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一种“产生新颖而有价值产物的能力”,包括:产生新思想,提出新概念,形成新设计,做出新成绩,创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人们普遍把学校看成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体现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为: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应用;重知识的容量,忽视创造性的能力;重知识的多少,忽视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如何在小学教学课堂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意设疑,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唤起创新意识。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上课伊始,我播放自制配乐录音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猪八戒要到花果山去看望美猴王,小猴们围住猪八戒不让他进山。一只小猴说:“如果八戒叔叔出个难题能难住我们,就让他进去。”大家齐声赞同。猪八戒出了这样一道题:把一堆桃子分别按每人4个、5个、7个来分,结果剩几个,这堆桃子最少有多少个?猴子们听了个个抓耳挠腮,没法解答。这时教师问学生:“你们谁能解答?”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谁也不能找到正确答案。有的说有21个,有的说有29个……这时,教师微笑着说:“等大家学完这节课,就一定能帮小猴的忙。”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个个精神饱满,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始了学习,这就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在此,教师有意设疑,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灵感的产生需要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及良好心境。罗杰斯指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常常偏离常规的思想而受到压抑。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如允许学生不举手直接抢答,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可以补充,意见不同可以争论,对教师可以提意见,对书本答案可以提疑问。对他们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应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耐心帮助,切不可使他们丧失信心;要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等等。如:有的教师提问,总喜欢按自己的套路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一旦学生想法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就不予理睬,甚至贬斥学生,这实际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是对学生创新欲望的扼杀。一个好教师,不仅要会鼓励学生提问,还要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技巧,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同于自己的答案时,要正确对待,认真思考与分析,对于合理的部分要给予充分肯定,不合理的部分要给予引导。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才会没有思想负担,没有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课堂才会有群情激动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激活。
三、引導学生“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法是一题一例,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模仿。这种教学培养学生只能“模仿”,不能“创造”,非常呆板。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再创造”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决定了人们是否善于创新,能否进行创新,是创新品质中的核心因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用预先设计好的框框去套住每个学生,而是通过设计一些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激励学生勇于探索,促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发散,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鼓励学生质疑探新,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质疑,是创造的起点,是求异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想,大胆问,并且要创造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以保护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以保护字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但对平行四边形用这种方法不准确,也不方便,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发现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然后再通过分析,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质疑向难、动手操作,能达到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创造了成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重视学生的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去感受和接触更为丰富的周围世界,而对周围世界中那些未知事物的探索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通过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把学生带出校外到地里进行实地测量操作,结合地块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科学、灵活地确定一些不规则的地形的测量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促进思考、促进探索和创新。我们在面积测量的实践中,就有学生发现了“亩”与“平方米”之间的快速转化问题。知道一块地的平方米数,要把它化成以“亩”为单位,即把平方米数加上它的一半再缩小1000倍就能得到结果这其实就是思维的创新。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教师只有认真专研教材,充分挖掘创新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探索,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方式很多,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总结,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意设疑,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唤起创新意识。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上课伊始,我播放自制配乐录音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猪八戒要到花果山去看望美猴王,小猴们围住猪八戒不让他进山。一只小猴说:“如果八戒叔叔出个难题能难住我们,就让他进去。”大家齐声赞同。猪八戒出了这样一道题:把一堆桃子分别按每人4个、5个、7个来分,结果剩几个,这堆桃子最少有多少个?猴子们听了个个抓耳挠腮,没法解答。这时教师问学生:“你们谁能解答?”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谁也不能找到正确答案。有的说有21个,有的说有29个……这时,教师微笑着说:“等大家学完这节课,就一定能帮小猴的忙。”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个个精神饱满,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始了学习,这就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在此,教师有意设疑,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灵感的产生需要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及良好心境。罗杰斯指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常常偏离常规的思想而受到压抑。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如允许学生不举手直接抢答,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可以补充,意见不同可以争论,对教师可以提意见,对书本答案可以提疑问。对他们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应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耐心帮助,切不可使他们丧失信心;要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等等。如:有的教师提问,总喜欢按自己的套路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一旦学生想法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就不予理睬,甚至贬斥学生,这实际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是对学生创新欲望的扼杀。一个好教师,不仅要会鼓励学生提问,还要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技巧,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同于自己的答案时,要正确对待,认真思考与分析,对于合理的部分要给予充分肯定,不合理的部分要给予引导。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才会没有思想负担,没有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课堂才会有群情激动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激活。
三、引導学生“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法是一题一例,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模仿。这种教学培养学生只能“模仿”,不能“创造”,非常呆板。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再创造”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决定了人们是否善于创新,能否进行创新,是创新品质中的核心因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用预先设计好的框框去套住每个学生,而是通过设计一些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激励学生勇于探索,促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发散,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鼓励学生质疑探新,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质疑,是创造的起点,是求异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想,大胆问,并且要创造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以保护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以保护字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但对平行四边形用这种方法不准确,也不方便,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发现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然后再通过分析,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质疑向难、动手操作,能达到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创造了成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重视学生的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去感受和接触更为丰富的周围世界,而对周围世界中那些未知事物的探索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通过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把学生带出校外到地里进行实地测量操作,结合地块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科学、灵活地确定一些不规则的地形的测量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促进思考、促进探索和创新。我们在面积测量的实践中,就有学生发现了“亩”与“平方米”之间的快速转化问题。知道一块地的平方米数,要把它化成以“亩”为单位,即把平方米数加上它的一半再缩小1000倍就能得到结果这其实就是思维的创新。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教师只有认真专研教材,充分挖掘创新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探索,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方式很多,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总结,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