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直接引语人际意义探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直接引语对于传递者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它传递了传者与受众及原话语发出者之间的关系。电视新闻评论语篇中的直接引语通过蕴涵传者的价值判断实现语篇的人际功能。本文以央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为语料,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直接引语的人际意义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语篇 直接引语 人际意义
  
  一、引言
  
  在新闻中,记述别人言论的部分统称为引语。引语分为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混合引语三种。所谓直接引语,就是指新闻中直接引用新闻人物所说的原话,必须用引号引起来,以表示是报道对象或新闻来源的原话,未经作者改动。①
  目前,人们对平面媒体中的直接引语较为关注,对使用、作用等做了细致的分析。如胡正强(2004)指出,新闻直接引语的使用必须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能随意改动。石坚(2005)分析了直接引语的作用,总结了直接引语的使用规律。杨慧芸(2005)以《中国青年报》为语料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报纸新闻中直接引语的使用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与平面媒体一样,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也有直接引语,从语料统计来看,它们的比重平均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3.22%,远远高于报纸新闻评论的1.842%,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电视新闻评论是在借鉴报纸新闻评论、广播新闻评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电视技术制作并播出的针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做出评论,承载着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功能的一种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主要有四种模式:访谈模式、说新闻式评论、沙龙式新闻评论、家常式新闻评论。②
  本文从语篇的角度,以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马汀(Mar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通过实证和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电视新闻节目语篇直接引语的人际意义。
  所涉及的电视新闻评论,是以我国央视《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的访谈式新闻评论。《焦点访谈》依托事件,深入调查,以真实的现场画面和声音震撼人心,对重大社会问题,发挥着舆论监督作用。
  我们用电脑电视盒在央视一套同步录制了20期首播的《焦点访谈》节目,并做了文字转写,并在互联网上搜集了《中国青年报》2008年1月份到5月份不同日期的20篇“冰点时评”,以此作为本文的分析语料。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直接引语
  
  在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直接引语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电视新闻评论语篇。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
  韩礼德和哈桑(Hasan)认为,语篇是任何长度(小到由几个或一两个词组成的句子,大到几百字乃至千万字的专著、小说)的、语义上完整的、口头或书面的语段。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一个大于句子的语法单位。一段完整的对话,一篇文章,一部长篇小说,一则广告,一个播出的电视节目,都传达了一定的信息,它们都是一个语篇。
  参考《电视访谈节目语篇研究》(赵雪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2月北京第1版)对电视访谈节目语篇的界定,本文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界定为产生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境(大众传播语境)中,由话语、画面、音乐和音响构成的、连贯而完整的交际产物,是一个包含有传者某种意图的语义单位。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有多种符号系统构成,即由话语、画面、音乐和音响共同构成,它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它的话语部分所体现的意义,而是话语、画面、音乐、音响融合之后共同体现的意义,只有这个意义才是电视新闻评论语篇的整体意义,所以我们把某一电视台播出的一期评论节目看作一个完整的语篇。
  《焦点访谈》节目语篇的结构由主持人开场白、解说、短片、主持人点评等几部分构成。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直接引语界定
  如上文所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由话语、画面、音乐和音响等多种符号系统共同构成,话语和画面是其中的主要构成成分。(音乐多在弘扬提倡等正面主题的节目中出现,并且主要以画面背景音乐或画面同期声的形式出现,所占的比重比较小;音响则出现得更少。)这里说的“话语”指有声的口头言语,即由节目主持人或新闻人物发出的言语。
  按话语的发出者划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的话语有主持人话语、解说话语、记者出镜报道话语、记者采访话语、被采访者话语等。按话语发出者与节目所评论的事件的关系划分,则有事件参与者(当事人)话语、事件见证者话语、事件陈述者话语、事件转述者话语、事件评论者话语等。其中,事件评论者可以是事件的参与者、见证者(或称为目击者),也可以是节目的主持人、记者,还可以是专家、名流、官员等,这些人员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评价的话语就是事件评论者话语。(见下图)
  


  上述话语中,参与者话语、见证者话语、评论者话语(主持人评论话语除外)等,都是记者从事发现场或其他场所(如被采访者的居住场所、办公场所等)采集(现场采访或电话采访)回来的相关人物说出的经过一定剪辑后在节目的适当位置播出的话语。本文把这些话语称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直接引语。为便于叙述,我们把在现场采集、还未在节目中播出的话语称为原话语,把被引用到节目中的这些原话语称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直接引语,简称直接引语。
  原话语与直接引语,它们的发出者即说话人都是同一个,但是它们所处的语境已经发生了改变,所在的语篇也不同,功能也相应地有所改变:原话语是被采访者与记者在采访现场的对话,处于人际传播语境中,存在于现场语境下产生的语篇中,主要为记者信息采访,把握事件服务;直接引语,被引用到节目语篇中,是节目语篇的一个话语组成部分,它所处的语境是电视节目播出的大众传播语境,主要为传者通过电视向观众传递信息、进行舆论宣传服务。所以,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话语。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把记者从事发现场或其他场所采集回来的相关人物说出的经过一定剪辑后在节目中播出的原话语称为直接引语。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直接引语,从本质上与我们所熟知的平面媒体中的“直接引语”是一致的,都是从一个语篇(或文本)引用到另一个语篇(或文本)中。与报纸新闻语篇的直接引语用引号和“XX说”“XX认为”等作出标志不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的直接引语用画面(含字幕)和声音等符号系统把直接引语和解说话语、记者报道话语、主持人话语区别出来。这些话语的音质明显不同,配以画面的不同转场,观众就能很容易地辨别出哪些是直接引语。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直接引语的人际意义
  
  从语料统计来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直接引语的比重很大,可以说是传者的有意安排,它们被“有动因的突出”③,本文认为主要是完成语篇的人际意义。
  人际意义即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的语言的三个元功能之一,是指语言具有表达说话人与受话人关系及说话人态度、评价、动机等的功能。李战子(2002)指出直接引语是实现话语的人际意义的手段之一。
  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中,为表达节目主题观点和适应电视大众传播语境的需要,传者往往引用原话语使之成为直接引语,它们表明电视媒体传者与受众及原话语发出者之间的关系,蕴涵着传者的价值判断,具有“行事语力”④,实现语篇的人际意义。
  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说话人与受话人存在于两个层次:首先,存在于节目未制作播出(现场采访)时,说话人与受话人是在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一特定地点(如被访者办公室)的记者和当事人、目击者或专家、名流等,他们处于人际传播语境中。在这一层次,记者为主要受话人,他从当事人、目击者或专家、名流那里获取信息。其次,存在于节目语篇中,说话人为传者,受话人为观众,传者向观众传递信息,他们处于大众传播语境中。
  电视新闻评论语篇直接引语的人际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改变
  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说话人与受话人的角色关系随着传播语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在人际传播语境下,原话语表明采访记者是提问者,被采访者是回答者,同时,被采访者是事件信息的告知者,记者是告知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在大众传播语境下,直接引语使被采访者由回答者变成面向电视观众的说话者,角色改变了,告知对象也改变了,这使节目具有现场感,节目的真实性增强;采访记者与节目的制作者一起由信息的接收者变为观众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中介,变成传者,把他们从现场获得的信息传播到亿万观众面前,使信息传得更广、更远,而这些直接引语蕴含着他们的价值判断,随着节目的播出,完成节目的舆论监督功能。
  (二)“借口”说话
  梅纳德(Maynard,1997)指出,“篇章中的声音是由作者创造、控制和协调的,作者像一个腹语者,通过别人的嘴达到自己的劝说目的。”⑤在语篇中,直接引语已不再是简单的人物间的交流,而是经过了选取、剪辑便于传者在大众传播语境中表达节目观点的支撑材料。这些直接引语传递或蕴涵着传者的评判,传者通过相关人物的嘴发表自己的评判,表达对事件或新闻人物的态度。本文称之为“借口”说话。这一人际意义又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反讽丑恶,弘扬正义
  借助当事人的口,让他自己说出当时的一些想法,把传者的态度传达给观众,讽刺那些丑恶的社会现象,批判一小部分人的个人狭隘观点,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如:
  (1)记者:他还是四处漂泊,他老婆在外面边儿打工呀,在酒店里面打工呀,自己租一个破房子,这又何必呢?
  武富敬(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交通局局长):他本来就是一个穷人嘛?(《焦点访谈·“黑心”包工头的遭遇》2007年1月17日)
  武富敬的话语说出之后,节目没有做出直接的评论,但是传者的观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把一个不顾百姓死活的“父母官”的形象展现在亿万观众面前,讽刺效果明显,抨击的力度是相当大的,这比传者直接站出来评论要形象得多,有力得多。
  2.以小见大,揭露批判
  借用人物简短的一两句话,说出事件的真相,达到传者对不良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的目的。如:
  (2)解说:娄梭线公路在修建时采用的分段包干儿,施工队有20多家,为了避免其它的施工队也来索要剩余的工程款,娄烦县交通局硬脱着,不付给老秦76万元工程欠款。那么,原本预算是7103万的娄梭线,在资金短缺有3000多万的情况下,是怎么完成工程的呢?工程的质量能有保证吗?
  武富敬(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交通局局长):按照设计要求,是要修二级公路,实际上有些地段连四级都不到。本来路宽应该是八米半,修了五米宽,反正过来车就行了。(《焦点访谈·“黑心”包工头的遭遇》2007年1月17日)
  直接引语中“反正过来车就行了”仅仅八个字分量却很重,传者巧妙地运用当事人的嘴揭穿了某些部门敷衍了事,不顾工程质量的错误做法,传者的评判之意“溢于言表”。
  另外,借助直接引语来说话,可以借助他人之口说出传者欲表达而不便公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虽然有舆论监督作用,但电视台毕竟不是法律执法部门,一些话语不便于说出,但又需要传递观点,直接引语的运用便可解决这个难题。
  (三)表明传者意图,增强传播效果
  从《焦点访谈》播出的节目来看,其宗旨是弘扬正义,解释疑惑,批评监督,警示社会,进行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通过语料分析发现,直接引语能再现情感反应,表明舆论导向,增强信息的可信度、权威性,使传者的“行事行为”较好地转化为“取效行为”,帮助节目有效地完成舆论监督功能。
  1.增加权威性、可信度
  直接引语通常都是新闻中重要人物(专家、官员、当事人)所说的重要的话,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采用这些话语有助于增加观点的权威性,增强传播效果,从而实现节目的舆论监督作用。梅纳德(Maynard)(1997)指出,通过把别人的声音作为证据来呈现,作者创造出一个被社会所承认的看法。⑥如:
  (3)记者:为什么地震老在这个地方发生?
  张晓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应该说我们国家的西部是历史上地震多发的地区,叫喜马拉雅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沿着喜马拉雅山过来。一个叫天山地震带,从这个天山这个方向过来。还有南北地震带。四川云南位于西藏的东部,是在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南北震带交汇的泊位,这个泊位刚才我谈到是印度板块和中国大陆作用交接点的交附近地区,这个地区历史上地震是非常多的。
  (《焦点访谈·云南普洱发生强烈地震》2007年6月3日)
  直接引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的一席话,解释了云南普洱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专家的话语所具有的权威性远远大于解说话语,可信度也比行外人士的话语高,有力地传达了节目的观点,传播效果明显。
  2.描述情感反应、进行情感呼吁,表明舆论导向
  梵·迪克(Van Dijk)(1988)在谈到新闻的劝服性内容特征时指出,“如果新闻事实涉及到或能引起受众强烈情感,它们就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与记忆。”⑦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画面能够很好地描述、再现人物的情感反应,从节目中我们看到,直接引语也能很好地进行情感呼吁,引导人们的价值观。传者正是利用这些直接引语来表明节目的舆论导向的。如:
  (4)解说:就在大家的一片祝福声中,苗苗的父母却悄悄地在一份眼角膜捐献书上写下了“向施大哥学习,身后捐献角膜。”
  李娟(眼角膜移植者苗苗的母亲):像施大哥这种精神嘛在号召我们呀,我们真是也是在号召社会应该是,人嘛,本来真的死了的话,没什么意义可以说,真的是:烧掉成灰了,如果能够为呃死后能够为生的人做点贡献,那也是我们做人嘛也是真是好人有好报呀。
  解说:这个“好人有好报”的故事也感动了很多的人,大家纷纷来到医院看望施奇强和苗苗,有的人甚至感动得当场落泪。表示将来也要捐献眼角膜。
  市民(浙江省杭州市):我觉得一个盲人能够做到这点,真的不容易,他值得我们健全人学习,就因为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我必须要来看啊要来看他。
  (《焦点访谈·黑暗中的光明》2007年1月9日)
  眼角膜手术见证者李娟的一段直接引语,流露出她的喜悦和感激之情,肺腑之言,呼吁人们为社会做贡献。市民的话语也是被盲人眼角膜捐献者的精神感动后的真情表白。这些直接引语真实再现了事情发生后人们的情感反应,传者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它们明确揭示了节目的舆论导向,很好地传递了传者的意图。
  
  四、结语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中的话语、画面、音乐、音响等符号系统,都可以称为传者所发出的“话语”,是他在面向电视观众说话,这些“话语”都具有“行事语力”表达传者的意图。直接引语经过了传者的选择,可以说也是传者“所说”话语的一部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接引语帮助传者表达了节目的主题,表明了传者的主观倾向,传递了传者与受众及引语的原发出者之间的关系。它通过蕴涵传者的价值判断实现了语篇的人际功能,蕴含着传者的说话意图,完成了“行事行为”,有利于节目批评监督功能的实现。
  
  注 释:
  ①参看石坚《直接引语:新闻活起来的“秘密武器”》,《传媒观察》2005年第10期。
  ②参看《当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杨新敏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第98~116页。
  ③韩礼德文体学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即前景化,他明确把前景化视为“有动因的突出”(motivated prominence),指那些对表达文学作品整体意义有一定功能(文体价值)的语言特征。参看张德禄《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期。
  ④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n)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术语。奥斯汀指出,当一个人说话时,实际上同时完成了“说话行为”“行事行为”“取效行为”三种行为。说话行为是发出声音,说出带意义的词语、语句的行为,是通常意义上的行为;行事行为是表明说话人意图的行为,表明说话人为什么这样说,这一行为具有“行事语力”;取效行为涉及话语的事后效应。参看姜望琪《当代语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34-35页。
  ⑤转引自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31页。
  ⑥同上,第235页。
  ⑦转引自《作为话语的新闻》,梵·迪克著,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88页。
  
  参考文献:
  [1]段鹏.传播学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胡正强.新闻直接引语可以改动吗[J].新闻爱好者,2004,(11).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4]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石坚.直接引语:新闻活起来的“秘密武器”[J].传媒观察,2005,(10).
  [7]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8]杨慧芸.直接引语使用分析——以《中国青年报》直接引语使用情况为例[J].新闻界,2005,(6).
  [9]杨新敏.当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10]赵雪.电视访谈节目语篇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11]仲富兰.广播电视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解洪科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100024;王玉芹 山东沂南 马牧池中学 276315)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化学的发展,精神科领域关于神经生化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传统的生化学说在不断接受挑战,特别是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维思通和奥氮平)和SSRIs类新型
摘 要:“显化”,即“明晰化”,是将原作的信息在译作中以更为明确的方式表述出来的一种翻译技巧。翻译中显化处理不仅是增加连接词来达到连贯和衔接效果,而且是语义范畴的转化,文化涵义的传达,隐义的明晰化,以及文学意象的转化等。文学作品中显化处理非常常见,具有现实的认知理据,即显化处理是在主题关联下对缺省语义信息的填补;显化对认知框架有触发作用;显化发挥了语义范畴内的引申机制。  关键词:文学翻译 显化
中、远距离投篮命中率低、防守差、心理素质不稳定,是中国女篮在第13 届亚运会上失利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文介绍了湖南桂阳县流峰土话中的被动句和处置句。流峰土话被动句标记词有“被”和“搭”,处置句标记词有“捉”和“拿”。在句式特点上,流峰土话与普通话也不尽相同。
乳牙早失是指乳牙未到替牙期过早的脱落。乳牙早失可导致恒牙牙列拥挤不齐、错位萌出、间隙丧失甚至错殆畸形。乳牙早失是否需要做间隙保持器,应视患儿的年龄、缺牙部位、牙列
不稳定心绞痛 (UAP) 是冠心病的急性期表现,极易发生心肌梗塞或心源性猝死,临床上应尽早做出诊断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缓解心肌缺血,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UAP 病人的
行走在这路上我欣喜若狂我黯然神伤我的泪混合了感激混合了激动混合了曾经的政治的界限
1病例报告患者女,27岁.既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在门诊治疗不见好转,收入我院消化系病房进行保守治疗.入院时,患者主诉右上腹及中上腹疼痛,闷痛感,时有割痛,疼痛有时可自行缓解
近年来,对医源性感染认识逐步深入,随着内窥镜检查侵入程度以及老年人口与免疫抑制等病人的增多,由内窥镜引起感染的危险性相应提高.此外,由于消毒剂使用不当,也会对工作人员