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开展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所以加强信息化背景下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力度,是确保高校长期稳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是就信息化背景下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
引言:
为了促进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精神以及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各大医学院校多方面着手开始了人文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这种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通过与人文课程改革的紧密融合,从根本上促进了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1、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和法律意识培育的关系
首先,法律意识的培养与人文课程教育的紧密结合。人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教学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之一。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各种矛盾的出现,教师在运用法律知识进行任务课程教学时,应该在确保法律教育素材的真实性与实效性的基础上,将两者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法律不仅是人文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随着法律宣传力度的持续加强,社会也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经过数十年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这也是导致社会发展过程中,违法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人文课程教育的力度,是帮助人们学法、懂法以及用法的重要手段。其次,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人文课程教育中法律意识培养的力度。人文课程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创新是医学院校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建立自身法制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将紧紧围绕在依法治校的理念下。加强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加油工作的力度,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强,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和认可了法治的约束。随着医学院校进入了法制治校的阶段,广大师生不仅明确了自身索要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而且也确保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另外,随着医学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人文课程教育环境的改善使得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感受到法治治校带来的好处,为学生营造出了健康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医学院校构建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以职业精神为导向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本科医学人才。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人文精神这一主线的要求,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判。而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则应该秉承大学至善、大医精诚的校训和原则,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精神,同时充分借助资源丰富的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体系建立的目标。另外,教师在开展人文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根据人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布置课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夯实理论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人文精神以及职业情感的全面提升。
3、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的路径和实践
3.1加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力度
人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环境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著名的巴德年院士在协和医科大学工作时,总结出了一条意义深刻的道理,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社会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这里的熏陶则指的是人文、社科、实践等各个学科对学生的熏陶以及教师自身的修养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也更加说明了,医学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具有较强渗透力人文环境的构建,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在充分重视品牌效应的同时,严格的按照高起点、高规格、强辐射指导思想的要求,坚持一高、二特、三构面、四结合的建设思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最多限度的将校园文化的品牌效应体现出来。这里所说的一高,指的就是高标准、高质量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二特则指的是积极的开展能够充分体现医学院校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三构面就是校园文化品牌的构建必须从学校、系级以及班级等三个层面全面开展。四结合就是通过将人文素质教学与专业技能竞赛、专题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方式,营造出符合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各个医学院校对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医学院校在进行文化软载体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加快了制度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
3.2人文素质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由于网络教育具有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具备的开放性、交互性以及多元性特征。再加上新媒体所包含的内容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多元互动培养路径,不仅为医学院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医学院校学生人文情怀境界的不断提升。这也说明了网络和教育手段在素质教育中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后发现,医学院校在构建网络化教学模式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专业医学院校认识素质教育网的建设。通过建立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网的方式,将时政要闻、心灵驿站、文学大师等栏目中所涉及到的信息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为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2)充分发挥微信、微博、QQ等交流平台的优势,通过开设线上讨论、学习交流以及心灵驿站等话题,加强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引导。(3)运用在线课程与慕课教学资源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达到有效延伸课堂教学时空维度的目的。另外,医学院校在运用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能力的本位教育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将网络化教育教学模式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3.3多元化素質教育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
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医学院校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制约,导致医学院校的考试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测试,同时还要对学生日常学习的态度以及面对不同情景时作出最终决定的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相应的测试。虽然这种复杂的学生评价体系,对于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人文素质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如果采用以学科知识考核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的话,是无法实现全面衡量学生人文素质和能力的目标的。所以,医学院校必须对多元化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予以充分的重视。首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合理的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指数考核与实践表现、规定动作与自我动作等几方面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机制,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等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促进医学院校学生考核与评价效率的稳步提升。比如,在进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核时,虽然医学院校仍然采用的是百分制量化的方式,但是由学生日常学习成绩、项目开展过程小组表现成绩、个人项目与网络学习项目的成绩以及期末考试综合理论成绩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学生综合表现考核内容。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背景下的医学院校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医学院校发展的要求,同时这种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具有积极影响的全新的考核评价模式。通过将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紧密融合的方式,在充分强调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出来,从而达到促进人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李鸿科.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信息化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2(07):5-10.
[2]郑云翔,谢虎.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8):71-77.
[3]谢康.课程信息化: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5(10):58-60+73.
作者简介:宋佳佳,1987年4月生,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于晓波,1976年5月生人,女,汉族,吉林怀德人,副教授,法学硕士学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
关键词: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
引言:
为了促进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精神以及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各大医学院校多方面着手开始了人文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这种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通过与人文课程改革的紧密融合,从根本上促进了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1、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和法律意识培育的关系
首先,法律意识的培养与人文课程教育的紧密结合。人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教学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之一。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各种矛盾的出现,教师在运用法律知识进行任务课程教学时,应该在确保法律教育素材的真实性与实效性的基础上,将两者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法律不仅是人文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随着法律宣传力度的持续加强,社会也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经过数十年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这也是导致社会发展过程中,违法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人文课程教育的力度,是帮助人们学法、懂法以及用法的重要手段。其次,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人文课程教育中法律意识培养的力度。人文课程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创新是医学院校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建立自身法制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将紧紧围绕在依法治校的理念下。加强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加油工作的力度,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强,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和认可了法治的约束。随着医学院校进入了法制治校的阶段,广大师生不仅明确了自身索要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而且也确保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另外,随着医学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人文课程教育环境的改善使得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感受到法治治校带来的好处,为学生营造出了健康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医学院校构建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以职业精神为导向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本科医学人才。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人文精神这一主线的要求,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判。而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则应该秉承大学至善、大医精诚的校训和原则,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精神,同时充分借助资源丰富的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体系建立的目标。另外,教师在开展人文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根据人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布置课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夯实理论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人文精神以及职业情感的全面提升。
3、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的路径和实践
3.1加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力度
人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环境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著名的巴德年院士在协和医科大学工作时,总结出了一条意义深刻的道理,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社会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这里的熏陶则指的是人文、社科、实践等各个学科对学生的熏陶以及教师自身的修养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也更加说明了,医学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具有较强渗透力人文环境的构建,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在充分重视品牌效应的同时,严格的按照高起点、高规格、强辐射指导思想的要求,坚持一高、二特、三构面、四结合的建设思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最多限度的将校园文化的品牌效应体现出来。这里所说的一高,指的就是高标准、高质量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二特则指的是积极的开展能够充分体现医学院校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三构面就是校园文化品牌的构建必须从学校、系级以及班级等三个层面全面开展。四结合就是通过将人文素质教学与专业技能竞赛、专题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方式,营造出符合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各个医学院校对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医学院校在进行文化软载体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加快了制度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
3.2人文素质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由于网络教育具有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具备的开放性、交互性以及多元性特征。再加上新媒体所包含的内容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多元互动培养路径,不仅为医学院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医学院校学生人文情怀境界的不断提升。这也说明了网络和教育手段在素质教育中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后发现,医学院校在构建网络化教学模式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专业医学院校认识素质教育网的建设。通过建立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网的方式,将时政要闻、心灵驿站、文学大师等栏目中所涉及到的信息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为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2)充分发挥微信、微博、QQ等交流平台的优势,通过开设线上讨论、学习交流以及心灵驿站等话题,加强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引导。(3)运用在线课程与慕课教学资源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达到有效延伸课堂教学时空维度的目的。另外,医学院校在运用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能力的本位教育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将网络化教育教学模式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3.3多元化素質教育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
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医学院校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制约,导致医学院校的考试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测试,同时还要对学生日常学习的态度以及面对不同情景时作出最终决定的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相应的测试。虽然这种复杂的学生评价体系,对于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人文素质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如果采用以学科知识考核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的话,是无法实现全面衡量学生人文素质和能力的目标的。所以,医学院校必须对多元化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予以充分的重视。首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合理的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指数考核与实践表现、规定动作与自我动作等几方面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机制,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等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促进医学院校学生考核与评价效率的稳步提升。比如,在进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核时,虽然医学院校仍然采用的是百分制量化的方式,但是由学生日常学习成绩、项目开展过程小组表现成绩、个人项目与网络学习项目的成绩以及期末考试综合理论成绩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学生综合表现考核内容。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背景下的医学院校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医学院校发展的要求,同时这种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具有积极影响的全新的考核评价模式。通过将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紧密融合的方式,在充分强调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出来,从而达到促进人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李鸿科.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信息化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2(07):5-10.
[2]郑云翔,谢虎.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8):71-77.
[3]谢康.课程信息化: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5(10):58-60+73.
作者简介:宋佳佳,1987年4月生,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于晓波,1976年5月生人,女,汉族,吉林怀德人,副教授,法学硕士学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