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教学设计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lsww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那树的形象和命运,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探究课文的主旨。
  2.方法与过程目标: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那树的形象,感受那树的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那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本文语言优美但感情含而不露,学生的生活阅历浅,阅读基础也比较薄弱,难以理解字里行间寄寓的深意。因此教学本文时,宜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从感受那树的形象到分析那人行动,最后归纳作者的那意图,层层深入,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看图片,激发情感
  运用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跑道边上的香樟树下做操的图片导入课文。
  导语: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个画面熟悉吗?﹙熟悉。那是我们在树下做操。﹚大家为什么要在跑道边上的树下做操呢?﹙树下凉快。﹚大家在树下还做过哪些事?﹙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说悄悄话。﹚是呀,这些枝繁叶茂的树不仅给了我们阴凉,而且给了我们欢乐。我们喜欢它们,它们的命运牵动着我们的心。曾经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有一棵树深深地的触动了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先生的心灵。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散文《那树》,去感受那树的命运。
  二、引导学生认识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赞叹之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8自然段,思考问题:用“那是一棵 的树,我是从 句子里感受到的”的句式说话。﹙教师提示:(1)从树的环境方面概括(2)从树的外形方面概括(3)从树的作用方面概括(4)从树的品格方面概括﹚﹙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及重点词语进行阅读的能力。﹚
  2.学生齐读教师整合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那树的喜爱,赞美之情,为下一个环节——痛惜那树的命运,谴责人类的肆意破坏自然的行为作铺垫。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已经很久很久了,它有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它枝繁叶茂,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以外幼稚园的孩子也在唱歌,于是情侣止步。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疾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听到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它坚韧豁达,在层层灰白色的包围下,仍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三、引导学生感受那树的命运,深层体会作者的痛苦、悲悯、愤激的感情,赏析本文的语言美及奇幻色彩
  学生自由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划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此环节主要通过换词让学生从修辞手法和描写角度进行比较阅读,读出痛苦、悲悯、愤激的感情,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同时培养学生养成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
  对比朗读,读出情感,体会修辞美。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根部锯下去,锯断,撒了一圈白森森的木屑。那树仅仅在倒地时轰然一响。
  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段所有的静脉动脉。
  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树根,人们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段所有的根须。
  2.人类如此无情的对待那树,可是,动物王国里的蚂蚁又是怎样对待那树的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设置这个问题,目的是突破难点2,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丰富文章内容的技巧。)
  四、引导学生挖掘本文的内涵,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学生讨论:这棵没有屈服于台风的大树,却倒在人类的电锯之下。离我们远去的仅仅是大树吗?
  五、结语:地球是我们的家,做绿色卫士,从我开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品读,在语文学习和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其他文献
摘 要: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即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问题活动为路径,在情境中衍生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学习态度的稳定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自能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特别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应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
期刊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概念教学又是“三基”的教学核心,必须在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数学概念,在教学中,既要把握它的内涵,这是掌握函数的基础;又要了解它的外延,这样才有利于概念的理解和扩展;同时,对于概念中的各项规定,各种条件,都要逐一认识,综合理解,使之印象清晰,掌握牢固。  教材中,关于函数概念的表述有很多文字,但是“函数”这个词以及形形色色的具体函数和抽象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然而在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应用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诸如师生合作目的不明确、合作问题设计不合理、试验氛围不浓厚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效果。本文是笔者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对以上问
期刊
摘 要:当今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会接触到丰富的信息,教师要想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优化,从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思维;信息技术课;优化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在文字学的研究当中,基本问题集中在文字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两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文字作为文字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既不能简单的将其与书面语划等号,更不能简单的扩大为一般符号,虽然文字和语言相互交融,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研究对象,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字学的发展。  关键词:文字学;学科地位;总结与思考  一、文字学研究的发展进程  1935年,唐兰先生
期刊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Polya)曾指出:如果一位数学老师用和学生的知识相称的题目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并用一些激励性的问题去帮助他们解答题目,那么他就能培养学生对独立思考的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兴趣,领会和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有效途径。  人教版B教材选修2-2的P10上的“探究与研究”中教材编者给出的一个关于圆的面积和周长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研究圆面积与圆周长的关系圆面积S是半
期刊
摘 要: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步入化学世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懂得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深刻领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习兴趣;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化学教学重视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尤为重要。在化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趣的教学会转化
期刊
摘 要: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曰课件的改良,是新形式下的产物,是一次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对微课的特点、开发利用等进行探究。  关键词:微课;特点;开发;利用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
期刊
近几年,我们学校开展了毛笔书法课。重拾国宝,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书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练习方可有所收获。古人云:“书者玄妙之技也。”所以,要让这些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书法或刚接触书法的小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在学习中有所领悟、有所进步,那就更困难了。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1.学生兴趣不浓:真正的书法兴趣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实践,并对书
期刊
摘 要:教读本文,感到作者勉励马生刻苦求学有一股巨大的说服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以理説人、以行为目标及其结果激励人。  关键词:勉人以学;激人励志;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以理説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送东阳马升序》是明朝被太祖朱元璋称作“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的宋濂的勉人励志篇章,教学的同时,我在思索其内涵,《送东阳马升序》的主旨是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