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经济、社会地域或是历史的原因,导致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平衡。当前推动贵州乡镇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是实现贵州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政府都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乡镇文化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V11 文献标识码:V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205 -01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推动乡镇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总体水平的重要保障。
中央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政策的出台为发展和繁荣文化指明了方向,乡镇人民政府应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一、乡镇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东部与西部、城镇与乡村,各地的文化事业发展差距较大。以贵州为例,由于经济、社会地域或是历史的原因,导致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平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闲置不用。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支农资金的大量投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相继建成,成了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在调查中发现,这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在一些农村利用率很低,并出现闲置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偏远地区因没有经费投入,二是老百姓文化素质低不会使用,三是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知晓率低。
第二,基础设施落后。很多乡镇缺少必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或是设施,在举办活动时捉襟见肘,开展的效果不理想,有时甚至受到天气的影响不得不中止。
第三,缺少文化人才。文艺表演团体少,或是已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观赏要求;二是演员队伍青黄不接,青年演员严重缺乏,舞台演出效果难以有效保证;三是缺少专业的文化、文藝人才。
第四,文化活动不丰富。一些地方只有重大节日时才举办文化活动,平时里就死气沉沉,群众文化活动基本上是空白,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得不到满足,有文化爱好的人才也得不到显现的舞台,这对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也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二、如何推动乡镇文化事业发展
第一,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市、县要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要认真落实文化馆活动经费和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最低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经费要按照最低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做好村“农家书屋”、电影放映队、有线电视管理工作和乡村篮球场,小广场的建设。
第三,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载体和重要方面,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一要依托当地的文化传统,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结合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高 活动的受众面和参与率。二要经常组织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第四,鼓励支持县级文艺表演团体到农村演出。县级剧团要注意创编优秀剧(节)目,深入农村演出。要研究制定县级剧团演出补助办法,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及演出必须的设备和交通工具等问题,调动演职人员的积极性。
第五,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充人员要纳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加强文化从业人员及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
第六,乡镇政府部门作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导机构,科学规划编制,逐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艺术的新概念区。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基层政府部门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编制,严格监督落实,加大对民俗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增大对发展特色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切实加强对村级文化事业建设的组织领导与具体指导,精心策划具有地方鲜明风格和个性特点的大型文化活动,全力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努力构建具有特色地域文化的新概念区。
第七,发展农村特色文化。要做好民族民间文化重要项目、重要传承人及其重要作品和技艺的抢救保护工作。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人、名品。
三、要以点带面,推动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第一,以学生作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对象,切实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形成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家长支持的良性局面。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大力落实教育体制改革方针,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文化艺术课程的设置、开展与考核,将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艺术交流与表演经常化、普遍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倡导家长支持并参与,以学生参与带动家长参与,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进而提升家长的文化艺术修养。
第二,以村级活动场所作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阵地,积极支持引导,逐步建设全民共享文化实惠的伟大工程。实现这一点,需要政府、社会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设施,面向全村群众开放,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大众性功能;将“三下乡”等公益文化活动都拉到村级活动场所,号召、鼓励群众定时举行一些文艺汇演,做到文艺展演、文艺熏陶的常规性,使全民能够及时、便捷享受文化实惠。
总之,因地制宜地抓好贵州的乡镇文化建设,使文化事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将会得到健康发展,这需要有政策的支持,要有各级政府的重视,为广大群众参与文化事业发展与建设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条件,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不断的推陈出新,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解读》
[2]《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几点思考》 周亿金 湖南日报
[关键词]:乡镇文化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V11 文献标识码:V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205 -01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推动乡镇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总体水平的重要保障。
中央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政策的出台为发展和繁荣文化指明了方向,乡镇人民政府应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一、乡镇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东部与西部、城镇与乡村,各地的文化事业发展差距较大。以贵州为例,由于经济、社会地域或是历史的原因,导致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平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闲置不用。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支农资金的大量投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相继建成,成了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在调查中发现,这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在一些农村利用率很低,并出现闲置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偏远地区因没有经费投入,二是老百姓文化素质低不会使用,三是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知晓率低。
第二,基础设施落后。很多乡镇缺少必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或是设施,在举办活动时捉襟见肘,开展的效果不理想,有时甚至受到天气的影响不得不中止。
第三,缺少文化人才。文艺表演团体少,或是已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观赏要求;二是演员队伍青黄不接,青年演员严重缺乏,舞台演出效果难以有效保证;三是缺少专业的文化、文藝人才。
第四,文化活动不丰富。一些地方只有重大节日时才举办文化活动,平时里就死气沉沉,群众文化活动基本上是空白,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得不到满足,有文化爱好的人才也得不到显现的舞台,这对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也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二、如何推动乡镇文化事业发展
第一,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市、县要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要认真落实文化馆活动经费和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最低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经费要按照最低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做好村“农家书屋”、电影放映队、有线电视管理工作和乡村篮球场,小广场的建设。
第三,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载体和重要方面,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一要依托当地的文化传统,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结合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高 活动的受众面和参与率。二要经常组织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第四,鼓励支持县级文艺表演团体到农村演出。县级剧团要注意创编优秀剧(节)目,深入农村演出。要研究制定县级剧团演出补助办法,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及演出必须的设备和交通工具等问题,调动演职人员的积极性。
第五,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充人员要纳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加强文化从业人员及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
第六,乡镇政府部门作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导机构,科学规划编制,逐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艺术的新概念区。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基层政府部门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编制,严格监督落实,加大对民俗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增大对发展特色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切实加强对村级文化事业建设的组织领导与具体指导,精心策划具有地方鲜明风格和个性特点的大型文化活动,全力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努力构建具有特色地域文化的新概念区。
第七,发展农村特色文化。要做好民族民间文化重要项目、重要传承人及其重要作品和技艺的抢救保护工作。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人、名品。
三、要以点带面,推动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第一,以学生作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对象,切实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形成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家长支持的良性局面。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大力落实教育体制改革方针,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文化艺术课程的设置、开展与考核,将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艺术交流与表演经常化、普遍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倡导家长支持并参与,以学生参与带动家长参与,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进而提升家长的文化艺术修养。
第二,以村级活动场所作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阵地,积极支持引导,逐步建设全民共享文化实惠的伟大工程。实现这一点,需要政府、社会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设施,面向全村群众开放,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大众性功能;将“三下乡”等公益文化活动都拉到村级活动场所,号召、鼓励群众定时举行一些文艺汇演,做到文艺展演、文艺熏陶的常规性,使全民能够及时、便捷享受文化实惠。
总之,因地制宜地抓好贵州的乡镇文化建设,使文化事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将会得到健康发展,这需要有政策的支持,要有各级政府的重视,为广大群众参与文化事业发展与建设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条件,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不断的推陈出新,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解读》
[2]《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几点思考》 周亿金 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