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2年众多一掷千金的开年大戏里,一部无论从投资、场景和阵容都不算太出众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奇迹般成为收视冠军,而这部剧的导演、编剧和主演陈思成,也成为了又一个因为“爱情”安身立命的影视新贵。
陈思成一直站在幕前,曾经唱过一首广告歌但没有大红,后来在影视剧里崭露头角依然没能大红大紫,这次担任《北京爱情故事》(简称“北爱”)导演编剧,是他初次展露创作上的才华却是红了。“北爱”因为朴素、贴近生活而引发了大家对爱情的热烈讨论,陈思成说,他是一个对城市、生活和人很敏感的人。“平时特别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也善于跟人家聊出许多故事。比如有一次跟张歆艺一起拍戏,我发现她房间里摆了二十几双鞋,一共就两三个月,穿得过来吗?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她就跟我讲了她对于鞋的特殊情感,鞋会给她带来安全感,所以她是鞋控……这个故事让我很受触动,在写“北爱”的剧本时,用在了杨幂扮演的杨紫曦身上。我相信这些真实的素材一定会打动观众。”
“我想写、想表达,因为我觉得导演应该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它不应该只是一个工种,而应该像画家那样想画才画,像作曲家那样想写才写。心里面流淌出来的感受,才能打动别人。”所以,陈思成不想为导戏而导戏,他看重自己是否有冲动。
从现实角度来讲,光有冲动也不够,还要看条件是否成熟。随着“北爱”的热播,陈思成的各种潜力也凸显出来,有些人甚至慨叹他有些大器晚成,如果早几年有这个想法,说不定现在更红。但陈思成觉得,现在正当时,所谓成一件事要有天时地利人和。“说白了就是先要安身立命。因为这些事不是一个人、一张纸、一支笔就能够做到的,它需要两三千万的投资,而投资方信任你的前提就是你之前的平台和资历。”出道11年,陈思成在影视圈里打下深厚的基础和人脉,出演《士兵突击》里的男二号成才让他虏获大众的关注,领衔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让他在文艺小众里混了个脸熟,为他日后创作“北爱”开拓了道路。
陈思成笑言还好自己在尚未老去之前,把这个理想完成了。“不要说这个世界没有给你机会,这个世界永远为你敞开大门,关键是你能不能拿出好东西。”
说到《北京爱情故事》的缘起,陈思成坦言得益于拍摄《士兵突击》时成就的“士兵帮”。那时,他就和李晨、张译约定了再次合作。之所以有这样的共识,是因为过往的情感都经历过疼痛、忧伤和迷茫。所以,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拍一部电视剧,而是由此纪念逝去的青春。
陈思成说一部好作品能超越时空,有着专属的味道和气息。就像他喜欢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戏里马小军对米兰的那种冲动,让他挥之不去。“这种冲动,不只属于那个时代,而是所有从十五岁走过来的男孩都有的体会。真正好的作品不会曲高和寡的,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北京爱情故事》,因为它是真挚的。无论是我们的忧伤、快乐,包括惨痛的生活历练,都是真实的。”
在“北爱”的片尾,所有演职人员都录了“对十年后的自己说的一句话”。陈思成说的是:十年之后,我最期望仍保有本真的孩子气。他如此解释:
“因为一切想象力和创作力的源泉都是童心,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最强大的,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世界是简单的。”
BQ=《北京青年》周刊
C=陈思成
BQ:你曾说“北京爱情故事”并非字面上理解的讲的是发生在北京的爱情故事……
C:嗯,不是北京不是爱情也不是故事。北京是最代表中国的城市,每一座大城市都有寻梦人在那里生活,只要有寻梦的人便能看到他们的影子。1999年我在北京求学,对这座城市有特别深厚的情感,因为它接纳了我,包容了我。还记得在中戏读书时,下午五点多钟下课,一出校门,看到黄昏中渐渐变暗的胡同和袅袅炊烟中放学的孩子,那是种平常的温暖的感觉,远远好过钢筋水泥繁华都市里大家渐行渐远的距离。爱情因此也发生着改变。
但这个戏讲的绝不只是爱情。爱情是缘头,它是最具传统价值观的一个表征。在当下这个物质时代,爱情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最容易被拷问——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相信爱情?爱情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由此,我们选择爱情做为突破口。不是故事,是因为其中有很多事就源自生活,并非虚构。
BQ:所以,你说这个残于你不仅是一个作品,而是关于成长的反思。
C:我一直说“北爱”讲的不是奋斗,而是取舍。因为当今的社会不缺奋斗的口号,缺的是快步前进中的思考。要在追求的过程中停下来想一想自己丢没丢掉最初的东西。在GDP增长这么快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学会冷静和反思。成长就是寻找的过程,寻找自己、寻找同类。在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无舍无得。
BQ:残里不乏一些浪漫的桥段,据说拍摄中作为演员的你们也在自问:生活中会存在这样的爱情吗?
C:为什么观众愿意看影视剧?就是因为我们造了一个梦给大家。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浪漫也好惊喜也好,都不是空中楼阁或者凭空捏造,确实这些事都发生过或者我听说过,只不过相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我们把这些惊喜浓缩在一个点上……其实生活远远比戏剧更狗血更精彩。
BQ:戏里的哪些桥段源于你真实的经历?
C:没有具体的情节,许多感受是我有过的。比如我曾有过一场短暂到只有三天两夜的爱情,那一瞬间仿佛自己以前从未恋爱过。“北爱”中我扮演的程峰前半段那种状态我也有过,就是纸醉金迷的生活背后的背离感。记得有一次,我从一个特别热闹的局出来,下着蒙蒙细雨,我独自开车,车里放的是一首痞子阿姆的HiD hop。忽然眼泪就止不住地流,感觉自己特孤独!这种感觉是很多城市人都体验过的。
BQ:剧中的四个女孩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从你个人角度更喜欢哪一季的女孩?
C:就像四季一样,没有更好,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比如说,沈冰最适合当老婆,林夏是红颜知己,杨紫曦适合做情人,伍媚最适合做合作伙伴或有些暖昧那种关系。所以,如何选择关键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现阶段找老婆,就要选沈冰这样的。
记得有个网友说得特别好,他说上初中、高中时,我们都是沈冰,上了大学时我们都是林夏,大学一毕业刚开始都是杨紫曦,时间长了就成了伍媚。初、高中时期每个女孩都对爱情很执著,上了大学以后变得越来越外化、勇敢,进而变得固执。之后逐渐妥协去寻求物质的安全感,再后来就像伍媚一样有了特定的价值观——生活以快乐为基础,爱情以互惠为原则。
陈思成一直站在幕前,曾经唱过一首广告歌但没有大红,后来在影视剧里崭露头角依然没能大红大紫,这次担任《北京爱情故事》(简称“北爱”)导演编剧,是他初次展露创作上的才华却是红了。“北爱”因为朴素、贴近生活而引发了大家对爱情的热烈讨论,陈思成说,他是一个对城市、生活和人很敏感的人。“平时特别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也善于跟人家聊出许多故事。比如有一次跟张歆艺一起拍戏,我发现她房间里摆了二十几双鞋,一共就两三个月,穿得过来吗?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她就跟我讲了她对于鞋的特殊情感,鞋会给她带来安全感,所以她是鞋控……这个故事让我很受触动,在写“北爱”的剧本时,用在了杨幂扮演的杨紫曦身上。我相信这些真实的素材一定会打动观众。”
“我想写、想表达,因为我觉得导演应该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它不应该只是一个工种,而应该像画家那样想画才画,像作曲家那样想写才写。心里面流淌出来的感受,才能打动别人。”所以,陈思成不想为导戏而导戏,他看重自己是否有冲动。
从现实角度来讲,光有冲动也不够,还要看条件是否成熟。随着“北爱”的热播,陈思成的各种潜力也凸显出来,有些人甚至慨叹他有些大器晚成,如果早几年有这个想法,说不定现在更红。但陈思成觉得,现在正当时,所谓成一件事要有天时地利人和。“说白了就是先要安身立命。因为这些事不是一个人、一张纸、一支笔就能够做到的,它需要两三千万的投资,而投资方信任你的前提就是你之前的平台和资历。”出道11年,陈思成在影视圈里打下深厚的基础和人脉,出演《士兵突击》里的男二号成才让他虏获大众的关注,领衔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让他在文艺小众里混了个脸熟,为他日后创作“北爱”开拓了道路。
陈思成笑言还好自己在尚未老去之前,把这个理想完成了。“不要说这个世界没有给你机会,这个世界永远为你敞开大门,关键是你能不能拿出好东西。”
说到《北京爱情故事》的缘起,陈思成坦言得益于拍摄《士兵突击》时成就的“士兵帮”。那时,他就和李晨、张译约定了再次合作。之所以有这样的共识,是因为过往的情感都经历过疼痛、忧伤和迷茫。所以,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拍一部电视剧,而是由此纪念逝去的青春。
陈思成说一部好作品能超越时空,有着专属的味道和气息。就像他喜欢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戏里马小军对米兰的那种冲动,让他挥之不去。“这种冲动,不只属于那个时代,而是所有从十五岁走过来的男孩都有的体会。真正好的作品不会曲高和寡的,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北京爱情故事》,因为它是真挚的。无论是我们的忧伤、快乐,包括惨痛的生活历练,都是真实的。”
在“北爱”的片尾,所有演职人员都录了“对十年后的自己说的一句话”。陈思成说的是:十年之后,我最期望仍保有本真的孩子气。他如此解释:
“因为一切想象力和创作力的源泉都是童心,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最强大的,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世界是简单的。”
BQ=《北京青年》周刊
C=陈思成
BQ:你曾说“北京爱情故事”并非字面上理解的讲的是发生在北京的爱情故事……
C:嗯,不是北京不是爱情也不是故事。北京是最代表中国的城市,每一座大城市都有寻梦人在那里生活,只要有寻梦的人便能看到他们的影子。1999年我在北京求学,对这座城市有特别深厚的情感,因为它接纳了我,包容了我。还记得在中戏读书时,下午五点多钟下课,一出校门,看到黄昏中渐渐变暗的胡同和袅袅炊烟中放学的孩子,那是种平常的温暖的感觉,远远好过钢筋水泥繁华都市里大家渐行渐远的距离。爱情因此也发生着改变。
但这个戏讲的绝不只是爱情。爱情是缘头,它是最具传统价值观的一个表征。在当下这个物质时代,爱情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最容易被拷问——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相信爱情?爱情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由此,我们选择爱情做为突破口。不是故事,是因为其中有很多事就源自生活,并非虚构。
BQ:所以,你说这个残于你不仅是一个作品,而是关于成长的反思。
C:我一直说“北爱”讲的不是奋斗,而是取舍。因为当今的社会不缺奋斗的口号,缺的是快步前进中的思考。要在追求的过程中停下来想一想自己丢没丢掉最初的东西。在GDP增长这么快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学会冷静和反思。成长就是寻找的过程,寻找自己、寻找同类。在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无舍无得。
BQ:残里不乏一些浪漫的桥段,据说拍摄中作为演员的你们也在自问:生活中会存在这样的爱情吗?
C:为什么观众愿意看影视剧?就是因为我们造了一个梦给大家。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浪漫也好惊喜也好,都不是空中楼阁或者凭空捏造,确实这些事都发生过或者我听说过,只不过相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我们把这些惊喜浓缩在一个点上……其实生活远远比戏剧更狗血更精彩。
BQ:戏里的哪些桥段源于你真实的经历?
C:没有具体的情节,许多感受是我有过的。比如我曾有过一场短暂到只有三天两夜的爱情,那一瞬间仿佛自己以前从未恋爱过。“北爱”中我扮演的程峰前半段那种状态我也有过,就是纸醉金迷的生活背后的背离感。记得有一次,我从一个特别热闹的局出来,下着蒙蒙细雨,我独自开车,车里放的是一首痞子阿姆的HiD hop。忽然眼泪就止不住地流,感觉自己特孤独!这种感觉是很多城市人都体验过的。
BQ:剧中的四个女孩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从你个人角度更喜欢哪一季的女孩?
C:就像四季一样,没有更好,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比如说,沈冰最适合当老婆,林夏是红颜知己,杨紫曦适合做情人,伍媚最适合做合作伙伴或有些暖昧那种关系。所以,如何选择关键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现阶段找老婆,就要选沈冰这样的。
记得有个网友说得特别好,他说上初中、高中时,我们都是沈冰,上了大学时我们都是林夏,大学一毕业刚开始都是杨紫曦,时间长了就成了伍媚。初、高中时期每个女孩都对爱情很执著,上了大学以后变得越来越外化、勇敢,进而变得固执。之后逐渐妥协去寻求物质的安全感,再后来就像伍媚一样有了特定的价值观——生活以快乐为基础,爱情以互惠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