。  中国内地跻身世界200强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第46位)、清华大学(第48位)、复旦
期刊
9月5日,2013年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 NANO 2013”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白春礼指出,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革命,纳米科技将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当前应当进一步促进纳米科技的产业转移转化力度。  据悉,中国科学院已启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纳米绿色印刷等技术位列其中。  “我们集
期刊
【摘 要】文章对非专业体育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强调培养学生在体育产业,探讨非专业体育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的具体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专业技能的培养  基金项目:2011年宝鸡市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1R03-4)。  非专业体育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在体育产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扩展职业相关的学科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研究了美国杰出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尼娅》,分析了二十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边疆拓荒的波西米亚女子安东尼娅在家庭灾难、文化疏离、个人不幸与辛苦劳作中的挣扎与绽放,指出大自然赋予了女主人公在逆境中生存和奋斗的生命的活力和健全的人格,缅怀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园,得出了幸福就是回归具有永恒价值和意义的大自然的结论。  【关键词】 薇拉·凯瑟 《我的安东尼娅》
期刊
刘英是西安文理学院大四的学生,她创办了西安文理学院爱心社家教协会,专门为城中村的孩子提供义务家教活动。这天晚上她的社团将在学校大礼堂举办一台小型颁奖典礼,尽管她很清楚,这个活动只能算作是校园里无数社团活动中最普通的一个,但她还是勇敢地来到徐校长办公室,送上了一份请柬,希望校长能来参加典礼。  令刘英没有想到的是,晚上七点,徐校长真的来了。徐校长亲自为“爱心家教”活动评选出的“爱心之星”包小萍和韩雪
期刊
【摘 要】练习曲作为小提琴演奏技术重要的训练内容,经过几百年来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这些经典之作,几乎概括了所有小提琴演奏需要的左右手技术,意大利作曲家菲奥里洛的《小提琴36首随想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关键词】 小提琴 练习曲 左右手演奏技术 练习意图  小提琴音色优美,音乐表现力强,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时,它又以技术艰深让许多演奏者为之苦恼。练习曲作为重要的小提琴演奏技术
期刊
【摘 要】宋代哲学大师、南宗道教五世祖白玉蟾是海南文化的重要杰出代表人物,其诗词著作中所蕴含的自然主义审美意趣和传统山水画的精神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 白玉蟾 诗词 山水意象 写意山水  本文为海南省社科联科研项目。  白玉蟾(1194-1229年)①原名葛长庚,字以阅,号缤庵、海琼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闽清县。生于海南琼州,后随母亲改嫁,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号海南,又号琼山道人
期刊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教学,对化学教师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养合格中学化学教师为目的的中学化学教学法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应随之调整,不仅要教给师范生化学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一致的教学理念,还应让他们具备系统的、完整的化学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方能使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化学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良好载体,在课堂中顺利开展探究式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现有的中学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产权关系不清晰,资本的逐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在独立性和依附性之间游移、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足等,也指出了独立学院的发展优势,提出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背景下,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可持续 发展  前言  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