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写作蛮辛苦的,不是技巧的堆砌
陈平:你是怎么走上写作之路的?
张怡微:谈不上“之路”,中学里也就文科算是比较好的,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陈平:你是怎么喜欢上文学和写作的,因为写作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吗?
张怕微:年轻女孩都差不多吧,看书看电影听歌,然后写写随笔。没有太多思考,每天天马行空。不过后来渐渐开始做些功课,看了些书,我倒是看了五六年《收获》杂志。
陈平:就这样很自然地喜欢上文学和写作的?
张怡微:应该是。
陈平:因为看书多了,然后想写东西?
张怡微:看书不多,但比较精,一个长篇可以琢磨一会儿。
陈平:你什么时候开始尝试写作的?什么时候开始写小说的?
张怡微:高二开始写作的,“新概念”初赛的时候,写了第一篇小说;然后在高二下半学期,写了十几万字的短篇集。
陈平:第一篇小说的题目是什么?
张怡微:《我和吉瑞》,是一个童话。
陈平:高二就开始写小说,是不是有点儿早?写的时候感觉困难吗?
张怡微:很早吗?那时候有机会出书,我手头没有写完的小说,又不想影响高三读书,就抓紧写,两个月就写完了,没什么困难。就是后来看到的《青春禁忌游戏》《宋宋》那一拨,写了六个。
陈平:一下写六个,累吗?
张怡微:那时候蛮苦的,但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去更苦,所以就不感到累了。我必须在高二期末考试前写完,那时就是这么想的,也做到了。写的东西还不错,可能之前有些积淀。
陈平:你的创作是一挥而就吗?
张怡微:会有约稿,我写得不是很勤。看书会有计划,突然觉得这个主题很有感觉,就会写一点,写的时候都是一气呵成。但我写完了会改很久,半年到一年,到最后成品出来,都会过差不多一年左右。
陈平:修改时间为什么这么长啊?
张怡微:修改比创作难,但收获更大。第一稿总有些东西自己不太满意,思考不成熟,修改的时候会追问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因为前后思想也会有变化,所以时间比较长。
陈平: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写作?写作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张怡微:我很珍惜这些机会,如果我写,就一定很真诚,我相信熟悉我的人应该能够看到我的真诚。但是如果有一天没有机会出版了,没有人看我的东西了,那也没关系。我可以做别的,这不妨碍我对世界的思考,不妨碍我在努力成熟。
陈平:你有没有什么创作经验,可以传授给大家?
张怡微:感觉没有什么经验,写作蛮辛苦的,不是技巧的堆砌。总之看书很重要吧,这样才会对很多东西有更深的体会,那些苦功我相信是绕不过的。
二、我想这也是文学最本质的属性,现实感与历史感,是创作或者鉴赏时绝不可忽略的东西
陈平:你一般喜欢看哪些书?
张怡微:小说吧。
陈平:你一般是怎么看文学作品的?能介绍一下你自己的关于看书的方法和经验吗?
张怡微:要做笔记,要做摘录,总之要了解一个作家,至少要把他90%的作品看完,然后再把他看过的、提过的作品看一下,就差不多有发言权了。
陈平:你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张怡微:王安忆,印象比较深的是《流逝》《我爱比尔》,唐颖的《红颜》《瞬间之旅》;李修文的东西我也非常喜欢,比方《滴泪痣》,特别感动。
陈平:为什么喜欢王安忆和唐颖?
张怡微:王安忆很勤奋,看她的作品很辛苦,因为她很多产,阅读量很大。我很敬重她的写作风格。很喜欢唐颖的城市感,喜欢她的南洋风格,她对女性之间相处的领悟也很精道。
陈平: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家是谁?
张怡微: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王安忆吧。我看的比较多,想的也比较多。《忧伤的年代》我看过好几遍,觉得成长很细琐、很私密,也很隐忍。她很了解上海,我也有兴趣了解我所成长的城市,包括这个城市的历史,看《流逝》的时候,隐隐会觉得心里很酸,这种感觉很宝贵,因为文革如此平淡地穿越一个家庭,成为某个最亲近人脸上的刹那轻愁,让我很揪心。其实看她讲课提到的《生逢1966》也一样,会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自己的城市,甚至一点点也不了解。而后会有心去思想、去挖掘那些表象背后的东西,那些已经不再提起的深沉情感。我想这也是文学最本质的属性,现实感与历史感,是创作或者鉴赏时绝不可忽略的东西。这些会使我的人生观发生很大变化。
陈平:可以向大家推荐一些好书吗?
张怕微:比如《异端的权利》《生逢1966》《赤色童年》,都蛮有意思的。
陈平:可以简单谈谈好奇心、兴趣和习惯对你写作的影响吗?
张怡微:对于写作来讲,我想对于生命的热望与爱是必须的,与此相比,个人的兴趣与爱好都是其次。写作是热爱生活的一种婉转的、绵长的表达,它可以记录一整段生命,甚至隔世温暖着当下每个生存者。其实每个人都有成为诗人的潜质,柏拉图这么说。因而,艺术性与创造性是人的本能,但最终不会所有人都成为诗人,柏拉图自己也没有成为诗人。诗人之梦会被许多现实的东西或者超现实的东西所替代,但这并不悲哀,只要我们曾经有过诗人之梦,就拥有最美好、最纯净的一段岁月。
陈平:你的个性和性格会影响自己的作品吗?可以简单谈谈它们对你写作的影响吗?
张怡微:我本人没有写作所表现的那样伤感和诗意,写作只是我的一面。
三、文学作品有这样的功能:抚慰在世的忧伤
陈平:你对古代作家和作品怎么看?
张怡微:我觉得古代作家和作品至少标志着一种深沉有致的情感,那恰恰是当今最缺的东西。现代的许多作品,都很轻佻。我觉得这是一种写作的态度,我们为什么而写,因为心中有情,有所信。现在是个无知无畏的时代,因为什么都不信,所以什么都敢说,名曰叛逆,其实很悲哀。
陈平:你喜欢的中国古代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张怡微:我蛮喜欢《诗经》的,用过里面不少题目来写小说。最近常看唐诗,中学时总看《红楼梦》。
陈平:你对中国近现代作家和作品怎么看?
张怡微:解放前还挺好的,后来政治气味很浓,但也有好作品。
陈平:你最喜欢的外国作家和作品是什么?
张怡微:我喜欢川端康成和他的作品。因为很细腻,会为其细腻而惊叹。
陈平:学校里学的最多的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你对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怎么看?
张怡微:学校里教的有误导。这要怎么说呢?我辈分太小,不评价为好。
陈平:你对文学、文学作品、作家和文人是怎么理解的?
张怡微:文学是一个时代最深沉情感的表达。作品是一种记录方式,可以很多元。作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至少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应当走出来做些正义的事,这是知识分子的本职。文人包括作家,我比较古典,还是认为成就道德在先,知识在后。
陈平:你认为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怡微:文学作品可以抚慰在世的忧伤。
陈平:你是怎么走上写作之路的?
张怡微:谈不上“之路”,中学里也就文科算是比较好的,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陈平:你是怎么喜欢上文学和写作的,因为写作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吗?
张怕微:年轻女孩都差不多吧,看书看电影听歌,然后写写随笔。没有太多思考,每天天马行空。不过后来渐渐开始做些功课,看了些书,我倒是看了五六年《收获》杂志。
陈平:就这样很自然地喜欢上文学和写作的?
张怡微:应该是。
陈平:因为看书多了,然后想写东西?
张怡微:看书不多,但比较精,一个长篇可以琢磨一会儿。
陈平:你什么时候开始尝试写作的?什么时候开始写小说的?
张怡微:高二开始写作的,“新概念”初赛的时候,写了第一篇小说;然后在高二下半学期,写了十几万字的短篇集。
陈平:第一篇小说的题目是什么?
张怡微:《我和吉瑞》,是一个童话。
陈平:高二就开始写小说,是不是有点儿早?写的时候感觉困难吗?
张怡微:很早吗?那时候有机会出书,我手头没有写完的小说,又不想影响高三读书,就抓紧写,两个月就写完了,没什么困难。就是后来看到的《青春禁忌游戏》《宋宋》那一拨,写了六个。
陈平:一下写六个,累吗?
张怡微:那时候蛮苦的,但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去更苦,所以就不感到累了。我必须在高二期末考试前写完,那时就是这么想的,也做到了。写的东西还不错,可能之前有些积淀。
陈平:你的创作是一挥而就吗?
张怡微:会有约稿,我写得不是很勤。看书会有计划,突然觉得这个主题很有感觉,就会写一点,写的时候都是一气呵成。但我写完了会改很久,半年到一年,到最后成品出来,都会过差不多一年左右。
陈平:修改时间为什么这么长啊?
张怡微:修改比创作难,但收获更大。第一稿总有些东西自己不太满意,思考不成熟,修改的时候会追问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因为前后思想也会有变化,所以时间比较长。
陈平: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写作?写作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张怡微:我很珍惜这些机会,如果我写,就一定很真诚,我相信熟悉我的人应该能够看到我的真诚。但是如果有一天没有机会出版了,没有人看我的东西了,那也没关系。我可以做别的,这不妨碍我对世界的思考,不妨碍我在努力成熟。
陈平:你有没有什么创作经验,可以传授给大家?
张怡微:感觉没有什么经验,写作蛮辛苦的,不是技巧的堆砌。总之看书很重要吧,这样才会对很多东西有更深的体会,那些苦功我相信是绕不过的。
二、我想这也是文学最本质的属性,现实感与历史感,是创作或者鉴赏时绝不可忽略的东西
陈平:你一般喜欢看哪些书?
张怡微:小说吧。
陈平:你一般是怎么看文学作品的?能介绍一下你自己的关于看书的方法和经验吗?
张怡微:要做笔记,要做摘录,总之要了解一个作家,至少要把他90%的作品看完,然后再把他看过的、提过的作品看一下,就差不多有发言权了。
陈平:你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张怡微:王安忆,印象比较深的是《流逝》《我爱比尔》,唐颖的《红颜》《瞬间之旅》;李修文的东西我也非常喜欢,比方《滴泪痣》,特别感动。
陈平:为什么喜欢王安忆和唐颖?
张怡微:王安忆很勤奋,看她的作品很辛苦,因为她很多产,阅读量很大。我很敬重她的写作风格。很喜欢唐颖的城市感,喜欢她的南洋风格,她对女性之间相处的领悟也很精道。
陈平: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家是谁?
张怡微: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王安忆吧。我看的比较多,想的也比较多。《忧伤的年代》我看过好几遍,觉得成长很细琐、很私密,也很隐忍。她很了解上海,我也有兴趣了解我所成长的城市,包括这个城市的历史,看《流逝》的时候,隐隐会觉得心里很酸,这种感觉很宝贵,因为文革如此平淡地穿越一个家庭,成为某个最亲近人脸上的刹那轻愁,让我很揪心。其实看她讲课提到的《生逢1966》也一样,会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自己的城市,甚至一点点也不了解。而后会有心去思想、去挖掘那些表象背后的东西,那些已经不再提起的深沉情感。我想这也是文学最本质的属性,现实感与历史感,是创作或者鉴赏时绝不可忽略的东西。这些会使我的人生观发生很大变化。
陈平:可以向大家推荐一些好书吗?
张怕微:比如《异端的权利》《生逢1966》《赤色童年》,都蛮有意思的。
陈平:可以简单谈谈好奇心、兴趣和习惯对你写作的影响吗?
张怡微:对于写作来讲,我想对于生命的热望与爱是必须的,与此相比,个人的兴趣与爱好都是其次。写作是热爱生活的一种婉转的、绵长的表达,它可以记录一整段生命,甚至隔世温暖着当下每个生存者。其实每个人都有成为诗人的潜质,柏拉图这么说。因而,艺术性与创造性是人的本能,但最终不会所有人都成为诗人,柏拉图自己也没有成为诗人。诗人之梦会被许多现实的东西或者超现实的东西所替代,但这并不悲哀,只要我们曾经有过诗人之梦,就拥有最美好、最纯净的一段岁月。
陈平:你的个性和性格会影响自己的作品吗?可以简单谈谈它们对你写作的影响吗?
张怡微:我本人没有写作所表现的那样伤感和诗意,写作只是我的一面。
三、文学作品有这样的功能:抚慰在世的忧伤
陈平:你对古代作家和作品怎么看?
张怡微:我觉得古代作家和作品至少标志着一种深沉有致的情感,那恰恰是当今最缺的东西。现代的许多作品,都很轻佻。我觉得这是一种写作的态度,我们为什么而写,因为心中有情,有所信。现在是个无知无畏的时代,因为什么都不信,所以什么都敢说,名曰叛逆,其实很悲哀。
陈平:你喜欢的中国古代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张怡微:我蛮喜欢《诗经》的,用过里面不少题目来写小说。最近常看唐诗,中学时总看《红楼梦》。
陈平:你对中国近现代作家和作品怎么看?
张怡微:解放前还挺好的,后来政治气味很浓,但也有好作品。
陈平:你最喜欢的外国作家和作品是什么?
张怡微:我喜欢川端康成和他的作品。因为很细腻,会为其细腻而惊叹。
陈平:学校里学的最多的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你对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怎么看?
张怡微:学校里教的有误导。这要怎么说呢?我辈分太小,不评价为好。
陈平:你对文学、文学作品、作家和文人是怎么理解的?
张怡微:文学是一个时代最深沉情感的表达。作品是一种记录方式,可以很多元。作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至少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应当走出来做些正义的事,这是知识分子的本职。文人包括作家,我比较古典,还是认为成就道德在先,知识在后。
陈平:你认为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怡微:文学作品可以抚慰在世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