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 acebook一代即将踏入社会开始工作。Facebook一代期待他们工作的社会环境是网络的社会语境的反映。他们将通过12个事实来判断你的公司是否跟得上潮流。
1.所有思想平等竞争。在网络上,每一个想法都有机会赢得追随者。思想获得追随者,不是因为倡导者掌握政治权利,而是因为这些思想的优点被人接受。通过将发言权的大小与权力的大小脱钩,网络削弱了精英们控制对话或设定议题的能力。
2.实际贡献比资质证书更重要。你向Youtube上传了一段视频,没有人会问你是不是电影学院毕业的。那些传统的区分身份地位的标志——职位、头衔、学位等——在网上没有太大用处。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你的简历不重要,你做出的实际贡献才是有意义的。
3.层级制的金字塔倒过来了。在任何一个网络论坛上,都可以看到某些人受到格外的尊敬,备受瞩目,因此影响力较大。但他们不是被某个上级权威任命的。他们的影响力反映的是他们的同侪自由表达的认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权威的授予是由下而上的,而不是由上而下。
4.领导人是在服务,而不是在当权。在网络中,每一个领导人都是“公仆”领导;没有人具备发号施令的权力。要做成事情,除了令人信服的论证、得到实践证明的专业知识、无私的行为之外,没有别的杠杆可用。在网络世界里忘记了这些,你的粉丝很快就会离你而去的。
5.任务是自选的,不是指派的。网络经济是“选择性参与”的经济。无论是写博客、做开源项目、还是在论坛上分享建议,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承包商”,各人手痒了各人自己挠。
6.团体都是自我定义、自我组织的。在网上,你自主选择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结盟。没有人可以指派你去做无聊的任务,或是强迫你和呆子做同事。
7.资源不是分配给人的,而是把人吸引过去。在组织中,资源是由上而下分配的。这个过程中不乏政治斗争,为预算争得你死我活。在网络上,人的行动流向有吸引力(而且好玩)的想法和项目,远离没有吸引力(不好玩)的东西。每时每刻,每个个人自主决定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哪里。
8.权利来自于共享,而不是囤积居奇。网络经济同时也是“送礼”经济。为了获得影响力和地位,你就必须奉献你的专长,分享你的内容,而且要快;否则的话,马上就会有人抢先一步,抢了你的功劳。在网上,鼓励共享的激励很多,鼓励囤积的几乎没有。
9.庸碌无为会被曝光。在组织中,员工不需要为所有事情打分。结果,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庸碌无为者相安无事”的局面:“我不质疑你的决策或有效性,你也别质疑我的。”而在网上,能力不足就会被人发现,因为对你不满意的顾客“登高一呼”,全球都听得见。很少有公司会很主动地给予员工内部平台,供他们挑战公司决策和政策的。
10.持异见者联合起来。在层级制中,敢于“上书直言”需要很大勇气,而且很难了解到是不是还有其他人有相似的“谋反之心”。感觉孤立无援、腹背受敌的单个个人,不大可能揭竿而起。网络使得寻找并联络与你有相似的异见的人变得容易了。在金字塔式的组织中很容易被边缘化的“谋反分子”,可以在网上迅速组织起志同道合的同盟军,因为在网络中,“思想贵族”们紧密团结在一起。
11.大部分政策决策用户都可以投否决票。在线用户主意多、嗓门大,一旦发现决策或政策的变动看似与群体利益相抵触,他们会立即群起而攻之。只有在重大决策制定过程中给予用户发言权,你才能保持他们的忠诚度。由于用户是在线社区的主宰者,所以政策必须通过群策群力制定出来。
12.内在报酬是最被看重的。网络是内在报酬力量的试金石。想一想为Wikipedea投稿的所有文章,所有的开源软件,所有那些免费提供的建议,所有上传到Flickr上的照片。把所有志愿者时间加在一起看看,很明显当人们能够为自己关心的事业出一份力的时候,他们是愿意慷慨奉献的。
要吸引有创造力的年轻员工,你必须重构你的管理实践,使之向上述12条期望看齐。只有充分放大网络的这些热情激发功能,你才能打造出能够放大员工激情的组织。
1.所有思想平等竞争。在网络上,每一个想法都有机会赢得追随者。思想获得追随者,不是因为倡导者掌握政治权利,而是因为这些思想的优点被人接受。通过将发言权的大小与权力的大小脱钩,网络削弱了精英们控制对话或设定议题的能力。
2.实际贡献比资质证书更重要。你向Youtube上传了一段视频,没有人会问你是不是电影学院毕业的。那些传统的区分身份地位的标志——职位、头衔、学位等——在网上没有太大用处。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你的简历不重要,你做出的实际贡献才是有意义的。
3.层级制的金字塔倒过来了。在任何一个网络论坛上,都可以看到某些人受到格外的尊敬,备受瞩目,因此影响力较大。但他们不是被某个上级权威任命的。他们的影响力反映的是他们的同侪自由表达的认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权威的授予是由下而上的,而不是由上而下。
4.领导人是在服务,而不是在当权。在网络中,每一个领导人都是“公仆”领导;没有人具备发号施令的权力。要做成事情,除了令人信服的论证、得到实践证明的专业知识、无私的行为之外,没有别的杠杆可用。在网络世界里忘记了这些,你的粉丝很快就会离你而去的。
5.任务是自选的,不是指派的。网络经济是“选择性参与”的经济。无论是写博客、做开源项目、还是在论坛上分享建议,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承包商”,各人手痒了各人自己挠。
6.团体都是自我定义、自我组织的。在网上,你自主选择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结盟。没有人可以指派你去做无聊的任务,或是强迫你和呆子做同事。
7.资源不是分配给人的,而是把人吸引过去。在组织中,资源是由上而下分配的。这个过程中不乏政治斗争,为预算争得你死我活。在网络上,人的行动流向有吸引力(而且好玩)的想法和项目,远离没有吸引力(不好玩)的东西。每时每刻,每个个人自主决定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哪里。
8.权利来自于共享,而不是囤积居奇。网络经济同时也是“送礼”经济。为了获得影响力和地位,你就必须奉献你的专长,分享你的内容,而且要快;否则的话,马上就会有人抢先一步,抢了你的功劳。在网上,鼓励共享的激励很多,鼓励囤积的几乎没有。
9.庸碌无为会被曝光。在组织中,员工不需要为所有事情打分。结果,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庸碌无为者相安无事”的局面:“我不质疑你的决策或有效性,你也别质疑我的。”而在网上,能力不足就会被人发现,因为对你不满意的顾客“登高一呼”,全球都听得见。很少有公司会很主动地给予员工内部平台,供他们挑战公司决策和政策的。
10.持异见者联合起来。在层级制中,敢于“上书直言”需要很大勇气,而且很难了解到是不是还有其他人有相似的“谋反之心”。感觉孤立无援、腹背受敌的单个个人,不大可能揭竿而起。网络使得寻找并联络与你有相似的异见的人变得容易了。在金字塔式的组织中很容易被边缘化的“谋反分子”,可以在网上迅速组织起志同道合的同盟军,因为在网络中,“思想贵族”们紧密团结在一起。
11.大部分政策决策用户都可以投否决票。在线用户主意多、嗓门大,一旦发现决策或政策的变动看似与群体利益相抵触,他们会立即群起而攻之。只有在重大决策制定过程中给予用户发言权,你才能保持他们的忠诚度。由于用户是在线社区的主宰者,所以政策必须通过群策群力制定出来。
12.内在报酬是最被看重的。网络是内在报酬力量的试金石。想一想为Wikipedea投稿的所有文章,所有的开源软件,所有那些免费提供的建议,所有上传到Flickr上的照片。把所有志愿者时间加在一起看看,很明显当人们能够为自己关心的事业出一份力的时候,他们是愿意慷慨奉献的。
要吸引有创造力的年轻员工,你必须重构你的管理实践,使之向上述12条期望看齐。只有充分放大网络的这些热情激发功能,你才能打造出能够放大员工激情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