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了我的爸爸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个孩子需要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养育一个孩子也是如此。在“70后”、“80后”的记忆中,父亲是绝对的一家之主,拥有毋庸置疑的权力和能量。无论家里出了多大的事情,只要爸爸在场,一定不需要其他人担心。
  在美好的童年时光里,神奇的爸爸就像奥特曼一样无所不能——他可以在漆黑的夜里换下坏掉的灯泡;可以用做家具剩下的小木头组装成桌子和小板凳;还可以在过年时杀鸡宰鸭放咚咚响的冲天大炮。
  可是二十年之后,对很多人而言所有有关父亲的图景都如流行一时的购物票一样不复存在……
  
  爸爸就是ATM机
  在女儿眼里,家就是由两个女人支撑的:一个是手脚勤快,什么家务都会做的阿姨;另一个就是无比坚强,什么情况都能处理的超级妈妈赵怡。
  每天早上,女儿还没醒来,老公就整装待发,急匆匆地奔赴办公室的战斗平台:晚上,又常常等到女儿睡下,他才披着夜色推门进家。老公的家庭责任就是赚钱,他就是家里的ATH机,插卡即可取钱。
  孩子十岁了,一直都是赵怡带着保姆,风雨无阻地奋斗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她很替老公感到可惜——女儿第一次翻身从床上掉到地上,第一次张开小嘴叫“爸爸”,第一次在幼儿园表演节目……所有这些美妙的时刻,他都遗憾地错过了,只能在赵怡的诉说和冰冷的电话里重演。
  
  专家点评:
  有相当多的孩子爸爸事实上就是ATM机。没办法,一个稍有责任感的男人,一旦成为孩子他爸,就得自觉投入“挣钱养家糊口”的基本责任中去。可问题是,孩子所需要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无生命活力、无沟通情趣的ATM机。他们更需要与父亲团聚和交流。既为家中男人,在拼命挣钱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挤出时间与家人团聚,给那些需要父亲雄性气质陶冶的孩子以自豪感和安全感。
  
  NO.1没长大的孩子爸爸
  
  看见儿子被护士推出产房的那一刻,26岁的林越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嫩得像柳树芽一样的小东西,今后就要完完全全依靠我了。我,行吗?
  还好,这个问题不需要他一个人单独面对。林越父母在儿媳生产前一周就带着积蓄和大包小包搬进了他家。同事们都说林越好福气,纷纷感慨:现在找个保姆比找个CE0都难,你小子真是省了天大的麻烦。
  没错,除了儿子出生那一夜,他还真就没有再管过儿子。有时候他好不容易把孩子抱起来逗逗,马上有人告诉他:这样抱得不对,那样孩子不舒服。至于什么喂奶、洗澡、上医院,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就更不用他这个当爸爸的操心了。
  结果,他在不知不觉中也相信自己是应该靠边站的。随着儿子渐渐长大,林越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个当爹的实在没有多少存在的必要。专家点评:
  男人既然要步入婚姻,就得先完成自己作为“男人角色”的社会化选择。可如今,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独一代”,在生理年龄早熟而心理年龄青涩的状况下,就把自己变成了要与孩子纠缠一生的“为人之父”。确实,没有充分爸爸意识的稚嫩小伙会遭遇很大困境。由此,提醒成长中的准男人:你要结婚,就得先学会对自己认真负责,接下来学会尝试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还得学会了解孩子最需要爸爸给些什么。有必要,可请亲子沟通专家当“做爸爸顾问”。
  
  爸是个抽象的符号
  小均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婚了。父亲只在她很小的时候去看过她几次。上大学的她已记不清父亲长什么样子,不知道关于父亲所有的一切。“父亲”两个字对于她,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
  “我跟妈妈在一起生活挺好的。但是,我时常会在脑海中有意无意地勾画爸爸的形象。”也许,小均的心中从来没有放下过对父亲的渴望。
  前段日子,看过媒体关于歌手戴尧的生父寻找女儿,并与戴尧对簿公堂的报道后,小均常常会设想:如果某一天,老去的父亲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会是什么反应?小均现在没有答案。但是,不管怎样,父亲始终是她心头永远的伤痛和牵挂。
  
  专家点评:
  尽管单亲生活的磨砺已使得小均能接受家园残缺这一事实,可家存在的本身却抹不掉父亲的身影。内心再坚强的单亲家庭孩子,不管父母恩怨如何深,不管自己对父亲的仇恨如何深,总有对血缘之父的幻影勾画。既然牵挂仍在,作为子女还是多些宽谅为好,毕竟有血缘的家人关系不可改变。唯有宽容原谅,爸爸才会变成一个具象的情感心灵符号。
  NO.2爸爸回家
  
  一位父亲的职责包括爱他的妻子及儿女,在家里担起领导的责任,赚钱养活家人,并将生命的价值观传递给他的儿女。
  当我去访问父亲们时,第一个问题通常是:“怎样才能做个好父亲?”几乎所有做父亲的都异口同声地强调要多花时间与儿女们相处。
  当然,这个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我们所期待的。“花时间与儿女相处”是句需要不断重复再重复的箴言。为什么呢?因为时间是无法再生的资源,它一去不复返。
  德伟曾经有个必须经常出城的工作,每当回想起,他总是说:“我的孩子十多岁的时候,为了工作我常不在家,妻子并没有埋怨,并且尽职地抚养三个孩子。但当孩子们长成少年时,我忽然感觉和他们的关系疏远了很多,我考虑了又考虑,决定辞去高薪的工作,另外找份让我可以不出远门的工作,但是我再怎么努力,也已经‘太晚了’。”
  德伟感叹地说:“不管我多努力把自己摆回他们的生活中都没有用,他们已经习惯了不需要父亲在身边的生活。经过了七年,虽然现在情况稍有改善,但是仍未达到我的期望。我错过了我的机会。”
  是的,父亲们,如果你不在,你的妻子和儿女就会学着过没有你的生活。等到孩子习惯在生活中没有你的时候,就太晚了。
  
  一些好主意
  如果你同意花时间陪孩子是个好主意,你该怎么做呢?看看以下这些父亲们的想法:
  
  重新安排你的工作时间
  兆声是一位口腔科医生。他说:“我改变了工作时间。早晨与孩子一同吃早饭,送孩子上学。把开刀的时间安排在下午和晚上。”
  
  制定“和父亲的约会”
  思伟最喜欢带9岁的女儿单独出去吃饭。“她知道我们一起出去吃饭就是要聊天。”平时常与孩子单独谈话,培养友谊。当大事来到(例如交友、约会、性问题)时,你已经有稳固的基础可以和孩子讨论这些事情了。
  
  带孩子一同度假
  住在德州的父亲立峰说,他喜欢开车带家人去度假,因为那时候全家人都在一起。
  
  善用消遣活动
  喜欢的消遣活动对身体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心情会更开朗。
  
  把全家团聚吃晚餐列为首要
  全家一起吃饭促进沟通,借着讨论、分享,完成了爱的交流。维中说,当全家一起坐下来吃饭时,他这样问孩子:“你今天有什么得意的事?”维中说这个方法使得大家打开话匣子,而且彼此能够专注地聆听。孩子敞开心灵的程度给维中非常大的鼓励。
  
  少看电视
  访问过的父亲都同意看电视消耗掉许多时间。十个父亲中 有九个控制着电视的使用。
  
  陪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明杰已经陪孩子打了八年的棒球。比赛中的起伏可以教导孩子去适应人生的高、低潮。如果你无法当教练,那么至少你可以去看台上加油吧!
  亲爱的父亲们,请记得:你的孩子那儿有一个账本:你曾花了多少时间与他们共处都记得清清楚楚。你不花时间陪他们,你就得不到他们的感情。
  
  NO.3与爸爸和好吧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等学者认为,在抚养孩子方面,人类与动物并无二样。所谓父亲抚育孩子的观点纯属是人类缔造出来的。若真如此,为什么许多没有父亲的人,或者与父亲在感情上疏离的人极其渴望父爱呢?
  如果你也有这种渴望,你就和许多家庭研究者一样,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关于父亲,父亲的抚育和父爱。
  关注父亲在亲子教育中的作用是近期教育研究中相当大的进步。几年以前,父亲的作用不但不受重视,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即使今天人们对研究父亲职责的兴趣已在逐渐升温,但比起研究母亲作用的如山资料和理论书籍,这个领域的研究依然是凤毛麟角。不论他们是否发挥了自己的职责,父亲在影响我们的人生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爸爸和好吧》
  父亲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家庭康复中心的创始人大卫·斯杜勃博士深入阐述父亲的责任和对子女带来的影响。帮助读者了解父亲,为新父亲上任提供指南。
  
  《父爱的力量》
  台湾教育专家廖永静博士认为“父亲不再只是‘赚钱的机器’,而要兼做‘情感专家’,帮孩子疗伤止痛,作情绪的出口。”本书是父亲们的“学习宝鉴”。
  
  《傅雷家书》
  中国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集。186封书信,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人应有的高尚情操。
  
  《父与子全集》
  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长篇连环漫画《父与子》几乎在所有的国家都转载过。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中国首席父教专家东子教子精华。本书不仅从生活、学习、交往、能力等几个细节方面提出建议,更对困扰父亲的教子难题进行剖析和解答。
其他文献
懒人们,来做西餐吧
期刊
“露底”也要讲天分  中文老枪    老话题了。“露底”者,露出裙底或外裤里面的底裤、内裤、小裤裤也,现在泛指人们,特别是娱乐圈的艺人,露出穿着在自己身上的小裤裤的现象。延伸出来的还有“露Bra”、“露点”现象。  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之前,男女群众所接受的“露底”教育,只能是“三上”,即床上、炕上、澡盆上,很被动,很文盲。而如今,一大批前赴后继的艺人,不仅拓展了“露底”范围,演绎了香气横溢的各色玉体
期刊
从幼儿园回来,女儿给我讲了一个刚刚学会的“品德”故  爸爸妈妈生气了,爸爸像个大狮子,妈妈像个大刺猬;  妈妈要带宝宝回外婆家,宝宝要留住好妈妈;  宝宝向左跑,向右跑,就是不让妈妈抓得到;  “哎哟”一声宝宝摔倒了,爸爸妈妈赶忙过来抱一抱;  好了,好了,爸爸妈妈不吵了,全家一起呵呵笑。  这个编故事的人真的很讨厌。对于小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吵架是一件多么焦心的事情,他却偏偏遣词造句美得像踏青郊游
期刊
邻家“小二”    刚搬到龙海小区时,我还真有点不适应。好好的楼房住着,对门的老张家竟然养了一只狗,还取了一个超级搞笑的名字“小二”。每当听到老张招呼“小二”时,我都会产生一个幻觉,对门开着一家黑店,跑堂的伙计是只哈巴狗。  要说浑家我也不是那没有爱心的人,小狗小猫虽然说不上喜欢,可也不算太过讨厌。只是我们家BABY太小,总怕那些狗啊猫啊的无意中伤到孩子。尤其是出门时,老是看到小二上上下下打量蹒跚
期刊
1996年,当时是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拉里提出了一个概念:要动员更多的人,将社会建立成地球村,它的目的是帮助所有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拉里借鉴了非洲的一句古老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单靠父母教育孩子,当然是不行的。  首先,父母自身可能会面,临家庭裂痕的困扰。希拉里的外祖母在15岁时,就生下了希拉里的母亲。她和她的“丈夫”无力扶养孩子,只好分手。而那位父亲也并不称职,在孩子8岁时就将之
期刊
家有宝贝,就要提防家中隐藏的无数伤人于无形的“暗器”,宝贝们稍不留意触动机关,就会酿成一场大祸。    缝衣针    迷糊的主妇们用完缝衣针之后,往往会将缝衣针往沙发或是床单上随意一插,心想着那针上还有线头,等处理完衣服的事情再来收捡它,谁知一转身就把这小小的缝衣针遗忘了。  缝衣针的威力在于它实在是太细太小,安插在重要位置很容易被人忽视,所以主妇们千万要记得用完缝衣针马上归位放置,伤到皮厚的夫君
期刊
陆川的《南京,南京》,看得到他企图脱离保家卫国式宏大叙事,借老百姓的日常说无奈悲哀。陆导自认的神来之笔是秦岚演的唐太太与丈夫死别时叮咛,“记得好好吃饭”。  拍吃饭是成为艺术电影必过之关,在这方面很成气候的大师有法国的侯麦、布烈松,日本的小津安二郎、成濑已喜男,台湾的侯孝贤……陈丹青说看贾樟柯的《三峡好人》,16年不见面的夫妇,重逢,坐下,等,女的问,“你吃过饭没有?”赞赏贾樟柯不落“文艺腔”之俗
期刊
人和狗之间当然也要讲缘分的。于茫茫狗海里,遇见你想要遇见的那只狗;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恰好碰上了——那就带回家呗。新狗到家——多数情况下,新狗也是幼狗——麻烦自然层出不穷。解决麻烦的过程,就是狗狗和主人相互“驯养”的过程。    达人养狗经    1 准备好小狗的食具、寝具;  2 新狗到家一周内,千万不要给它洗澡(不管它有多脏)。如果你实在受不了,可以用狗狗干洗粉(也可
期刊
爱要怎么说出口,如果能将你拥有我会忍住不让眼泪流……这是上世纪90年代流行歌儿里的唱词。而21世纪的普遍现实是:他不爱我,牵手的时候太冷清,拥抱的时候,不够靠近。谁没经历过几次分手呢——有时是他甩你,有时是你甩他。  人为什么要分手?生离死别,对方出轨,或者缘分已尽,甚至不为什么,就是两看相厌了……类似的分手困局很多。其实情感关系中的“前分手状态”更多,许多情侣、夫妻没有分开只是缘于一种生活惯性,
期刊
餐事之礼  曾 琼    我小时候住在成都的机关大院里,那时候没有独立厨房,一到做饭的时候,各家饭菜尽收眼底。到夏天,家家户户的小桌子支在院子里,邻里之间少不了交流,你给我碗荷叶稀饭,我回赠一碟家常小菜。  我不记得父母给我讲过什么特别的吃饭礼仪,无非是要求饭前要洗手,等到大人上桌了再开筷。倒是奶奶不准在饭桌上敲碗,否则像是要饭的。  多年后我在法国的餐桌边回味这些记忆,竟有了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