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运用各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材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的更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10-01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是一种动态的课堂,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的学习地理知识,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强调教学中达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突出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观念的转变
  1.1 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要放手让学生发展其自主性,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才使课程变成学生的课程,唤起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感知理解、改造,这就要求教师应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1.2 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重过程是恢复了学生的认识的本质过程。经历过程能增强记忆,感受过程能领会方法,体会过程能有效学习。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多让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思考、体验过程、总结方法,分享“做”中的收获。
  2 教学内容的拓展
  2.1 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价。地理教师是地理新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可以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联系所任教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学生的特点,创造性使用教材,适当地增删、详略内容,替换例子或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例如:如在讲述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洋流分布规律时,把讲洋流名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时间节省下来,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洋流分布图”,问学生“洋流分布有什么规律?”学生们说:“洋流有东西方向流的。”“洋流还有南北方向流的。”“洋流可以连成圈儿。”……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引着学生往下走,学生们很快就把洋流的分布规律找出来了。
  2.2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课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
  教师处理教材内容应适当的延伸,尽量沟通到学生生活中去,接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将教材内容变成学生易于学习的内容,赋予材料以生命的活力,实现教材由理性向生活世界的转化。讲到中国的水文灾害时,可适当补充1998年的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原因,分析讲解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如滥砍滥伐、围湖造田、建垸也是重要的导火线,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树立起环境意识、参与意识。
  3 教学形式的更新
  3.1 教学组织的更新
  班级授课制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和发展他们的才能特长,容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而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则有利于形成個体智能特点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比如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上课前一周,把全班分为四个组,四个小组都布置一个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智能自由选择所在的小组:
  论文智能组:撰写以“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产生的问题”为主题的小论文。
  美术智能组:制作以“水资源与人类社会”为主题的地理小报。
  计算机智能组:制作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为主题的课件。
  调查智能组:开展以“龙江水质情况调查”为主题的调查报告。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组派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的成果,课堂变成展示学生研究成果的舞台,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和进步,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的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3.2 教学方法的更新
  单一的刺激容易形成疲劳,使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人,尤其是内容多样的地理教学,容易造成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多种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势组合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便学生心理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1)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它是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探究未知的好奇心及在思维活动过程中疑问迭出的悬念和豁然开朗的顿悟等直接成功体验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源泉。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设计五个递进式的探究性问题,“说一说西北地区位置、范围;想一想本区为什么干旱?干旱对本区有影响?干旱环境下自然景观与其他地区有何不同;本区农业是以什么为主;本区灌溉农业是如何分布的”。通过这些探究性问题的设置,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在区域教学中结合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区域联系与比较,注重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构建知识体系,落实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2)案例研究活动学习法。案例研究活动学习法是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活动”从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是以观察、分析、研究、思考等学生的基本活动,让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客观事物的剖析研究中获得对事物一般规律的认识,它突出了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1,注意图文结合,思考:①画出大西洋的西岸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判断是暖流还是寒流?②卑尔根的纬度在大约是多少?该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降水有什么特点?结合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如何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③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差异?为什么?④北极圈内地区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不冻港?⑤英国北部和挪威的纬度都较高,为什么这些地区海港的封冻期不长?⑥秘鲁伊基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全年降水又有什么特点?结合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如何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⑦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在这里,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资料进行研究,可以知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这个过程就培养了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的“演示法”更是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想像能力和探索的精神,如观看录像大地震发生时地表颤动情景,观看火山爆发的壮丽景观,还有大自然的各种声响,配置相关的音乐,必要的解说,关键部分的慢镜头,都会使学生感知清晰、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始终饱满。
  地理课堂有很多教学方法,各种教法各具优势,教法的选择应从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新的地理课程有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使课程标准得以实现,就需要教师借助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全新地理教学观念,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诱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新课程,新理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出版社.
其他文献
人性管理的意义,学生的自主管理。
中组部、国资委启动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招聘工作本刊讯201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招聘工作日前已正式启动。据悉,今年的公开招聘职位共有20个,包
随着PTN产品的成熟,MPLS-TP标准的制定和完善,SR+IAN/PTN混合组网方案将是中国电信LTE承载网大规模部署策略的首选。
为了更好地促进领雁工程研究,建构学习型教师团队,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采用分层次、分角度的评价方法,重庆市石柱县悦崃小学举办了一次"心动课堂,有效教学"论坛。教师们分别从
随着个人用户市场的逐渐饱和,电信服务提供商将目光瞄向了行业客户市场,采矿业就是其中之一。采矿业对通信服务存在着巨大需求,尤其是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不断发生让人们意识
新课程的改革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是针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摘 要:高校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复合型的专门人才。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培养模式的影响,造成高校的教学模式与实际运用之间存在很大距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工作的需求。文章提出高校需要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实验指导书的改进、重视学生实验并加大投入、增强实验室的开放性等建议,为学校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校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优秀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
摘 要:图书馆导读服务是图书馆发挥其服务读者、服务学生的重要途径,对于中职院校的图书馆来说,有效实施导读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引导职能,将图书馆的引导、干预职能充分发挥,引导学生根据中职院校教育服务的实际需要,培养阅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时代 导读服务 创新  中图分類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55-01  信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我们要探索培养未来教育人才的新型教育结构,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
本刊讯 8月24日,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宣布,王勇接替李荣融出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职务。2003年3月至今李荣融直担任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在任期间,提出央企“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