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其中,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和民族精神的文学经典是值得我们子孙后代继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这些文学经典经过了历史风雨和劳动人民的锤炼,仍然流传至今。可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思潮和新文化观念对文学经典的巨大冲击。而学校过于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了文学经典的传承。社会、媒体、职能部门的急功近利,使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影视剧、歌曲等出于追求收视率和博眼球的需要,恶意曲解、删改文学经典,不伦不类、哗众取宠地误导了人们的欣赏品味。网络和手机的逐步普及,其中真真假假、包罗万象的网络文化和虚拟空间,使人们过度沉溺甚至迷失自我。这些,造成当今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经典的不了解乃至误解、疏远,从而使许许多多的文学经典被尘封,甚至埋没失传,这是当今文学经典永远的痛。
近几年来,文学经典的传播得到了一定重视,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人,从政府职能部门到企业集团,一些古老和濒危文化在政策、资金和法律制度方面得到了保护和改善。文学经典也在社会活动、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得到了关注和重视,如在国外建立并传播中国研究的孔子学院。大众媒体也不遗余力地传播文学经典,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和“文化正午”在人们中间很受欢迎。但是,由于中国民族文学经典的悠久历史和深刻,这些努力远远不够。文学经典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行动,使文学经典能够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代代相传,不断传递,这是最好的保护和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实现中国梦。文学经典特别重要,因为它们的特征贯穿并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何让文学经典融入并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反过来对经典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所必须做的事情。面临当前文学经典遭遇的尴尬,我们的文化教育、媒体等部门要肩负起传承的责任,特别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担负起传承和发扬文学经典的重任。
笔者以为,文学经典要融入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才会更好地得到传承与发扬。下面是笔者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欣赏经典
在课堂上,教师应指导和引导学生如何欣赏文学经典。“钻石恒久远,经典永流传”,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因为它独特的优美所在,什么时候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经历了人们的反复锤炼推敲,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验证,有着独特地意义和内涵。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文学经典相关联的环境或氛围,激发学生对经典的兴趣和求知动力。例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有必要使用视频、图片、音频和其他教学方法来重现抗美援朝的历史图景,并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中的变化,情节的起伏,描述细腻的细节,结合文字的文本分析,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欣赏这种文学经典。由于文学经典有着独特的“美”,而这种美是一种意境之美,充分表露了原作者的深厚感情和良好愿望。如,教学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时,要引导学生重点认识少年毛泽东那种风华正茂、激情满怀的形象,理解其情系家国,立志挽民族于水火的远大理想。总之,教学文学经典,一定要把经典放回产生的年代或环境,体会作者的处境、心理、感情。
二、诵读经典
教学文学经典允许学生反复诵读。即使熟悉的,诵读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有时,经典可以编成课本剧,供学生自己表演。有时可以引导学生吟唱,就像古人“行吟”一样。对于一些短小精悍、韵律优美的文学作品,诵读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汉语言本身有着优美的语调和约定俗成的韵律,读的时候容易琅琅上口,避免了枯燥无味,能很快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其次,这些古代文学经典,作者经过多次修改和审查,可以说这些词语就像金子一样,他们追求语言之美,具有独特的吟唱之美。俗话说:“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珍珠。它们是广泛传播的文学经典。由于他们的语言节奏的美,易于诵读,琅琅上口,加上唐宋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是中华民族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人人崇尚吟诗作对、舞文弄墨,加快了唐诗宋词这一文学经典的产生和传播,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文学经典。因此,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诵读经典。
三、收集经典
中华文化的文学经典博大精深,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全部记忆和了解,只有经过我们有目的地诵读、选择,然后作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留下来。指导、引导学生收集文学经典也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经典收藏必须有目的,针对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收集自己的经典,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前,在黑板上抄写经典文段、名人格言、谚语等,在课堂的前五分钟,让学生一起阅读,抄写和理解文段的意思,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经典并提取出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的收集古典文学和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在每一周的语文课中,笔者会抽一节课作为文学经典欣赏课,专门带领学生到图书馆里或者笔者自己在图书馆里选出图书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拿起他最喜欢的文学名著,畅游在文学与知识的海洋中。在这样一个学期或一年,笔者和每个学生都抄摘了很多学习笔记。笔者建议学生要珍藏起来,将来被看作美好的回忆。这个做法,使我们都有了丰富的文学积累,,而且养成了良好地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引經据典
学习经典,记忆经典,为的是运用经典,让经典融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为了整合文学经典进入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具备文学的深厚积累。例如,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应该能够举出与课文内容不同而又相关的文学经典,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引经据典。在工作中,如果能够让文学经典结合自己的工作,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很多人喜欢研究《孙子兵法》,并把它运用到商业经济、公共关系等工作领域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许多文学经典特别是一些关于励志、修身、孝悌等内容的成语故事,更加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帮手。
近几年来,文学经典的传播得到了一定重视,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人,从政府职能部门到企业集团,一些古老和濒危文化在政策、资金和法律制度方面得到了保护和改善。文学经典也在社会活动、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得到了关注和重视,如在国外建立并传播中国研究的孔子学院。大众媒体也不遗余力地传播文学经典,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和“文化正午”在人们中间很受欢迎。但是,由于中国民族文学经典的悠久历史和深刻,这些努力远远不够。文学经典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行动,使文学经典能够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代代相传,不断传递,这是最好的保护和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实现中国梦。文学经典特别重要,因为它们的特征贯穿并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何让文学经典融入并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反过来对经典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所必须做的事情。面临当前文学经典遭遇的尴尬,我们的文化教育、媒体等部门要肩负起传承的责任,特别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担负起传承和发扬文学经典的重任。
笔者以为,文学经典要融入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才会更好地得到传承与发扬。下面是笔者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欣赏经典
在课堂上,教师应指导和引导学生如何欣赏文学经典。“钻石恒久远,经典永流传”,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因为它独特的优美所在,什么时候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经历了人们的反复锤炼推敲,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验证,有着独特地意义和内涵。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文学经典相关联的环境或氛围,激发学生对经典的兴趣和求知动力。例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有必要使用视频、图片、音频和其他教学方法来重现抗美援朝的历史图景,并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中的变化,情节的起伏,描述细腻的细节,结合文字的文本分析,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欣赏这种文学经典。由于文学经典有着独特的“美”,而这种美是一种意境之美,充分表露了原作者的深厚感情和良好愿望。如,教学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时,要引导学生重点认识少年毛泽东那种风华正茂、激情满怀的形象,理解其情系家国,立志挽民族于水火的远大理想。总之,教学文学经典,一定要把经典放回产生的年代或环境,体会作者的处境、心理、感情。
二、诵读经典
教学文学经典允许学生反复诵读。即使熟悉的,诵读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有时,经典可以编成课本剧,供学生自己表演。有时可以引导学生吟唱,就像古人“行吟”一样。对于一些短小精悍、韵律优美的文学作品,诵读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汉语言本身有着优美的语调和约定俗成的韵律,读的时候容易琅琅上口,避免了枯燥无味,能很快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其次,这些古代文学经典,作者经过多次修改和审查,可以说这些词语就像金子一样,他们追求语言之美,具有独特的吟唱之美。俗话说:“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珍珠。它们是广泛传播的文学经典。由于他们的语言节奏的美,易于诵读,琅琅上口,加上唐宋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是中华民族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人人崇尚吟诗作对、舞文弄墨,加快了唐诗宋词这一文学经典的产生和传播,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文学经典。因此,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诵读经典。
三、收集经典
中华文化的文学经典博大精深,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全部记忆和了解,只有经过我们有目的地诵读、选择,然后作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留下来。指导、引导学生收集文学经典也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经典收藏必须有目的,针对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收集自己的经典,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前,在黑板上抄写经典文段、名人格言、谚语等,在课堂的前五分钟,让学生一起阅读,抄写和理解文段的意思,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经典并提取出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的收集古典文学和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在每一周的语文课中,笔者会抽一节课作为文学经典欣赏课,专门带领学生到图书馆里或者笔者自己在图书馆里选出图书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拿起他最喜欢的文学名著,畅游在文学与知识的海洋中。在这样一个学期或一年,笔者和每个学生都抄摘了很多学习笔记。笔者建议学生要珍藏起来,将来被看作美好的回忆。这个做法,使我们都有了丰富的文学积累,,而且养成了良好地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引經据典
学习经典,记忆经典,为的是运用经典,让经典融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为了整合文学经典进入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具备文学的深厚积累。例如,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应该能够举出与课文内容不同而又相关的文学经典,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引经据典。在工作中,如果能够让文学经典结合自己的工作,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很多人喜欢研究《孙子兵法》,并把它运用到商业经济、公共关系等工作领域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许多文学经典特别是一些关于励志、修身、孝悌等内容的成语故事,更加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